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動機的調速器裝置以及發動機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調速器裝置具備第一操作桿和第二操作桿。第一操作桿具有承受基于曲軸的轉速的力的受力部、卡定齒條的齒條卡定槽、以及承受來自起動彈簧的力的一方側施加力承受部。第二操作桿具有承受來自起動彈簧的力的另一方側施加力承受部。第一操作桿以及第二操作桿分別繞軸構件可旋轉。調速彈簧的一端部卡定于第二操作桿。
【專利說明】
發動機的調速器裝置以及發動機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發動機的調速器裝置以及發動機。進一步地,本發明例如涉及優選搭載于耕耘機、插秧機等農業機械的發動機中的調速器裝置以及發動機。
【背景技術】
[0002]以往,作為發動機的調速器裝置,存在日本特開2001-271657號公報(專利文獻I)中記載的調速器裝置。該調速器裝置具備第一操作桿和第二操作桿。將調速器重錘(governor weight)連結于上述第一操作桿的輸入部,同時,將燃料噴射栗的調整器具連結于第一操作桿的輸出部。此外,將第二操作桿經由調速彈簧連結于調速操作桿。該調速器裝置除了第一操作桿之外還設有第二操作桿,因此相較于只有一個操作桿的調速器裝置,能增大燃料噴射的起動增量,能增大最大輸出。
[0003]現有技術文獻
[0004]專利文獻
[0005]專利文獻I:日本特開2001-271657號公報
【發明內容】
[0006]發明所要解決的問題
[0007]上述現有的調速器裝置具備兩個操作桿,因此能增大燃料噴射的起動增量,能增大最大輸出。但是,上述現有的調速器裝置不能對起動增量的開始(解除)時刻進行轉數控制,不能合適地調整大量噴射燃料的起動增量的開始(解除)時刻。而且,起動增量的轉數區域有時會達到常用轉數區域,容易因發動機的加速而產生煙(藍白煙(因加速而產生的未燃燃料)、黑煙),由此,存在發動機壽命也降低的問題。
[0008]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容易控制起動增量的轉數區域并能抑制煙的產生的發動機的調速器裝置以及發動機。
[0009]用于解決問題的方案
[0010]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發動機的調速器裝置的特征在于,具備:
[0011 ]第一施力構件,具有一端部和另一端部;
[0012]第一操作桿,具有承受基于曲軸的轉速的力的受力部、卡定可調整燃料的噴射量的調量器具的調量器具卡定部、以及承受來自上述第一施力構件的一端部的力的一方側施加力承受部,并且繞第一支點可旋轉;
[0013]第二操作桿,具有承受來自上述第一施力構件的另一端部的力的另一方側施加力承受部,并且繞第二支點可旋轉;以及
[0014]第二施力構件,具有卡定于上述第二操作桿的一端部,并且可對上述第二操作桿賦予想要使上述第二操作桿相對于上述第二支點向一方側的旋轉方向旋轉的力。
[0015]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受力”的必要條件滿足:受力部、一方側施加力承受部以及另一方側施加力承受部分別在發動機的任意的轉數區域受力。
[0016]此外,第一施力構件配置于第一操作桿的一方側施加力承受部與第二操作桿的另一方側施加力承受部之間,能對這些承受部賦予力即可。例如,上述第一施力構件可以不直接接觸一方側施加力承受部以及另一方側承受部中的至少一方的承受部,也可以經由間隔件等構件連接于該一方的承受部。
