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符合運動機能的人力驅動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人力驅動的代步工具,或用于需人力驅動的其它器械或場合的手腳并用做功的驅動裝置,特別地說是一種用于自行車的手腳并用的人力驅動裝置。
手腳并用的自行車國外已有人提出,如美國專利US—4,437,677;US—3,895,825和中國專利901104418等。但這些方案中的手腳操作杠桿都在上下一根長桿上,使下端的腳踏的運動曲線與上端手把的運動曲線受到本身結構的限制,無法達到手腳在水平操作的最佳位置,而且為了使一根桿的下端的腳操作杠桿有前后運動的空間而使前輪過份前伸,不僅車身過長,穩定性也受到很大影響;其它方面如手做功與方向控制難以協調,具有復雜的動力傳動轉換系統、方向控制系統等復雜結構,嚴重影響了其實用性。
本人的專利申請“符合運動機能的人力驅動裝置”(專利申請號931019583,公開號CN1078698A)已在結構上有了徹底的突破一方面手腳操作杠桿由在一條直線上只具有一個公共轉動軸變為手腳操作杠桿分離且各有一個轉動軸,而且腳操作杠桿分為左右兩根后可安置有前叉、前輪而使整體縮短,重心前移,手腳操作杠桿的協調統一又通過一連動連桿實現;另一方面,方向的操作是使用了與手做功使車前行的力互不疊加、相干的垂直于手操作杠桿端面豎直方向的上下操作力,保證了方向操作與驅動運動互不干涉。由此,最大限度地延長了手腳操作杠桿的轉動臂,使人在水平最佳運動的驅動操作姿勢時,手操作杠桿上的手把及腳操作杠桿上的腳踏的運動曲線符合手腳在前后及上下范圍內的運動曲線。這樣,本裝置在本質上克服了其它各種此類型車的缺點,使其具備了一定的實用性。但在本人申請的該裝置中還在一些結構不盡合理,造成工藝性、使用性、經濟性不理想其中所提出的將往復運動轉變為單向旋轉運動的幾種方式和結構,如彈簧儲能式,它對彈簧性能的要求較高,重量也較大,而且該結構是一個方向儲能、一個方向釋放能量,要想在儲能過程中多儲存能量還需要重新調整彈簧的張緊力,不能夠隨意地發揮手腳用力做功的大小;又如雙組棘輪式,其有傳動間隙;液壓式體積重量大、成本高,這些方案或多或少存在結構不合理的缺陷;該裝置中提出的主架中的前梁、后梁、后叉、座位都是固定聯于一體的,使得制造困難、成本高,后梁上端與座位的連接為固定聯接,不能很好地適應不同身材的人騎坐,座位的結構也不能很好地使人充分用力做功,該結構也不能很好地滿足本裝置適于騎行的性能要求,具有不合理性;所提出的手把的結構不夠簡單,使制造工序較多,同時也未能很好地將變速、制動等控制手柄簡潔有機地置于一體;所提出的該裝置用于自行車時前叉的位置還太前,不僅前叉、車身都較長,更重要的是使得車子在騎行時的穩定性不夠理想;所提出的方向控制系統沒有形成一個具體、簡單、合理的實施方案。
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解決和克服上述提出的問題和缺點,提供一種結構更簡單、合理,工藝性更強,使用性能更優,以達到普及實用化要求的優化人力驅動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本發明對多個部位進行了改進將往復運動轉變為單向旋轉運動的傳動系統結構改為非常簡單的一種曲柄連桿機構;將為一整體的主架結構改為前梁、后梁、后叉、座位幾個分立部件,并安裝了避震器,后梁上端與座位前后的位置變為可調,而且座位后方加了小靠背,可更好發揮人體用力做功潛力;手把中的手握由兩簡單的V型空心管構成,而且一些附加控制手柄也很好的置于一體;前叉的位置從前梁的最前端移到了前梁的中前部位;方向控制也只使用了幾個導輪和操作線簡單實現。
