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燃氣機進氣調節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屬于燃氣機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燃氣機進氣調節系統。包括氣體傳輸管,氣體傳輸管內設有進氣口調節組件,進氣口調節組件與導氣管相連通,導氣管的一端豎直插入到氣體傳輸管中,進氣口調節組件包括外套體和內套體,外套體和內套體之間設有相互轉動連接的第一密封轉盤和第二密封轉盤,第一密封轉盤上設有第一密封片,第二密封轉盤上設有第二密封片,外套體、內套體、第一密封轉盤、第二密封轉盤、第一密封片和第二密封片共同圍成密封腔,導氣管與密封腔相連通,第一密封轉盤上開有第一弧形開口,第二密封轉盤上開有第二弧形開口,第一弧形開口和第二弧形開口相重疊部分形成進氣口。優點在于:能夠靈活地自動調節進氣量。
【專利說明】
_種燃氣機進氣調節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燃氣機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燃氣機進氣調節系統。
【背景技術】
[0002]燃氣機在汽車制造、輪船制造等重工業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隨著柴油的價格日漸增長,目前市面上的燃氣機大都已經改進為靠燃燒空氣和燃氣的混合氣體來獲得動力,但目前現有的技術在控制燃氣進氣方面顯得過為死板,由于在燃氣機上缺乏合適的調節系統,導致人們無法根據需要來調節燃氣的進氣量,容易造成資源的浪費。
[0003]為了對現有技術進行改進,人們進行了長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種各樣的解決方案。例如,中國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燃氣機進氣調節系統[申請號:CN201220584489.8],包括燃氣閥體,閥套,所述閥套通過螺紋固定套接在燃氣閥體上,螺紋調節閥貫穿燃氣閥體,所述螺紋調節閥的頂部安裝有手輪,在螺紋調節閥與燃氣閥體的結合處設有密封圈。
[0004]上述方案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現有技術的不足,但是通過手輪調節進氣量不夠靈活,整體設計還不夠合理。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設計合理,結構簡單,能夠靈活地自動調節進氣量的燃氣機進氣調節系統。
[0006]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下列技術方案:本燃氣機進氣調節系統,包括氣體傳輸管,所述的氣體傳輸管內設有進氣口調節組件,所述的進氣口調節組件與導氣管相連通,所述的導氣管的一端豎直插入到氣體傳輸管中,所述的進氣口調節組件包括外套體和內套體,所述的外套體和內套體之間設有相互轉動連接的第一密封轉盤和第二密封轉盤,所述的第一密封轉盤上設有第一密封片,所述的第二密封轉盤上設有第二密封片,所述的外套體、內套體、第一密封轉盤、第二密封轉盤、第一密封片和第二密封片共同圍成密封腔,所述的導氣管與密封腔相連通,所述的第一密封轉盤上開有第一弧形開口,所述的第二密封轉盤上開有第二弧形開口,所述的第一弧形開口和第二弧形開口相重疊部分形成進氣口,且當氣體傳輸管中氣體量增大時進氣口減小。
[0007]當氣體傳輸管被吸入的氣體量增加時,其流速增大,因而在導氣管與氣體傳輸管的連通處真空度增大,進而密封腔中的氣體被吸出,密封腔的體積減小,第一密封片和第二密封片相向運動,第一密封轉盤第二密封轉盤相對轉動,從而使得第一弧形開口和第二弧形開口相對轉動,二者相重疊部分減小,即進氣口減小;當進氣減少后,導氣管與氣體傳輸管的連通處真空度減小,第一密封片和第二密封片在復位彈簧的作用下相離運動,密封腔擴大,第一密封轉盤第二密封轉盤相對轉動,從而使得第一弧形開口和第二弧形開口相對轉動,二者相重疊部分增大,即進氣口增大,能夠根據進氣量自動調節進氣口的大小,避免了資源的浪費,整體設計合理,結構簡單,靈活性強。
