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齒輪分流馬達間隙主動補償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到一種齒輪分流馬達間隙主動補償機構。
【背景技術】
[0002]在液壓齒輪分流馬達中,采用孔內鑲嵌有軸承的浮動軸套在主動齒輪和從動齒輪的軸頸上做軸向運動,讓浮動軸套的一個端面與分流馬達中的齒輪接觸,可以安裝在主動齒輪、從動齒輪與連接體或者后蓋之間。在實際工作時,需要浮動軸套與主動齒輪和從動齒輪的端面接觸緊密,使CFAl齒輪分流馬達在高壓下仍然能達到較高的分流精度和使用壽命,需要對其工作部件的間隙和受力采取補償措施,多數高壓外嚙合齒輪泵、齒輪馬達或齒輪分流馬達均采用了軸向壓力補償。
[0003]現有的齒輪分流馬達的主動齒輪和從動齒輪與浮動軸套之間的間隙不能夠根據工作壓力來完成調節,齒輪馬達的工作壓力由壓油腔內的液壓油壓力決定;現有的浮動軸套與齒輪之間的間隙受壓油腔的工作壓力影響不成正比例,平衡性差、穩定性差、不能夠實現主動補償;浮動軸套不可以根據工作壓力的變化調節與齒輪之間的間隙。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齒輪分流馬達間隙主動補償機構,可以調節浮動軸套與齒輪之間的間隙。
[0005]為達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齒輪分流馬達間隙主動補償機構,包括浮動側板和密封圈,浮動側板內開設有兩個軸承孔;并在浮動側板的一個端面上設有卸荷槽,在另一個端面上、軸承孔的外周上設有安裝槽,密封圈可滑動的設置在安裝槽內;浮動側板靠近安裝槽的徑向外周上開設有與安裝槽相通的小孔。
[0006]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
[0007]浮動側板和密封圈是滑動連接的,浮動軸套包括浮動側板和密封圈,浮動軸套可以在齒輪軸頸上滑動;分流馬達中的液壓油經過兩個小孔進入與密封圈底部接觸,使得密封圈和浮動側板的軸向位置可以調節,配合密封圈自身的彈性力,完成與齒輪間隙的調節。
【附圖說明】
[0008]圖1為本實用新型右側視圖;
[0009]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左側視圖;
[0010]圖3為本實用新型正面的剖視圖;
[0011]圖4為密封圈的示意圖。
[0012]其中,1、浮動側板;2、密封圈;3、軸承孔;4、卸荷槽;5、安裝槽;6、小孔;21、8字形部;22、徑向部;51、8字形槽;52、徑向槽。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做詳細的說明。
[0014]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提供了一種齒輪分流馬達間隙主動補償機構,該機構具有現有的浮動軸套的作用。該機構包括浮動側板I和密封圈2,浮動側板I內開設有兩個軸承孔3 ;并在浮動側板I的一個端面上設有卸荷槽4,在另一個端面上、軸承孔3的外周上設有安裝槽5,密封圈2可滑動的設置在安裝槽5內;浮動側板I靠近安裝槽5的徑向外周上開設有與安裝槽5相通的小孔6。
[0015]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化方案,在浮動側板I的上開設有兩個小孔6 ;可以使液壓油均勻的進入與密封圈2接觸,使密封圈2的軸向移動更加平穩。
[0016]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化方案,安裝槽5包括8字形槽51和徑向槽52 ;密封圈2包括8字形部21和徑向部22。在實際使用時,將8字形部21安裝在8字形槽51內,徑向部22安裝在徑向槽52內滑動。
[0017]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化方案,將卸荷槽4設置在兩個軸承孔3之間。
[0018]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0019]齒輪分流馬達的主動齒輪和從動齒輪上套有軸承,兩個軸承軸頸在浮動軸套的軸承孔3內做旋轉運動,且分別嵌入浮動側板I的兩個軸承孔3內,浮動側板I的一端面與軸承上的齒輪具有一定的間隙;另一個端面固定在分流馬達的連接體上或者后蓋上。在工作時,壓油腔內的液壓油引入小孔6內,使得密封圈2和浮動側板I上均受到擠壓力,由于密封圈2與連接體或者后蓋連接的,將會使浮動側板I向圖1中左側移動,使浮動軸套緊貼齒輪端面,進而調節了齒輪和浮動側板I端面之間的間隙。
[0020]本實用新型具有軸向補償,軸向補償的基本原理是把與齒輪端面相接觸的密封和減摩部件制成可沿軸向運動的,即浮動側板I和密封圈2是可沿軸向移動的;并將壓油腔內的高壓油經兩個小孔6這一通道引入油腔中,使浮動側板I始終受到一個與工作壓力成比例的壓緊力壓向對應的齒輪端面,即油壓力越高,浮動側板I與齒輪端面的間隙更小;配合密封圈2的彈性;從而保證了兩者之間的間隙值與工作壓力相適應并長期穩定。
[0021]外齒輪副嚙合時的重疊系數應略大于1,以保證兩個齒輪的連續平穩嚙合,但大于I的重疊系數意味著在一對輪齒退出嗤合前,另一對已進入嗤合,從而在兩對輪齒之間形成了一個與吸排油腔均不相通的閉死空間。而且這些齒輪是從壓軸區進入嚙合而在吸油區退出,處于上述閉死空間中的油液因之先被壓縮然后又被吸空,前者會使嚙合阻力突增,對軸承產生沖擊載荷;后者則會引起氣濁和噪聲,此即為困油現象。為了減輕或消除困油現象的不利影響,可以在對應于上述過度區的浮動側板I處開出專門的卸荷槽4,使被困死的油液在壓縮和擴張兩個階段分別與泵的排油和吸油腔相通。內齒輪泵工作時的內外輪齒間只有單側接觸,原則上不會形成閉死容積,因而一般沒有困油的問題。
[0022]雖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了詳細地描述,但不應理解為對本專利的保護范圍的限定。在權利要求書所描述的范圍內,本領域技術人員不經創造性勞動即可作出的各種修改和變形仍屬本專利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齒輪分流馬達間隙主動補償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浮動側板和密封圈,浮動側板內開設有兩個軸承孔;并在浮動側板的一個端面上設有卸荷槽,在另一個端面上、軸承孔的外周上設有安裝槽,密封圈可滑動的設置在安裝槽內;浮動側板靠近安裝槽的徑向外周上開設有與安裝槽相通的小孔。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動側板的上開設有兩個小孔。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槽包括8字形槽和徑向槽。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包括8字形部和徑向部。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荷槽設置在兩個軸承孔之間。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齒輪分流馬達間隙主動補償機構,包括浮動側板和密封圈,浮動側板內開設有兩個軸承孔;并在浮動側板的一個端面上設有卸荷槽,在另一個端面上、軸承孔的外周上設有安裝槽,密封圈可滑動的設置在安裝槽內;浮動側板靠近安裝槽的徑向外周上開設有與安裝槽相通的小孔。浮動側板和密封圈是滑動連接的,浮動軸套在軸承上可以軸向滑動,分流馬達中的液壓油經過小孔進入與密封圈底部接觸,使得密封圈和浮動側板的軸向位置可以調節,完成與齒輪間隙的調節。
【IPC分類】F03C2-08
【公開號】CN204267213
【申請號】CN201420722853
【發明人】楊惠, 羅香文
【申請人】瀘州市長江液壓件裝備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4月15日
【申請日】2014年1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