將往復運動轉變為單向旋轉運動的傳動系統采用了非常簡潔的一種曲柄連桿機構,它只包含一個連桿、一個曲柄和一個或數個助越過死點的彈簧連桿的一端與做功傳力部件搖板活聯接,另一端與曲柄活聯接,曲柄的另一端與鏈盤相接,同時在連桿與曲柄活聯接處和前梁或適合部位之間裝有彈簧,這種結構可使做功傳力部件搖板運動產生的力經連桿和曲柄傳遞給鏈盤,使鏈盤產生旋轉運動,而彈簧的作用可使連桿與曲柄無法保持在一條直線的狀態,以越過力矩不零的狀態,即越過死點,具體地說,死點在左邊時,彈簧使連桿與曲柄的活連接點保持在死點的下方;死點在右邊時,彈簧使連桿與曲柄的活連接點在死點的上方。這樣,連續滿幅運動時,連桿就能始終對曲柄產生一個逆時針力矩并帶動鏈盤逆時針旋轉而帶動車輪等做功;不是滿幅運動時,由于鏈盤順時針運動不能做功,可很快使連桿與曲柄位置復原,開始新的做功運動。這種結構可使操作者既可全幅運動,也可小幅運動,就象普通自行車的踏滿圈和踏半圈一樣,給騎行者帶來方便。
該裝置的主架結構改為前梁、后梁、后叉、座位幾個分立部件,前梁與后梁為固定聯接,前梁、后梁與后叉之間變為活聯接,后梁與后叉上有支座,供安裝避震器,后梁上端有導槽或卡具,座位上也有相應的導槽或卡具,使座位能相對后梁前后移動,座位后方還加有一個小靠背,使人在以臀部為支點腳向前蹬時能阻止臀部后移,更好地讓人用力做功。該結構中,前梁與后梁都是雙扁管時,其聯連可通過焊接或本身為一體的材料;如后梁選用單管,則雙扁管的前梁和單管的后梁的聯接需使用接頭,如用冂型耳片通過焊接即可將前后梁固牢,并且該耳片后端兩側開有孔洞,可與后叉前端上的套管通過上螺栓或軸活聯接。上述所采用的避震器可以是彈簧式的,它由彈簧、上下彈簧支座、支管、可在支管內移動的支桿以及支桿上位于彈簧支座下方用以調節彈簧彈力的螺母和裝于支管內的緩沖彈簧組成。上述結構的騎坐和避震方式符合本裝置,能更好地發揮人體運動做功潛能,特別是其用于代步工具時需上下避震而不左右晃動,騎行舒適安全;前梁、后梁、后叉部件分立后所需的大部分材料可直接選擇現有型材,經少量加工即可使用,這對降低成本也有幫助。
該裝置的手把由左右兩個用空管彎成V型的手握和可與活動安裝在手操作杠桿前支架上的轉向導輪固定安裝的蓋型梁組成。V型手握供手抓握的兩側都是向內傾斜的,這符合手自然抓握的狀態;蓋型梁的作用是連接兩手握又與轉向導輪安裝固定,同時也對轉向導輪起個遮蓋作用,所以其兩端形狀與兩手握一側端口匹配,中部有用以固定聯接轉向導輪的螺孔支架;當然,手握與蓋型梁之間可無端口相接,本身是一體的。兩手握另一側分別套有供手抓握的軟套,其上還可裝有變速器和閘把等。手把的這種結構不僅可滿足手推拉手把前后用力做功,也可滿足手把上下用力帶動轉向導輪用以方向控制,又由于V型手握下端可自然阻擋手向下滑落,起到了安全防范的作用。所以該改進結構既簡單又實現了多種功用有機融于一體,給制造也帶來方便。
本裝置可廣泛用于代步工具,對用于自行車的本裝置,其前叉部分與前梁的連接部位由前梁的最前端移到了前梁的中前部,它們的聯接使用了一耳片,該耳片上端與前梁焊接,下方開孔穿有支管并焊牢,支管兩端裝有鋼珠、鋼碗并將轉動套通過檔裝于其中,前叉立管通過位于立管頂端的楔形帽和底部的螺桿預緊在轉動套內壁中。經此移動后,在保持同一前傾角的情況下自行車的騎行穩定性由于重心相對前移等原因增加了很多,而且整個裝置的長度減小,結構緊湊,用于聯接前叉與前梁的一些部件長度也相應減短,這些都很大地提高了該裝置的使用性和實用性,降低了材料費和加工成本。
對于用于代步工具的本裝置,其方向控制系統也主要通過數個導輪與操作線就可實現與手把固定聯接的轉向導輪活聯接于前支架上,手把上下轉動就可帶動轉向導輪左右旋轉;操作線繞于該轉向導輪上,然后從手操作杠桿的空心管末端穿出,經導向輪導向,即改變操作線的方向;經導向的操作線再通過安裝于固定罩板上的換向導輪換向,換向后的操作線再緊繞于能帶動轉動套及前叉左右旋轉的控制導輪上。