[0008]在上述的燃氣機進氣調節系統中,所述的導氣管包括第一豎直管和第二豎直管,所述的第一豎直管和第二豎直管之間通過彎曲連通管相連通,所述的第一豎直管的下端插入到氣體傳輸管中,所述的第二豎直管的下端與密封腔相連通。
[0009]在上述的燃氣機進氣調節系統中,所述的第一豎直管為上端小下端大結構,且第一豎直管的直徑從上到下逐漸增大,所述的第二豎直管為上端大下端小結構,且第二豎直管的直徑從上到下逐漸減小。利于導氣管與氣體傳輸管的連通處真空的形成。
[0010]在上述的燃氣機進氣調節系統中,所述的第一密封轉盤上設有能夠阻擋第一密封片的第一擋塊,所述的第二密封轉盤上設有能夠阻擋第二密封片的第二擋塊,所述的第一擋塊和第二擋塊位于密封腔的兩側。避免第一密封片和第二密封片相離運動過大。
[0011]在上述的燃氣機進氣調節系統中,所述的第一密封片和外套之間設有第一外密封墊,第一密封片和內套體之間設有第一內密封墊,所述的第二密封片和外套之間設有第二外密封墊,所述的第二密封片和內套體之間設有第二內密封墊。密封效果更好。
[0012]在上述的燃氣機進氣調節系統中,所述的第一豎直管的下端插入到氣體傳輸管中且插入端形成喇叭狀開口。
[0013]在上述的燃氣機進氣調節系統中,所述的第一密封片和第二密封片之間設有復位結構,所述的復位結構包括對第一密封片和第二密封片具有向外的作用力的復位彈簧。復位彈簧使得第一密封片和第二密封片保持相離的狀態。
[0014]在上述的燃氣機進氣調節系統中,所述的外套體上開有進口,所述的第二豎直管通過連接固定管與進口相連接,所述的外套體外壁與氣體傳輸管內壁固定連接,所述的內套體內壁通過固定結構與氣體傳輸管內壁固定連接。
[0015]在上述的燃氣機進氣調節系統中,所述的氣體傳輸管上開有與第一豎直管下端相配合的的第一安裝孔,所述的第一安裝孔和第一豎直管之間設有密封圈,所述的氣體傳輸管上開有與第二豎直管的下端相配合的第二安裝孔,所述的第二安裝孔和第二豎直管之間設有密封圈。
[0016]與現有的技術相比,本燃氣機進氣調節系統的優點在于:當氣體傳輸管被吸入的氣體量增加時,其流速增大,因而在導氣管與氣體傳輸管的連通處真空度增大,進而密封腔中的氣體被吸出,密封腔的體積減小,第一密封片和第二密封片相向運動,第一密封轉盤第二密封轉盤相對轉動,從而使得第一弧形開口和第二弧形開口相對轉動,二者相重疊部分減小,即進氣口減小;當進氣減少后,導氣管與氣體傳輸管的連通處真空度減小,第一密封片和第二密封片在復位彈簧的作用下相離運動,密封腔擴大,第一密封轉盤第二密封轉盤相對轉動,從而使得第一弧形開口和第二弧形開口相對轉動,二者相重疊部分增大,即進氣口增大,能夠根據進氣量自動調節進氣口的大小,避免了資源的浪費,整體設計合理,結構簡單,靈活性強。
【附圖說明】
[0017]圖1是本發明提供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2是本發明提供的進氣口調節組件的拆分圖;
[0019]圖3是本發明提供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中,I氣體傳輸管、2導氣管、3外套體、4內套體、5第一密封轉盤、6第二密封轉盤、7第一密封片、8第二密封片、9密封腔、10第一豎直管、11第二豎直管、12彎曲連通管、13喇叭狀開口、14第一弧形開口、15第二弧形開口。
【具體實施方式】
[0021 ]以下實施例僅處于說明性目的,而不是想要限制本發明的范圍。
[0022]實施例1
[0023]如圖1至圖3所示,本發明的燃氣機進氣調節系統包括氣體傳輸管I,氣體傳輸管I內設有進氣口調節組件,進氣口調節組件與導氣管2相連通,導氣管2的一端豎直插入到氣體傳輸管I中,進氣口調節組件包括外套體3和內套體4,外套體3和內套體4之間設有相互轉動連接的第一密封轉盤5和第二密封轉盤6,第一密封轉盤5上設有第一密封片7,第二密封轉盤6上設有第二密封片8,外套體3、內套體4、第一密封轉盤5、第二密封轉盤6、第一密封片7和第二密封片8共同圍成密封腔9,導氣管2與密封腔9相連通,第一密封轉盤5上開有第一弧形開口 14,第二密封轉盤6上開有第二弧形開口 15,第一弧形開口 14和第二弧形開口 15相重疊部分形成進氣口,且當氣體傳輸管I中氣體量增大時進氣口減小。
