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改善發動機排放物的混合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機動車部件,特別是指一種可以改善發動機燃燒室內的可燃混合氣體濃度的混合器。
現在機動車,尤其是汽車的排放物含有大量的有害氣體,尤其是當燃燒不完全時更是如此,一般情況下進入發動機燃燒室內的油氣混合氣體比控制在16∶1左右時,可以充分燃燒,如偏離上述比例越大,則燃燒效果越差,汽車有害污染物的排放量也越大,由于城市交通越來越擁擠,汽車車速受到限制,常常處于低速、變速狀態、起動頻繁,因此現有化油器供給燃燒室的油氣混合氣體距上述標準有一相當的誤差,不僅造成污染,還降低發動機輸出功率,增加燃料的消耗。
本實用新型的發明目的是公開一種可適量增加進入燃燒室的空氣量,使油氣混合氣體比例盡可能接近16∶1,降低發動機排放污染物,提高發動機的輸出功率。
實現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如下,在混合器本體一端設有的高轉速供氣控制電磁閥的銜鐵與本體內的發動機高轉速通氣孔相接觸,混合器本體的另一端接一空氣濾清器,本體上的通氣孔上還分別設有發動機低轉速供氣調整螺釘和發動機高轉速供氣調整螺釘,共用出氣口分別與高低通氣孔相通。本實用新型上的電磁閥是由一個安裝在化油器上的多功能控制開關來完成工作的,該開關是由化油器節氣門控制機構控制,同時還控制化油器本身的低轉速供油電磁閥。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與化油器配合使用,其利用化油器下部進氣岐管內所產生的真空負壓,把外部的新鮮空氣由混合器的進氣口的吸入濾清器內,經濾清器紙過濾后,進入供氣通氣孔,再由出氣口及連接軟管進入化油器底座部或進氣岐管內部,所進入的新鮮空氣與由化油器吸入的可燃混合氣體進行二次混合,由于有高低速供氣調整螺釘,可將高低轉速時的進入氣體量控制在最佳的范圍內,則可把可燃混合氣體濃度控制在16∶1范圍,最終保證降低發動機排放污染物,提高發動機的輸出功率。
以下結合附圖
詳細給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
附圖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請參見附圖,本體11的一端設有一高轉速供氣控制電磁閥1,電磁閥1內的銜鐵7的一端與本體11內的發動機高轉速通氣孔8相接觸,銜鐵7起到開啟和關閉高速通氣孔8的作用,混合器本體11的另一端接一空氣濾清器,濾清器殼體6通過固定螺釘13與本體11連接,殼體6與本體11之間的縫隙為空氣濾清器的進氣口12,進入的空氣首先經過空氣濾清器內的空氣濾清器紙5過濾,再經發動機低轉速供氣通氣孔3進入高低轉速共用出氣口9,在供氣通氣孔3和共用出氣口9之間設一發動機低速供氣調整螺釘2,本體1上還設有發動機高轉速供氣調整螺釘10,為保證低速運轉時的空氣質量,在空氣濾清器和本體1之間設有空氣濾清器密封圈。
當汽車低速行駛、空檔滑行或停車發動機低速運轉時,化油器節氣門開度較小,則空氣由空氣濾清器進氣口12進入,經發動機低轉速供氣通氣孔進入供用出氣口9,再與化油器吸入的可燃混合氣體進行二次混合,空氣的進入量的控制只需調整低速供氣調整螺釘即可,適量增加或減少供氣量以保證混合氣體的比例接近16∶1。當氣車高速運轉時,化油器節氣門開度較大,此時化油器氣節氣門控制機構接通混合器上的高轉速供氣電磁閥1,其內部銜鐵7在磁場作用下上行,將高速通氣孔連通,進入混合器內的新鮮空氣分兩路匯至高低速出氣口9,共同供給化油器底部或進氣岐管內,使更多的新鮮空氣與經化油器吸入的可燃混合氣體進行二次混合,進入的氣量的控制只須調整高轉速供氣調整螺釘即可。
本發明還具有降低燃料消耗,增加汽車動力的功能。其原理與化油器構造,液化石油氣供氣部分構造有關。因兩種燃料供給系統均采用虹吸形式來完成工作的。當氣體流經一個內部直徑較小的喉管部位時,它將會產生一定量的單位面積流量差。該流量差造成化油器底部進氣岐管內生成一個低于標準大氣壓力的真空負壓。由于負壓作用,使進入發動機內各燃料室的可燃氣體可減少。本產品可適量增加進入燃燒室的空氣量,因而可提高壓縮壓力,增強燃燒爆發力,增加發動機輸出功率,降低燃料消耗的功能。
權利要求1.一種改善發動機排放物的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混合器本體一端設有的高速供氣控制電磁閥的銜鐵與本體內的發動機高轉速通氣孔相接觸,混合器本體的另一端接一空氣濾清器,本體上的通氣孔上還分別設有發動機低轉速供氣調整螺釘和發動機高轉速供氣調整螺釘,共用出氣口分別與高低通氣孔相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器,其特征在于空氣濾清器和本體之間設有空氣濾清器密圈。
專利摘要一種改善發動機排放物的混合器,其是在混合器本體一端設有的高速供氣控制電磁閥的銜鐵與本體內的發動機高轉速通氣孔相接觸,混合器本體的另一端接一空氣濾清器,本體上的通氣孔上還分別設有發動機低轉速供氣調整螺釘和發動高轉速供氣調整螺釘,共用出氣口分別與高低通氣孔相通,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可有效調整混合氣體的比例、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還可提高發動機功率。
文檔編號F02M23/00GK2375774SQ9921112
公開日2000年4月26日 申請日期1999年5月20日 優先權日1999年5月20日
發明者趙占國 申請人:趙占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