該結構由于操作線是一封閉線路,轉向導輪帶動操作線隨手操作杠桿繞導向輪往復運動時,操作線長度的變化應較小,所以導向輪的位置應使手操作杠桿處于中間位置時,導向輪與操作線的切點大致位于手操作杠桿與前梁活聯接部位,精確的位置是使與手操作杠桿上端聯接的轉向導輪的中心在隨手操作杠桿運動的40度角左右范圍內形成的弧與導向輪形成的漸開線的弧最重合。封閉操作線的松緊度可通過在操作線端頭加可旋入旋出的螺桿和螺桿套,也可將與轉動套固定聯接的控制導輪做成上下兩獨立導輪,各獨立導輪上均勻分布有通孔,其中一個獨立導輪的比另一個的通孔數多一個或數個,各獨立導輪輪沿有一處被切去一塊,以使操作線兩端的固定端頭能卡在該部位,兩獨立導輪中的一個與轉動套是固定聯接的,另一個可自由轉動,這樣,分別卡住了操作線兩固定端頭的兩獨立導輪通過相對轉動便可撐緊操作線,這時只需在一重合得最好的上下兩通孔中插入螺栓防止兩獨立導輪相對轉動即可。上述結構中,當手操作杠桿的空心管為一根且其寬度較小時,需在該空心管上端安裝固定夾板,再在其上兩邊安放小導輪用以壓窄操作線進入空心管的寬度;另外在操作線進入換向導輪換向前,為了不使換向后兩操作線互相影響,需在高度上錯開,所以可在固定罩板上安裝一調位小導輪,以改變和提高一路操作線。本方向控制系統的結構所需導輪加工容易,對精度都無特殊要求,加工成本低,操作線可選用鋼絲繩,總體結構簡單,具有傳動無間隙,傳動靈敏度高的特點。
由于采用了上述各種優化和改進方案,本裝置各改進結構部件的生產更宜于普及規模化生產、成本大大降低或相應降低,而且使本裝置在各方面的使用性能都有了較大程度的提高。
圖1為本裝置用于自行車外觀圖;圖2為本裝置用于自行車結構原理圖;圖3為手操作杠桿的空心管為單管時結構圖;圖4為轉向導輪與手把蓋形梁、方向操作線聯接位置關系圖;圖5為后梁為單管時與雙管的前梁及與后叉連接結構圖;圖6為手把結構圖;圖7為手操作杠桿的空心管為雙管及手操作杠桿與手把、前梁聯接結圖;圖8為方向控制線經導向輪、換向輪最終進入控制導輪帶動前叉旋轉原理結構圖;圖9為一種避震器結構圖。
以下結合附圖以自行車為例對本發明裝置進行詳述。
本裝置由手操作杠桿(9)、手把(3)、連動連桿(76)、前叉(72)、腳操作杠桿(75)、前梁(1)、后梁(33)、避震器(38)、后叉(39)、座位(34)、傳動系統、方向控制系統等組成。
本裝置的傳動系統,即將住復運動轉變為單向旋轉運動的機構采用的是一種非常簡潔的曲柄連桿機構,它包含一個連桿(45)、一個曲柄(44)和一個或數個幫助越過死點的彈簧(43,43.1)參見圖2,連桿(45)一端與做功傳力部件搖板(14)活連接,另一端與曲柄(44)活聯接于(42),曲柄(44)的另一端與鏈盤(41)中心固定相接,同時在連桿(45)與曲柄(44)的活聯接處(42)和前梁或適合部位(a,b)之間裝有彈簧(43,43.1)。彈簧(43,43.1)的作用是使連桿(45)與曲柄(44)無法保持在一條直線的作態,以越過力矩為零的狀態,即越過死點,具體地說,死點在左邊時,彈簧(43,43.1)使連桿(45)與曲柄(44)的活連接點保持在死點的下方,這樣連桿(45)受到搖板(14)向后運動的力的作用時將會對曲柄(44)產生一個力矩不為零的逆時針方向力矩,使曲柄(44)和與之相連的鏈盤(41)逆時針旋轉;當旋轉至右邊死點時,彈簧(43)的推力與彈簧(43.1)的拉力將使連桿(45)與曲柄(44)的活連接點保持在死點上方(42),這時連桿(45)受到搖板(14)向前運動的拉力時也將會對曲柄(44)產生一個力矩不為零的逆時針方向的力矩,使曲柄(44)和與之相連的鏈盤(41)逆時針旋轉,鏈盤(41)的逆時針旋轉可帶動車輪等運動做有用功,從而將搖板(14)向前或向后運動的水平往復運動轉變成了單向旋轉運動而做有用功;當連桿(45)與曲柄(44)旋轉,其活連接點未達到右邊死點,連桿(45)就受到搖板(14)向前的拉力時,連桿(45)對曲柄(44)將產一個順時針方向旋轉的力矩,此時鏈盤(41)也順時針方向旋轉并帶動車輪等上的棘輪做打滑運動而不做有用功,從而可使曲柄(44)迅速回到起始位置,連桿(45)與曲柄(44)的活連接點仍位于左邊死點下方,開始新的做功狀態,這就象普通自行車踏半圈一樣。