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握軸發動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飛機、汽車用發動機,尤其是一種新型握軸發動機。
【背景技術】
[0002]在現有汽車用發動機中,一般是曲軸連桿傳動,活塞在氣缸中運轉兩周做一次功,效率低,且傳統發動機在運轉過程中會因為曲軸連桿力矩改變而損耗能量;傳統發動機有進氣出氣閥門,影響進氣排氣量。市場上現有的一些環形氣缸發動機大多數存在著結構復雜,體積過大等問題,不能得到有效廣泛的應用。
【實用新型內容】
[0003]為克服以上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方便輕巧,震動更小,做功效率大大提高的新型握軸發動機。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新型握軸發動機,包括氣缸,機殼和機座,所述氣缸的形狀為圓環形,所述機殼分為上機殼和下機殼兩部分,所述上機殼下部和下機殼的上部設置有斜齒環,所述上機殼內設置有副啟動電機和水泵;所述下機殼內設置有主啟動電機和機油泵,所述上機殼和下機殼的圓心處分別設置有軸承,中心大軸通過軸承與上機殼和下機殼相連接,所述軸承的中部設置有握軸裝置;所述的氣缸的內部設置有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反向交叉緊密結合在一起;所述第一活塞、第二活塞和氣缸之間設置有密封環,所述密封環外側設置有電磁鐵,所述電磁鐵穿過上機殼;所述第一活塞上部和第二活塞的下部分別設置有斜齒環,所述第一活塞斜齒環的內側設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上設置有凸起部,所述凹槽內設置有柱塞,所述柱塞穿過上機殼;所述第二活塞斜齒環的內側設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上設置有凸起部,所述凹槽內設置有柱塞,所述柱塞穿過下機殼;所述機座上設置有進氣口、排氣口和油頭。
[0005]進一步,所述的握軸裝置由斜齒和彈簧組成。
[0006]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與傳統發動機活塞在氣缸里運轉兩周做一次功相比,本實用新型活塞運轉半圈即可做一次功,做功效率大大提高。傳統發動機以曲軸連桿傳動帶動活塞運動,轉動過程中會因為曲軸力矩改變而損耗能量,本實用新型采用環形氣缸,活塞在環形氣缸內做圓周運動,不會出現力矩改變的問題。傳統發動機有進氣閥門和排氣閥門,會影響進氣和排氣量,本實用新型沒有進氣閥門和排氣閥門,而且能夠改變進氣口和排氣口形狀,更有利于發動機運轉和節省能源。
【附圖說明】
[0007]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08]圖1是本實用新型主視結構示意圖;
[0009]圖2是本實用新型活塞齒輪和齒輪槽結構示意圖;
[0010]圖3是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分離示意圖;[0011 ] 圖4是握軸裝置結構示意圖;
[0012]圖5是本實用新型工作示意圖。
[0013]圖中:氣缸1,上機殼2,下機殼3,電磁鐵4,水泵5,機座6,中心大軸7,握軸裝置8,第一活塞9,第二活塞10,密封環11,柱塞12,進氣口 13,排氣口 14,油頭15。
【具體實施方式】
[0014]如圖1、圖2、圖3、圖4和圖5所示,一種新型握軸發動機,包括氣缸1,機殼和機座6,所述氣缸I的形狀為圓環形,所述機殼分為上機殼2和下機殼3兩部分,所述上機殼2下部和下機殼3的上部設置有斜齒環,所述上機殼2內設置有副啟動電機和水泵5 ;所述下機殼3內設置有主啟動電機和機油泵,所述上機殼2和下機殼3的圓心處分別設置有軸承,中心大軸7通過軸承與上機殼2和下機殼3相連接,所述軸承的中部設置有握軸裝置8,所述的氣缸I的內部設置有第一活塞9和第二活塞10,所述第一活塞9和第二活塞10反向交叉緊密結合在一起;所述第一活塞9、第二活塞10和氣缸I之間設置有密封環11,所述密封環11外側設置有電磁鐵4,所述電磁鐵4穿過上機殼2 ;所述第一活塞9上部和第二活塞10的下部分別設置有斜齒環,所述第一活塞9斜齒環的內側設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上設置有凸起部,所述凹槽內設置有柱塞12,所述柱塞12穿過上機殼2 ;所述第二活塞10斜齒環的內側設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上設置有凸起部,所述凹槽內設置有柱塞12,所述柱塞12穿過下機殼3 ;所述機座6上設置有進氣口 13、排氣口 14和油頭15。
[0015]進一步,所述的握軸裝置8由斜齒和彈簧組成。
[0016]如圖1、圖2、圖3、圖4和圖5所示,第一活塞9和第二活塞10各有兩個相對的活塞片,兩個活塞反向結合在一起。中心大軸7有六個軸承中心穿過需要轉動的裝置,由斜齒環的內齒帶動。上機殼2的斜齒環固定死,第一活塞9上的斜齒環的斜齒和上機殼2的斜齒相對照齊,第一活塞9的斜齒環在密封環的內側,第一活塞9的斜齒環不能在自己的活塞上轉動,只能在借助彈簧的力上下活動,第一活塞9的斜齒環只能和活塞同時運轉。第二活塞10與下機殼3的斜齒環的設定的道理和第一活塞9與上機殼2的的一樣,但第二活塞10的運轉方向和第一活塞9的運轉方向相同。