[0024]當氣體傳輸管I被吸入的氣體量增加時,其流速增大,因而在導氣管2與氣體傳輸管I的連通處真空度增大,進而密封腔9中的氣體被吸出,密封腔9的體積減小,第一密封片7和第二密封片8相向運動,第一密封轉盤5第二密封轉盤6相對轉動,從而使得第一弧形開口14和第二弧形開口 15相對轉動,二者相重疊部分減小,即進氣口減小;當進氣減少后,導氣管2與氣體傳輸管I的連通處真空度減小,第一密封片7和第二密封片8在復位彈簧的作用下相離運動,密封腔9擴大,第一密封轉盤5第二密封轉盤6相對轉動,從而使得第一弧形開口14和第二弧形開口 15相對轉動,二者相重疊部分增大,即進氣口增大,能夠根據進氣量自動調節進氣口的大小,避免了資源的浪費,整體設計合理,結構簡單,靈活性強。
[0025]其中,導氣管2包括第一豎直管10和第二豎直管11,第一豎直管10和第二豎直管11之間通過彎曲連通管12相連通,第一豎直管10的下端插入到氣體傳輸管I中,第二豎直管11的下端與密封腔9相連通。導氣管2起到真空形成的作用,此處可以將導氣管2替換成其他當氣體流量增大時能夠形成真空的真空形成裝置,真空形成裝置將密封腔9中的氣體吸出,從而帶動第一密封片7和第二密封片8的相向運動。第一豎直管10為上端小下端大結構,且第一豎直管10的直徑從上到下逐漸增大,第二豎直管11為上端大下端小結構,且第二豎直管11的直徑從上到下逐漸減小。利于導氣管2與氣體傳輸管I的連通處真空的形成。作為一種改進,第一豎直管10的下端插入到氣體傳輸管I中且插入端形成喇叭狀開口 13,利于真空的形成。
[0026]其中,第一密封轉盤5上設有能夠阻擋第一密封片7的第一擋塊,第二密封轉盤6上設有能夠阻擋第二密封片8的第二擋塊,第一擋塊和第二擋塊位于密封腔9的兩側。避免第一密封片7和第二密封片8相離運動過大,利于結構的穩固。第一密封片7和外套體3之間設有第一外密封墊,第一密封片7和內套體4之間設有第一內密封墊,第二密封片8和外套體3之間設有第二外密封墊,第二密封片8和內套體4之間設有第二內密封墊。密封效果好。其中,第一密封片7和第二密封片8之間設有復位結構,復位結構包括對第一密封片7和第二密封片8具有向外的作用力的復位彈簧。復位彈簧使得第一密封片7和第二密封片8保持相離的狀態。
[0027]其中,外套體3上開有進口,第二豎直管11通過連接固定管與進口相連接,外套體3外壁與氣體傳輸管I內壁固定連接,內套體4內壁通過固定結構與氣體傳輸管I內壁固定連接。氣體傳輸管I上開有與第一豎直管10下端相配合的的第一安裝孔,第一安裝孔和第一豎直管10之間設有密封圈,氣體傳輸管I上開有與第二豎直管11的下端相配合的第二安裝孔,第二安裝孔和第二豎直管11之間設有密封圈。
[0028]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明精神作舉例說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發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
[0029]盡管本文較多地使用了氣體傳輸管1、導氣管2、外套體3、內套體4、第一密封轉盤
5、第二密封轉盤6、第一密封片7、第二密封片8、密封腔9、第一豎直管10、第二豎直管11、彎曲連通管12、喇叭狀開口 13、第一弧形開口 14、第二弧形開口 15等術語,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術語的可能性。使用這些術語僅僅是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釋本發明的本質;把它們解釋成任何一種附加的限制都是與本發明精神相違背的。
【主權項】
1.一種燃氣機進氣調節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氣體傳輸管(I),所述的氣體傳輸管(I)內設有進氣口調節組件,所述的進氣口調節組件與導氣管(2)相連通,所述的導氣管(2)的一端豎直插入到氣體傳輸管(I)中,所述的進氣口調節組件包括外套體(3)和內套體(4),所述的外套體(3)和內套體(4)之間設有相互轉動連接的第一密封轉盤(5)和第二密封轉盤(6),所述的第一密封轉盤(5)上設有第一密封片(7),所述的第二密封轉盤(6)上設有第二密封片(8),所述的外套體(3)、內套體(4)、第一密封轉盤(5)、第二密封轉盤(6)、第一密封片(7)和第二密封片(8)共同圍成密封腔(9),所述的導氣管(2)與密封腔(9)相連通,所述的第一密封轉盤(5)上開有第一弧形開口(14),所述的第二密封轉盤(6)上開有第二弧形開口(15),所述的第一弧形開口(14)和第二弧形開口(15)相重疊部分形成進氣口,且當氣體傳輸管(I)中氣體量增大時進氣口減小。