為了調整連續運動時的運動幅度,連桿(45)的長度可以是可調的,它與搖板(14)活聯接端用有內螺紋的套(47)聯接,選定好套(47)與連桿(45)旋入的深度后背緊螺帽(46)即可;為了調整手操作杠桿(9)等的初始位置,搖板(14)與連桿(45)的活聯接位置也可以是可調的,參見圖7,它使用了有螺紋的叉桿(29),叉桿(29)可從固定在搖板(26)上的螺紋套(27)中旋進旋出,選擇好適當的深度后背緊螺帽(28);搖板(14)與連桿(45)的連接位置的調整也可通過使搖板(14)上的孔為長孔(22),參見圖3,選擇好搖板(14)與連桿(45)的連接位置后固緊即可。一般說說來,手腳操作杠桿(9,75)的運動幅度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都可以選定在同一較佳角度內,其初始位置也可確定在一較佳位置上,并且座位(34)可前后調整,所以連桿(45)和搖板(14)的尺寸確定好后也可以固定下來,不必是可調的。搖板(14)的具體結構可參見圖3,形狀為-L型,其下部是兩有一定距離的夾板(20),夾板下方左右兩邊分別有孔(21,22)以和與腳操作杠桿(75)活聯接的連動連桿(76)及與曲桿(44)活聯接的連桿(45)通過上螺栓和軸承活聯接;夾板(20)上部與相隔距離較寬的聯接板(15)通過過渡板(19)及加強板(18)聯接,其另一端與手操作杠桿(9)的單管的空心管(13)末端套接,中間部位開有孔并可固定有螺母(16),該部位是整個手操作杠桿(9)與前梁(1)活聯接的部位,參見圖7,經過前梁(1)對應部位上的軸承(24)用螺栓(25)將螺母(16)聯接。圖7中的空心管(23)是兩根,搖板(14)可直接由兩平行一定距離的L字型夾板(26)構成,它可與兩空心管(23)聯接。
本裝置前梁(1)與后梁(33)為固定聯接,前梁(1)、后梁(33)與后叉(39)之間變為活聯接,即后叉(39)與前梁(1)、后梁(33)形成的夾角是可變的,見圖2,后梁(33)與后叉上有支座(37、40)可供安裝避震器(38),后梁(33)上端接有可前后調動的帶小靠背的座位(34)。其中的避震器方式效果好,且只是上下避震無左右搖晃,對用于自行車騎行時的平衡性有好處。參見圖5,如前梁(1)為雙扁管,后梁(33)為一空心管(13)時,雙管的前梁(1)與單管的后梁(33)的固定聯接可通過接頭聯接實現,這里采用冂型耳片(29),通過焊接可將雙管的前梁(1)與單管的后梁(33)牢固地聯接在一起;同時該冂型耳片(29)后端兩側可開有孔洞(30),可與后叉(39)前端上的套管(31)通過上螺栓或軸(32)活聯接;參見圖2,后梁(33)空心管的上端通過上螺栓(35.1)裝有卡具(35)并通過上緊螺栓(35.1)可固緊與該卡具套接的套管(36);座位(34)上固定有小靠背(34.2),該靠背可發揮人體做功潛能又不會防礙身體的運動,座位(34)底部固定有卡具(34.1)通過上緊螺栓可與套管(36)緊固聯接;套管(36)后方也可緊固安裝貨箱等卡具結構可方便聯接、移動座位(34)的前后位置以適應不同操作者。前梁(1)與后梁(33)都是由兩相互平行成一定距離的扁管組成時,可通過焊接或本身為一體而成固定連接方式,此時在雙扁管的適當位置對稱開孔,后叉(39)前端亦相應開孔,通過上螺栓使后叉(39)與后梁(33)活聯接,后梁(33)上方亦可安裝卡具或導槽與座位形成可前后調整聯接方式。該結構中的避震器(38),見圖9。可由彈簧(84)、支管(82)、支桿(86)、固定在支管(82)上的上彈簧支座(83)可在支桿(86)上下移動的下彈簧支座(87)和位于下彈簧支座(87)下方可用以調節該支座上下位置而調節彈簧力的螺母(88)組成;支管(82)上端有孔(81),支桿(86)下端接有有孔(90)的套桿(89)用來和支座(37、40)活聯接;為了使支桿(86)在支管(82)內向下滑動時有緩沖,支管(82)內還裝有緩沖彈簧(85)。
