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多功能機油泵箱的控制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多功能機油栗箱,特別涉及多功能機油栗箱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發電車在運行途中或回庫檢查時,需要給柴油機更換或者增加機油,以保證柴油機運行過程中內部保持足夠的潤滑,減少結構磨損,以延長機器的使用壽命,因此發電車機房中需設置可以存儲大量機油的儲油箱體。現有機油栗箱功能單一,需要設計一種新型的機油栗箱,可以滿足乘務人員隨時給柴油機添加機油的目的。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點,提供一種多功能機油栗箱的控制方法。
[0004]為了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的多功能機油栗箱的控制方法,所述多功能機油栗箱,包括箱體、油栗、進油管、空氣管和接油盤,所述箱體頂端設置有注油口,所述進油管和空氣管從箱體底部插入箱體內部靠近頂端的位置,所述箱體底部還連接設置有第一排油閥的出油管16,進油管從下至上依次設置有第一進油閥、油栗和第二進油閥,所述第一排油閥的下端連接在第一進油閥與油栗之間的進油管上,所述第二進油閥和油栗之間的進油管上通過管路連接有第二排油閥;所述多功能機油栗箱具有四種工作模式,具體控制方法如下:
1)、將機油從車下油桶栗至車上機油箱:
關閉第一排油閥和第二排油閥,打開第一進油閥和第二進油閥,車外機油經過第一進油閥到電動油栗,從電動油栗出來后經過第二進油閥,經過進油管進入機油箱中;
若車下有輸油栗時,車上油栗不開啟,關閉第一排油閥和第二排油閥,打開第一進油閥和第二進油閥,也可完成注油過程;
2)、將機油從車上注油口注入機油箱:
關閉第一排油閥和第二進油閥,即可從車上注油口開始注油,當空氣管處有油溢出時,說明已注滿,可停止注油;
3)、從機油箱將機油注入柴油機:
關閉第一進油閥和第二進油閥,打開第一排油閥和第二排油閥,再用軟管將第二排油閥末端和柴油機機油加注口連接,啟動油栗,可將機油箱內機油栗入柴油機中;
4)、從機油箱將機油排出車外:
關閉第二排油閥和第二進油閥;打開第一排油閥和第一進油閥后,機油箱內機油可排出至車外。
[0005]本發明還具有如下改進:
1、所述接油盤設置于油箱底部,接油盤底部設置有排油管。
[0006]2、所述箱體上還設置有浮球液位控制器和液位指示器,注油時,可通過液位指示器顯示的油位高度判斷是否需要繼續注油。
[0007]3、所述箱體下部設置有控制箱,用于控制第一進油閥、第二進油閥、第一排油閥、第二排油閥和機油栗的啟動與關閉。
[0008]4、所述浮球液位控制器的信號輸出接入控制箱。
[0009]5、所述進油管和空氣管的頂端安裝有套筒,防止噴濺。
[0010]6、所述進油管的頂端略低于空氣管的頂端。
[0011]本發明通過附屬管路把油栗和箱體連接起來,形成一個整體,從而實現栗油功能。機油栗箱管路設計巧妙,通過數個閥門的控制,即可實現多種功能,并且本機油栗箱維護方便。
[0012]本發明中,浮球液位控制器的作用是,當電動油栗往箱體內栗油至高位時浮球液位控制器觸點動作,常開觸點斷開,從而切斷油栗供電主電路,此時油栗自動停機,車外注油結束。液位指示器可以讓工作人員隨時看到箱體內的機油液位,從而判斷是否需要補充機油。
[0013]注油時機油通過進油管進入箱體內部,箱體內空氣通過空氣管排出,保證注油過程中,箱體內部壓力平衡。
[0014]電動油栗主要用于將車外機油栗至箱體內,或者把箱體內的機油栗入柴油機中。
[0015]油栗控制箱上設置有油栗的啟動和停止按鈕,且在注油過程中可以通過浮球液位控制器傳遞的高液位信號自動控制油栗停機,實現了注油過程的自動控制,節省了人力,大大增加了注油效率。
[0016]接油盤可以將廢棄的機油收集起來排出車外,保持室內清潔。
【附圖說明】
[0017]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0018]圖1為多功能機油栗箱油路原理圖。
[0019]圖2為多功能機油栗箱結構示意圖。
[0020]圖中標號示意如下:
1-套筒;2_浮球液位控制器;3_空氣管;4_箱體;5_控制箱;6_油栗;7_接油盤;8-注油口 ;9_液位指示器;10-進油管;11-第二進油閥;12-第一排油閥;13-第二排油閥;14-第一進油閥;15_排油管;16_出油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21]如圖1、圖2所示,本實施例方法涉及的多功能機油栗箱,包括箱體4、油栗6、進油管10、空氣管3和接油盤7,箱體4頂端設置有注油口 8,進油管10和空氣管3從箱體4底部插入箱體4內部靠近頂端的位置,進油管10的頂端略低于空氣管3的頂端;進油管10和空氣管3的頂端安裝有套筒1,防止噴濺;接油盤7設置于油箱底部,接油盤7底部設置有排油管15 ;箱體4底部還連接設置有第一排油閥12的出油管16,進油管10從下至上依次設置有第一進油閥14、油栗6和第二進油閥11,第一排油閥12的下端連接在第一進油閥14與油栗6之間的進油管10上,第二進油閥11和油栗6之間的進油管10上通過管路連接有第二排油閥13。
[0022]本實施例中,箱體4上還設置有浮球液位控制器2和液位指示器9 ;箱體4下部設置有控制箱5,用于控制第一進油閥14、第二進油閥11、第一排油閥12、第二排油閥13和油栗6的啟動與關閉;浮球液位控制器2的信號輸出接入控制箱5。
[0023]本實施例多功能機油栗箱具有四種工作模式,具體控制方法如下:
本發明機油栗箱通過管路中不同閥門的控制,可改變機油的流向,實現以下功能:
1)、將機油從車下油桶栗至車上機油箱:
