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汽油發動機高滾流比氣缸蓋的進氣道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汽車發動機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汽油發動機的高滾流比氣缸蓋的進氣道。
【背景技術】
[0002]在內燃機向小型化及強化發展的趨勢下,發動機增壓/直噴和高壓縮比汽油機技術已逐漸成為發動機主流技術,而氣缸蓋上進氣道的流通特性制約著上述技術潛能的發掘,通常因氣缸蓋上進氣道滾流比(流通特性參數之一)較低導致發動機只能降低增壓比或降低壓縮比的方式來避免發動機爆震,使得發動機性能差強人意,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減弱。
[0003]現有的雙進氣門發動機的進氣道一般是先整體后分開的形式,氣缸蓋與進氣歧管連接處為一整體式氣道,在進入燃燒室前再分為一對分叉的進氣道。這種結構的進氣道使氣道內氣體流速降低,進氣道喉口修型方案為提升滾流比使流量系數受到限制,直接影響發動機性能。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汽油發動機高滾流比氣缸蓋的進氣道,解決增壓/直噴和高壓縮比汽油發動機氣缸蓋進氣道滾流比較低使發動機性能提升受到限制的問題。
[0005]本發明所述的汽油發動機高滾流比氣缸蓋的進氣道,包括兩段相互獨立的進氣道,所述進氣道靠近燃燒室側的底面向下弧形突出,所述進氣道的喉口向燃燒室方向依次由第一直線段、過渡圓弧段和第二直線段構成,所述第一直線段與氣門座圈臺階端面的夾角為25°?60°,第二直線段與氣門座圈臺階端面的夾角為65°?90°,過渡圓弧段的半徑為Imm?5mm0
[0006]優選的,所述兩進氣道相對燃燒室中心面對稱。
[0007]本發明的優點在于:
1、設計兩個獨立的進氣道且氣道向缸蓋底面略凸出,可提升進氣道內氣體流動速度,使缸內混合氣滾流比加強,提升火焰傳播速率,有效避免發動機爆震,為增壓/直噴和高壓縮比汽油發動機性能提升奠定基礎;
2、進氣道喉口部分形成兩直線段式且采用圓角過渡的設計,使進氣道在滾流比大幅提升的同時降低了進氣道流量系數受到的影響,避免了氣流流速在喉口處達到當地馬赫數時使氣體流量受到限制的不利因素,保證發動機性能達到最優。
【附圖說明】
[0008]圖1是本進氣道的軸測圖(含燃燒室);
圖2是本進氣道的主視圖;
圖3是本進氣道的俯視圖;
圖4是本進氣道喉口部分的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9]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闡述,以下實施例僅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構成對本發明保護范圍的限定。
[0010]1.一種汽油發動機高滾流比氣缸蓋的進氣道,包括兩段相互獨立的進氣道,其特征在于:
實施例一:
如圖1-圖3所示的汽油發動機高滾流比氣缸蓋的進氣道,包括兩段相互獨立的進氣道I,所述兩進氣道I相對燃燒室2中心面對稱,各進氣道上對應有氣門3。
[0011]所述進氣道I的靠近燃燒室側的底面向下略微弧形突出,形成魚腹狀區域A,這種氣道結構可提升進氣道內氣體流動速度,使缸內混合氣滾流比加強,提升火焰傳播速率,有效避免發動機爆震,為增壓/直噴和高壓縮比汽油發動機性能提升奠定基礎。
[0012]參見圖4,所述進氣道I的喉口部分B由機加成型,其向燃燒室方向依次由第一直線段11、過渡圓弧段13和第二直線段12構成,所述第一直線段11與氣門座圈臺階端面的夾角為25°,第二直線段與氣門座圈臺階端面的夾角為65°,過渡圓弧段為Rlmm。
[0013]上述的兩段式且采用圓角過渡的喉口設計,使進氣道在滾流比大幅提升的同時降低了進氣道流量系數受到的影響,避免了氣流流速在喉口處達到當地馬赫數時使氣體流量受到限制的不利因素,保證發動機性能達到最優。
[0014]實施例二: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的大部分技術特征都相同,在此不再贅述。區別僅在于,所述進氣道的喉口的第一直線段與氣門座圈臺階端面的夾角為60°,第二直線段與氣門座圈臺階端面的夾角為90°,過渡圓弧段為R5mm。
[0015]實施例三: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的大部分技術特征都相同,在此不再贅述。區別僅在于,所述進氣道的喉口的第一直線段與氣門座圈臺階端面的夾角為45°,第二直線段與氣門座圈臺階端面的夾角為75°,過渡圓弧段為R3mm。
【主權項】
1.一種汽油發動機高滾流比氣缸蓋的進氣道,包括兩段相互獨立的進氣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進氣道靠近燃燒室側的底面向下弧形突出,所述進氣道的喉口向燃燒室方向依次由第一直線段、過渡圓弧段和第二直線段構成,所述第一直線段與氣門座圈臺階端面的夾角為25°?60°,第二直線段與氣門座圈臺階端面的夾角為65°?90°,過渡圓弧段的半徑為Imm?5mm0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油發動機高滾流比氣缸蓋的進氣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兩進氣道相對燃燒室中心面對稱。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汽油發動機高滾流比氣缸蓋的進氣道,包括兩段相互獨立的進氣道,所述進氣道靠近燃燒室側的底面向下弧形突出,所述進氣道的喉口向燃燒室方向依次由第一直線段、過渡圓弧段和第二直線段構成。本發明能夠有效提升發動機氣缸蓋進氣道滾流比,優化發動機性能。
【IPC分類】F02B31/08, F02F1/42
【公開號】CN105673248
【申請號】CN201610047179
【發明人】邱陽, 劉波, 詹樟松, 鄧偉, 任志勇, 何海珠, 陳文鳳, 陳小東
【申請人】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6月15日
【申請日】2016年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