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位式氣門搖臂及其發動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發動機零部件領域,具體是一種限位式氣門搖臂及其發動機。
【背景技術】
[0002]氣門搖臂是發動機限位式氣門搖臂的重要組成部件,其功用是通過其往復擺動驅動氣門開啟,傳統的發動機氣門搖臂組合(包含氣門搖臂,氣門螺栓,氣門調節螺母)的安裝方式為:搖臂座安裝在汽缸頭上,搖臂通過搖臂軸安裝在搖臂座上,導致傳統氣門搖臂組合的零部件較多,搖臂座結構較復雜并且通常需要由三到四顆螺栓將搖臂座安裝到汽缸頭上,成本較高,安裝較復雜,且大大增加缸頭加工成本。
[0003]因此,為解決以上問題,需要一種能夠簡化發動機裝配工藝,減小限位式氣門搖臂零部件數量,從而有效降低發動機制造成本的限位式氣門搖臂及其發動機。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中的缺陷,提供一種能夠簡化發動機裝配工藝,減小限位式氣門搖臂零部件數量,從而有效降低發動機制造成本的限位式氣門搖臂及其發動機。
[0005]本實用新型的限位式氣門搖臂,包括搖臂本體;所述搖臂本體設有使其與搖臂座單自由度擺動配合的限位塊,搖臂本體以可擺動的方式直接支撐于搖臂座,因此,無需采用搖臂軸等零部件使搖臂與搖臂座可轉動連接,大大簡化了發動機裝配工藝,同時減少發動機限位式氣門搖臂的零部件數量,由于省去了搖臂軸,因此,搖臂座無需設有搖臂軸安裝結構,簡化了搖臂座的結構,有效降低發動機缸頭的加工成本,另一方面,由于搖臂本體通過限位塊相對于搖臂座橫向限位,保證搖臂始終在氣門、氣門推桿所在的平面內擺動,避免搖臂在工作過程中導致氣門推桿等配氣零部件的磨損;
[0006]進一步,所述搖臂本體底部形成用于使搖臂擺動支撐于搖臂座的弧面;弧面與搖臂座直接接觸,搖臂座支撐面為平面,因此,搖臂本體受力后能夠相對于搖臂座發生相對擺動,無需采用搖臂軸即可實現搖臂的擺動,大大簡化發動機限位式氣門搖臂的結構,簡化了發動機安裝工藝,同時降低了發動機的制造成本;
[0007]進一步,所述限位塊為T型結構,所述搖臂本體為槽型結構,T型結構大頭以橫向限位的方式嵌入搖臂,小頭穿過搖臂底部設有的過孔且穿出部分用于與搖臂座橫向限位,T型結構限位塊的大頭寬度與槽型結構搖臂的內壁寬度相等以,同時小頭的寬度與搖臂座上設置的限位槽結構的寬度相等,從而實現限位塊與搖臂和搖臂座的同時限位;
[0008]進一步,所述T形結構的限位塊大頭的橫向兩端面分別設有豎向凸起,由于搖臂本體擺動過程中,限位塊大頭在搖臂本體內往復滑動,而限位塊大頭橫向兩端面的豎向凸起能夠減小限位塊與搖臂之間的接觸面積,能有效減小限位塊與搖臂本體之間的摩擦阻力;
[0009]進一步,所述搖臂本體的過孔為供T形結構的限位塊小頭配合通過的矩形通孔,T形結構的限位塊小頭可穿過該矩形通孔與搖臂座上的限位槽配合,矩形通孔縱向長度大于限位塊小頭的縱向長度,避免搖臂在擺動過程中與限位塊發生干涉;
[0010]進一步,所述搖臂本體底部上表面與T型結構大頭底面形成沿擺動方向的弧面配合副,由于搖臂本體在擺動過程中,限位塊與擺臂本體將沿縱向發生相對轉動,利用弧面配合副可避免搖臂本體與限位塊大頭發生干涉,同時減小搖臂本體與限位塊之間的摩擦阻力,所述限位塊通過上下穿過的螺栓安裝于搖臂底座,利用螺栓對限位塊進行豎向限位保證限位塊始終與搖臂和搖臂座形成橫向限位配合。
[0011]本實用新型還公開了一種限位式氣門搖臂的發動機,所述限位式氣門搖臂安裝于該發動機,本實用新型的發動機內無需采用搖臂軸等零部件使搖臂與搖臂座可轉動連接,大大簡化了發動機裝配工藝,同時減少發動機限位式氣門搖臂的零部件數量,由于省去了搖臂軸,由于搖臂相對于搖臂座橫向限位,保證搖臂始終在氣門、氣門推桿所在的平面內擺動,減小搖臂在工作過程中導致氣門推桿等配氣零部件的磨損。
[0012]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限位式氣門搖臂,搖臂通過配合副以可擺動的方式直接支撐于搖臂座,因此,無需采用搖臂軸等零部件使搖臂與搖臂座可轉動連接,大大簡化了發動機裝配工藝,同時減少發動機限位式氣門搖臂的零部件數量,由于省去了搖臂軸,因此,搖臂座無需設有搖臂軸安裝結構,簡化了搖臂座的結構,有效降低發動機缸頭的加工成本,另一方面,由于搖臂相對于搖臂座橫向限位,保證搖臂始終在氣門、氣門推桿所在的平面內擺動,避免搖臂在工作過程中導致氣門推桿等配氣零部件的磨損。
【附圖說明】
[0013]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0014]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不意圖;
[0015]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限位塊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搖臂本體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限位塊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搖臂的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的限位式氣門搖臂包括搖臂座1和搖臂3;所述搖臂3支撐于所述搖臂座1并形成使搖臂3相對于搖臂座1擺動的配合副,所述搖臂3設有使其與搖臂座1單自由度擺動配合的限位塊5,搖臂3通過配合副以可擺動的方式直接支撐于搖臂座1,因此,無需采用搖臂軸等零部件使搖臂3與搖臂座1可轉動連接,大大簡化了發動機裝配工藝,同時減少發動機限位式氣門搖臂的零部件數量,由于省去了搖臂軸,因此,搖臂座1無需設有搖臂軸安裝結構,簡化了搖臂座1的結構,有效降低發動機缸頭的加工成本,另一方面,由于搖臂3相對于搖臂座1橫向限位,保證搖臂3始終在氣門、氣門推桿所在的平面內擺動,避免搖臂3在工作過程中導致氣門推桿等配氣零部件的磨損;
