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雙向吸風自平衡高效空氣壓縮車輪風電轉換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雙向吸風自平衡高效空氣壓縮車輪風電轉換系統,其特征是:雙向吸風自平衡空氣高效壓縮車輪的風葉式輪輞直徑要在滿足行駛安全的狀態下盡量大,輪胎的扁平比要在滿足行駛安全的前提下盡量小,車輪外側吸風口的面積是車輪外側出風口面積的3到5倍、車輪內側吸風口的面積是車輪內側出風口面積的3到5倍,車輪內側出風口的面積和車輪外側出風口的面積相同,車輪外側吸風口的面積和車輪內側吸風口的面積相同,從而致使出風口的風阻壓力是吸風口風阻壓力的三至五倍,內側和外側出風口的面積變小后增加了相應的一側吸風口的面積、吸風口面積增大后收集的風阻量增多、從而增大了風力發電機的發電量。
【專利說明】
一種雙向吸風自平衡高效空氣壓縮車輪風電轉換系統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是用在電動車風力自發電領。
【背景技術】
[0002]目前現有的車輪沒有吸風功能在電動車風力自發電領域無法利用,浪費了大量聚集在車輪上的慣性動能。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問題是將兩輪或多輪車的車輪、設計成可以同時雙向吸風的車輪,在同一車輪上設計外側向內的吸風葉片在向前行駛時順時針旋轉吸風、內側向外的吸風葉片在向前行駛時設計成逆時針旋轉吸風、當車輪正常順時針向前行駛時外側向內吸風的風葉片正常向內吸風、內側向外吸風的風葉片由于在內側是逆時針旋轉吸風設計、在車輪順時針向前轉動時從車輪內側向外吸風的同時從車輪外側向內吸風,雙向吸風車輪是在同一車輪上設置同時向內和向外吸風的功能,向內吸風和向外吸風的吸力相同,雙向吸風車輪向內的吸力和向外的吸力相同時可以讓車輪自身保持平衡,車輪不會向內或向外產生單向的吸風拉力、在行駛過程中雙向吸風自平衡高效空氣壓縮車輪和普通車輪的安全性和穩定性相同,雙向吸風自平衡高效空氣壓縮車輪將車輪內側的空氣吸向外側并在外側安裝車輪外側出風口,將吸出的風阻通過車輪外側出風口收集并導入電動車尾部的筒型內封閉式風葉輪帶動風力發電機發電,雙向吸風自平衡高效空氣壓縮車輪將車輪外側的空氣吸向內側并在內側安裝收風口,車輪在正常行駛的過程中雙向吸風自平衡高效空氣壓縮車輪同時將同一個車輪向內吸入的風和向外吸出的風,同時通過車輪外側可拆卸收風管和車輪內側收風管同時導入至同一個車輪上方的活動的導風彎管,再通過電動車車體內置導風管導入至車尾部的筒型內封閉式風葉輪帶動風力發電機發電,雙向吸風車輪的葉片式輪輞部分的面積是整個車輪平面面積的三分之二。
[0004]本實用新型是將雙向吸風自平衡空氣高效壓縮車輪上外側的擾流板,固定在外側收風口可拆卸支架上,通過擾流板將車輪內側和外側吸進的風量和風壓調節成一致,雙向吸風自平衡空氣高效壓縮車輪的風葉式輪輞直徑要在滿足行駛安全的狀態下盡量大,輪胎的扁平比要在滿足行駛安全的前提下盡量小,車輪外側吸風口的面積是車輪外側出風口面積的3到5倍、車輪內側吸風口的面積是車輪內側出風口面積的3到5倍,車輪內側出風口的面積和車輪外側出風口的面積相同,車輪外側吸風口的面積和車輪內側吸風口的面積相同,從而致使出風口的風阻壓力是吸風口風阻壓力的三至五倍,內側和外側出風口的面積變小后增加了相應的一側吸風口的面積、吸風口面積增大后收集的風阻增多、從而增大了風力發電機的發電量,車輪內側和外側出風口面積減小后、車輪內側和外側收風管的內徑也隨之減小,內側外側收風管的內徑減小后收風管總重量減輕、總體積變小,此車輪在增大風阻收集的同時減小了收風管整體的體積和重量,增加了車輛的貨運和載客空間,前后雙向吸風自平衡空氣高效壓縮車輪的車輪內側收風管分別固定在相應的轉向節上,前后雙向吸風自平衡空氣高效壓縮車輪的車輪外側可拆卸收風管分別固定在相應的外側收風口可拆卸支架上,固定在車體上的每個導風活動彎管的彎曲角度需控制在100度至170度之間,導風活動彎管一端和車輪的內側外側收風管相連,另一端通過彈性可伸縮耐壓力連接軟管和車體相連