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多點噴射天然氣發動機進氣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天然氣發動機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多點噴射天然氣發動機進氣結構,包括空氣進氣管和天然氣氣軌,在空氣進氣管上設有空氣進口,在天然氣氣軌上設有天然氣進口;在空氣進氣管上還間隔設有多個進氣歧管,多個進氣歧管分別與空氣進氣管連通;在天然氣氣軌上對應每個進氣歧管處分別設有一個噴嘴,噴嘴一端與天然氣氣軌連通,另一端與進氣歧管連通,在噴嘴上串接有電磁閥;工作時,天然氣直接由噴嘴進入進氣歧管與空氣混合后直接進入氣缸,在噴嘴上串接有電磁閥可控制開關,可實現氣缸定時定量供氣,解決了發動機氣缸工作一致性差、發動機瞬態響應慢、排放氣體中的HC(碳氫化合物)濃度高及浪費天然氣的問題。
【專利說明】
一種多點噴射天然氣發動機進氣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天然氣發動機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多點噴射天然氣發動機進氣結構。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國內市場應用的天然氣發動機進氣結構為預混式進氣,天然氣與空氣通過混合器混合后進入進氣管,然后再通過進氣歧管分配給各氣缸進行工作,此進氣結構存在問題如下:由于進入不同氣缸的混合氣體不均勾,會導致氣缸工作一致性較差;由于天然氣首先進氣混合器,然后通過進氣彎管、進氣管、進氣歧管進入氣缸,這樣會導致發動機動力輸出存在滯后,直接影響車輛的加速性,造成瞬態響應慢;由于預混式進氣結構在發動機整個工作過程中都噴氣,在氣門重疊角時,會導致所噴入氣缸內的天然氣直接逸出,而導致天然氣浪費。因此急需研發一種新的進氣結構,來改善上述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多點噴射天然氣發動機進氣結構,空氣與天然氣在進氣歧管混合后直接進入氣缸,可實現氣缸定時定量供氣,旨在解決氣缸工作一致性差、發動機瞬態響應慢、排放氣體中的HC(碳氫化合物)濃度高及浪費天然氣的問題。
[0004]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多點噴射天然氣發動機進氣結構,所述多點噴射天然氣發動機進氣結構,包括空氣進氣管和天然氣氣軌,在所述空氣進氣管上設有空氣進口,在所述天然氣氣軌上設有天然氣進口;在所述空氣進氣管上還間隔設有多個進氣歧管,多個所述進氣歧管分別與所述空氣進氣管連通;在所述天然氣氣軌上對應每個所述進氣歧管處分別設有一個噴嘴,所述噴嘴一端與所述天然氣氣軌連通,另一端與所述進氣歧管連通,在所述噴嘴上串接有電磁閥。
[0005]作為一種改進,多個所述進氣歧管并排設置在所述空氣進氣管的同一側上,所述天然氣氣軌沿多個所述進氣歧管的排列方向設置。
[0006]作為一種改進,在所述天然氣氣軌與每個對應的所述進氣歧管之間分別設有連接結構。
[0007]作為一種改進,所述連接結構包括與所述天然氣氣軌一體設置的連接耳、連接在所述連接耳與所述進氣歧管之間的連接件。
[0008]作為一種改進,所述連接耳設置有兩個,對應的設置在所述天然氣氣軌的兩側;所述連接件為螺栓,穿過所述連接耳與所述進氣歧管螺紋連接。
[0009]作為一種改進,所述天然氣進口設置在多個所述噴嘴的中間位置處。
[0010]作為一種改進,所述進氣歧管設置有六個,所述噴嘴對應的設置有六個。
[0011 ]作為一種改進,在所述空氣進口上連接有進氣彎管。
[0012]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多點噴射天然氣發動機進氣結構包括空氣進氣管和天然氣氣軌,在空氣進氣管上設有空氣進口,在天然氣氣軌上設有天然氣進口 ;在空氣進氣管上還間隔設有多個進氣歧管,多個進氣歧管分別與空氣進氣管連通;在天然氣氣軌上對應每個進氣歧管處分別設有一個噴嘴,噴嘴一端與天然氣氣軌連通,另一端與進氣歧管連通,在噴嘴上串接有電磁閥;工作時,空氣進入空氣進氣管再由空氣進氣管分別進入進氣歧管,天然氣由天然氣進口進入天然氣氣軌,再進入噴嘴,由噴嘴進入進氣歧管,空氣與天然氣在進氣歧管混合后直接進入氣缸,天然氣直接由噴嘴進入進氣歧管再進入氣缸,使得燃氣進入氣缸更加直接,使發動機瞬間發出較高的扭矩,提高了發動機的瞬態響應性能;在噴嘴上串接有電磁閥,可控制噴嘴開通關閉時間,以此實現給氣缸定時定量供給天然氣,在發動機整個工作過程中就不會一直噴氣,可以避免在氣門重疊角時噴入氣缸內的天然氣直接逸出,導致天然氣浪費;可實現對氣缸定時定量供給天然氣,可以有效的提高天然氣分配均勻程度,提高氣缸工作一致性。
[0013]綜上所述,多點噴射天然氣發動機進氣結構工作時,天然氣直接由噴嘴進入進氣歧管與空氣混合后直接進入氣缸,在噴嘴上串接有電磁閥可控制開關,可實現氣缸定時定量供氣,解決了發動機氣缸工作一致性差、發動機瞬態響應慢、排放氣體中的HC(碳氫化合物)濃度高及浪費天然氣的問題。
【附圖說明】
[0014]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多點噴射天然氣發動機進氣結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0015]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多點噴射天然氣發動機進氣結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0016]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多點噴射天然氣發動機進氣結構的右視結構示意圖;
[0017]其中,10、空氣進氣管,11、進氣彎管,12、進氣歧管,20、天然氣氣軌,21、天然氣進口,22、噴嘴。
【具體實施方式】
