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汽車用汽化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用汽化器。
汽車是當今世界的主要交通運輸工具,已日益深入到人們的生產和生活領域當中,隨著汽車生產和使用的發展,汽車燃料的消耗量也與日俱增。因此,減少汽車燃料的消耗已經引起世界各國的關注。改進汽化器的結構,使油氣充分混合和霧化,達到燃料充分燃燒的目的,則是汽車節油的一項重要措施。當前汽車所使用的汽化器主要由汽化器殼體和霧化裝置組成,霧化裝置由噴管3、小喉管1和大喉管2構成。汽油由汽化器的浮子室經殼體上的油孔經噴嘴3進入小喉管1,而新鮮空氣同時由小喉管上方經小喉管內外下行,與經過小喉管的油沖擊、混合后,進入大喉管2,大喉管內孔為上小大下的錐孔,上端內徑最小,由小喉管出來的、經初步混合霧化的油氣在此處加速流過,造成低壓區,使流經大喉管的油氣進一步混合、霧化,然后經設在汽化器下部殼體的節氣門進入發動機的汽缸中。實踐證明,這種型式的汽化器由于其結構型式所限,油氣混合不均,使發動機工作時產生如下缺點[1]由于油氣混合不均,未混合的空氣由于其比重輕,被吸入離汽化器最近的氣缸內,因此各汽缸中的混合氣體濃度不均引起各發動的功率不一致,造成發動機轉速不平穩。[2]由于油氣混合不均,不能使各氣缸內的混合氣充分燃燒,在各缸配合作功的情況下,未燃燒的混合氣被排出缸外,造成浪費和污染環境。[3]由于燃燒不完全,缸內未燃燒盡的混合氣在排氣門打開時進入排氣道繼續燃燒,使排氣道內壓力升高而增大阻力,進一步使殘留廢氣滯留缸內,影響新鮮混合氣進入,也造成各缸功率的不平衡。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設計一種新型的汽化器,在汽化器殼體內設置一套新的霧化裝置取代現有的霧化裝置,使油氣混合更為均勻和提高霧化質量。
本實用新型所述汽車用汽化器包括汽化器殼體和霧化裝置,霧化裝置包括霧化架20、整流錐21、支架16和坐套22。在汽化器殼體的汽化腔26的上部設置霧化架,在霧化架下通過支架和坐套將整流錐安設在汽化腔26內。霧化架20是由4-6個支腿組成的整體,支腿呈放射狀布置,其中一個支腿上有主油道和副油道,主油道與汽化器殼體上的輸油孔25連通,其余支腿上有副油道,所有副油道與主油道連通,每個副油道與1-3個噴油口貫通。每個支腿的橫截面均呈上小下大的形狀,使流經兩支腿間的氣流逐漸壓縮。整流錐21是由三個錐體或三個曲面體所構成的整體(圖9,11,12),上錐體或上曲面體底面朝下,中錐體或中曲面體底面朝上,兩者底面相接,下錐體或下曲面體底面朝下,其上端與中錐體或中曲面體相連。整流錐21的下錐體或下曲面體與坐套之間用支架連接,坐套安裝在汽化器的汽化腔26內適當位置,支架的結構應保證整流錐底面27與坐套內孔間的空間能使油氣流通過。坐套為一圓環,其內徑為上小下大的錐孔,以便油氣流經此處時進一步加速而混合均勻,坐套22之下是汽化器通往發動機汽缸的節氣門。現將該種汽化器工作過程敘述如下當發動機氣缸吸氣時,活塞下行,產生低壓,此時汽化器的節氣門打開,空氣由霧化架上方下行經過霧化架時被霧化架的各支腿分割成4-6條氣流,從支腿的側面流過,由于霧化架的各支腿截面是上小下大的形狀,空氣流經過各支腿間的空間時被分割、壓縮,當氣流流經噴油口時油汽流達到或接近達到最大壓縮,使流速加快,造成低壓區。由于低壓區的作用,汽化器浮子室的油在大氣壓下經主油道、副油道后由噴油口噴出,并立即與氣流相沖擊混合成霧狀并隨之向下移動到整流錐上方,流過整流錐上錐體的錐面或上曲面體的曲面時,油氣流沿錐面或曲面下行,拉長了油氣流移動距離,擴大了油氣的接觸面,有利于油氣混合,當油氣流流經上錐體或上曲面體的過程中,流通截面積逐漸變小,油氣流逐漸加速,當油氣流流經上錐體或上曲面體的底面時,此時流通截面積最小,造成低壓區。之后油氣流流到中錐體或中曲面體與汽化腔內孔所形成的空間里,空間又逐漸擴大,此時油氣流擴張,與此同時由于前述低壓區的作用,使部分油氣流反過來由下向低壓區補充,造成旋渦,使油氣流得到進一步的混合。整流錐的下錐體或下曲面體使油氣流進一步混合后,通過節氣門進入汽缸。
附
圖1現有汽車用汽化器附圖2本實用新型汽車用汽化器圖附圖3本實用新型汽化器的霧化架附圖4本實用新型汽化器的整流錐附圖5本實用新型汽化器的坐套附圖6霧化架的剖視圖附圖7附圖6的A-A剖視附圖8附圖6的C-C剖視附圖9本實用新型用的錐體型整流錐之一附
圖10附
圖10的D向視圖附
圖11本實用新型用的錐體型整流錐之二附
圖12本實用新型用的曲面體型整流錐結合下面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所述汽車用汽化器做進一步的描述(圖2)本實施例所述汽車用汽化器為伏爾加轎車用汽化器,去掉原來由小喉管和大喉管所構成的霧化裝置,安裝上本實用新型所述霧化裝置,該霧化裝置由霧化架20、整流錐21、支架16和坐套22組成。汽化器殼體上有兩個汽化腔,霧化架20(圖3,6,7,8)由6個支腿組成,支腿呈放射狀布置,其中一個支腿上有主油道(直徑φ4毫米),六個支腿上均有與主油道11貫通的副油道23,帶主油道的支腿上的副油道與兩個位于該支腿側面的噴油口連通,其余5個支腿均在側面有兩個、端面有一個噴油口與副油道相貫通,噴油口直徑均為2毫米。每個支腿斷面形狀均呈上小下大的彈頭狀。霧化架的支腿上開有朝下的凹槽24,凹槽24開在噴出口12出口處。該霧化架可以由金屬或塑料制成。