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燃氣機進氣調節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導氣管(2)包括第一豎直管(10)和第二豎直管(11),所述的第一豎直管(10)和第二豎直管(11)之間通過彎曲連通管(12)相連通,所述的第一豎直管(10)的下端插入到氣體傳輸管(I)中,所述的第二豎直管(11)的下端與密封腔(9)相連通。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燃氣機進氣調節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豎直管(10)為上端小下端大結構,且第一豎直管(10)的直徑從上到下逐漸增大,所述的第二豎直管(11)為上端大下端小結構,且第二豎直管(11)的直徑從上到下逐漸減小。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燃氣機進氣調節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密封轉盤(5)上設有能夠阻擋第一密封片(7)的第一擋塊,所述的第二密封轉盤(6)上設有能夠阻擋第二密封片(8)的第二擋塊,所述的第一擋塊和第二擋塊位于密封腔(9)的兩側。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燃氣機進氣調節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密封片(7)和外套體(3)之間設有第一外密封墊,第一密封片(7)和內套體(4)之間設有第一內密封墊,所述的第二密封片(8)和外套體(3)之間設有第二外密封墊,所述的第二密封片(8)和內套體(4)之間設有第二內密封墊。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燃氣機進氣調節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豎直管(10)的下端插入到氣體傳輸管(I)中且插入端形成喇叭狀開口(13)。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燃氣機進氣調節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密封片(7)和第二密封片(8)之間設有復位結構,所述的復位結構包括對第一密封片(7)和第二密封片(8)具有向外的作用力的復位彈簧。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燃氣機進氣調節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套體(3)上開有進口,所述的第二豎直管(11)通過連接固定管與進口相連接,所述的外套體(3)外壁與氣體傳輸管(I)內壁固定連接,所述的內套體(4)內壁通過固定結構與氣體傳輸管(I)內壁固定連接。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燃氣機進氣調節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氣體傳輸管(I)上開有與第一豎直管(10)下端相配合的的第一安裝孔,所述的第一安裝孔和第一豎直管(10)之間設有密封圈,所述的氣體傳輸管(I)上開有與第二豎直管(11)的下端相配合的第二安裝孔,所述的第二安裝孔和第二豎直管(11)之間設有密封圈。
【文檔編號】F02M21/02GK105909427SQ201610424698
【公開日】2016年8月31日
【申請日】2016年6月14日
【發明人】王宜翠, 周俊
【申請人】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