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柴油機兩級增壓空氣的級間中冷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是柴油機增壓空氣的冷卻裝置的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柴油機兩級增壓空氣的級間中冷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環境污染日益嚴重和能源日益短缺,世界各國對汽車節能減排越來越重視,排放法規也日益嚴格。高效、節能、環保是發動機技術發展的主要目標,渦輪增壓技術能大大改善發動機的動力性、經濟性,降低尾氣中的污染物排放。兩級增壓技術能夠顯著提高柴油機的功率,改善柴油機低速扭矩,降低排放和油耗。因而兩級增壓技術成為國內柴油機開發中的一個重要方向。
[0003]兩級增壓在提高混合氣體密度的同時,勢必帶來混合氣溫度的升高,溫度的提升反過來對提高進氣效率、降低發動機爆壓、降低排放中的氮氧化合物以及改善發動機低速性能起到反作用,因此級間中冷技術對發動機是非常必要的。
[0004]就壓縮過程而言,帶級間中冷的兩級增壓系統可以降低高壓級的吸氣溫度,減少增壓器耗功,提高增壓系統效率。帶級間中冷的兩級增壓系統較不帶級間中冷的兩級增壓系統具有更好的空氣冷卻效果,更能提高柴油機充氣密度,提升柴油機性能。這是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不足之處。
【發明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就是針對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種柴油機兩級增壓空氣的級間中冷裝置的技術方案,該方案通過換熱管束對增壓空氣進行冷卻,具有散熱面積大、冷卻效果好的特點,提高了柴油機充氣密度和增壓系統效率,提升了增壓器的可靠性和柴油機的性能。
[0006]本方案是通過如下技術措施來實現的:一種柴油機兩級增壓空氣的級間中冷裝置,包括殼體,所述殼體的一端設置有與低壓級增壓器相連的進氣口,所述殼體的另一端設置有與高壓級增壓器相連的出氣口,所述殼體的進氣口一側安裝有前端蓋,所述殼體的出氣口一側安裝有后端蓋,所述殼體內設置有換熱管束,該換熱管束的進水口和出水口位于后端蓋上。
[0007]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還有,所述換熱管束包括一組進水管和一組出水管,所述進水管和出水管的相同端均與前端蓋的水腔相連通,所述進水管和出水管的另一端與后端蓋上相應的進水分口或出水分口相連通。
[0008]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還有,所述進水口與所述的進水分口相連通,所述出水口與所述的出水分口相連通。
[0009]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還有,位于殼體后端蓋一端的換熱管束與殼體之間設置有“O”型密封圈。
[0010]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還有,所述前端蓋和后端蓋均通過螺栓固定在殼體上。
[0011]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還有,所述前端蓋、后端蓋和殼體均為鋁鑄件。
[0012]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據對上述方案的敘述得知,由于在該方案中包括殼體,所述殼體的一端設置有與低壓級增壓器相連的進氣口,所述殼體的另一端設置有與高壓級增壓器相連的出氣口,所述殼體的進氣口一側安裝有前端蓋,所述殼體的出氣口一側安裝有后端蓋,所述殼體內設置有換熱管束,該換熱管束的進水口和出水口位于后端蓋上。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在殼體內的換熱管束將中冷裝置分為水、氣兩路通道,來達到對增壓空氣冷卻的目的,具有散熱面積大、冷卻效果好的特點,通過水冷增壓空氣提高了柴油機工作時的充氣密度和增壓系統效率,提升了增壓器的可靠性和柴油機的性能,具有結構簡單緊湊、易于布置、制造方便的特點。
[0013]由此可見,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其實施的有益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2為圖1的局部剖視圖。
[0016]圖3為圖1的全剖視圖。
[0017]圖4為本實用新型后端蓋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5為本實用新型前端蓋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6為本實用新型換熱管束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中,I為殼體,2為進氣口,3為出氣口,4為前端蓋,4.1.1為進水分口,4.2.1為出水分口,5為后端蓋,5.1為進水口,5.1.1為進水分口,5.2為出水口,5.2.1為出水分口,6為水腔,7換熱管束,7.1進水管,7.2出水管,8為螺栓,9為”0”型密封圈,10為密封墊片。
【具體實施方式】
[0021]為能清楚說明本方案的技術特點,下面通過一個【具體實施方式】,并結合其附圖,對本方案進行闡述。