[0017]根據本發明,由于具備能對第一操作桿的一方側施加力承受部和第二操作桿的另一方側施加力承受部賦予力的第一施力構件,因此通過調整第一施力構件的施加力,能調整第一操作桿和第二操作桿的動作,能經由第一操作桿調整調量器具的位置。即,能將第一施力構件的施加力作為調整調量器具的位置的新的參數導入,能增大調量器具的位置調整的自由度。因此,通過調整第一施力構件的施加力等參數,能將起動時增量的工作轉數區域設為比發動機的穩定轉數區域低的轉數區域,能抑制煙(藍白煙、黒煙)的產生。
[0018]此外,在一實施方式中,
[0019]上述第一支點與上述第二支點在于同一個第一軸上。
[0020]根據上述實施方式,作為第一操作桿的旋轉支點的第一支點與作為第二操作桿的旋轉支點的第二支點位于同一個第一軸上。因此,容易進行扭矩的計算,特別是在低速轉數區域容易實現合適的扭矩曲線。此外,根據上述實施方式,由于第一支點與第二支點位于同一個第一軸上,因此還能減少零件數。
[0021]此外,在一實施方式中,
[0022]上述第一施力構件以圍繞第二軸的周圍的方式進行配置,
[0023]具備以圍繞上述第二軸的周圍的方式進行配置的第三施力構件。
[0024]根據上述實施方式,在將第三施力構件的施加力作為新的參數導入,在承受負荷時,可通過第三施力構件使調量器具向增加燃料的一方移動。因此,在承受負荷時,發動機的轉數變得不容易降低。
[0025]此外,在一實施方式中,
[0026]具備增大剛性的加強部。
[0027]在負載作用時,有時調速器裝置會變形,導致因該變形而無法將調量器具移動到希望的位置,無法進行希望的燃料的增量。
[0028]根據上述實施方式,由于具備增大剛性的加強部,因此能抑制調速器裝置的變形。因此,能更加正確地執行扭矩的計算結果,能確保可靠的扭矩提升性能。
[0029]此外,本發明的發動機的特征在于,具備本發明的發動機的調速器裝置。
[0030]根據本發明,能將燃料噴射的起動時增量的工作轉數區域調為比發動機穩定旋轉區域低的轉數區域,能抑制煙的產生。
[0031]發明效果
[0032]根據本發明的調速器裝置,能將燃料噴射的起動時增量的工作轉數區域調為比發動機穩定旋轉區域低的轉數區域,能抑制煙的產生。
【附圖說明】
[0033]圖1是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臥式水冷柴油發動機的主要部分的立體圖。
[0034]圖2是用于說明上述臥式水冷柴油發動機的活塞的移動方向的圖,是臥式水冷柴油發動機的主要部分的縱剖圖。
[0035]圖3是表示上述臥式水冷柴油發動機的調速手柄以及調速器裝置的立體圖。
[0036]圖4是調速器裝置的立體圖。
[0037]圖5是將調速器裝置以包含圍繞有起動彈簧的軸構件的中心軸和發動機的高度方向的平面剖開后的示意剖面圖。
[0038]圖6是用于更加詳細地說明調速器裝置的動作的圖,是從發動機的上方觀察調速器裝置時的圖。
[0039]圖7是從發動機的側方觀察調速器裝置時的圖。
[0040]圖8是表示在上述發動機中通過適當地調整調速彈簧的彈簧常數、起動彈簧的彈簧常數、扭矩控制彈簧的彈簧常數、S所能取得的最大值以及A所能取得的最大值來實現的、軸扭矩(發動機輸出)以及燃料流量與曲軸的轉速的關系的概略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41 ]以下,通過圖示的實施方式來詳細說明本發明。
[0042]圖1是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臥式水冷柴油發動機的主要部分的立體圖。