本裝置的手把(3)上的握手(4)是兩類似V字型的兩外側向內傾斜的空心管,見圖6,該外側裝有供手抓握的軟套(5),其兩端裝有控制手柄如變速控制器(6)、閘把(2)等;手握(4)兩外側向內傾斜是使手抓握舒適,符合手自然抓握的狀態,而手握(4)為V型最主要的是其底部可自然阻擋手向下滑落,起到了安全防范的作用。兩手握(4)的內側兩端口與一蓋形梁(7)相固定,蓋形梁(7)上有用于固定聯接轉向導輪(48)的螺孔支架(8),蓋形梁(7)對轉向導輪(48)也起到了一個遮蓋作用,蓋形梁(7)與兩手握(4)結構上也可以是一體的;另一方面也可以沒有蓋形梁(7),參見圖7,兩手握(4)的內側兩端口直接固定在轉向導輪(48)上。參見圖4,導向導輪(48)通過通軸承或鋼碗(52)鋼珠(51)和軸螺栓(53)等安裝于手操作杠桿(9)上的前支架(10)上,可順、逆時針方向旋轉,參見圖7所以手握(4)上下受力將會帶動導向導輪(48)順、逆時針方向旋轉,用于方向的控制;而手握(4)受向前向后的推拉力作用時,將通過轉向導輪(48)、前支架(10)使手操作杠桿(9)受力而前后運動。
對于用于自行車的本裝置,其前叉(72)與前梁(1)的聯接部位由前梁(1)的最前端移到了前梁(1)的中前部。見圖2,一般在距前梁(1)頂端1/4-1/3前梁長為宜。其聯接使用了耳片(64),參見圖8,耳片(64)上端與前梁(1)焊接,下方開孔穿有支管(68)并焊接牢固,支管(68)兩端裝有鋼珠、鋼碗(66),轉動套(69)裝于支管(68)內,其上端有螺紋,可上檔(65),下端固定有控制導輪(58,59);前叉立管(70)插于轉動套(69)內壁并通過上緊螺桿(71)使楔形帽(67)張撐立管(70)使其與轉動套(69)內壁預緊聯接,這種結構可防止方向操作系統在車輪受大的外斬沖擊而遭到破壞。前叉(72)后移,用于聯接前叉(72)與前梁的的一些部件長度相應減短,整車長度亦減小而重心相對前移,明顯的提高了騎行穩定性。
本裝置的方向控制系統主要通過數個導輪與操作線實現參見圖4,與手把(3)固定聯接的轉向導輪(48)活聯接于前支架(10)上,手把(3)上下轉動就可帶動轉向導輪(48)左右旋轉;操作線(50)繞于該轉向導輪(48)上,然后從手操作杠桿的空心管(13)末端穿出,參見圖8,經導向輪(54)導向,即改變操作線(50)的方向;經導向的操作線(50)再通過安裝于固定罩板(57)上的換向導輪(56)換向,換向后的操作線(50)再緊繞于能帶動轉動套(69)及前叉(72)左右旋轉的控制導輪(58,59)上。該結構由于操作線(50)是一封閉線路,轉向導輪(48)帶動操作線(50)隨手操作杠桿(9)繞導向輪(54)往復彎繞運動時,操作線(50)長度變化應較小,所以導向輪(54)的位置應使手操作杠桿(9)處于中間位置時,導向輪(54)與操作線(50)的切點大致位于手操作杠桿(9)與前梁(1)活聯接部位(25),精確的位置是使與手操作杠桿(9)上端聯接的轉向導輪(48)的中心在隨手操作杠桿(9)運動的40度角左右范圍內形成的弧與導向輪(48)形成的漸開線的弧最重合。封閉操作線(50)端頭的聯接及松緊度調節可在操作線(50)各端頭分別固定螺桿和螺桿套,通過調整螺桿進入螺桿套的深度來實現,也可將與轉動套(69)固定聯接的控制導輪做成上下兩獨立導輪(58,59),各獨立導輪上均勻分布有通孔(62),其中一個獨立導輪(58)的比另一個(59)的通孔數多個一個或數個,各獨立導輪(58,59)輪沿有一處被切去一塊,以使操作線(50)兩端的固定端頭(61)能卡在該部位(60),兩獨立導輪中的一個(59)與轉動套(69)是固定相接的,另一個(58)可自由轉動,這樣,分別卡住了操作線(50)兩固定端頭(61)的兩獨立導輪(58,59)通過相對轉動便可撐緊操作線(50),這時只需在重合得最好的上下兩通孔中插入螺栓(63)防止獨立導輪(58,59)相對轉動即可。上述結構中,當手操作杠桿(9)的空心管(13)為一根且其寬度較小時,參見圖4和圖3,需在該空心管(13)上端安裝固定夾板(12),再在其上兩邊安放小導輪(49)用以壓窄操作線(50)進入空心管(13)的寬度;另外參見圖8,在操作線(50)進入換向導輪(56)前,為了錯開一定高度,在固定罩板(57)上安裝了一調位小導輪(55),使其中一路(50.1)以較高高度進入換向導輪(56),使換向后兩操作線(50)運動時不相互影響。