,通過收風口可拆卸支架內側外側推力軸承和車輪外側收風口可拆卸支架固定螺母將外側收風口可拆卸支架和擾流板相對的固定在車軸上,通過車輪收風管固定孔將車輪外側可拆卸收風管固定在外側收風口可拆卸支架上,通過車輪收風管固定孔將車輪內側收風管固定在轉向節上,將車輪外側吸風口吸入的風壓通過車輪內側收風管、導風活動彎管、彈性可伸縮耐壓力連接軟管、車體內置導風管導入至筒型內封閉式風葉輪帶動風力發電機轉動發電,將車輪內側吸風口吸入的風壓通過車輪外側可拆卸收風管、導風活動彎管、彈性可伸縮耐壓力連接軟管、車體內置導風管導入至筒型內封閉式風葉輪帶動風力發電機轉動發電,通過擾流板將車輪內側吸風口和車輪外側吸風口吸入的風量、風壓調節成相同,用筒型內封閉式風葉輪內置隔板將筒型內封閉式風葉輪的內緣面封閉并阻止車輪收集的風阻流向筒型內封閉式風葉輪的中心部位,將筒型內封閉式風葉輪、風力發電機、車體內置導風管固定在車體上,將導風活動彎管相對的固定在車輪外側可拆卸收風管和車輪內側收風管的上方收風管出風口處、并要同時滿足車輪的轉向功能。
【附圖說明】
[0005]圖1為本實用新型車輪外側可拆卸收風管和車輪外側吸風口示意圖;
[0006]圖2為本實用新型車輪內側吸風口和車輪內側收風管示意圖;
[0007]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系統剖視圖;
[0008]圖4為本實用新型車輪外側出風口和車輪外側吸風口示意圖;
[0009]圖5為本實用新型車輪內側出風口和車輪內側吸風口示意圖;
[0010]圖6為本本實用新型車輪內側收風管和彈性可伸縮耐壓力連接軟管示意圖;
[0011]圖7為本實用新型車輪外側收風口可拆卸支架和車輪外側可拆卸收風管示意圖;
[0012]圖中標號:1車軸,2輪胎,3車輪出風口密封槽,4、車輪內側出風口,5、車輪內側吸風口,6、外側收風口可拆卸支架,7、收風口可拆卸支架固定孔,8、車輪外側可拆卸收風管,9收風管出風口,10、導風活動彎管,11、車輪內側收風管,12、車輪收風管固定孔,13、活動的導風彎管密封圈,14、筒型內封閉式風葉輪,15、風力發電機,16、車體內置導風管,17、筒型內封閉式風葉輪內置隔板,18、車輪外側出風口,19、車輪外側吸風口,20、轉向節,21、車體,22、收風口可拆卸支架內側外側推力軸承,23、車輪外側收風口可拆卸支架固定螺母,24、擾流板,25、彈性可伸縮耐壓力連接軟管,26、雙向吸風自平衡空氣高效壓縮車輪。
【具體實施方式】
[0013]本實用新型是將雙向吸風自平衡空氣高效壓縮車輪上外側的擾流板,固定在外側收風口可拆卸支架上,通過擾流板將車輪內側和外側吸進的風量和風壓調節成一致,雙向吸風自平衡空氣高效壓縮車輪的風葉式輪輞直徑要在滿足行駛安全的狀態下盡量大,輪胎的扁平比要在滿足行駛安全的前提下盡量小,車輪外側吸風口的面積是車輪外側出風口面積的3到5倍、車輪內側吸風口的面積是車輪內側出風口面積的3到5倍,車輪內側出風口的面積和車輪外側出風口的面積相同,車輪外側吸風口的面積和車輪內側吸風口的面積相同,從而致使出風口的風阻壓力是吸風口風阻壓力的三至五倍,內側和外側出風口的面積變小后增加了相應的一側吸風口的面積、吸風口面積增大后收集的風阻增多、從而增大了風力發電機的發電量,車輪內側和外側出風口面積減小后、內側和外側收風管的內徑也隨之減小,內側外側收風管的內徑減小后收風管總重量減輕、總體積變小,此車輪在增大風阻收集的同時減小了收風管整體的體積和重量,增加了車輛的貨運和載客空間,前后雙向吸風自平衡空氣高效壓縮車輪的車輪內側收風管分別固定在相應的轉向節上,前后雙向吸風自平衡空氣高效壓縮車輪的車輪外側可拆卸收風管分別固定在相應的外側收風口可拆卸支架上,固定在車體上的每個導風活動彎管的彎曲角度需控制在100度至170度之間,導風活動彎管一端和車輪的內側外側收風管相連,另一端通過彈性可伸縮耐壓力連接軟管和車體相連,通過收風口可拆卸支架內側外側推力軸承和車輪外側收風口可拆卸支架固定螺母將外側收風口可拆卸支架和擾流板相對的固定在車軸上,通過車輪收風管固定孔將車輪外側可拆卸收風管固定在外側收風口可拆卸支架上,通過車輪收風管固定孔將車輪內側收風管固定在轉向節上,將車輪外側吸風口吸入的風壓