整流錐是由三個錐形組成的整體(圖9,10),可以用金屬或塑料制成。上錐體13底面直徑為25毫米,錐體高12毫米,與上錐體相連的倒置的中錐體14,其底面直徑與上錐體底面直徑相等,錐體高度11毫米,下錐體15底面直徑與錐體高度分別為φ15-20和12毫米,整流錐高度35毫米。由下錐體的錐面打孔17貫通到底面27,孔17共有4個,直徑φ2毫米,做為全負荷補充油氣道,油氣道與底面夾角20-30°,當發動機需要大量混合氣時,節氣門全部打開,這4個全負荷補充油氣道可以減少下部截錐體對油氣流的阻力而增大進氣量。
支架16由3-4個鋼片制成。坐套(圖5)下端面上開有與鋼片相應數量的槽18,鋼片一端與整流錐下部固定連接,另一端制成角形插入坐套的槽18中并勾住坐套22。鋼片與整流錐可用焊接、鉚接或澆鑄方法固定成一體。鋼片斷面尺寸長×寬=3×0.8毫米。坐套22為一金屬環,外圓是圓柱體,內孔是上小下大的錐孔,使未經旋渦的油氣流再次加速,進一步使油氣混合霧化。外圓上有一個直徑為φ36毫米的凸臺19,通過凸臺19將坐套坐在汽化器的汽化腔26內適當位置上,用以限定坐套和整個霧化裝置在汽化器中的高度位置。坐套的圓柱面上開有4個供插入支架鋼片的槽18,槽18由坐套22底面向上開,槽寬1.2毫米,槽高度大于3毫米,坐套高度9毫米,外徑φ33毫米,內孔上端直徑φ27毫米,下端直徑φ32毫米。
將上述氣化器用于伏爾加轎車上,與使用已有汽化器比較,節油情況見下表
使用
圖13中的曲面體構成的整流錐,可得到與上表大致相同的節油結果。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1]節油效果顯著,實踐證明,較現有汽化器節油20%左右。
[2]燃燒充分,未完全燃燒的尾氣少,有利于減少空氣污染。
[3]發動機各汽缸吸入混合氣均一致,保持各缸功率平衡。
[4]結構簡單,制造安裝容易,便于改造現有汽化器,有推廣使用價值。
權利要求1.一種汽車用汽化器,包括汽化器殼體和霧化裝置其特征是[1]霧化裝置包括霧化架20、整流錐21、支架16和坐套22,[2]霧化架20是由4-6個支腿組成的整體,支腿呈放射狀布置,其中一個支腿上有主油道和副油道,主油道與汽化器殼體上的輸油孔25連通,其余支腿上有副油道,所有副油道與主油道連通,每個副油道與1-3個噴油口貫通,每個支腿的橫截面均呈上小下大的形狀,[3]整流錐21是由三個錐體或三個曲面體所構成的整體,上錐體或上曲面體底面朝下,中錐體或中曲面體底面朝上,兩者底面相接,下錐體或下曲面體底面朝下,其上端與中錐體或中曲面體相連,[4]整流錐21的下錐體或下曲面體與坐套之間用支架連接,坐套安裝在汽化器的汽化腔26內適當位置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汽車用汽化器,其特征是霧化架20由6個支腿組成。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汽車用汽化器,其特征是在霧化架的支腿上開有朝下的凹槽24,凹槽24開在噴出口12出口處。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汽車用汽化器,其特征是整流錐是由三個錐體組成的整體。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汽車用汽化器,其特征是由下錐體的錐面打孔17貫通到底面。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汽車用汽化器,其特征是支架16是3-4個鋼片,坐套下端面上開有與鋼片相應數量的槽18,鋼片一端與整流錐下部固定連接,另一端制成角形插入坐套的槽18中并勾住坐套22。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為汽車用汽化器,用于將進入發動機汽缸前的油、氣混合和霧化。它主要由汽化器殼體和霧化裝置組成,霧化裝置包括霧化架、整流錐、支架和座套。霧化架呈放射狀,其上有噴油口。整流錐設于霧化架下,由三個錐體組成,使油、氣進一步混合均勻。整流錐通過支架與座套連接,座套安置在汽化器的汽化腔內。該汽化器的優點是油、氣霧化混合均勻,燃燒充分,節油效果佳,廢氣有害成分顯著降低,適合使用汽油燃料的汽車使用。
文檔編號F02M29/06GK2074369SQ9021892
公開日1991年4月3日 申請日期1990年9月6日 優先權日1990年9月6日
發明者李林 申請人: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