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機消聲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柴油機消聲器,其包括有相對固定定位設置的第一、二筒體,在第一、二筒體上對應有進氣、出氣管,其中,通過第一、二環形隔板將第一、三筒體分割成第一、二、三、四內腔;第二筒體內則通過第三、四隔板依次分隔成第五、六、七內腔,并通過第一、二連通管及在第三筒體、進氣管、第一、二環形隔板及第四隔板上均設置有若干通氣孔,來單向連通各內腔;最后,氣流由進氣管依次經由第三內腔、第四內腔、第一內腔、第二內腔、第一連通管、第五內腔、第二連通管、第七內腔、第六內腔,最后由出氣管排出。本實用新型改善了內腔中氣流的布局,消聲效果好,經試驗證明,相比同類產品在低噪音消音功效上更佳,具有至少5分貝的消音優勢。
【專利說明】
柴油機消聲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柴油機消聲器,屬于消聲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消聲器是允許氣流通過,卻又能阻止或減小聲音傳播的一種器件,是消除空氣動力性噪音的重要措施。現有的消聲器多種多樣,比如隔絕噪音、用消音棉進行噪音吸收、采用多倉結構進行噪音的逐級消減等等,其中,以多倉結構進行噪音的逐級消減應用最廣泛。對于多倉結構的消聲器,基本上都是將氣流導入至消聲倉內,順次或往返經過多個腔體,對該氣流中的噪音進行反射抵消、削弱,最終實現噪音的消除。然而目前的消聲器基本上都不能徹底消除噪音,噪音消除效率不高,主要與其消聲器內的氣流路徑布局不合理有關。
[0003]針對此種狀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新型的柴油機消聲器,旨在改善現有狀況。
【發明內容】
[0004]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柴油機消聲器,其結構簡單,改善了內腔中氣流的布局,消聲效果好,經試驗證明,相比同類產品在低噪音消音功效上更佳,具有至少5分貝的消音優勢。
[0005]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一種柴油機消聲器,其包括有相對固定定位設置的第一筒體、第二筒體,在所述第一筒體上具有進氣管,第二筒體上具有出氣管,其中,
[0006]所述第一筒體內通過第一環形隔板同軸定位有第三筒體,且該第一環形隔板將所述第一筒體分隔成第一內腔、第二內腔;所述進氣管依次貫穿所述第一筒體、第三筒體,并延伸至該第三筒體端部內壁上,且該進氣管通過第二環形隔板同軸定位于所述第三筒體內,該第二環形隔板將所述第三筒體分隔成第三內腔、第四內腔;
[0007]所述第二筒體內通過第三隔板、第四隔板依次分隔成第五內腔、第六內腔、第七內腔,所述第一筒體與所述第五內腔之間連通有第一連通管,所述第五內腔、第七內腔之間連通有第二連通管;
[0008]在所述第三筒體、進氣管、第一環形隔板、第二環形隔板及第四隔板上均設置有若干通氣孔,所述出氣管依次貫穿所述第五內腔、第三隔板與所述第六內腔相連通;
[0009]氣流由進氣管依次經由第三內腔、第四內腔、第一內腔、第二內腔、第一連通管、第五內腔、第二連通管、第七內腔、第六內腔,最后由出氣管排出。
[0010]進一步的,所述第一筒體、第二筒體之間連接有至少兩個支撐柱,該支撐柱、第一連通管均勻排列于所述第一筒體、第二筒體之間。
[0011]進一步的,所述第三筒體一水平端部徑向延伸至所述第一筒體內壁上形成定位板,所述第一筒體通過該定位板輔助定位所述第三筒體,其中,該定位板、第三筒體、第一筒體及所述第一環形隔板形成所述第一內腔;該定位板、第三筒體、第二環形隔板及所述進氣管形成所述第四內腔。
[0012]進一步的,所述第五內腔、第六內腔、第七內腔將所述第二筒體均分三等份。
[0013]進一步的,所述出氣管、第二連通管錯位設置。
[0014]進一步的,所述進氣管、出氣管對應設置于所述第一筒體、第二筒體端部上,且該進氣管、出氣管的設置方向相反。
[0015]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結構簡單,氣流由進氣管依次經由第三內腔、第四內腔、第一內腔、第二內腔、第一連通管、第五內腔、第二連通管、第七內腔、第六內腔,最后由出氣管排出,采用全新的氣流布局設計,改善了內腔中氣流的布局,消聲效果好,經試驗證明,相比同類產品在低噪音消音功效上更佳,具有至少5分貝的消音優勢。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簡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及附圖來進一步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0018]—種如圖1所述的柴油機消聲器,其包括有相對固定定位設置的第一筒體10、第二筒體50,在第一筒體10上具有進氣管11,第二筒體50上具有出氣管51,其中,
[0019]第一筒體10內通過第一環形隔板12同軸定位有第三筒體20,且該第一環形隔板12將第一筒體10分隔成第一內腔101、第二內腔102;進氣管11依次貫穿第一筒體10、第三筒體20,并延伸至該第三筒體20端部內壁上,且該進氣管11通過第二環形隔板21同軸定位于第三筒體20內,該第二環形隔板21將第三筒體30分隔成第三內腔201、第四內腔202;
[0020]第二筒體50內通過第三隔板31、第四隔板32依次分隔成第五內腔52、第六內腔53、第七內腔54,第一筒體10與第五內腔52之間連通有第一連通管601,第五內腔52、第七內腔54之間連通有第二連通管55;
[0021]在第三筒體20、進氣管11、第一環形隔板12、第二環形隔板21及第四隔板32上均設置有若干通氣孔,出氣管51依次貫穿第五內腔52、第三隔板31與第六內腔53相連通;
[0022]氣流由進氣管11依次經由第三內腔201、第四內腔202、第一內腔101、第二內腔102、第一連通管601、第五內腔52、第二連通管55、第七內腔54、第六內腔53,最后由出氣管51排出。
[0023]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氣流由進氣管11依次經由第三內腔201、第四內腔202、第一內腔101、第二內腔102、第一連通管601、第五內腔52、第二連通管55、第七內腔54、第六內腔53,最后由出氣管51排出,采用全新的氣流布局設計,改善了內腔中氣流的布局,消聲效果好,經試驗證明,相比同類產品在低噪音消音功效上更佳,具有至少5分貝的消音優勢。
