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液化氣混合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控制發動機可燃氣體燃料按一定濃度配比和適宜數量供給發動機的裝置,尤其是有關液化氣燃料的供給裝置的結構。
現有的液化氣混合控制器,通常依靠發動機氣缸產生的負壓帶動混合控制器本體內的閥芯等運動件往復運動,以控制液化氣進氣調節閥的開關,例如本設計人在先的98226580.8專利申請就有這樣一種結構。這種結構雖適合四沖程發動機,但不適合于二沖程負壓較小的發動機,且結構較復雜,體積較大,使有限空間安裝困難;另外,在怠速和正常工作時,液化氣必須經液化氣進氣調節閥進入混合室,這種進氣方式難以控制怠速時進入混合室的空氣一液化氣混合配比,使發動機怠速排放既不能控制又不穩定,以致排放達不到規定的標準。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體積小,安裝方便,二沖程和四沖程發動機均能適用,且使發動機怠速排放達標的液化氣混合控制器。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液化氣混合控制器,具有混合控制器本體,混合控制器本體具有空氣進氣口、混合室、混合氣出氣口、液化氣進氣口和液化氣噴口,液化氣噴口處設有可動氣針,氣針的后部與節氣門裝連或制成一體;液化氣噴口處或節氣門的下面還設有密封件;節氣門與混合控制器本體之間形成一個可變截面喉管,該可變截面喉管的一側與空氣進氣口相通,另一側與混合室相通;混合控制器本體上設有怠速液化氣量孔或怠速液化氣進氣調節閥,該怠速液化氣量孔或怠速液化氣進氣調節閥的進口與液化氣進氣口相通,出口與混合室或可變截面喉管相通,或設置在空氣進氣口內;混合控制器本體上設有怠速空氣調節閥,該怠速空氣調節閥的進口設在空氣進氣口內或空氣進氣口傍,出口與混合室或可變截面喉管相通。
采用上述結構后,由于取消了靠負壓工作的閥芯運動部件,首先就使結構得以簡化,體積大為縮小,便于安裝;其次起動時,液化氣和空氣進入混合室不受發動機負壓較小的影響,因而本實用新型可同時適合于二沖程和四沖程發動機;再由于混合控制器本體上設有獨立的起動、怠速供氣系統即怠速空氣調節閥以及怠速液化氣量孔或怠速液化氣進氣調節閥,可在發動機起動和怠速工況時,能可靠地調節怠速高低和空氣一液化氣混合配比,使發動機排放尾氣能穩定地控制在嚴格的低排放標準范圍內。在工作工況時,除了上述獨立的怠速供氣系統繼續供氣外,另有獨立的主供氣系統供氣,這就是可動氣針被提升,一定量的液化氣從液化氣噴口到達可變截面喉管,這時隨可動氣針的提升,可變截面喉管的截面也同步開大,靠發動機進氣負壓吸入一定量的潔凈空氣,主供氣系統的液化氣和潔凈空氣在可變截面喉管經初步混合后,進入混合室進一步混合成一定濃度的可燃氣體,與此同時,可變截面喉管截面的開度能按發動機功率的要求提供適宜數量的可燃混合氣,使混合氣體數量足夠、濃度合適、功率正常、燃燒充分,排放達到規定的標準。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液化氣混合控制器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
圖1沿A-A線的剖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第三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第四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第五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如
