一種風吸發電機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風吸發電機,包括支架以及由上而下依次設置在所述支架上的擋板、筒狀本體、第二活塞、曲軸連桿機構和發電機;所述擋板設置在所述筒狀本體的正上方,所述筒狀本體的上開口上密封設置有彈性薄膜,所述筒狀本體內密封設置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的頂面與所述彈性薄膜之間真空,所述第一活塞的正下方設置所述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通過所述曲軸連桿機構與所述發電機的輸入軸連接。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克服了現有技術中發電機的體積龐大、發電效率低以及發電不穩定的技術缺陷。
【專利說明】
一種風吸發電機【
技術領域
】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發電機結構設計技術領域,更詳細地說是一種風吸發電機。【【背景技術】】
[0002]目前非可再生能源正在日益枯竭,人類探索可再生清潔能源的進程正在大刀闊發地進行著。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對電需求的增加,使得對大功率的發電機的需求也隨之增多。傳統可利用的發電設備往往體積龐大,成本較高,后期維護困難。
[0003]而且傳統的風力發電裝置采用的是風吹式推動原理,其體積龐大、重量重、發電效率低。【【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風吸發電機,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體積龐大、發電效率低以及發電不穩定的技術缺陷。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0006]—種風吸發電機,包括支架以及由上而下依次設置在所述支架上的擋板、筒狀本體、第二活塞、曲軸連桿機構和發電機;所述擋板設置在所述筒狀本體的正上方,所述筒狀本體的上開口上密封設置有彈性薄膜,所述筒狀本體內密封設置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的頂面與所述彈性薄膜之間真空,所述第一活塞的正下方設置所述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通過所述曲軸連桿機構與所述發電機的輸入軸連接。
[0007]需要說明的是,本風吸發電機中的所有材料等級均為國家二級以上,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的裝配精度等級均符合國家標準等級。
[0008]進一步地,所述擋板的下表面具有向下凸出的弧形面。弧形面的設置能夠聚集風, 使得風速增大,從而產生的負壓值增大。
[0009]進一步地,所述擋板與所述筒狀本體的上開口之間的垂直距離為0.100m。[〇〇1〇]進一步地,所述筒狀本體的高度為〇.798m。[〇〇11]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活塞的行程范圍是0.052m-0.102m。
[0012]進一步地,當所述第一活塞向下與所述第二活塞碰撞時,所述第一活塞與所述第二活塞的彈性變形量的范圍均是〇.07m-0.135m。
[0013]需要說明的是,在當所述第一活塞向下與所述第二活塞碰撞時,所述第一活塞與所述第二活塞的彈性變形量的范圍控制在〇.〇7m-〇.135m之間,所述第一活塞的行程范圍嚴格控制在0.052m-0.102m之間,第一活塞的行程值大于所述第一活塞與所述第二活塞的彈性變形量0.011m,這樣可以防止對筒狀本體的底板造成損壞,采用上述結構可以提高發電的效率,經過實驗模擬可知,效率可達92.58 %以上。
[0014]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發電效率高、穩定性好、體積小、后期維護可實現度高; 本實用新型利用風的吸力經過活塞和曲軸連桿機構驅動發電機的工作狀態都是在安全等級以內,其發電效率是傳統風力發電機所遠遠達不到的,利用風的吸力,將吸力轉變為發電機的轉動的方式使得對風能的利用效率較傳統的發電機提高了 12.3 %,發電效率也大大的提高了5.3%以上。【【附圖說明】】
[0015]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6]附圖標記說明如下:
[0017]卜擋板;2-筒狀本體;3-第一活塞;4-第二活塞;5-曲軸連桿機構;6-發電機。【【具體實施方式】】
[0018]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的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實施方式,都屬于本實用新型所保護的范圍。
[0019]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風吸發電機6,包括支架(圖中未示出)以及由上而下依次設置在所述支架上的擋板1、筒狀本體2、第二活塞4、曲軸連桿機構5和發電機6; 所述擋板1設置在所述筒狀本體2的正上方,所述筒狀本體2的上開口上密封設置有彈性薄膜(圖中未示出),所述筒狀本體2內密封設置有第一活塞3,所述第一活塞3的頂面與所述彈性薄膜之間真空,所述第一活塞3的正下方設置所述第二活塞4,所述第二活塞4通過所述曲軸連桿機構5與所述發電機6的輸入軸連接。
[0020]作為上述實施方式的改進,所述擋板1的下表面具有向下凸出的弧形面。弧形面的設置能夠聚集風,使得風速增大,從而產生的負壓值增大。
[0021]作為上述實施方式的改進,所述擋板1與所述筒狀本體2的上開口之間的垂直距離 (圖1中①處)為〇.l〇〇m。[0022 ]作為上述實施方式的改進,所述筒狀本體2的高度(圖1中②處)為0.798m。[〇〇23]作為上述實施方式的改進,所述第一活塞3的行程范圍(圖1中③處)是0.052m-0.102m〇
[0024]作為上述實施方式的改進,當所述第一活塞3向下與所述第二活塞4碰撞時,所述第一活塞3與所述第二活塞4的彈性變形量的范圍(圖1中④或⑤處)均是0.07m-0.135m。
[0025]實施例:[〇〇26]本實用新型應用伯努利原理,在筒狀本體2的上開口處覆一層彈性薄膜,形成第一活塞3的頂面與彈性薄膜之間的真空環境,當風從擋板1與彈性薄膜之間吹過時,彈性薄膜上面的空氣壓力會降低,從而彈性薄膜向上膨脹,第一活塞3在真空環境負壓值增大的情況下會向上運動,當風力降低時,第一活塞3由于重力大于真空環境帶來的提升力故第一活塞 3向下落體,撞擊第二活塞4,第二活塞4在撞擊下通過曲軸連桿機構5驅動發電機6發電。
[0027]本實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實施方式,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啟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種形式的產品,但不論在其形狀或結構上作任何變化,凡是具有與本申請相同或相近似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風吸發電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以及由上而下依次設置在所述支架上的擋 板、筒狀本體、第二活塞、曲軸連桿機構和發電機;所述擋板設置在所述筒狀本體的正上方, 所述筒狀本體的上開口上密封設置有彈性薄膜,所述筒狀本體內密封設置有第一活塞,所 述第一活塞的頂面與所述彈性薄膜之間真空,所述第一活塞的正下方設置所述第二活塞, 所述第二活塞通過所述曲軸連桿機構與所述發電機的輸入軸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吸發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擋板的下表面具有向下凸出的 弧形面。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吸發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擋板與所述筒狀本體的上開口 之間的垂直距離為0.100m。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吸發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狀本體的高度為0.798m。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吸發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塞的行程范圍是 0.052m-〇.102m〇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吸發電機,其特征在于,當所述第一活塞向下與所述第二活 塞碰撞時,所述第一活塞和所述第二活塞的彈性變形量的范圍均是0.07m-0.135m。
【文檔編號】F01B23/10GK205605250SQ201620425970
【公開日】2016年9月28日
【申請日】2016年5月11日
【發明人】郝仕臣, 郝瑞敏, 孟德來, 張興龍, 陳辰, 吳汶洋, 黃莘迪, 劉東宇, 趙敏, 高俊玲, 張藝裴, 李雅靜, 荊曉琪
【申請人】郝仕臣, 郝瑞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