[0043]如圖1所示,該臥式水冷柴油發動機(以下簡稱為發動機)具備缸體1、副箱(subtank) 3、飛輪4、吸氣管5、噴出口 6、空氣凈化器7、消聲器8。
[0044]冷卻器用的水會回流到上述副箱3中。此外,上述飛輪4為了增加旋轉系統的慣性矩,并減緩轉速的變化而設置。將上述飛輪4通過旋轉從而積蓄動能,作為向其它機械要素提供扭矩的能量源進行利用。
[0045]上述發動機還具備曲軸(未圖示)和氣缸(未圖示)。曲軸通過飛輪4的中心,沿大致垂直于飛輪4的方向延伸。此外,上述氣缸沿水平長尺寸方向延伸。安裝于上述曲軸的活塞,在上述氣缸內進退。
[0046]通過上述空氣凈化器7的空氣經由吸氣管5供給至氣缸內的燃燒室。此外,通過將柴油燃料從未圖示的燃料噴嘴供給至燃燒室,在燃燒室內使柴油燃料燃燒。由此,使上述活塞移動,使上述曲軸旋轉,驅動負荷構件。此外,在上述燃燒室產生的高溫的排氣依次通過消聲器8、噴出口 6,減小排氣音后,向大氣中排出。上述噴出口 6承擔著改變來自消聲器8的排氣的方向的作用。
[0047]在圖1中,附圖標記10是調速手柄。通過使上述調速手柄10移動,從而能經由如下所示的調速器裝置,增減發動機起動時的燃料噴射量。
[0048]圖2是用于說明上述發動機的活塞16的移動方向的圖,是上述發動機的主要部分的縱剖圖。
[0049]在圖2的發動機的縱剖面,上述曲軸35沿與紙面垂直的方向延伸。此外,上述活塞16相對于氣缸組15向橫向移動。上述活塞16沿圖2中箭頭A所示的方向在氣缸17內進退。在適當的正時將柴油燃料從燃料噴嘴18噴射到燃燒室19。
[0050]圖3是表示上述調速手柄10以及調速器裝置11的立體圖。
[0051]如圖3所示,上述調速器裝置11具有第一操作桿21、第二操作桿22、作為第一施力構件的一個例子的螺旋彈簧(以下稱為起動彈簧)23、作為第二施力構件的一個例子的螺旋彈簧(以下稱為調速彈簧)24。上述第一操作桿21具有受力部28和作為調量器具卡定部的一個例子的齒條卡定槽29。需要說明的是,雖然由壓縮螺旋彈簧來構成起動彈簧23時,能謀求彈簧負載的穩定化,因而優選,但是也可以由拉伸螺旋彈簧來構成起動彈簧23,還可以由除此之外的彈簧來構成起動彈簧23。
[0052]該發動機具備調速器重錘40和調速器套筒41。上述調速器重錘40直接連結于曲軸35。上述調速器套筒41以沿曲軸35的軸向可滑動的方式外嵌于曲軸35。上述第一操作桿21的受力部28沿調速器套筒41的軸向重疊于調速器套筒41的臺階部42。
[0053]如圖3所示,上述第一操作桿21以呈直線狀延伸的軸構件37的中心軸為中心可轉動。上述軸構件37的中心軸構成第一軸。上述齒條卡定槽29是貫通槽。作為調量器具的齒條38以在與軸構件37大致平行地延伸的狀態被挾持于上述齒條卡定槽29。雖然未詳細敘述,但該發動機具有與齒條38聯動的公知的機構。通過使用該公知的機構,能使從未圖示的燃料噴射栗進行噴射的噴射量與齒條38的位置對應。通過調整齒條38的位置,調整來自燃料噴射栗的燃料的噴射量。
[0054]上述第二操作桿22具有與上述第一操作桿21的上端面接觸的下端面。上述第二操作桿22也以軸構件37的中心軸為中心可轉動。換言之,作為第一操作桿21的旋轉支點的第一支點和作為第二操作桿22的旋轉支點的第二支點位于同一個軸構件37的中心軸上。上述第二操作桿22相對于第一操作桿21可相對旋轉。
[0055]上述調速彈簧24的一端部45卡定于第二操作桿22,同時,調速彈簧24的另一端部46卡定于旋轉構件49。上述旋轉構件49通過如調速手柄10的箭頭A所示的移動,以軸48為支點進行旋轉。
[0056]圖4是調速器裝置11的立體圖。