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液化氣混合控制器,具有混合控制器本體(1),混合控制器本體(1)具有空氣進氣口(25)、混合室(17)、混合氣出氣口(23)、液化氣進氣口(2)和液化氣噴口(19),液化氣噴口(19)處設有可動氣針(20),該氣針(20)的后部與節氣門(12)裝連,可動氣針(20)與節氣門(12)既可做成裝配式,也可做成整體式。液化氣噴口(19)處或節氣門(12)的下面還設有密封件(18)。節氣門(12)與混合控制器本體(1)之間形成一個可變截面喉管(24),可變截面喉管(24)是節氣門(12)與混合控制器本體(1)之間形成的空腔。該可變截面喉管(24)的一側與空氣進氣口(25)相通,另一側與混合室(17)相通。混合控制器本體(1)上設有怠速液化氣進氣調節閥(4),怠速液化氣進氣調節閥(4)的進口(3)與液化氣進氣口(2)相通,出口(8)與混合室(17)或可變截面喉管(24)相通或設置在空氣進氣口(25)內。混合控制器本體(1)上設有怠速空氣調節閥(9),該怠速空氣調節閥(9)的進口(10)設在空氣進氣口(25)傍,也可設在空氣進氣口(25)內,出口(11)與混合室(17)或可變截面喉管(24)的最小截面的中后部相通。節氣門(12)與混合控制器本體(1)上的導孔(13)滑動配合,節氣門(12)上抵壓有壓簧(16),壓簧(16)上端抵靠在與混合控制器本體(1)固定連接的蓋子(14)上,蓋子(14)上有供拉絲組件(15)通過的孔(32),拉絲組件(15)的一端與節氣門(12)連接,另一端可接到發動機控制手把上。液化氣噴口(19)前的液化氣進氣主通道(21)上設有主量孔(22)。怠速液化氣進氣調節閥(4)包括帶閥針的螺釘(7)、密封圈(5)和彈簧(6)。怠速空氣調節閥(9)的結構可以與怠速液化氣進氣調節閥(4)相同,也包括帶閥針的螺釘、密封圈和彈簧,還可以不相同,例如僅有帶閥針的螺釘和彈簧構成。為減少節氣門(12)下端的進氣阻力,節氣門(12)下端應制成有進風口的斜面,當用單斜面(36)時,為防止節氣門(12)的單斜面(36)轉動,則節氣門(12)上設有導向槽(34),混合控制器本體(1)上則設有相應的導向銷(35)。如節氣門(12)的下端不制成單斜面(36),而制成圓錐面時,則節氣門(12)上可不設置導向槽(34),且混合控制器本體(1)上可不裝導向銷(35)。采用上述結構后,由于在不使用及起動和怠速工況時,壓簧(16)的壓力使節氣門(12)的下端壓緊密封件(18),密封件(18)又封住液化氣噴口(19),由于密封件(18)的密封作用,使液化氣不能從液化氣進氣主通道(21)進入可變截面喉管(24),從而形成獨立的起動、怠速供氣系統和獨立的主供氣系統。獨立的起動、怠速供氣系統由怠速液化氣進口(3)、怠速液化氣進氣調節閥(4)、怠速液化氣出口(8),及怠速空氣進口(10)、怠速空氣調節閥(9)、怠速空氣出口(11)、空氣進氣口(25)和可變截面喉管(24)等組成。主供氣系統由主量孔(22)、液化氣進氣主通道(21)、液化氣噴口(19)、氣針(20)及空氣進氣口(25)、可變截面喉管(24)等組成。起動和怠速工況時,僅獨立的起動、怠速供氣系統工作。正常工作時,主要由獨立的主供氣系統供氣,起動和怠速供氣系統也參與繼續少量供氣。
如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個實施例中,節氣門(12)上開有通氣孔(31),該通氣孔(31)處于混合控制器本體(1)一側的空氣進氣口(25)與另一側的混合室(17)之間,從空氣濾清器來的空氣流入混合控制器本體(1)的空氣進氣口(25),經節氣門(12)中間的通氣孔(31)到達混合控制器本體(1)的混合室(17),在節氣門(17)被拉絲組件(15)提升或被壓簧(16)下壓時,由于節氣門(12)中間的通氣孔(31)在運動方向上有一定的長度,使上述氣流流入和流出節氣門(12)的通氣孔(31)的截面積可大可小,從而形成一個可變截面喉管(24)。為防止節氣門(12)轉動并造成通氣孔(31)轉向,可在節氣門(12)上設有導向槽(34),在混合控制器本體(1)上設有相應的導向銷(35)。其余結構與上述第一個實施例相同。