由于上述結構各方面的突破和改進,本裝置的實用性大大增強,操作性能更加優越,首先人坐于座位(34),手抓住手把(3)上的手握(4),腳踏于腳踏(73)、腳后跟勾于腳靠(74),當雙手用力向后拉手把(3)、腳用力向前蹬腳踏(73)或手用力向前推手把(3)、腳后跟用力向后勾腳靠(74)時,連動連桿(76)都會使手腳操作杠桿(9,75)諧調運動并通過搖板(14)帶動連桿(45)運動,連桿(45)又推動或拉動曲柄(44)做圓周運動,彈簧(43,43.1)又幫助越過死點,使曲柄(44)能連續逆時針旋轉并同時帶動鏈盤(41)同方向旋轉而轉化為有用功,用于自行車時可驅動后輪使車向前行駛,此時雙手在一起向前或向后推拉手把(3)的同時可上下旋轉手把(3),很容易控制方向并保持平衡,而前叉(72)位置的后移對平衡性有了很大幫助,也使體積減少;避震器的加入對平衡和騎坐舒適性也有很大幫助,而本裝置結構上的改進也相應地降低了一些工藝復雜性,使本裝置可更廣泛和普及地應用到許多需人力驅動的場合。
權利要求1.一種符合運動機能的人力驅動裝置,它是由手操作杠桿、手把、連動連桿、前叉、腳操作杠桿、前梁、后梁、座位、后叉、傳動系統和方向控制系統等組成,其特征在于傳動系統是由連桿(45)、曲柄(44)和彈簧(43,43.1)組成;連桿(45)的一端與傳力部件搖板(14)活聯接,另一端與曲柄(44)活聯接,曲柄(44)的另一端與鏈盤(41)相接,在連桿(45)與曲柄(44)活聯按的部位(42)和前梁部位(a)或/和適合部位(b)之間裝有彈簧(43,43.1)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搖板(14)為L型,其下方夾板(20)下端分別有孔(21,22),其上方聯接板(15)中部開孔并固有螺母(16);對于間隔寬度不同的夾板(20)和聯接板(15),其聯接還使用了過渡板(19)及加強板(18)。
3.一種符合運動機能的人力驅動裝置,它是由手操作杠桿、手把、連動連桿、前叉、腳操作杠桿、前梁、后梁、座位、后叉、傳動系統和方向控制系統等組成,其特征在于前梁(1)的末端與后梁(33)下端固定連接,前梁(1)末端與后叉(39)前端是活聯接,在后叉(39)中前端及后梁(33)中部附近有支座(40,37)并聯接有避震器(38);后梁(33)上端固定安裝有也可前后移動的座位(34)。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裝置,其特征在于座位(34)后方裝有小靠背(34.2)。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裝置,其特征在于后梁(33)是由一根空心管組成,后梁(33)與前梁(1)的固定聯接使用了冂型耳片(29),該耳片后端開有孔洞(30)可與后叉(39)前端上的套管(31)通過軸(32)活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3和5所述裝,其特征在于后梁(33)上端通過螺栓(35.1)安有卡具(35),卡具(35)將套管(36)固緊,安有卡具(34.1))的座位(34)卡緊于套管(36)上。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裝置,其特征在于避震器(38)是由彈簧(84)、支管(82)、支桿(86)、固定在支管(82)上的上彈簧支座(83)、可在支桿(86)上下移動的下彈簧支座(87)和位于其下方的螺母(88)組成;支管(82)上端有孔(81)、支桿(86)下端接有有孔(90)的套桿(89),支管(82)中還安有緩沖彈簧(85)。