[0057]參照圖4,調速彈簧24起到了對第二操作桿22賦予使第二操作桿22朝調速彈簧24的延伸方向的另一端部46側拉伸的施加力的作用。該施加力生成使第二操作桿22以軸構件37的中心軸為中心往圖4中箭頭A所示方向旋轉的力。圖4中箭頭A所示方向構成以上述軸構件37的中心軸為中心的一方側的旋轉方向。當上述第二操作桿22往圖4中箭頭A所示方向旋轉時,從第二操作桿22向第一操作桿21賦予力,第一操作桿21以軸構件37為中心往圖4中箭頭B所示的方向旋轉。此外,當上述第一操作桿21往圖4中箭頭B所示方向旋轉時,齒條38(參照圖3)往箭頭B所示方向移動。
[0058]如圖4所示,關于第一操作桿21,在構成底部的板部安裝有加強構件90,構成底部的板部的厚度變厚。此外,存在有使底部的一方的側方彎折而成的肋91。上述第一操作桿21通過加強構件90、肋91增大了剛性。上述加強構件90以及肋91構成加強部。
[0059]再次參照圖3,上述起動彈簧23以圍繞圖3中未圖示的筒構件的外周表面的方式進行配置。此外,該筒構件以覆蓋軸構件50的方式進行配置。如圖3所示,上述第一操作桿21具有沿發動機的高度方向延伸的平板部51,第二操作桿22也具有沿發動機的高度方向延伸的平板部52。上述軸構件50的一端部貫通第一操作桿21的平板部51,軸構件50的另一端部貫通第二操作桿22的平板部52。
[0060]如圖3所示,起動彈簧23的一端部接觸第一操作桿21的平板部51的與平板部52對置的面30,起動彈簧23的另一端部接觸第二操作桿22的平板部52的與平板部51對應的面31。第一操作桿21的平板部51的與平板部52對置的面30構成一方側施加力承受部,第二操作桿22的平板部52的與平板部51對置的面31構成另一方側施加力承受部(以下表示為一方側施加力承受面30、另一方側施加力承受面31)。
[0061]圖5是將調速器裝置11以包含該軸構件50的中心軸和發動機的高度方向的平面剖開時的示意剖面圖。
[0062]如圖5所示,調速器裝置11除了第一操作桿21、第二操作桿22、起動彈簧23以及軸構件50以外,還具備筒構件70、作為第三施力構件的一個例子的螺旋彈簧(以下稱為扭矩控制彈簧)71。
[0063]如圖5所示,上述軸構件50按順序具有頭部72、第一小徑外周面部73、大徑外周面部74以及第二小徑外周面部75,第一小徑外周面部73比頭部72的外徑小,并且比大徑外周面部74的外徑小。上述第一小徑外周面部73貫通平板部51(也參照圖3)。上述頭部72位于與平板部51的平板部52(也參照圖3)側的相反側,大徑外周面部74位于比平板部51更靠近平板部52側。上述頭部72以及大徑外周面部74都不能從平板部51通過。
[0064]如圖5所示,上述筒構件70具有大徑內周面部77和小徑內周面部78。大徑內周面部77的內徑大致與大徑外周面部74的外徑相同,小徑內周面部78的內徑大致與第二小徑外周面部75的外徑相同。上述大徑內周面部77可滑動地在軸向上外嵌于大徑外周面部74,小徑內周面部78沿軸向可滑動地外嵌于第二小徑外周面部75。
[0065]如圖5所示,大徑內周面部77和小徑內周面部78經由臺階部80連接,大徑外周面部74和第二小徑外周面部75經由臺階部81連接。上述扭矩控制彈簧71配置于由大徑內周面部77、第二小徑外周面部75、臺階部80、臺階部81所圍成的環狀空間。如圖5所示,上述起動彈簧23和扭矩控制彈簧71均以圍繞軸構件50的中心軸的周圍方式進行配置。上述軸構件50的中心軸構成第二軸。上述扭矩控制彈簧71對臺階部80賦予沿軸向遠離臺階部81的方向的力,對臺階部81賦予沿軸向遠離臺階部80的方向的力。