關閉第一排油閥12和第二排油閥13,打開第一進油閥14和第二進油閥11。車外機油經過第一進油閥14到電動油栗6,從電動油栗6出來后經過第二進油閥11,經過進油管10進入機油箱中。
[0024]若車下有輸油栗時,車上油栗6不開啟,關閉第一排油閥12和第二排油閥13,打開第一進油閥14和第二進油閥11,也可完成注油過程。
[0025]2)、將機油從車上注油口注入機油箱:
關閉第一排油閥12和第二進油閥11,即可從車上注油口 8開始注油,當空氣管3處有油溢出時,說明已注滿,即可停止注油。也可通過液位指示器9顯示的油位高度判斷是否需要繼續注油。
[0026]3)、從機油箱將機油注入柴油機:
關閉第一進油閥14和第二進油閥11,打開第一排油閥12和第二排油閥13,再用軟管將第二排油閥13末端和柴油機機油加注口連接,啟動油栗6,可將機油箱內機油栗入柴油機中。
[0027]4)、從機油箱將機油排出車外:
關閉第二排油閥13和第二進油閥11 ;打開第一排油閥12和第一進油閥14后,機油箱內機油可排出至車外。
[0028]除上述實施例外,本發明還可以有其他實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形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發明要求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多功能機油栗箱的控制方法,所述多功能機油栗箱,包括箱體、油栗、進油管、空氣管和接油盤,所述箱體頂端設置有注油口,所述進油管和空氣管從箱體底部插入箱體內部靠近頂端的位置,所述箱體底部還連接設置有第一排油閥的出油管,進油管從下至上依次設置有第一進油閥、油栗和第二進油閥,所述第一排油閥的下端連接在第一進油閥與油栗之間的進油管上,所述第二進油閥和油栗之間的進油管上通過管路連接有第二排油閥;所述多功能機油栗箱具有四種工作模式,具體控制方法如下: 1)、將機油從車下油桶栗至車上機油箱: 關閉第一排油閥和第二排油閥,打開第一進油閥和第二進油閥,車外機油經過第一進油閥到電動油栗,從電動油栗出來后經過第二進油閥,經過進油管進入機油箱中; 若車下有輸油栗時,車上油栗不開啟,關閉第一排油閥和第二排油閥,打開第一進油閥和第二進油閥,也可完成注油過程; 2)、將機油從車上注油口注入機油箱: 關閉第一排油閥和第二進油閥,即可從車上注油口開始注油,當空氣管處有油溢出時,說明已注滿,可停止注油; 3)、從機油箱將機油注入柴油機: 關閉第一進油閥和第二進油閥,打開第一排油閥和第二排油閥,再用軟管將第二排油閥末端和柴油機機油加注口連接,啟動油栗,可將機油箱內機油栗入柴油機中; 4)、從機油箱將機油排出車外: 關閉第二排油閥和第二進油閥;打開第一排油閥和第一進油閥后,機油箱內機油可排出至車外。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機油栗箱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油盤設置于油箱底部,接油盤底部設置有排油管。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機油栗箱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體上還設置有浮球液位控制器和液位指示器;注油時,可通過液位指示器顯示的油位高度判斷是否需要繼續注油。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機油栗箱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體下部設置有控制箱,用于控制第一進油閥、第二進油閥、第一排油閥、第二排油閥和機油栗的啟動與關閉。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機油栗箱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球液位控制器的信號輸出接入控制箱。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機油栗箱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油管和空氣管的頂端安裝有套筒。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機油栗箱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油管的頂端略低于空氣管的頂端。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多功能機油泵箱的控制方法,該機油泵箱包括箱體、油泵、進油管和空氣管,箱體頂端設置有注油口,進油管和空氣管從箱體底部插入箱體內部,箱體底部還連接設置有第一排油閥的出油管,進油管從下至上依次設置有第一進油閥、油泵和第二進油閥,第一排油閥的下端連接在第一進油閥與油泵之間的進油管上,第二進油閥和油泵之間的進油管上通過管路連接有第二排油閥。本發明通過附屬管路把油泵和箱體連接起來,形成一個整體,從而實現泵油功能。機油泵箱管路設計巧妙,通過對數個閥門的控制,即可實現四種工作模式,并且本機油泵箱維護方便。
【IPC分類】F01M11/04
【公開號】CN105240088
【申請號】CN201510705573
【發明人】辛志斌, 朱超, 魯長林, 高健飛, 姜艷林, 朱明 , 于海飛, 李言群, 薛俊偉, 陳文杰, 陳祺, 張友誼
【申請人】南車南京浦鎮車輛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1月13日
【申請日】2015年10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