通過車輪內側收風管、導風活動彎管、彈性可伸縮耐壓力連接軟管、車體內置導風管導入至筒型內封閉式風葉輪帶動風力發電機轉動發電,將車輪內側吸風口吸入的風壓通過車輪外側可拆卸收風管、導風活動彎管、彈性可伸縮耐壓力連接軟管、車體內置導風管導入至筒型內封閉式風葉輪帶動風力發電機轉動發電,通過擾流板將車輪內側吸風口和車輪外側吸風口吸入的風量、風壓調節成相同,用筒型內封閉式風葉輪內置隔板將筒型內封閉式風葉輪的內緣面封閉并阻止車輪收集的風阻流向筒型內封閉式風葉輪的中心部位,將筒型內封閉式風葉輪、風力發電機、車體內置導風管固定在車體上,將導風活動彎管相對的固定在車輪外側可拆卸收風管和車輪內側收風管的上方收風管出風口處、并要同時滿足車輪的轉向功能。
【主權項】
1.一種雙向吸風自平衡高效空氣壓縮車輪風電轉換系統,其特征是:將雙向吸風自平衡空氣高效壓縮車輪(26)上外側的擾流板(24)固定在外側收風口可拆卸支架(6)上,通過擾流板(24)將車輪內側和外側吸進的風量和風壓調節成一致,雙向吸風自平衡空氣高效壓縮車輪(26)的風葉式輪輞直徑要在滿足行駛安全的狀態下盡量大,輪胎(2)的扁平比要在滿足行駛安全的前提下盡量小,車輪外側吸風口(19)的面積是車輪外側出風口( 18)面積的3到5倍、車輪內側吸風口( 5)的面積是車輪內側出風口( 4)面積的3到5倍,車輪內側出風口(4)的面積和車輪外側出風口(18)的面積相同,車輪外側吸風口( 19)的面積和車輪內側吸風口(5)的面積相同,從而致使出風口的風阻壓力是吸風口風阻壓力的三至五倍,內側和外側出風口的面積變小后增加了相應的一側吸風口的面積、吸風口面積增大后收集的風阻量增多、從而增大了風力發電機(15)的發電量,車輪內側和外側出風口面積減小后、車輪內側和外側收風管的內徑也隨之減小,內側外側收風管的內徑減小后收風管總重量減輕、總體積變小,此車輪在增大風阻收集的同時減小了收風管整體的體積和重量,增加了車輛的貨運和載客空間,前后雙向吸風自平衡空氣高效壓縮車輪(26)的車輪內側收風管(11)分別固定在相應的轉向節(20)上,前后雙向吸風自平衡空氣高效壓縮車輪(26)的車輪外側可拆卸收風管(8)分別固定在相應的外側收風口可拆卸支架上(6),固定在車體上的每個導風活動彎管(10)的彎曲角度需控制在100度至170度之間,導風活動彎管(10)—端和車輪的內側外側收風管相連,另一端通過彈性可伸縮耐壓力連接軟管(25)和車體(21)相連,通過收風口可拆卸支架內側外側推力軸承(22)和車輪外側收風口可拆卸支架固定螺母(23)將外側收風口可拆卸支架(6)和擾流板(24)相對的固定在車軸(I)上,通過車輪收風管固定孔(12)將車輪外側可拆卸收風管(8)固定在外側收風口可拆卸支架(6)上,通過車輪收風管固定孔(12)將車輪內側收風管(11)固定在轉向節(20)上,將車輪外側吸風口(19)吸入的風壓通過車輪內側收風管(U)、導風活動彎管(10)、彈性可伸縮耐壓力連接軟管(25)、車體內置導風管(16)導入至筒型內封閉式風葉輪(14)帶動風力發電機(15)轉動發電,將車輪內側吸風口(5)吸入的風壓通過車輪外側可拆卸收風管(8)、導風活動彎管(10)、彈性可伸縮耐壓力連接軟管(25)、車體內置導風管(16)導入至筒型內封閉式風葉輪(14)帶動風力發電機(15)轉動發電,通過擾流板(24)將車輪內側吸風口(5)和車輪外側吸風口(19)吸入的風量、風壓調節成相同,用筒型內封閉式風葉輪內置隔板(17)將筒型內封閉式風葉輪(14)的內緣面封閉,并阻止車輪收集的風阻流向筒型內封閉式風葉輪,(14)的中心部位,將筒型內封閉式風葉輪(14)、風力發電機(15)、車體內置導風管(16)固定在車體(21)上,將導風活動彎管(10)相對的固定在車輪外側可拆卸收風管(8)和車輪內側收風管(11)的上方收風管出風口(9)處、并要同時滿足車輪的轉向功能。
【文檔編號】F03D9/25GK205478110SQ201620060520
【公開日】2016年8月17日
【申請日】2016年1月17日
【發明人】劉言成, 劉立上, 殷木云
【申請人】劉言成, 劉立上, 殷木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