[0066]如圖5所示,上述軸構件50具有相對于頭部72的軸向的相對位置固定的卡定部57。此外,該調速器裝置11具有墊片58。墊片58配置于筒構件70的軸向的與平板部51側相反側的端88、與卡定部57之間。通過調整墊片58的軸向的厚度、所配置的墊片58的數量(在圖中,僅配置了一個墊片58),能調整筒構件70在軸構件50上能移動的行程(距離)。
[0067]該調速器裝置在發動機起動前,此外,在發動機起動時,基本上以如下方式進行動作。即,再次參照圖3,在發動機起動前,當將調速手柄10拉向圖3的箭頭A的RUN方向時,通過從調速彈簧24賦予第二操作桿22的力,第二操作桿22相對于軸構件37的中心軸向圖3中箭頭B所示方向相對旋轉。如此,經由筒構件70(圖5參照)承受來自第二操作桿22的力的第一操作桿21相對于軸構件37的中心軸向圖1中箭頭B所示方向相對旋轉。如此使第一操作桿21動作,使卡定于齒條卡定槽29的齒條38向圖3中箭頭C所示的燃料增量方向移動。
[0068]此外,當發動機起動,曲軸35的轉速逐漸高于規定的轉速時,調速器重錘40通過基于曲軸35的轉速的離心力向外側打開。如此,調速器套筒41承受來自調速器重錘40的力,在曲軸35上相對于曲軸35沿軸向上進行相對移動,按壓第一操作桿21的受力部28。然后,通過該力,第一操作桿21相對于軸構件37的中心軸向圖3中箭頭D所示方向相對旋轉,使卡定于齒條卡定槽29的齒條38向圖3中箭頭E所示的燃料減量方向移動。
[0069]圖6是用于更加詳細地說明調速器裝置11的動作的圖,是從發動機的上方觀察調速器裝置11時的圖。
[0070]在圖6中,S是起動時增量行程,是從軸構件50的頭部72的座面到平板部51的距離。此外,A是扭矩控制行程,是從筒構件70到墊片58(也參照圖5)的距離。此外,在圖6中,Fg表示由調速器套筒41(參照圖3)賦予的力,Fs表示由起動彈簧23(參照圖4)賦予的力,Fa表示由扭矩控制彈簧71(參照圖5)賦予的力。此外,Fr表示由調速彈簧24(參照圖4)賦予的力。
[0071]圖7是從發動機的側方觀察調速器裝置11時的圖。在圖7中,圖6所示的各力Fr、Fg、Fs、Fa為圖示方向的力。即,Fg、Fs、Fa是垂直于圖7的紙面的方向的力,Fr是在圖7中的紙面的左右方向、上下方向、垂直于紙面的方向的任一方向均傾斜的力。
[0072]參照圖6,在Fg = O即發動機起動前,通過Fr,第一操作桿21處于限制器位置,通過Fs,第二操作桿22處于起動增量位置。此時,實現S = A = 0,齒條向圖6中箭頭A所示的燃料增量方向移動。
[0073]接著,在發動機起動后,伴隨發動機的轉速的上升,Fg增大,通過Fg,起動彈簧23被壓縮。然后,當發動機達到運轉狀態時,S達到最大,另一方面,實現A = 0。如此,齒條38(參照圖3)向圖6中箭頭B所示的燃料的減量方向移動。
[0074]接著,在發動機的額定運轉時,Fr的軸構件50的延伸方向的成分與Fa、Fs的合力,與Fg平衡。此時,扭矩控制彈簧71處于壓縮狀態。此時,S達到最大,另一方面,A = O的狀態持續。
[0075]最后,在進行了額定運轉時,在負荷增大時,由于曲軸35的轉速降低,Fr的軸構件50的延伸方向的成分與Fa、Fs的合力變得比Fg更大。在該情況下,扭矩控制彈簧71動作,第二操作桿22通過Fa向燃料增量位置移動,隨之,齒條向燃料增量位置側位移。此時,S達到最大,另一方面,A從A = O開始增大直到滿足0〈A<A1 (Al是A所能取得的最大位置)的值。
[0076]圖8是表示在上述發動機中通過適當地調整調速彈簧24的彈簧常數、起動彈簧23的彈簧常數、扭矩控制彈簧71的彈簧常數、起動時增量行程S所能取得的最大值以及扭矩控制行程A所能取得的最大值來實現的、軸扭矩(發動機輸出)以及燃料流量與曲軸的轉速的關系的概略圖。
