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電機組的風道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發電機組技術領域,涉及一種發電機組的風道結構。
【背景技術】
[0002]封閉式風冷發電機組,一般在封閉的機柜內同軸安裝發動機和發電機,機柜上開設進風口及排風口,機柜由底盤及罩殼組成,進風口通常設于底盤的底面或者開設于底盤的側面,而排風口則開設于機柜罩殼上。為了增強機組的散熱效果,進風口及排風口的數量要求盡可能多,并且尺寸盡量大,為了降低運行噪聲,則要求進風口及排風口的數量盡可能少,并且尺寸盡量小。散熱與降噪形成一對矛盾,很難兼顧。為此散熱效果好、噪音低的發電機組是發電機行業追求的目標。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發電機組的風道結構,該風道結構能有效提高發電機組內部的冷卻效果。
[0004]按照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一種發電機組的風道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盤,底盤上固定有支撐框架,底盤上對應于發電機一側設置進風端板,進風端板上開設進風口、出風口,底盤上對應于發動機一側設置擋風板,底盤側部沿長度方向設置導風板,導風板兩端分別貼靠于擋風板、進風端板上,導風板對應于發動機一側開設有導風板出風口,導風板出風口與發動機出風罩的側部開口相連通,導風板表面設有凸起腔體,其中導風板對應于發動機一側腔體朝向外側凸起,導風板對應于發電機一側朝向發電機方向凸起,消聲器置于導風板上對應于發電機一側凸起腔體中,導風板與發電機組殼體之間形成導熱腔體,導熱腔體連通出風口。
[0005]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底盤上開設底盤進風口,底盤進風口連通發電機組內腔。
[0006]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出風口沿豎直方向布置。
[0007]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進風口布置于進風端板上部中間位置。
[0008]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支撐框架頂部對應于發電機一側設有油箱。
[0009]本發明的技術效果在于:本發明產品結構簡單、合理,通過對現有發電機組內部結構進行改進,優化發電機組內部空氣流通通路,同時使得發電機組結構緊湊、合理,并能對消聲器進行有效冷卻。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0011]圖2為本發明中導風板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2]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的說明。
[0013]圖1中,包括底盤1、支撐框架2、進風端板3、擋風板4、導風板5、導風板出風口6、消聲器7、進風口8、底盤進風口9、出風口 10、手柄11、出氣口 12、油箱13、吊耳14等。
[0014]如圖1所示,本發明是一種發電機組的風道結構,包括底盤I,底盤I上固定有支撐框架2,底盤I上對應于發電機一側設置進風端板3,進風端板3上開設進風口8、出風口 10,底盤I上對應于發動機一側設置擋風板4,底盤I側部沿長度方向設置導風板5,導風板5兩端分別貼靠于擋風板4、進風端板3上,導風板5對應于發動機一側開設有導風板出風口 6,導風板出風口 6與發動機出風罩15的側部開口相連通,導風板5表面設有凸起腔體,其中導風板5對應于發動機一側腔體朝向外側凸起,導風板5對應于發電機一側朝向發電機方向凸起,消聲器7置于導風板5上對應于發電機一側凸起腔體中,導風板5與發電機組殼體之間形成導熱腔體,導熱腔體連通出風口 1。
[0015]底盤I上開設底盤進風口 9,底盤進風口 9連通發電機組內腔,底盤進風口 9能有效提高發電機組的冷卻效果。
[0016]出風口1沿豎直方向布置,增大出風面積,提高空氣流通速度。
[0017]進風口8布置于進風端板3上部中間位置,以利于發電機組內部空氣流向的合理布局。
[0018]支撐框架2頂部對應于發電機一側設有油箱13,油箱13用于給發動機供油。
[0019]在擋風板4及進風端板3兩者表面均設置有手柄11,通過手柄11可以拉動發電機組至需要的地方。同時,為了方便發電機組的吊裝轉移等作業,在支撐框架2頂部設置吊耳。
[0020]本發明的工作過程如下:本發明產品在工作時,發電機組內部的發動機進行反轉、產生吸風效果,外部空氣從遠離發動機一側的進風口 8處流入發電機組內腔,空氣進入發電機組內腔后依次流過發電機、發動機部位,流向發動機部位的空氣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經由空氣濾清器后供發動機燃燒做功用,另一部分經由發動機風扇部位的風扇罩15作用后流入導風板5與發電機組殼體之間形成的腔體中,實現對消聲器7的冷卻作用,該部分空氣最終從出風口 10處流出。為了提高發電機組的進風效果,在底盤I上開設底盤進風口9,進一步提高發電機組內部冷卻效果。
【主權項】
1.一種發電機組的風道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盤(I),底盤(I)上固定有支撐框架(2),底盤(I)上對應于發電機一側設置進風端板(3),進風端板(3)上開設進風口(8)、出風口(10),底盤(I)上對應于發動機一側設置擋風板(4),底盤(I)側部沿長度方向設置導風板(5),導風板(5)兩端分別貼靠于擋風板(4)、進風端板(3)上,導風板(5)對應于發動機一側開設有導風板出風口(6),導風板出風口(6)與發動機出風罩(15)的側部開口相連通,導風板(5)表面設有凸起腔體,其中導風板(5)對應于發動機一側腔體朝向外側凸起,導風板(5)對應于發電機一側朝向發電機方向凸起,消聲器(7)置于導風板(5)上對應于發電機一側凸起腔體中,導風板(5)與發電機組殼體之間形成導熱腔體,導熱腔體連通出風口(10)。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電機組的風道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盤(I)上開設底盤進風口(9),底盤進風口(9)連通發電機組內腔。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電機組的風道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風口(10)沿豎直方向布置。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電機組的風道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進風口(8)布置于進風端板(3)上部中間位置。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電機組的風道結構,其特征在于:支撐框架(2)頂部對應于發電機一側設有油箱(13)。
【專利摘要】本發明屬于發電機組技術領域,涉及一種發電機組的風道結構,包括底盤,底盤上固定有支撐框架,底盤上對應于發電機一側設置進風端板,進風端板上開設進風口、出風口,底盤上對應于發動機一側設置擋風板,底盤側部沿長度方向設置導風板,導風板兩端分別貼靠于擋風板、進風端板上,導風板對應于發動機一側開設有導風板出風口,導風板出風口與發動機出風罩的側部開口相連通,導風板表面設有凸起腔體,其中導風板對應于發動機一側腔體朝向外側凸起,導風板對應于發電機一側朝向發電機方向凸起。該風道結構能有效提高發電機組內部的冷卻效果。
【IPC分類】F01P11/00, F02B77/13, F02B63/04
【公開號】CN105545471
【申請號】CN201610071234
【發明人】肖亨琳, 張勤, 吳平, 周志平, 張榮其
【申請人】無錫開普機械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5月4日
【申請日】2016年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