如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第三個實施例中,怠速液化氣進氣調節閥(4)由怠速液化氣量孔(26)代替,其余結構與第一個實施例相同。
如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第四個實施例中,怠速液化氣進氣調節閥(4)的進口(3)前還設有量孔(37),該量孔(37)與液化氣進氣口(2)相通。其余結構與第一個實施例相同。
如圖6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第五個實施例中,混合控制器本體(1)上還設有液化氣功率加濃進氣閥(27)。設置液化氣功率加濃進氣閥(27)的目的有兩條,一是在中小負荷時提供較稀的可燃混合氣以節約燃料,而在需要發動機滿負荷運行時,進一步補充液化氣供量,以發揮發動機的最大功率;二是在較大功率的發動機上,當要上坡或加速時可提供較濃的混合氣,以滿足某些發動機工況的需要。該液化氣功率加濃進氣閥(27)的進口(29)與液化氣進氣口(2)相通,出口(28)與混合室(17)或可變截面喉管(24)相通,或設置在空氣進氣口(25)內。液化氣功率加濃進氣閥(27)上連接拉絲組件(30),該拉絲組件(30)可單獨接到發動機控制手把上,也可以與拉絲組件(15)組合為雙線拉絲組件。當組合成雙線拉絲組件時,一端可接到發動機的同一控制手把上,另一端則拉絲組件(30)連接液化氣功率加濃進氣閥(27),而拉絲組件(15)連接在節氣門(12)上,但前者連接比后者較松。這樣,當轉動控制手把時,拉絲組件(15)首先使節氣門(12)運動,而拉絲組件(30)屬空行程,即液化氣功率加濃進氣閥(27)不運動。當進一步轉動控制手把時,節氣門(12)進一步上提,發動機功率進一步加大,當需要發揮最大功率時,則拉絲組件(30)才起作用,即與拉絲組件(15)同步工作并克服彈簧(33)的彈力,將液化氣功率加濃進氣閥(27)向上提起,使液化氣從進口(29)經功率加濃進氣閥(27),再經出口(28)噴入混合室(17)或可變截面喉管(24)或空氣進氣口(25)內,以加濃可燃混合氣,供發動機發揮最大功率。其余結構與第一個實施例相同。
使用時,如
圖1~6所示,在起動和怠速工況下,密封件(18)關閉了液化氣噴口(19),使液化氣不能從主通道(21)進入可變截面喉管(24),此時僅獨立的起動、怠速供氣系統進行供氣。液化氣從液化氣鋼瓶,經鋼瓶開關流到可調減壓閥,當接通電源,用腳踏或電起動發動機時,液化氣就從可調減壓閥經電磁開關閥、液化氣進氣口(2)進入混合控制器本體(1),經怠速液化氣量孔(26)或怠速液化氣進氣調節閥(4)進入混合室(17)或可變截面喉管(24)或空氣進氣口(25)內,如調節怠速液化氣進氣調節閥(4)則可控制液化氣進入量。怠速時,有二路怠速空氣進入混合室,一路是從空氣濾清器來的空氣,經空氣進氣口(25)、再經可變截面喉管(24)進入混合室(17),這時由于節氣門(12)沒有被提升,可變截面喉管(24)的截面很小,空氣的通過量很小;另有一路為怠速空氣可調通道,從空氣濾清器來的空氣經進口(10)、再經怠速空氣調節閥(9)進入可變截面喉管(24)或混合室(17)。調節該怠速空氣調節閥(9)和/或怠速液化氣進氣調節閥(4),可調整并控制怠速的高低使其落在規定范圍內,并可調整和控制怠速時的可燃氣體混合配比,從而使排放尾氣達到規定的排放標準。發動機工作工況時,除了上述獨立的起動和怠速供氣系統繼續提供少量可燃混合氣供發動機使用外,主要由主供氣系統提供可燃混合氣使發動機作功。具體操作如下操縱發動機控制手把,提升拉絲組件(15),拉起節氣門(12)和氣針(20),一定量的液化氣經主量孔(22)、主通道(2)再從液化氣噴口(19)處進入可變截面喉管(24);與此同時,由于節氣門(12)的提升,可變截面喉管(24)截面逐步加大,從空氣進氣口(25)進入可變截面喉管(24)的空氣量也加大,主供氣系統的空氣和液化氣在可變截面喉管(24)初步混合后,進入混合室(17),與從獨立的起動、怠速供氣系統進來的可燃混合氣相互混合后,一起進入發動機,使發動機得以正常運行或加速運行。