[0077]需要說明的是,行程越大,扭矩的上升幅度越大。此外,圖8所示的關系是將調速手柄10固定于一半位置(中間位置)時所得到的關系。此外,在圖8中,滿足0〈al〈a2〈a3〈a4〈a5〈a6〈a7(Nm),滿足0〈bl〈b2〈b3〈b4〈b5〈b6(min—O。此外,在圖8中,滿足0〈cl〈c2〈c3〈c4〈c5〈c6(mm3/秒)。此外,在圖8中,fl是表示本實施方式中的軸扭矩的軌跡的線,f2是表示使用了單操作桿式的調速器裝置的情況下的軸扭矩的軌跡的線。此外,在圖8中,gl是表示本實施方式中的燃料流量的軌跡的線,g2是表示使用了單操作桿式的調速器裝置的情況下的燃料流量的軌跡的線。
[0078]參照圖8的gl,當起動發動機時,S從O開始增大,起動時燃料的增量逐漸減少。然后,當轉速達到j(bl〈j〈k:k是低怠速轉速)時,S達到最大值,起動時增量結束。該起動時增量的解除位置的轉速j(min—O變得比低怠速的轉速k(min—O低的原因主要是起動彈簧23的作用。
[0079]此外,參照圖8的gl、fl,當在發動機以額定轉數nKmin—1)進行驅動的過程中發動機承受負荷,轉速降低至l(min—O時,扭矩控制彈簧71工作。如此,使供給至發動機的燃料增量,提高發動機的轉速,使發動機的轉速接近固定。在該例子中,扭矩控制彈簧71以b4(min—O以上I (min—1)以下的轉速進行工作。
[0080]如圖8的f2所示,在不存在扭矩控制彈簧71的單操作桿式的現有例中,在作為扭矩控制工作開始區域的轉速I (min—O以下的區域,軸扭矩與本實施方式的發動機相比大幅度降低。因此,在本實施方式的發動機中,相較于單操作桿式的現有例,即使在額定轉速的行駛中承受了負荷的情況下,也能大幅度抑制軸扭矩的降低。
[0081]此外,如圖8所示,在本實施方式的發動機中,即使在發動機的轉速的中速區域以及低速區域,也能使最大扭矩與搭載了單操作桿式的調速器裝置的情況相比顯著地增大。
[0082]此外,參照圖8的gl、fl,當轉速為一定程度以上(在圖8的例子中為b3以上)時,隨著發動機的轉速增大,燃料流量以及軸扭矩這兩者減少。與此相對,在發動機起動時,隨著發動機的轉速增大,燃料流量減少,另一方面,軸扭矩增大。
[0083]需要說明的是,在一試驗例中,參照圖8,確認了如下情況:在將扭矩控制彈簧71的彈簧常數設為0.75(kgf/mm)時,能使起動時燃料增量開始(解除)的轉數為650(min—O,能使最大扭矩為51(Nm)/1600(min—O以上,能使扭矩控制工作結束時的負載為1.24(kgf)并使轉數為2000(1^11.1),能使扭矩控制工作開始時的負載為0.60(kgf)并使轉數為2400(1^11.1),能使低怠速轉數為800(min—0,能使額定轉數為2600(min—O。但是,當然也能使這些各種參數的值為該試驗例的值以外的值。
[0084]根據上述實施方式,由于除第一操作桿21以外,還具備第二操作桿22和調速彈簧24,通過調速彈簧24使第二操作桿22相對于第二支點向一方側的旋轉方向旋轉,因此能在發動機起動時通過第二操作桿和調速彈簧24使第一操作桿21向使燃料噴射增量的位置移動。因此,與僅有一個操作桿的調速器裝置相比,能增大最大輸出。
[0085]此外,根據上述實施方式,由于具備能對第一操作桿21的一方側施加力承受面30和第二操作桿22的另一方側施加力承受面31賦予力的起動彈簧23,因此通過調整起動彈簧23的施加力、行程S等,能調整第一操作桿21和第二操作桿22的動作,能經由第一操作桿21調整齒條38的位置。即,能將上述起動彈簧23的施加力作為調整齒條38的位置的新的參數導入,能增大齒條38的位置的調整的自由度。而且,通過調整上述起動彈簧23的施加力等,能以比低怠速的轉速低的轉速實現起動時燃料增量的解除,能離開穩定旋轉區域。因此,能抑制發動機在穩定旋轉區域的加速,能抑制煙(藍白煙、黒煙)的產生,也能延長發動機壽命O