[0018]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19]圖1至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多點噴射天然氣發動機進氣結構的示意圖,其中,圖1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多點噴射天然氣發動機進氣結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圖2示出了是本實用新型的多點噴射天然氣發動機進氣結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3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多點噴射天然氣發動機進氣結構的右視結構示意圖,為了便于表述,圖中只給出了與本實用新型相關的部分。
[0020]由圖1、圖2和圖3可知,該多點噴射天然氣發動機進氣結構包括:空氣進氣管10,在空氣進氣管10上設有空氣進口,在空氣進氣管10上還間隔設有多個進氣歧管12,多個進氣歧管12分別與空氣進氣管10連通;天然氣氣軌20,在天然氣氣軌20上設有天然氣進口 21,在天然氣氣軌20上對應每個進氣歧管12處分別設有一個噴嘴22,該噴嘴22—端與天然氣氣軌20連通,另一端與進氣歧管12連通,在噴嘴22上串接有電磁閥。
[0021]多點噴射天然氣發動機進氣結構工作時,空氣進入空氣進氣管10再由空氣進氣管10分別進入進氣歧管12,天然氣由天然氣進口 21進入天然氣氣軌20,再進入噴嘴22,由噴嘴22進入進氣歧管12,空氣與天然氣在進氣歧管12混合后直接進入氣缸,天然氣直接由噴嘴22進入進氣歧管12再進入氣缸,該進氣系統使得燃氣進入氣缸更加直接,使發動機瞬間發出較高的扭矩,提高了發動機的瞬態響應性能;在噴嘴22上串接有電磁閥,可控制噴嘴22開通關閉時間,以此實現給氣缸定時定量供給天然氣,在發動機整個工作過程中就不會一直噴氣,可以避免在氣門重疊角時噴入氣缸內的天然氣直接逸出,導致天然氣浪費;可實現對氣缸定時定量供給天然氣,可以有效的提高天然氣分配均勻程度,提高氣缸工作一致性。
[0022]在本實施例中,多個進氣歧管12并排設置在空氣進氣管10的同一側上,天然氣氣軌20沿多個進氣歧管12的排列方向設置;在天然氣氣軌20與每個對應的進氣歧管12之間分別設有連接結構,該連接結構包括與天然氣氣軌20—體設置的連接耳、連接在連接耳與進氣歧管12之間的連接件。
[0023]連接耳設置有兩個,對應的設置在天然氣氣軌20的兩側;連接件為螺栓,穿過連接耳與進氣歧管12螺紋連接。
[0024]在本實施例中,天然氣進口21設置在多個噴嘴22的中間位置處。
[0025]在本實施例中,進氣歧管12設置有六個,噴嘴22對應的設置有六個。
[0026]在本實施例中,為了便于空氣進入,在空氣進口上連接有進氣彎管11,外界的空氣通過進氣彎管11進入空氣進氣管10,再由空氣進氣管10分別進入多個進氣歧管12。
[0027]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多點噴射天然氣發動機進氣結構,包括空氣進氣管和天然氣氣軌,在所述空氣進氣管上設有空氣進口,在所述天然氣氣軌上設有天然氣進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氣進氣管上還間隔設有多個進氣歧管,多個所述進氣歧管分別與所述空氣進氣管連通;在所述天然氣氣軌上對應每個所述進氣歧管處分別設有一個噴嘴,所述噴嘴一端與所述天然氣氣軌連通,另一端與所述進氣歧管連通,在所述噴嘴上串接有電磁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點噴射天然氣發動機進氣結構,其特征在于,多個所述進氣歧管并排設置在所述空氣進氣管的同一側上,所述天然氣氣軌沿多個所述進氣歧管的排列方向設置。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多點噴射天然氣發動機進氣結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天然氣氣軌與每個對應的所述進氣歧管之間分別設有連接結構。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多點噴射天然氣發動機進氣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結構包括與所述天然氣氣軌一體設置的連接耳、連接在所述連接耳與所述進氣歧管之間的連接件。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多點噴射天然氣發動機進氣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耳設置有兩個,對應的設置在所述天然氣氣軌的兩側;所述連接件為螺栓,穿過所述連接耳與所述進氣歧管螺紋連接。6.根據權利要求2至5任一項所述的多點噴射天然氣發動機進氣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然氣進口設置在多個所述噴嘴的中間位置處。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多點噴射天然氣發動機進氣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氣歧管設置有六個,所述噴嘴對應的設置有六個。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點噴射天然氣發動機進氣結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氣進口上連接有進氣彎管。
【文檔編號】F02M35/104GK205422983SQ201620106390
【公開日】2016年8月3日
【申請日】2016年2月2日
【發明人】李玉帥, 王景麗, 趙令輝, 石亮
【申請人】濰柴西港新能源動力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