當節氣門(12)和氣針(20)進一步拉起時,則可燃混合氣供給量進一步增加,發動機能逐步增加功率直至最大功率。對于圖6,第一種情況是,拉絲組件(30)的一端單獨接到發動機控制手把上,在工作工況中需增加功率加速時,拉絲組件(30)的另一端就提升液化氣功率加濃進氣閥(27),使液化氣從進口(29)經功率加濃進氣閥(27)再經出口(28)噴入可變截面喉管(24)或混合室(17)或空氣進氣口(25)內,以加濃可燃混合氣,供發動機發揮最大功率。對于圖6,第二種情況是拉絲組件(30)的一端與拉絲組件(15)組合成雙線拉絲再接到發動機控制手把上,則在中小功率階段時,液化氣功率加濃進氣閥(27)不動作,在發揮最大功率階段時,拉絲組件(30)與拉絲組件(15)就同步工作,即拉絲組件(15)的另一端繼續提升節氣門(12)和氣針(20)而拉絲組件(30)的另一端開始提升液化氣功率加濃進氣閥(27),這時能再增加一條通路,使液化氣從進口(29)經功率加濃進氣閥(27)、再經出口(28)噴入可變截面喉管(24)或混合室(17)或空氣進氣口(25)內,以加濃混合氣使發動機發揮最大功率。
權利要求1.一種液化氣混合控制器,具有混合控制器本體(1),混合控制器本體(1)具有空氣進氣口(25)、混合室(17)、混合氣出氣口(23)、液化氣進氣口(2)和液化氣噴口(19),液化氣噴口(19)處設有可動氣針(20),其特征在于a、氣針(20)的后部與節氣門(12)裝連或制成一體;b、液化氣噴口(19)處或節氣門(12)的下面還設有密封件(18);c、節氣門(12)與混合控制器本體(1)之間形成一個可變截面喉管(24),該可變截面喉管(24)的一側與空氣進氣口(25)相通,另一側與混合室(17)相通;d、混合控制器本體(1)上設有怠速液化氣量孔(26)或怠速液化氣進氣調節閥(4),該怠速液化氣量孔(26)或怠速液化氣進氣調節閥(4)的進口(3)與液化氣進氣口(2)相通,出口(8)與混合室(17)或可變截面喉管(24)相通,或設置在空氣進氣口(25)內;e、混合控制器本體(1)上設有怠速空氣調節閥(9),該怠速空氣調節閥(9)的進口(10)設在空氣進氣口(25)內或空氣進氣口(25)傍,出口(11)與混合室(17)或可變截面喉管(24)相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化氣混合控制器,其特征在于當混合控制器本體(1)上設有怠速液化氣進氣調節閥(4)時,該怠速液化氣進氣調節閥(4)的進口(3)前還設有量孔(37),該量孔(37)與液化氣進氣口(2)相通。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化氣混合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混合控制器本體(1)上還設有液化氣功率加濃進氣閥(27),該液化氣功率加濃進氣閥(27)的進口(29)與液化氣進氣口(2)相通,出口(28)與混合室(17)或可變截面喉管(24)相通,或設置在空氣進氣口(25)內。
專利摘要一種控制發動機燃料供給的液化氣混合控制器,其本體具有空氣進氣口、混合室、混合氣出氣口、液化氣進氣口和液化氣噴口,液化氣噴口處設有可動氣針,氣針的后部與節氣門裝連,液化氣噴口處或節氣門的下面還設有密封件,節氣門與本體之間形成一個可變截面喉管,本體上設有怠速空氣調節閥以及怠速液化氣量孔或怠速液化氣進氣調節閥。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體積小,適合各種沖程發動機,能達成低排放標準。
文檔編號F02M21/04GK2364228SQ9922802
公開日2000年2月16日 申請日期1999年4月18日 優先權日1999年4月18日
發明者黃國祥, 許克行 申請人:常州市櫻花交通器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