[0017]本實用新型有兩個柱塞12和一個油頭,在第一活塞9斜齒環的內側設置有凹槽,凹槽上設置有凸起部,把柱塞12穿過上機殼2在指定的位置上放在活塞的凹槽中,第一活塞運轉時,凸起部碰到柱塞12起到給油頭供油的作用。第二活塞10和柱塞12的設計和第一活塞9 一樣,第二活塞10的柱塞12是從下機殼3穿過的,兩個活塞工作時各自帶動自己的柱塞12為自己供油。
[0018]電磁鐵4也從上機殼2穿過,第一活塞9和一個活塞片的交匯處設置一個凹槽,這樣電磁鐵4的鐵芯不會掉在氣缸I里,也不會絆到活塞片。啟動發動機時,副啟動電機的齒輪穿過上機殼2,和斜齒環的內齒結合帶動第一活塞9運轉半周,電磁鐵4此時打開,第一活塞9轉到電磁鐵4放到第一活塞9的凹槽中時絆住,副啟動電機停止。這時,第二活塞10的兩個活塞片在第一活塞9的兩個活塞片前面,主啟動電機啟動,帶動第二活塞10轉動,壓縮空氣和吸進空氣和第一活塞片結合,電磁鐵4收回電磁鐵芯,在主啟動電機的帶動下,第二活塞10在后,第一活塞9在前,向前走一點位置,第一活塞9帶動柱塞12供油,油頭開始噴油,第一活塞9啟動,主啟動電機停止,第一活塞9帶動第二活塞10啟動,發動機正常工作。
[0019]發動機在工作時,兩個活塞和握軸裝置8分先后順序,交替向同一個方向運行。第一活塞9運行時,兩個活塞片有一個活塞片在高壓燃燒中推進和排氣,相對的另一個活塞片同時完成壓縮空氣和吸進空氣,然后第二活塞10在高壓燃燒和斜齒環的作用下會暫停。
[0020]第一活塞9運轉半圈和第二活塞10的兩個活塞片結合,在高速運轉的慣性下,第一活塞9推動第二活塞10往前走一點,同時帶動活塞和油頭,同時噴油高壓燃燒,然后第一活塞9在高壓燃燒和斜齒環的作用下暫停。
[0021]第二活塞10的一個活塞片被高壓燃燒推向前,把第一活塞9用過的廢氣排出,第二活塞10的另一個活塞片同時把空氣壓縮和空氣吸進。這樣第一活塞9、第二活塞10先后交替運行的同時,和第一活塞9、第二活塞10中間的握軸裝置8斜齒的作用下,向中心大軸7交替輸出和兩個活塞同一方向的動力。
[0022]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具體實施方式】和實施例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和實施例,在本領域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作出各種變化。
【主權項】
1.一種新型握軸發動機,包括氣缸(I),機殼和機座¢),所述氣缸(I)的形狀為圓環形,所述機殼分為上機殼(2)和下機殼(3)兩部分,所述上機殼(2)下部和下機殼(3)的上部設置有斜齒環,所述上機殼(2)內設置有副啟動電機和水泵(5);所述下機殼(3)內設置有主啟動電機和機油泵,所述上機殼(2)和下機殼(3)的圓心處分別設置有軸承,中心大軸(7)通過軸承與上機殼(2)和下機殼(3)相連接,所述軸承的中部設置有握軸裝置(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氣缸(I)的內部設置有第一活塞(9)和第二活塞(10),所述第一活塞(9)和第二活塞(10)反向交叉緊密結合在一起;所述第一活塞(9)、第二活塞(10)和氣缸(I)之間設置有密封環(11),所述密封環(11)外側設置有電磁鐵(4),所述電磁鐵(4)穿過上機殼(2);所述第一活塞(9)上部和第二活塞(10)的下部分別設置有斜齒環,所述第一活塞(9)斜齒環的內側設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上設置有凸起部,所述凹槽內設置有柱塞(12),所述柱塞(12)穿過上機殼(2);所述第二活塞(10)斜齒環的內側設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上設置有凸起部,所述凹槽內設置有柱塞(12),所述柱塞(12)穿過下機殼(3);所述機座(6)上設置有進氣口(13)、排氣口 (14)和油頭(15) ο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握軸發動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握軸裝置(8)由斜齒和彈簧組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握軸發動機,包括氣缸,機殼和機座,機殼分為上機殼和下機殼兩部分,上機殼內設置有副啟動電機和水泵;下機殼內設置有主啟動電機和機油泵,上機殼和下機殼的圓心處分別設置有軸承,中心大軸通過軸承與上機殼和下機殼相連接,軸承的中部設置有握軸裝置;氣缸內部設置有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第一活塞、第二活塞和氣缸之間設置有密封環,密封環外側設置有電磁鐵;機座上設置有進氣口、排氣口和油頭。活塞運轉半圈即可做一次功,做功效率大大提高。采用環形氣缸,活塞在環形氣缸內做圓周運動,不會出現力矩改變造成能量消耗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方便輕巧,做功效率大大提高,具有很好的市場前景和推廣價值。
【IPC分類】F02B53-04, F02N11-00, F02B53-00, F02B55-08, F02B55-02
【公開號】CN204357556
【申請號】CN201420832114
【發明人】王選政
【申請人】王選政
【公開日】2015年5月27日
【申請日】2014年1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