[0086]此外,根據上述實施方式,作為第一操作桿21的旋轉支點的第一支點和作為第二操作桿22的旋轉支點的第二支點位于同一個軸構件37的中心軸上。因此,能容易地進行扭矩的計算,特別是在低速轉數區域能容易地實現合適的扭矩曲線。此外,根據上述實施方式,由于第一支點和第二支點位于同一個軸構件37的中心軸上,因此也能減少零件數。
[0087]此外,根據上述實施方式,由于設置了扭矩控制彈簧71,該扭矩控制彈簧71圍繞起動彈簧23所圍繞的軸構件50的中心軸,因此,在承受負荷時,能通過扭矩控制彈簧71使齒條38向增加燃料的一方移動。因此,在承受負荷時,發動機的轉數不易降低。
[0088]此外,根據上述實施方式,由于具備加強部,因此能抑制調速器裝置的變形。因此,能更加正確地執行扭矩的計算結果,能確保可靠的扭矩提升性能。假如調速器裝置的剛性低,當負載作用時調速器裝置變形時,有可能會因其變形而無法將調量器具移動到希望的燃料的噴射位置,無法達到希望的燃料的增量。
[0089]需要說明的是,在上述實施方式中,第一操作桿21受到來自調速器套筒41的力,該調速器套筒41受到基于曲軸35的旋轉而工作的調速器重錘40的力。但是,在本發明中,只要第一操作桿能受到基于曲軸的旋轉的力即可,該力也可不通過調速器重錘來生成。
[0090]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作為第一操作桿21的旋轉支點的第一支點和作為第二操作桿22的旋轉支點的第二支點位于同一個軸構件37的中心軸上。但是,在本發明中,作為第一操作桿的旋轉支點的第一支點和作為第二操作桿的旋轉支點的第二支點也可以不位于同一個軸構件的中心軸上,第一操作桿和第二操作桿也可以繞不同的軸構件旋轉。
[0091]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第一?第三施力構件由螺旋彈簧構成,但第一?第三施力構件各自也可以是壓縮螺旋彈簧,還可以是拉伸螺旋彈簧。此外,第一?第三施力構件中的至少一個可以是盤簧(helical spring)等螺旋彈簧以外的彈簧。此外,第一?第三施力構件中的至少一個可以不是彈簧,例如可以是能賦予施加力的筒狀的彈性構件等。
[0092]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起動彈簧23可接觸第一操作桿21的一方側施加力承受面30和第二操作桿22的另一方側施加力承受面31雙方。但是,在本發明中,第一施力構件也可以不可接觸第一操作桿的一方側施加力承受部和第二操作桿的另一方側施加力承受部中的至少一方,也可在第一施力構件與上述至少一方之間存在間隔件等構件。
[0093]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構成一方側施加力承受部的一方側施加力承受面30是平面,構成另一方側施加力承受部的另一方側施加力承受面31是平面。但是,一方側施加力承受部以及另一方側施加力承受部中的至少一方可以不是平面,也可以是曲面,還可以是曲面以外的構造(形狀)。要點是,只要一方側施加力承受部以及另一方側施加力承受部各自是能受到來自第一施力構件的力的構造,無論是何種構造均可。
[0094]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以圍繞起動彈簧23所圍繞的軸構件50的中心軸的方式配置了扭矩控制彈簧71,但在本發明中,也可不存在扭矩控制彈簧,也可以不存在第三施力構件。