[0022]通過附圖可以看出,一種柴油機兩級增壓空氣的級間中冷裝置,包括殼體1,所述殼體I的一端設置有與低壓級增壓器相連的進氣口 2,所述殼體I的另一端設置有與高壓級增壓器相連的出氣口 3,所述殼體I的進氣口 2 —側通過螺栓8安裝有前端蓋4,所述殼體I的出氣口 3 —側通過螺栓8安裝有后端蓋5,前端蓋4、后端蓋5與殼體I之間均設置有密封墊片10。所述殼體I內設置有換熱管束7,該換熱管束7的進水口 5.1和出水口 5.2位于后端蓋5上,進水口 5.1和出水口 5.2用于連接冷卻水。所述換熱管束7包括一組進水管7.1和一組出水管7.2,所述進水管7.1和出水管7.2的相同端均與前端蓋4的水腔6相連通,所述進水管7.1和出水管7.2的另一端與后端蓋5上相應的進水分口 5.1.1或出水分口 5.2.1相連通。所述進水口 5.1與所述的進水分口 5.1.1相連通,所述出水口 5.2與所述的出水分口 5.2.1相連通。
[0023]工作過程中,經低壓級增壓器增壓后的空氣經進氣口 2進入殼體I內,冷卻水經后端蓋5上的進水口 5.1流入進水分口 5.1.1,再流入進水管7.1,經前端蓋4上的進水分口4.1.1進入前端蓋4內的水腔6內,水腔6內的冷卻水經前端蓋4的出水分口 4.2.1、殼體I內的出水管7.2流入后端蓋5上的出水分口 5.2.1,最終匯集到出水口 5.2并流出,增壓空氣在與冷卻水進行熱交換后經出氣口 3進入高壓級增壓器。采用上述結構后,通過前端蓋4、后端蓋5與換熱管束7形成的水道完成水路的流通,通過進氣口 2、出氣口 3與殼體I完成氣路的流通,可以達到散熱面積大、水冷效果好的效果,提高了高壓級增壓器效率和柴油機的充氣密度,提升了柴油機性能。
[0024]位于殼體I后端蓋5 —端的換熱管與殼體I之間設置有”0”型密封圈9,實現了換熱管束7與殼體I之間的密封,有效的隔絕了水路與氣路。
[0025]所述前端蓋4、后端蓋5和殼體I均為鋁鑄件,可以有效的減少零件的重量。
[0026]上述雖然結合附圖對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但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所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明白,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領域技術人員不需要付出創造性勞動即可做出的各種修改或變形仍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以內。
【主權項】
1.一種柴油機兩級增壓空氣的級間中冷裝置,其特征是:包括殼體,所述殼體的一端設置有與低壓級增壓器相連的進氣口,所述殼體的另一端設置有與高壓級增壓器相連的出氣口,所述殼體的進氣口 一側安裝有前端蓋,所述殼體的出氣口 一側安裝有后端蓋,所述殼體內設置有換熱管束,該換熱管束的進水口和出水口位于后端蓋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機兩級增壓空氣的級間中冷裝置,其特征是:所述換熱管束包括一組進水管和一組出水管,所述進水管和出水管的相同端均與前端蓋的水腔相連通,所述進水管和出水管的另一端與后端蓋上相應的進水分口或出水分口相連通。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柴油機兩級增壓空氣的級間中冷裝置,其特征是:所述進水口與所述的進水分口相連通,所述出水口與所述的出水分口相連通。
4.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柴油機兩級增壓空氣的級間中冷裝置,其特征是??位于殼體后端蓋一端的換熱管束與殼體之間設置有“O”型密封圈。
5.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柴油機兩級增壓空氣的級間中冷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前端蓋和后端蓋均通過螺栓固定在殼體上。
6.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柴油機兩級增壓空氣的級間中冷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前端蓋、后端蓋和殼體均為鋁鑄件。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柴油機兩級增壓空氣的級間中冷裝置的技術方案,該方案包括殼體,所述殼體的一端設置有與低壓級增壓器相連的進氣口,所述殼體的另一端設置有與高壓級增壓器相連的出氣口,所述殼體的進氣口一側安裝有前端蓋,所述殼體的出氣口一側安裝有后端蓋,所述殼體內設置有換熱管束,該換熱管束的進水口和出水口位于后端蓋上。該方案通過換熱管束對增壓空氣進行冷卻,具有散熱面積大、冷卻效果好的特點,提高了柴油機充氣密度和增壓系統效率,提升了增壓器的可靠性和柴油機的性能。
【IPC分類】F02B29-04
【公開號】CN204386724
【申請號】CN201420822455
【發明人】鄭智展, 張曉靜, 盧永信
【申請人】中國重汽集團濟南動力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6月10日
【申請日】2014年1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