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機機體缸孔間網格式冷卻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屬于發動機機體結構,具體設及一種發動機氣缸體的冷卻結構。
【背景技術】
[0002] 目前在發動機缸體的冷卻技術中,小排量發動機缸孔之間多采用兩側水套直接相 通的形式,但是對于相對大排量的發動機來說,因為氣缸內熱量很大,在兩缸之間通過鑄造 件的實體進行分隔W防止缸孔熱變形。運樣對于兩個氣缸間的機體冷卻就造成困難。目前 有的廠家在兩缸之間只采用單一的通水孔進行冷卻,其方式是:來自發動機機體水套的冷 卻水通過該通水孔從兩缸之間流過。顯然運種通水孔的設計其冷卻效果非常有限,由于造 成熱應力差異較大而使機體缸孔變形,導致機體的缸孔發生"拉缸"的故障。
[0003] 而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網格化的冷卻結構,使缸體的冷卻效果得到明顯的改 善。
【發明內容】
[0004]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柴油機機體缸孔間網格式冷卻結構,W滿足大排 量發動機氣缸體的冷卻的要求。
[0005] 為實現此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柴油機機體缸孔間網格式冷卻結 構,在柴油機機體兩氣缸中間的鑄造實體上設有豎向水孔和斜向水孔組成的網格水孔,豎 向水孔和斜向水孔相互連通。鑄造實體的上端與發動機氣缸蓋連接,在網格水孔的下方的 鑄造實體上設有橫向水道。橫向水孔與發動機機體水套腔相通,網格水孔頂端的豎向水孔 和斜向水孔與發動機氣缸蓋的水套腔相通。
[0006] 作為一種實質性的創新,目前機體水套間僅僅設有橫向水孔,無論是從冷卻水的 循環路徑方面,還是從強化傳熱方面考慮,在機體兩缸孔中間的鑄造實體位置增加網格狀 的水孔,將帶來明顯的冷卻效果。冷卻水通過"網格結構"的通道進入到缸蓋的水腔內,運 比從冷卻水套的分支取水結構增加了水流速度,使得缸孔壁溫度隨著冷卻水流速流量的加 快保持在良好的狀態,減少因缸孔溫度過高而導致缸孔熱變形概率。
[0007] 本實用新型的特點及有益效果是,缸孔間機體的冷卻效果得到有效的提高,減小 機體缸孔周圍壁厚的熱應力,有效降低了缸孔熱變型的潛在隱患。在機體的兩缸孔中間的 鑄造實體位置增加網格狀的水孔,不會影響機體的機械強度。網格水孔連通了機體水套與 缸蓋水套,使機體內的冷卻水低阻進入缸蓋水套,運樣可W增加發動機冷卻水的整體循環 速度,提高機體水套內冷卻水的流動性。
【附圖說明】
[0008] 圖1是本實用新型缸體部分冷卻水水道結構示意圖。
[0009] 圖2是本實用新型缸體與缸蓋連接后的冷卻水水道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0] W下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與結構作進一步的說明。
[0011] 柴油機機體缸孔間網格式冷卻結構,其結構是:在柴油機機體兩氣缸中間的鑄造 實體1上設有豎向水孔和斜向水孔組成的網格水孔2,豎向水孔和斜向水孔相互連通。鑄 造實體的上端與發動機氣缸蓋5連接,在網格水孔的下方的鑄造實體上設有橫向水道3。橫 向水道與發動機機體水套腔4相通,網格水孔頂端的豎向水孔和斜向水孔與發動機氣缸蓋 的水套腔6相通。
[0012] 網格水孔中豎向水孔與斜向水孔互成45°夾角,并且斜向水孔與所述發動機機體 水套腔相通。 陽01引豎向水孔的孔徑為cp6mm;斜向水孔的孔徑為q>5mm。
[0014] 該結構根據CFD流體力學計算后,經多次實驗改進而完成,并在多型號的大功率 柴油機上實施,其發動機整體的冷卻效果都非常理想。
【主權項】
1. 柴油機機體缸孔間網格式冷卻結構,其特征是:在柴油機機體兩氣缸中間的鑄造實 體(1)上設有豎向水孔和斜向水孔組成的網格水孔(2),豎向水孔和斜向水孔相互連通, 鑄造實體的上端與發動機氣缸蓋(5)連接,在網格水孔的下方的鑄造實體上設有橫向水道 (3),橫向水道與發動機機體水套腔(4)相通,網格水孔頂端的豎向水孔和斜向水孔與發動 機氣缸蓋的水套腔(6)相通。2. 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機機體缸孔間網格式冷卻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網格水 孔中豎向水孔與斜向水孔互成45°夾角,并且斜向水孔與所述發動機機體水套腔相通。3. 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柴油機機體缸孔間網格式冷卻結構,其特征是:所述豎 向水孔的孔徑為6mm;斜向水孔的孔徑為5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柴油機機體缸孔間網格式冷卻結構,其結構是:在柴油機機體兩氣缸中間的鑄造實體上設有豎向水孔和斜向水孔組成的網格水孔豎向水孔和斜向水孔相互連通,鑄造實體的上端與發動機氣缸蓋連接。在網格水孔的下方的鑄造實體上設有橫向水道,橫向水道與發動機機體水套腔相通,網格水孔頂端的豎向水孔和斜向水孔與發動機氣缸蓋的水套腔相通。缸孔間機體的冷卻效果得到有效的提高,減小機體缸孔周圍壁厚的熱應力,有效降低了缸孔熱變型的潛在隱患。網格水孔連通了機體水套與缸蓋水套,使機體內的冷卻水低阻進入缸蓋水套,這樣可以增加發動機冷卻水的整體循環速度,提高機體水套內冷卻水的流動性。
【IPC分類】F02F1/14
【公開號】CN205013137
【申請號】CN201520672453
【發明人】董志強, 馮廣浩, 烏永波, 包勿仁, 孫朝龍, 韓旭
【申請人】東風朝陽朝柴動力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2月3日
【申請日】2015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