[0018]本實施例中,所述搖臂3底部形成用于使搖臂3擺動支撐于搖臂座1的弧面8;弧面8與搖臂座1直接接觸,搖臂座1支撐面為平面,因此,搖臂3受力后能夠相對于搖臂座1發生相對擺動,無需采用搖臂軸即可實現搖臂3的擺動,大大簡化發動機限位式氣門搖臂的結構,簡化了發動機安裝工藝,同時降低了發動機的制造成本;
[0019]本實施例中,所述限位塊5為T型結構,所述搖臂本體3為槽型結構,T型結構大頭4以橫向限位的方式嵌入搖臂3,小頭6穿過搖臂3底部設有的過孔且穿出部分用于與搖臂座1橫向限位,T型結構限位塊5的大頭4寬度與槽型結構搖臂3的內壁寬度相等以,同時小頭6的寬度與搖臂座1上設置的限位槽結構的寬度相等,從而實現限位塊5與搖臂3和搖臂座1的同時限位;
[0020]本實施例中,所述T形結構的限位塊5大頭4的橫向兩端面分別設有豎向凸起10,由于搖臂本體3擺動過程中,限位塊5大頭4在搖臂3內往復滑動,而限位塊5大頭4橫向兩端面的豎向凸起10能夠減小限位塊5與搖臂本體3之間的接觸面積,能有效減小限位塊5與搖臂本體3之間的摩擦阻力;
[0021]本實施例中,所述搖臂本體3的過孔為供T形結構的限位塊5小頭6配合通過的矩形通孔7,T形結構的限位塊5小頭6可穿過該矩形通孔7與搖臂座1上的限位槽配合,矩形通孔7縱向長度大于限位塊5小頭6的縱向長度,避免搖臂本體3在擺動過程中與限位塊5發生干涉。
[0022]本實施例中,所述搖臂本體3底部上表面與Τ型結構大頭4底面形成沿擺動方向的弧面配合副,由于搖臂本體3在擺動過程中,限位塊5與擺臂將沿縱向發生相對轉動,利用弧面配合副可避免搖臂本體3與限位塊5大頭4發生干涉,同時減小搖臂本體3與限位塊5之間的摩擦阻力,所述限位塊5通過上下穿過的螺栓2安裝于搖臂本體3底座,利用螺栓2對限位塊5進行豎向限位保證限位塊5始終與搖臂3和搖臂座1形成橫向限位配合。
[0023]本實用新型還公開了一種限位式氣門搖臂的發動機,所述限位式氣門搖臂安裝于該發動機,本實用新型的發動機內無需采用搖臂軸等零部件使搖臂3與搖臂座1可轉動連接,大大簡化了發動機裝配工藝,同時減少發動機限位式氣門搖臂的零部件數量,由于省去了搖臂軸,由于搖臂3相對于搖臂座1橫向限位,保證搖臂3始終在氣門、氣門推桿所在的平面內擺動,減小搖臂3在工作過程中導致氣門推桿等配氣零部件的磨損。
[0024]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主權項】
1.一種限位式氣門搖臂,其特征在于:包括搖臂本體,所述搖臂本體設有使其與搖臂座單自由度擺動配合的限位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限位式氣門搖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搖臂本體底部形成用于使搖臂本體擺動支撐于搖臂座的弧面。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限位式氣門搖臂,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塊為T型結構,所述搖臂本體為槽型結構,T型結構大頭以橫向限位的方式嵌入搖臂,小頭穿過搖臂底部設有的過孔且穿出部分用于與搖臂座橫向限位。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限位式氣門搖臂,其特征在于:T形結構的限位塊大頭的橫向兩端面分別設有豎向凸起。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限位式氣門搖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搖臂本體的過孔為供Τ形結構的限位塊小頭配合通過的矩形通孔。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限位式氣門搖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搖臂本體底部上表面與Τ型結構大頭底面形成沿擺動方向的弧面配合副。7.—種應用權利要求1-6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限位式氣門搖臂的發動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式氣門搖臂安裝于該發動機。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限位式氣門搖臂及其發動機。限位式氣門搖臂,包括搖臂本體;所述搖臂本體設有使其與搖臂座單自由度擺動配合的限位塊,搖臂本體以可擺動的方式直接支撐于搖臂座,因此,無需采用搖臂軸等零部件使搖臂與搖臂座可轉動連接,大大簡化了發動機裝配工藝,同時減少發動機限位式氣門搖臂的零部件數量。
【IPC分類】F01L1/18
【公開號】CN205101062
【申請號】CN201520822727
【發明人】羅代倫, 孫玲玲, 張成龍, 戴瑞義, 劉兵, 曾勇
【申請人】隆鑫通用動力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3月23日
【申請日】2015年10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