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發動機冷卻水濾清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發動機冷卻水過濾器。
目前發動機冷卻水取自未經軟化處理的水,由于水較硬,需加軟化劑,否則當散熱器使用一段時間后,散熱器易受到水垢等雜質的堵塞,水流不暢,影響發動機正常工作。而且雜質堵塞后,需捅洗散熱器,增加了勞動負擔。如果使用軟化劑,則需經常加軟化劑,費用較高。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造價低,散熱器不堵塞、安裝使用方便、過濾效果好的發動機冷卻水濾清器。
本實用新型其由過濾板構成,在過濾板上開有排垢口,并設有沉積流道,沉積流道由主流道和支流道構成,主流道與支流道呈魚骨狀排列,魚骨狀的沉積流道的頂部連通排垢口,在排垢口上安有排垢管,在過濾板上布有過濾孔。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造價低、安裝使用方便、過濾效果好,散熱器不堵塞,免除了捅洗工作,延長了散熱器和發動機的使用壽命。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結構示意圖;圖2為
圖1的仰視圖;圖3為
圖1的右視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排垢管的下部有孔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結構示意圖。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描述。
實施例一。如
圖1、2、3所示,本實用新型其由過濾板2構成,在過濾板2上開有排垢口1,并設有沉積流道,沉積流道由主流道4和支流道3構成,主流道4與支流道3呈魚骨狀排列,魚骨狀的沉積流道的頂部連通排垢口1,在排垢口1上安有排垢管11,在過濾板2上布有過濾孔5。安裝時,將本實用新型過濾板2安在散熱器9的上水室7的底部,排垢管11伸出散熱器9的底部,并安有排垢閥10。工作時,由散熱器進水口8進入散熱器的循環水,經過濾孔5過濾流下,濾去循環水的雜質,雜質則沉積在主流道4和支流道3上,并經排垢口1,排到排垢管11,定期打開排垢閥10,將雜質排出。同時本實用新型對從加水口6加入的水,也可起到過濾作用。
如
圖1所示,過濾孔5為長條孔,寬度以0.3~0.5mm為宜。支流道3與主流道4的夾角以30~60°為宜。如圖2、3所示,主流道4向排垢口1傾斜,支流道3向主流道4傾斜,利于排垢。如圖2、3所示,排垢管11為錐形,且大口朝上,排垢管11為三段,便于安裝拆卸。
如圖4所示,排垢管11的下部布有孔12,這樣可將排垢管11與散熱器的排水閥13連通,安裝更為方便,而且不影響散熱器的排水。
實施例二。如圖5所示,在排垢口20上連通有支流道21,支流道21與連在主流道23上的支流道22方向相反,利于沖到支流道21處的雜質沉積。本實施例的其它結構與實施例一相同。
本實用新型過濾孔5的總面積大于散熱器進水口8的面積,排垢管11下部的孔12的總面積不大于排水閥13的截面積。
本實用新型沉積流道還起到骨架的作用,沉積流道受水流沖刷面呈弧形。
權利要求1.一種發動機冷卻水濾清器,其特征是其由過濾板構成,在過濾板上開有排垢口,并設有沉積流道,沉積流道由主流道和支流道構成,主流道與支流道呈魚骨狀排列,魚骨狀的沉積流道的頂部連通排垢口,在排垢口上安有排垢管,在過濾板上布有過濾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濾清器,其特征是排垢管為三段。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濾清器,其特征是排垢管的下部布有孔。
4.根據權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濾清器,其特征是排垢管為錐形,且大口朝上。
5.根據權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濾清器,其特征是在排垢口上連有支流道,支流道與連在主流道上的支流道方向相反。
6.根據權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濾清器,其特征是在主流道向排垢口傾斜,支流道向主流道傾斜。
7.根據權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濾清器,其特征是過濾孔為長條孔。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濾清器,其特征是長條孔的寬度為0.3~0.5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發動機冷卻水過濾器。本實用新型為濾除發動機冷卻水中的雜質,而設計了一種由過濾板構成,在過濾板上開有排垢口,并設有沉積流道,沉積流道由主流道和支流道構成,主流道與支流道呈魚骨狀排列,魚骨狀的沉積流道的頂部連通排垢口,在排垢口上安有排垢管,在過濾板上布有過濾孔的濾清器。它結構簡單、造價低、安裝使用方便、過濾效果好,散熱器不堵塞,免除了捅洗工作,延長了散熱器和發動機的使用壽命。
文檔編號F01P11/12GK2229524SQ9520653
公開日1996年6月19日 申請日期1995年3月28日 優先權日1995年3月28日
發明者鞠新民 申請人:鞠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