[0095]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通過加強構件90和肋91來加強了調速器裝置11。但是,調速器裝置可以僅由加強構件來加強,或者僅由肋來加強。此外,加強部可以位于調速器裝置的任意位置,也可以是加強部的局部或整體位于第二操作桿。此外,在本發明中,調速器裝置也可以不具有任何加強部。
[0096]此外,上述實施方式的發動機為臥式水冷柴油發動機,但本發明的發動機可以不是臥式的發動機而是立式的發動機,也可以不是水冷的發動機而是風冷的發動機。此外,本發明的發動機可以不是柴油發動機而是汽油發動機,也可以是渦輪發動機。本發明的發動機只要是存在調速器裝置的結構,無論是怎樣的發動機均可。此外,本發明的調速器裝置優選搭載于耕耘機、插秧機、拖拉機等農業機械的發動機,但不言自明,能將本發明的調速器裝置搭載于農業機械以外的車輛的發動機、車輛以外的交通工具的發動機。此外,當然能將上述實施方式以及變形例中說明的結構之中的兩個以上的結構進行組合而構建出新的實施方式。
[0097]附圖標記說明
[0098]10:調速手柄;11:調速器裝置;21:第一操作桿;22:第二操作桿;23:起動彈簧;24:調速彈簧;28:受力部;29:齒條卡定槽;30: 一方側施加力承受面;31:另一方側施加力承受面;35:曲軸;37:軸構件;38:齒條;40:調速器重錘;41:調速器套筒;45:調速彈簧24的一端部;50:軸構件;51:平板部;52:平板部;71:扭矩控制彈簧;90:加強構件;91:肋。
【主權項】
1.一種發動機的調速器裝置,其特征在于,具備: 第一施力構件,具有一端部和另一端部; 第一操作桿,具有承受基于曲軸的轉速的力的受力部、卡定可調整燃料的噴射量的調量器具的調量器具卡定部、以及承受來自上述第一施力構件的一端部的力的一方側施加力承受部,并且繞第一支點可旋轉; 第二操作桿,具有承受來自上述第一施力構件的另一端部的力的另一方側施加力承受部,并且繞第二支點可旋轉;以及 第二施力構件,具有卡定于上述第二操作桿的一端部,并且可對上述第二操作桿賦予欲使上述第二操作桿相對于上述第二支點向一方側的旋轉方向旋轉的力。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動機的調速器裝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支點和上述第二支點存在于同一個第一軸上。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發動機的調速器裝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施力構件以圍繞第二軸的周圍的方式進行配置, 上述發動機的調速器裝置具備以圍繞上述第二軸的周圍的方式進行配置的第三施力構件。4.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發動機的調速器裝置,其特征在于, 具備增大剛性的加強部。5.一種發動機,其特征在于, 具備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發動機的調速器裝置。
【文檔編號】F02D1/02GK106030075SQ201580008910
【公開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請日】2015年2月16日
【發明人】野村健司
【申請人】洋馬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