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發動機前端輪系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發動機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發動機前端輪系。
【背景技術】
[0002]現階段,發動機機體上一般只有一個發電機,為了提高產品競爭力和對大發電量的需求,在發動機機體上安裝兩個發電機,這兩個發電機設置在發動機機體的兩側,使整個發動機前端輪系布置復雜,導致繞經各個傳動輪的傳動帶加長,不僅增加成本,而且發動機運行和動力傳遞不穩定;同時,造成了整個發動機占用大的空間。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發動機前端輪系,在保證兩發電機工作同步性的前提下,解決發動機前端輪系布置復雜,導致傳動帶加長,成本增加和動力傳遞不穩定的問題。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發動機前端輪系,包括發動機機體,所述發動機機體的一端設有曲軸皮帶輪和水泵帶輪,所述發動機機體的側面且靠近所述曲軸皮帶輪的一端設有豎向設置的第一發電機和第二發電機,所述第一發電機上設有第一帶輪,所述第二發電機上設有第二帶輪,所述第一帶輪的垂直中心線和所述第二帶輪的垂直中心線共線;
[0005]所述第一發電機通過第一支架安裝于所述發動機機體上,所述第一支架與所述水泵帶輪對應設置;
[0006]所述第二發電機通過第二支架安裝于所述發動機機體上,所述第二支架設置于發動機進氣管上;
[0007]所述曲軸皮帶輪、所述水泵帶輪、所述第一帶輪和所述第二帶輪之間環繞有傳動帶并位于同一平面內;位于所述曲軸皮帶輪和所述水泵帶輪之間的所述發動機機體上設有施力至所述傳動帶的自動張緊輪。
[0008]作為一種改進,靠近所述第一發電機的所述發動機機體上設有用于增大所述曲軸皮帶輪和所述第一帶輪之間所述傳動帶包角的第一惰輪,所述第一惰輪位于所述曲軸皮帶輪和所述水泵帶輪之間;
[0009]與所述第二支架對應位置的所述發動機機體上設有用于增大所述水泵帶輪和所述第二帶輪之間所述傳動帶包角的第二惰輪。
[0010]作為進一步的改進,所述第一惰輪、所述第二惰輪和所述自動張緊輪均位于所述傳動帶的外側。
[0011]作為再進一步的改進,位于所述曲軸皮帶輪和所述水泵帶輪之間的所述發動機機體上設有張緊輪座,所述自動張緊輪設置于所述張緊輪座上。
[0012]作為更進一步的改進,所述第一發電機和所述第二發電機之間設有輔助支架。
[0013]作為更進一步的改進,所述傳動帶為多楔帶。
[0014]作為又進一步的改進,所述曲軸皮帶輪、所述水泵帶輪、所述第一帶輪和所述第二帶輪均為與所述多楔帶相適配的槽型輪。
[0015]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后,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6]由于發動機機體的側面設有豎向設置的第一發電機和第二發電機,從而在更好的保證兩發電機同步工作的同時,使發動機前端輪系的布置更加合理有序,不僅有效減少了傳動帶的長度,節約了成本,而且降低了整個發動機的空間占用率,同時,保證了發動機運行和動力傳遞的穩定性;由于位于曲軸皮帶輪和水泵帶輪之間的發動機機體上設有自動張緊輪,從而通過自動張緊輪始終使傳動帶處于張緊狀態,進一步保證了動力傳遞的穩定性。
[0017]由于發動機機體上設有第一惰輪和第二惰輪,從而通過第一惰輪和第二惰輪增加了傳動帶的包角,保證了傳動帶傳遞動力可靠性。
[0018]由于自動張緊輪設置于張緊輪座上,從而通過張緊輪座便于拆裝和維修、維護自動張緊輪。
[0019]由于第一發電機和第二發電機之間設有輔助支架,從而通過輔助支架保證了第一發電機和第二發電機安裝在發動機機體上的可靠性和穩定性。
[0020]由于傳動帶為多楔帶,從而與傳統相比,避免了在傳動中發生翻滾、跳槽的現象;同時,傳遞效率更高,傳動更加平穩。
[0021]由于曲軸皮帶輪、水泵帶輪、第一帶輪和第二帶輪均為槽型輪,從而通過槽型輪對傳動帶進行約束,保證了整個前端輪系在工作中傳動帶傳遞動力的可靠性。
【附圖說明】
[0022]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2是圖1中第一發電機和第二發電機與發動機機體配合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3是圖1中A的放大圖;
[0025]圖中:1、發動機機體;101、曲軸皮帶輪;102、水泵帶輪;103、發動機進氣管;2、傳動帶;3、第一惰輪;4、第一發電機;401、第一帶輪;5、第一支架;6、輔助支架;7、第二發電機;701、第二帶輪;8、第二惰輪;9、第二支架;10、自動張緊輪;11、張緊輪座。
【具體實施方式】
[0026]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27]如圖1至圖3共同所示,一種發動機前端輪系,包括發動機機體1,該發動機機體I的一端設有曲軸皮帶輪101和水泵帶輪102,該水泵帶輪102的垂直中心線和曲軸皮帶輪101的垂直中心線共線;該發動機機體I的側面且靠近曲軸皮帶輪101的一端設有豎向設置的第一發電機4和第二發電機7,該第一發電機4上設有第一帶輪401,該第二發電機7上設有第二帶輪701,該第一帶輪401的垂直中心線和第二帶輪701的垂直中心線共線。
[0028]該第一發電機4通過第一支架5安裝于發動機機體I上,該第一支架5與水泵帶輪102對應設置;該第二發電機7通過第二支架9安裝于發動機機體I上,該第二支架9設置于發動機進氣管103上,該第一發電機4和第二發電機7之間設有輔助支架6。
[0029]該曲軸皮帶輪101、水泵帶輪102、第一帶輪401和第二帶輪701之間環繞有傳動帶2并位于同一平面內;位于曲軸皮帶輪101和水泵帶輪102之間的發動機機體I上設有張緊輪座11,該張緊輪座11上設有施力至傳動帶2的自動張緊輪10,該自動張緊輪10為同向張緊輪。