[0024]具體地,如圖1所示,第一筒體10、第二筒體50均為中間圓筒兩端球面的結構,其中,進氣管11、出氣管51對應設置于第一筒體10、第二筒體50端部上,且該進氣管11、出氣管51的設置方向相反,以滿足本消聲器的絕大部分安裝使用要求。
[0025]第三筒體20中間呈圓筒形兩端面水平設置,該第三筒體20—水平端部徑向延伸至第一筒體10內壁上形成定位板40,第一筒體10通過該定位板40輔助定位第三筒體20,其中,該定位板40、第三筒體20、第一筒體10及第一環形隔板12形成第一內腔101;該定位板40、第三筒體20、第二環形隔板21及進氣管11形成第四內腔202。
[0026]為了保證整個氣流在本消聲器中的單一、穩定流向,其中,第一環形隔板12、第二環形隔板21及第四隔板32上均設置通氣孔,而第三筒體20、進氣管11上則部分設置通氣孔,具體地,組成第三內腔201的進氣管11段上設置通氣孔;組成第四內腔202的第三筒體20段上設置通氣孔,這樣,氣流在本消聲器中的流通方向則單一,將各通氣孔在各載體上均勻設置,進而可保證本消聲器的穩定性及均勻性,最終由出氣管51排出的氣體,音質柔和,噪音等級非常低,也就是消音效果好。
[0027]第一筒體10、第二筒體50之間連接有至少兩個支撐柱602,該支撐柱602、第一連通管601均勻排列于第一筒體10、第二筒體50之間。使得第一連通管601除了具有連通第一筒體10及第二筒體50外,還起支撐連接作用。支撐柱602的數量可根據情況設定,如本圖例中采用兩個支撐柱602。當然,特殊情況下,如一個支撐柱再配以第一連通管601可穩定連接該第一筒體10、第二筒體50的話,則采用一個支撐柱也可。
[0028]最后,第五內腔52、第六內腔53、第七內腔54將第二筒體50均分三等份,便于生產裝配,而將出氣管51、第二連通管55錯位設置,主要出于工藝裝配要求及氣流穩定、熱量分散考慮。
[0029]以上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技術方案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原理以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適用于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原理;同時,對于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依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在【具體實施方式】以及應用范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綜上所述,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主權項】
1.一種柴油機消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相對固定定位設置的第一筒體(10)、第二筒體(50),在所述第一筒體(10)上具有進氣管(11),第二筒體(50)上具有出氣管(51),其中, 所述第一筒體(10)內通過第一環形隔板(12)同軸定位有第三筒體(20),且該第一環形隔板(12)將所述第一筒體(10)分隔成第一內腔(101)、第二內腔(102);所述進氣管(11)依次貫穿所述第一筒體(10)、第三筒體(20),并延伸至該第三筒體(20)端部內壁上,且該進氣管(11)通過第二環形隔板(21)同軸定位于所述第三筒體(20)內,該第二環形隔板(21)將所述第三筒體(30)分隔成第三內腔(201)、第四內腔(202); 所述第二筒體(50)內通過第三隔板(31)、第四隔板(32)依次分隔成第五內腔(52)、第六內腔(53)、第七內腔(54),所述第一筒體(10)與所述第五內腔(52)之間連通有第一連通管(601),所述第五內腔(52)、第七內腔(54)之間連通有第二連通管(55); 在所述第三筒體(20)、進氣管(11)、第一環形隔板(12)、第二環形隔板(21)及第四隔板(32)上均設置有若干通氣孔,所述出氣管(51)依次貫穿所述第五內腔(52)、第三隔板(31)與所述第六內腔(53)相連通; 氣流由進氣管(11)依次經由第三內腔(201)、第四內腔(202)、第一內腔(101)、第二內腔(102)、第一連通管(601)、第五內腔(52)、第二連通管(55)、第七內腔(54)、第六內腔(53),最后由出氣管(51)排出。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機消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體(10)、第二筒體(50)之間連接有至少兩個支撐柱(602),該支撐柱(602)、第一連通管(601)均勻排列于所述第一筒體(10)、第二筒體(50)之間。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機消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筒體(20)—水平端部徑向延伸至所述第一筒體(10)內壁上形成定位板(40),所述第一筒體(10)通過該定位板(40)輔助定位所述第三筒體(20),其中,該定位板(40)、第三筒體(20)、第一筒體(10)及所述第一環形隔板(12)形成所述第一內腔(101);該定位板(40)、第三筒體(20)、第二環形隔板(21)及所述進氣管(11)形成所述第四內腔(202)。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機消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內腔(52)、第六內腔(53)、第七內腔(54)將所述第二筒體(50)均分三等份。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機消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氣管(51)、第二連通管(55)錯位設置。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機消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氣管(11)、出氣管(51)對應設置于所述第一筒體(10)、第二筒體(50)端部上,且該進氣管(11)、出氣管(51)的設置方向相反。
【文檔編號】F01N1/08GK205559015SQ201620231029
【公開日】2016年9月7日
【申請日】2016年3月24日
【發明人】陳宗模
【申請人】重慶瑞鼎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