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發動機后置客車冷卻系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發動機后置客車冷卻系,它用于對發動機進行冷卻,既可用于發動機水冷系,又可用于發動機風冷系。
現有的發動機后置客車冷卻系,由散熱器、風扇、風道等構成,風道的進風口設在客車側圍后部靠近發動機散熱器處,出風口設在客車的后圍上,進風口與出風口的距離較近。其不足之處在于客車行駛前進時,側圍后部的氣流呈紊流狀態,且為負壓,后圍部的氣流呈渦流狀態,這樣就影響氣流的進入(冷卻空氣)和排出(經散熱器后的熱空氣),因而冷卻效果不佳,嚴重時,不得不停止行駛。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冷卻效果良好的發動機后置客車冷卻系。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發動機后置客車冷卻系由散熱器、風扇、風道等構成,風道設置在客車地板下部,風道的進風口設在客車前圍上,把客車行駛時的迎面氣流通過風道引入對散熱器進行冷卻。風道由進風段、中間段、出風段組成,進風段的進風口聯接在客車前圍上,出風段的出風口對著散熱器的前面,中間段前后聯接進出風段,風道由金屬材料、塑料、玻璃鋼、橡膠制品、木材、纖維織物等材料制造,安裝在客車地板下部。風道中間段可以由客車的槽形地板和過道地板構成,也可以由客車的平地板和成型板構成。風道的形狀進風口、出風口為喇叭形,其余部分為半圓形或矩形、多邊形、V形等幾何形狀。風道中間設有風量調節閥。散熱器的前面對著風道的出風口,后面安置有風扇。風扇抽吸冷卻散熱器后的熱空氣從后圍排風口排出。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進風口設置在前圍上,通過引入氣流,對發動機散熱器的冷卻效果良好,冷卻裝置結構簡單實用,而且還安置有風量調節裝置,不管是在春夏秋冬還是南方北方,均能使發動機工作時的溫度保持在標準要求范圍內。
圖1為發動機后置客車冷卻系布置圖。
圖2為發動機后置客車冷卻系俯視圖。
圖3為風道中間段剖面圖(Ⅰ)。
圖4為風道中間段剖面圖(Ⅱ)。
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作進一步的說明。發動機后置客車冷卻系由散熱器、風扇、風道等組成,風道設置在客車地板下部,本實施例為水冷系,風道的進風口設置在客車前圍上,把客車行駛時的迎面氣流通過風道引入對散熱器(5)冷卻。風道由進風段(1)、中間段(3)、出風段(4)組成,風道由金屬材料制造成封閉形管道,安裝在客車地板下部,風道的進風段(1)的進風口聯接在前圍(10)上,出風段(4)的出風口對著散熱器(5)的前面,散熱器(5)的后面還安裝有風扇(6),抽吸冷卻散熱器后的熱空氣從客車后圍排風口排出,風道中間段(3)前后聯接進出風段,如圖3中間段(3)由客車的槽形地板(9)和過道地板(8)構成。過道地板(8)聯接在槽形板(9)上。如圖4,第二個實施例,風道中間段(3)由客車的平地板(11)和成型板(12)構成,成型板(12)聯接在平地板(11)上。風道的形狀進風口、出風口為喇叭形,其余部分是矩形。風道中安裝有風量調節閥(2)。
權利要求1.發動機后置客車冷卻系,由散熱器、風扇、風道等構成,本實用新型的特征在于風道由進風段(1)、中間段(3)、出風段(4)組成,進風段(1)的進風口聯接在客車前圍(10)上,出風段(4)的出風口對著散熱器(5)的前面,中間段(3)前后聯接進出風段(1)、(4),風道由金屬材料、塑料、木材、玻璃鋼、纖維織物、橡膠制品等材料制造,安裝在客車地板下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冷卻系,其特征在于風道的中間段(3)由客車的槽形地板(9)和過道地板(8)構成,過道地板(8)聯接在槽形地板(9)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冷卻系,其特征在于風道的中間段(3)由客車的平地板(11)和成型板(12)構成,成型板(12)聯接在平地板(11)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冷卻系,其特征在于風道的進風口、出風口為喇叭形,其余部分為矩形或半圓形、多邊形、V形等。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冷卻系,其特征在于風道中設有風量調節閥(2)。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冷卻系,其特征在于散熱器(5)的前面對著風道的出風口(4),后面安置有風扇(6)。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發動機后置客車冷卻系,用于對發動機冷卻,既可用于水冷系,又可用于風冷系。它由散熱器、風扇、風道等組成,風道進風口設置在客車前圍上,把行駛時的迎面氣流通過風道引入對發動機散熱器進行冷卻。風道設置在客車地板下部,它由進風段、出風段、中間段組成,出風口對著散熱器前面,風道中還設有風量調節裝置。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進風口設置在客車前圍上,通過風道引入迎面氣流冷卻發動機散熱器,效果良好,結構新穎簡單,制造維修方便。
文檔編號F01P11/10GK2106898SQ91221068
公開日1992年6月10日 申請日期1991年10月26日 優先權日1991年10月26日
發明者呂志堅, 陳裕瑤 申請人:湖南衡陽客車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