[0030]該傳動帶2為多楔帶,該曲軸皮帶輪101、水泵帶輪102、第一帶輪401和第二帶輪701均為與多楔帶相適配的槽型輪。
[0031]靠近第一發電機4的發動機機體I上設有用于增大曲軸皮帶輪101和第一帶輪401之間傳動帶2包角的第一惰輪3,該第一惰輪3位于曲軸皮帶輪101和水泵帶輪102之間;
[0032]與第二支架9對應位置的發動機機體I上設有用于增大水泵帶輪102和第二帶輪701之間傳動帶2包角的第二惰輪8 ;該第一惰輪3、第二惰輪8和自動張緊輪10均位于傳動帶2的外側。
[0033]在實際應用中,由于發動機機體I的側面設有豎向設置的第一發電機4和第二發電機7,從而在更好的保證兩發電機同步工作的同時,使發動機前端輪系的布置更加合理有序,進而有效減少了繞經曲軸皮帶輪101、水泵帶輪102、第一帶輪401和第二帶輪701的傳動帶2的長度,不僅節約了成本,而且降低了整個發動機的空間占用率,同時,保證了發動機運行和動力傳遞的穩定性;此外,通過自動張緊輪10始終使傳動帶2處于張緊狀態,進一步保證了動力傳遞的穩定性。
[0034]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發動機前端輪系,包括發動機機體(I),所述發動機機體(I)的一端設有曲軸皮帶輪(101)和水泵帶輪(102),其特征在于,所述發動機機體(I)的側面且靠近所述曲軸皮帶輪(101)的一端設有豎向設置的第一發電機(4)和第二發電機(7),所述第一發電機(4)上設有第一帶輪(401),所述第二發電機(7)上設有第二帶輪(701),所述第一帶輪(401)的垂直中心線和所述第二帶輪(701)的垂直中心線共線; 所述第一發電機(4)通過第一支架(5)安裝于所述發動機機體(I)上,所述第一支架(5)與所述水泵帶輪(102)對應設置; 所述第二發電機(7)通過第二支架(9)安裝于所述發動機機體(I)上,所述第二支架(9)設置于發動機進氣管(103)上; 所述曲軸皮帶輪(101)、所述水泵帶輪(102)、所述第一帶輪(401)和所述第二帶輪(701)之間環繞有傳動帶(2)并位于同一平面內;位于所述曲軸皮帶輪(101)和所述水泵帶輪(102)之間的所述發動機機體(I)上設有施力至所述傳動帶(2)的自動張緊輪(1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發動機前端輪系,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第一發電機(4)的所述發動機機體(I)上設有用于增大所述曲軸皮帶輪(101)和所述第一帶輪(401)之間所述傳動帶(2)包角的第一惰輪(3),所述第一惰輪(3)位于所述曲軸皮帶輪(101)和所述水泵帶輪(102)之間; 與所述第二支架(9)對應位置的所述發動機機體(I)上設有用于增大所述水泵帶輪(102)和所述第二帶輪(701)之間所述傳動帶(2)包角的第二惰輪(8)。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發動機前端輪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惰輪(3)、所述第二惰輪(8)和所述自動張緊輪(10)均位于所述傳動帶(2)的外側。
4.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一種發動機前端輪系,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曲軸皮帶輪(101)和所述水泵帶輪(102)之間的所述發動機機體(I)上設有張緊輪座(11),所述自動張緊輪(10)設置于所述張緊輪座(11)上。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發動機前端輪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發電機(4)和所述第二發電機(7)之間設有輔助支架(6)。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發動機前端輪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帶(2)為多楔帶。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發動機前端輪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軸皮帶輪(101)、所述水泵帶輪(102)、所述第一帶輪(401)和所述第二帶輪(701)均為與所述多楔帶相適配的槽型輪。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發動機前端輪系,包括設有曲軸皮帶輪和水泵帶輪的發動機機體,發動機機體上設有豎向設置的帶有第一帶輪的第一發電機和帶有第二帶輪的第二發電機,第一帶輪的垂直中心線和第二帶輪的垂直中心線共線;第一發電機和第二發電機分別通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安裝于發動機機體上,第一支架與水泵帶輪對應設置,第二支架設置于發動機進氣管上;曲軸皮帶輪、水泵帶輪、第一帶輪和第二帶輪之間環繞有傳動帶并位于同一平面內;位于曲軸皮帶輪和水泵帶輪之間的發動機機體上設有自動張緊輪。保證兩發電機同步工作的同時,前端輪系布置更加合理有序,減少了傳動帶的長度,節約了成本,且占用空間小,同時保證了設備運行和動力傳遞的穩定性。
【IPC分類】F02B67-06
【公開號】CN204458026
【申請號】CN201420826853
【發明人】韓繼武, 畢來文, 張文通, 馬廣正, 陳翠云, 曲昌義
【申請人】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7月8日
【申請日】2014年1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