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銹鋼機油散熱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散熱器,更確切地說涉及一種不銹鋼機油散熱器。
【背景技術】
[0002]在高性能、大功率的強化發動機上,由于熱負荷大,必須裝設機油散熱器。機油散熱器布置在潤滑油油路中,是一種加速潤滑機油散熱使其保持較低溫度的裝置。所述的機油散熱器包括由多個芯片組件相互疊放而成的本體。所述的本體的兩端分別設有通油孔,該兩個通油孔與芯片組件內的流道相連通,一個用于進油,另一個用于出油。本體的最下層的芯片組件的下表面且位于兩個通油孔處設有悶蓋,用于堵住通油孔。現有技術的悶蓋為圓形,厚度為1_,悶蓋的中部設有沖壓而成的凸起,所述的凸起的頂端為平面,所述的凸起的側壁為R角是151°的弧形面。所述的悶蓋焊接在最下層的芯片組件的下表面上,所述的凸起容置在所述的通油孔內。此種現有技術的不銹鋼機油散熱器的悶蓋的強度較小,應用在大型機械設備中時,受機油沖擊力度較大,悶蓋無法及時分散和吸收機油的沖擊力,悶蓋與芯片組件的下表面的焊接處容易出現鼓包的現象,從而會出現漏油的現象。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不銹鋼機油散熱器,該不銹鋼機油散熱器的悶蓋的強度較大,能夠及時分散和吸收機油的沖擊力,使悶蓋與芯片組件之間連接較可靠。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提供一種具有以下結構的不銹鋼機油散熱器,包括由多個芯片組件相互疊放而成的本體;所述的本體的兩端分別設有通油孔;所述的本體最下層的芯片組件的下表面且位于兩個通油孔處設有悶蓋;所述的悶蓋上設有圓形凸臺,所述的圓形凸臺的頂端為平面;所述的悶蓋焊接在最下層的芯片組件的下表面上且所述的圓形凸臺容置在所述的通油孔內;所述的悶蓋的厚度為1.3-2mm ;所述的圓形凸臺的側壁為R角是30° -32°的弧形面。
[0005]采用以上結構后,本實用新型的不銹鋼機油散熱器,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占.V.
[0006]由于本實用新型的不銹鋼機油散熱器的悶蓋的厚度為1.3-2mm ;所述的圓形凸臺的側壁為R角是30° -32°的弧形面,相比現有技術的機油散熱器的悶蓋來說,悶蓋的厚度增加了,弧形面的R角減小了,悶蓋能及時分散和吸收機油的沖擊力,這樣,悶蓋的強度就增加了,悶蓋與芯片組件的下表面的連接較可靠,從而不會出現漏油的現象。
[0007]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所述的悶蓋的厚度為1.5mm;所述的圓形凸臺的側壁為R角是31.3°的弧形面。此種設計為最佳實施方案。
[0008]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改進,所述的悶蓋的頂端的平面的直徑為11-13_。優選所述的悶蓋的頂端的平面的直徑為12mm。所述的圓形凸臺的底部的直徑為20-22mm。優選所述的圓形凸臺的底部的直徑為21_。此種設計為最佳實施方案。
[0009]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還有一種改進,所述的悶蓋的形狀為D形;所述的悶蓋的最大寬度為46mm,最大長度為62.6mm。采用此種結構后,所述的悶蓋的面積較大,悶蓋與芯片組件之間的焊接較可靠。
【附圖說明】
[0010]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不銹鋼機油散熱器的悶蓋與芯片組件組裝之后的結構示意圖。
[0011]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不銹鋼機油散熱器的悶蓋的結構示意圖。
[0012]圖3是圖2中A-A方向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0013]圖中所示:1、芯片組件,2、通油孔,3、悶蓋,3.1、圓形凸臺,3.1.1、弧形面。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15]請參閱圖1至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不銹鋼機油散熱器,包括由多個芯片組件I相互疊放而成的本體。所述的本體的兩端分別設有通油孔2。所述的本體最下層的芯片組件I的下表面且位于兩個通油孔2處設有悶蓋3。所述的悶蓋3上設有圓形凸臺3.1,所述的圓形凸臺3.1的頂端為平面。所述的悶蓋3焊接在最下層的芯片組件I的下表面上且所述的圓形凸臺3.1容置在所述的通油孔2內。所述的悶蓋3的厚度為1.3-2_。所述的圓形凸臺3.1的側壁為R角是30° -32°的弧形面。本具體實施例中,所述的悶蓋3的厚度為1.5mm。所述的圓形凸臺3.1的側壁為R角是31.3°的弧形面3.1.1。
[0016]所述的悶蓋3的頂端的平面的直徑為ll-13mm。本具體實施例中,所述的悶蓋3的頂端的平面的直徑為12mm。所述的圓形凸臺3.1的底部的直徑為20_22mm。本具體實施例中,所述的圓形凸臺3.1的底部的直徑為21mm。所述的悶蓋3的形狀為D形。所述的悶蓋3的最大寬度為46mm,最大長度為62.6mm。
【主權項】
1.一種不銹鋼機油散熱器,包括由多個芯片組件(I)相互疊放而成的本體;所述的本體的兩端分別設有通油孔(2);所述的本體最下層的芯片組件(I)的下表面且位于兩個通油孔(2)處設有悶蓋(3);所述的悶蓋(3)上設有圓形凸臺(3.1),所述的圓形凸臺(3.1)的頂端為平面;所述的悶蓋(3)焊接在最下層的芯片組件(I)的下表面上且所述的圓形凸臺(3.1)容置在所述的通油孔(2)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悶蓋(3)的厚度為1.3-2mm ;所述的圓形凸臺(3.1)的側壁為R角是30° -32°的弧形面(3.1.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不銹鋼機油散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悶蓋(3)的厚度為1.5mm;所述的圓形凸臺(3.1)的側壁為R角是31.3°的弧形面。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不銹鋼機油散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悶蓋(3)的頂端的平面的直徑為ll_13mm。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不銹鋼機油散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悶蓋(3)的頂端的平面的直徑為12mm。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不銹鋼機油散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圓形凸臺(3.1)的底部的直徑為20-22mm。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不銹鋼機油散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圓形凸臺(3.1)的底部的直徑為2Imm0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不銹鋼機油散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悶蓋(3)的形狀為D形;所述的悶蓋(3)的最大寬度為46mm,最大長度為62.6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不銹鋼機油散熱器,包括由多個芯片組件(1)相互疊放而成的本體;所述的本體的兩端分別設有通油孔(2);所述的本體最下層的芯片組件(1)的下表面且位于兩個通油孔(2)處設有悶蓋(3);所述的悶蓋(3)上設有圓形凸臺(3.1),所述的圓形凸臺(3.1)的頂端為平面;所述的悶蓋(3)焊接在最下層的芯片組件(1)的下表面上且所述的圓形凸臺(3.1)容置在所述的通油孔(2)內;所述的悶蓋(3)的厚度為1.3-2mm;所述的圓形凸臺(3.1)的側壁為R角是30°-32°的弧形面(3.1.1)。該不銹鋼機油散熱器的悶蓋的強度較大,能夠及時分散和吸收機油的沖擊力,使悶蓋與芯片組件之間連接較可靠。
【IPC分類】F01M5/00
【公開號】CN204691850
【申請號】CN201520410490
【發明人】王挺, 胡恩波, 李其坤
【申請人】寧波申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10月7日
【申請日】2015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