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集成式尿素箱安裝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客車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集成式尿素箱安裝機構。
【背景技術】
[0002]客車國四后處理系統包括尿素箱、尿素泵、電磁閥以及連接管路。由于現有的尿素箱、尿素泵和電磁閥等零部件,是采用各自單獨的安裝支架來固定到客車底架上的。由于各個部件的布置位置不統一,因此它們之間的連接管路無法做成成型件,只能根據實際情況來量身定制。現有的尿素箱總成的安裝機構具有裝配效率低、裝配難度大、管路裝配不美觀等不足,且由于需要根據尿素箱總成來設計多種裝配支架及尿素管路,大大增加了生產成本。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集成式尿素箱安裝機構,該尿素箱安裝機構能夠將尿素箱、尿素泵、電磁閥等零部件集成安裝,且能夠將尿素管路制作成成型件,具有裝配簡單、裝配效率高、管路裝配美觀等特點,且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
[0005]一種集成式尿素箱安裝機構,包括尿素箱總成、集成支架和設置在車身底架上的安裝支架。
[0006]所述的尿素箱總成包括尿素箱、尿素泵、電磁閥和環境傳感器。
[0007]所述的尿素箱設置在安裝支架上,且通過箍帶與集成支架相連。
[0008]所述的尿素泵、電磁閥和環境傳感器依次安裝在集成支架上。
[0009]進一步的,所述的尿素箱為L型結構,包括相連通的縱向尿素箱和橫向尿素箱。所述的集成支架嵌入安裝在縱向尿素箱和橫向尿素箱之間。
[0010]所述的集成支架包括依次相連的左側板、底板和右側板。所述的左側板上設有開口向左的第一凹槽,在第一凹槽的底部設有用于安裝尿素泵的定位孔和用于安裝尿素泵的腰形安裝孔。所述的底板設有電磁閥安裝機構和開口向上的第二凹槽。所述的右側板上設有用于安裝環境傳感器的腰形安裝孔。
[0011]進一步的,所述的尿素箱與尿素泵之間設有第一尿素輸入管路和第一尿素輸出管路;所述的尿素箱與電磁閥之間設有第二尿素輸入管路。所述的第一尿素輸入管路、第一尿素輸出管路以及第二尿素輸入管路均為成型件。
[0012]進一步的,所述的箍帶包括用于連接尿素箱及集成支架的第一箍帶,用于連接尿素箱、集成支架及安裝支架的第二箍帶,用于連接尿素箱及安裝支架的第三箍帶。
[0013]進一步的,所述的用于安裝尿素泵的腰形安裝孔包括橫向腰形孔和縱向腰形孔;所述橫向腰形孔為3個,包括第一橫向腰形孔、第二橫向腰形孔和第三橫向腰形孔。
[0014]進一步的,所述的集成支架為沖壓件。
[0015]由以上技術方案可知,該尿素箱安裝機構能夠將尿素箱、尿素泵、電磁閥等零部件集成安裝,且能夠將尿素管路制作成成型件,具有裝配簡單、裝配效率低、管路裝配美觀等特點,且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0018]圖3是集成支架的主視圖;
[0019]圖4是集成支架的側視圖;
[0020]圖5是集成支架的俯視圖。
[0021]其中:
[0022]1、尿素箱,2、集成支架,201、用于安裝尿素泵的定位孔,202、縱向腰形孔,203、第一橫向腰形孔,204、第二橫向腰形孔,205、第三橫向腰形孔,206、電磁閥安裝機構,207、用于安裝環境傳感器的腰形安裝孔,208、左側板,209、底板,210、右側板,211、第一凹槽,212、第二凹槽,31、第一箍帶,32、第二箍帶,33、第三箍帶,4、尿素泵,5、電磁閥,6、安裝支架。
【具體實施方式】
[0023]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0024]如圖1和圖2所示的一種集成式尿素箱安裝機構,包括尿素箱總成、集成支架2和設置在車身底架上的安裝支架6。所述的尿素箱總成包括尿素箱1、尿素泵4、電磁閥5和環境傳感器。所述的尿素箱I設置在安裝支架6上。所述的尿素箱I為L型結構,包括相連通的縱向尿素箱和橫向尿素箱。通過將尿素箱設計為L型,能夠預留一定的空間來布置尿素泵等零部件,使尿素箱總成的各個部件組成一個長方體結構,便于布置安裝,提高空間利用率。所述的集成支架2嵌入安裝在縱向尿素箱和橫向尿素箱之間。
[0025]如圖3-圖5所示,所述的集成支架2為沖壓件。所述的集成支架2包括依次相連的左側板208、底板209和右側板210。所述的左側板208上設有開口向左的第一凹槽211,在第一凹槽211的底部設有用于安裝尿素泵的定位孔201和用于安裝尿素泵的腰形安裝孔。所述的底板209設有電磁閥安裝機構206和開口向上的第二凹槽212。所述的右側板210上設有用于安裝環境傳感器的腰形安裝孔207。尿素泵4通過螺栓與螺母安裝在第一凹槽211的外側,電磁閥安裝在電磁閥安裝機構206上,環境傳感器安裝在右側板210上。通過在左側板上設置第一凹槽,能夠避免固定尿素泵的螺栓與螺母對塑料材質的尿素箱造成磨損,保證尿素箱可靠使用。
[0026]進一步的,所述的用于安裝尿素泵的腰形安裝孔包括第一橫向腰形孔203、第二橫向腰形孔204、第三橫向腰形孔205和縱向腰形孔202。通過在第一凹槽的底部設置定位孔201,能夠對尿素泵的安裝位置進行定位。通過在第一凹槽的底部設置多個橫向腰形孔和一個縱向腰形孔,能夠使該集成支架適用于多種類型的尿素泵的安裝。將尿素泵的安裝孔設計為腰形,能夠實現對尿素泵的安裝位置進行多個方向的調節。
[0027]采用第一箍帶31,將左側板208的上端(第一凹槽的上方)和縱向尿素箱連接為一體。采用第二箍帶32,將底板209上的第二凹槽212、橫向尿素箱及安裝支架6連接為一體。采用第三箍帶33,將尿素箱I和安裝支架6連接為一體。通過采用3個箍帶將尿素箱、集成支架和安裝支架綁緊,能夠保證尿素箱總成安裝機構的結構強度,延長其使用壽命。通過在底板209上設置用于第二箍帶通過的第二凹槽212,能夠保證對第二箍帶32在集成支架2上的位置進行限位,進而保證整個尿素箱安裝機構的牢穩度。