8.一種符合運動機能的人力驅動裝置,它是由手操作杠桿、手把、連動連桿、前叉、腳操作杠桿、前梁、后梁、座位、后叉、傳動系統和方向控制系統等組成,其特征在于手把(3)上的手握(4)是一類似于V字型的兩外側向內傾斜的空心管,該外側兩端裝有供手抓握的軟套(5)、控制手柄如變速控制器(6)和閘把(2);手握(4)另兩端和用于固定轉向導輪(48)的蓋形梁(7)相固定為一體或直接和轉向導輪(48)固定。
9.一種符合運動機能的人力驅動裝置,它是由手操作杠桿、手把、連動連桿、前叉、腳操作杠桿、前梁、后梁、座位、后叉、傳動系統和方向控制系統等組成,其特征在于前叉(72)與前梁(1)的連接位置在前梁(1)中前方,一般以距前梁(1)頂端1/4—1/3前梁長為宜。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裝置,其特征在于前梁(1)與前叉(72)的聯接使用了耳片(64),耳片上端與前梁(1)焊接,下方開孔穿有支管(64)并焊牢,支管(68)兩端裝有鋼珠、鋼碗(66)并將轉動套(69)通過檔(65)裝于其中,前叉立管(70)插于轉動套(69)內壁,楔形帽(67)位于立管(70)頂端并在其與立管(70)下端上有螺桿(71)。
11.一種符合運動機能的人力驅動裝置,它是由手操作杠桿、手把、連動連桿、前叉、腳操作杠桿、前梁、后梁、座位、后叉、傳動系統和方向控制系統等組成,其特征在于方向控制系統的轉向導輪(48)與手把(2)固定連接,并與前支架(10)活聯接,操作線(50)繞于該導輪(48)上,然后從手操作杠桿(9)的空心管(13)末端穿出,經導向輪(54)導向后,再通過安裝于固定罩板(57)上的換向導輪(56)換向,操作線(50)最后繞緊于能帶動轉動套(69)及前叉(72)一起左右旋轉的控制導輪(58,59)上。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手操作杠桿(9)的空心管(13)為一根,該手操作杠桿(9)中的空心管(13)上端固定有夾板(12),其上兩邊可安有小導輪(49),以將操作線(50)壓窄距離后進入空心管(13)中。
13.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裝置,其特征在于控制導輪(57,58)為兩獨立導輪組成,各獨立導輪上均勻分布有通孔(62),其中一獨立導輪比另一個的通孔數多一個或數個,各獨立導輪輪沿有中斷(60),以使操作線(50)兩端的固定端頭(61)能卡于該處(60);兩獨立導輪中的一個與轉動套(69)固定聯接,另一個可自由轉動,通過相對轉動各獨立導輪便可撐緊操作線(50),這時便可在重合得最好的上下兩通孔上插入螺栓(63)固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一種符合運動機能的人力驅動裝置,它基于專利申請號93101958.3公開號CN1078698A之上。其傳動系統改為連桿、曲柄、幫助越過死點的彈簧結構;主架結構改為前后梁和后叉,并在后梁與后叉之間安裝了避震器;手把的結構由兩V形手握組成,同時將一些控制手柄置于其上;前叉的位置合理地從前梁的最前端移于了前梁的中前方;方向控制通過幾個導輪和操作線可靠實現。由此使本裝置具備了普及、規模生產的使用、結構特性。
文檔編號F03G5/00GK2222815SQ95207890
公開日1996年3月20日 申請日期1995年4月10日 優先權日1995年4月10日
發明者魏森海 申請人:魏森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