[0028]所述的尿素箱I與尿素泵4之間設有第一尿素輸入管路和第一尿素輸出管路。所述的尿素箱I與電磁閥之間設有第二尿素輸入管路。所述的第一尿素輸入管路、第一尿素輸出管路以及第二尿素輸入管路均為成型件。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技術方案中,由于尿素箱與電磁閥的位置相對固定,尿素箱與尿素泵的位置也相對固定,因此,尿素箱與電磁閥之間的尿素管路,尿素箱與尿素泵之間的尿素管路均采用成型件,這樣能夠大大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裝配效率。具體地說,尿素箱I上設有兩個水管,一個是從發動機流出后先進入電磁閥再進入尿素箱I的進水管,另一個是從尿素箱I通向發動機的出水管。兩個水管的主要作用是加熱尿素,當尿素溫度超過一定溫度后,電磁閥就會截斷進水。由于電磁閥和尿素箱I的位置相對固定,因此,電磁閥到尿素箱I的水管為成型件。尿素箱I上設有兩個尿素管口,一個為從尿素箱I到尿素泵4的管路,一個為從尿素泵4到尿素箱I的管路。尿素泵4上設有三個管口,除了與尿素箱I相連通的兩個管路,另外一個是連接到后處理噴射嘴的。由于尿素箱I與尿素泵4的位置相對固定,因此,尿素箱I到尿素泵4的進出尿素管均為成型件。
[0029]綜上所述,該尿素箱安裝機構適用于各種客車、卡車等國四后處理器,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通用化強度高等特點。
[0030]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設計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落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集成式尿素箱安裝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尿素箱總成、集成支架和設置在車身底架上的安裝支架; 所述的尿素箱總成包括尿素箱、尿素泵、電磁閥和環境傳感器; 所述的尿素箱設置在安裝支架上,且通過箍帶與集成支架相連; 所述的尿素泵、電磁閥和環境傳感器依次安裝在集成支架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集成式尿素箱安裝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尿素箱為L型結構,包括相連通的縱向尿素箱和橫向尿素箱;所述的集成支架嵌入安裝在縱向尿素箱和橫向尿素箱之間; 所述的集成支架包括依次相連的左側板、底板和右側板;所述的左側板上設有開口向左的第一凹槽,在第一凹槽的底部設有用于安裝尿素泵的定位孔和用于安裝尿素泵的腰形安裝孔;所述的底板設有電磁閥安裝機構和開口向上的第二凹槽;所述的右側板上設有用于安裝環境傳感器的腰形安裝孔。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集成式尿素箱安裝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尿素箱與尿素泵之間設有第一尿素輸入管路和第一尿素輸出管路;所述的尿素箱與電磁閥之間設有第二尿素輸入管路;所述的第一尿素輸入管路、第一尿素輸出管路以及第二尿素輸入管路均為成型件。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集成式尿素箱安裝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箍帶包括用于連接尿素箱及集成支架的第一箍帶,用于連接尿素箱、集成支架及安裝支架的第二箍帶,用于連接尿素箱及安裝支架的第三箍帶。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集成式尿素箱安裝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用于安裝尿素泵的腰形安裝孔包括橫向腰形孔和縱向腰形孔;所述橫向腰形孔為3個。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集成式尿素箱安裝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成支架為沖壓件。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客車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集成式尿素箱安裝機構,包括尿素箱總成、集成支架和設置在車身底架上的安裝支架。所述的尿素箱總成包括尿素箱、尿素泵、電磁閥和環境傳感器。所述的尿素箱設置在安裝支架上,且通過箍帶與集成支架相連。所述的尿素泵、電磁閥和環境傳感器依次安裝在集成支架上。由以上技術方案可知,該尿素箱安裝機構能夠將尿素箱、尿素泵、電磁閥等零部件集成安裝,且能夠將尿素管路制作成成型件,具有裝配簡單、裝配效率高、管路裝配美觀等特點,且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
【IPC分類】F01N3/24, F01N3/28, F01N13/18
【公開號】CN204627713
【申請號】CN201520273905
【發明人】黃葉明, 張芹, 朱艷麗, 倪良春, 孟龍燦
【申請人】安徽安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9月9日
【申請日】2015年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