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寬幅汽輪機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寬幅汽輪機系統,包括新蒸汽入口,蒸汽入口分別連接主高壓流程和副高壓流程,主高壓流程和副高壓流程均連接高壓排汽口,副高壓流程設置兩路汽源。汽輪機變負荷運行時,主高壓流程進汽始終沒有節流損失,從而使主高壓流程效率可以始終維持在設計值附近;在副高壓流程最小流量限值對應的負荷點至汽輪機100%電負荷的范圍內,雖然副高壓流程進汽處于部分節流狀態,導致副高壓流程效率偏低,但副高壓流程做功占高壓部分總做功的份額小,總體而言,經濟性仍優于傳統汽輪機設置。
【專利說明】
一種寬幅汽輪機系統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屬于汽輪機系統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寬幅汽輪機系統。
【【背景技術】】
[0002]現有汽輪機系統設計方案多以100%負荷點作為汽輪機經濟運行工況,汽輪機采用噴嘴配汽、節流配汽、復合配汽方式等方式調節汽輪機負荷,導致汽輪機在低負荷運行時熱經濟性大幅降低。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寬幅汽輪機系統,能夠在保證汽輪機設計工況熱經濟性的同時,大幅提高汽輪機低負荷熱經濟性。
[0004]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包括新蒸汽入口,蒸汽入口分別連接主高壓流程和副高壓流程,主高壓流程和副高壓流程均連接高壓排汽口,主高壓流程設置若干回熱抽汽。
[0005]所述主高壓流程和副高壓流程均包含進汽調節機構。
[0006]所述副高壓流程具有兩路汽源,分別為新蒸汽入口和主高壓流程的回熱抽汽。
[0007]所述主高壓流程上設有若干級回熱抽汽出口,回熱抽汽出口通過回熱抽汽開關接入副高壓流程入口。
[0008]所述回熱抽汽出口還連接回熱加熱器。
[0009]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設置有主高壓流程和副高壓流程,汽輪機變負荷運行時,主高壓流程進汽始終沒有節流損失,從而使主高壓流程效率可以始終維持在設計值附近;在副高壓流程最小流量限值對應的負荷點至汽輪機100%電負荷的范圍內,雖然副高壓流程進汽處于部分節流狀態,導致副高壓流程效率偏低,但副高壓流程做功高壓部分總做功的份額小,總體而言,經濟性仍優于傳統汽輪機設置。
【【附圖說明】
】
[0010]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機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1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0012]參見圖1,一種寬幅汽輪機系統,包括新蒸汽入口I,新蒸汽入口 I分別連接主高壓流程2和副高壓流程3,主高壓流程2和副高壓流程3均包含進汽調節機構,主高壓流程2上設有若干級回熱抽汽出口,回熱抽汽出口通過回熱抽汽閥門6接入副高壓流程入口,副高壓流程3具有兩路汽源,分別為新蒸汽入口 I和主高壓流程2的回熱抽汽,回熱抽汽連接副高壓流程進汽,作為副高壓流程的第二路汽源,回熱抽汽出口還連接回熱加熱器7。
[0013]其中主高壓流程2進汽汽源為新蒸汽,并設若干級回熱抽汽(根據回熱系統優化設計而定),設計容量為高壓部分總設計容量的65%(可根據設計優化進一步調整);副高壓流程3進汽為新蒸汽和主高壓流程回熱抽汽(具體回熱抽汽位置根據低負荷時副高壓流程對進汽汽源的要求而定),其設計容量為高壓部分總設計容量的35% (可根據設計優化進一步調整)。
[0014]本實用新型的工作方法如下:
[0015]汽源通過蒸汽入口 I進入主高壓流程2和副高壓流程3,主高壓流程2和副高壓流程3做功后,蒸汽從高壓排氣口 4排出,隨著負荷的降低,保持新蒸汽壓力,主高壓流程2運行狀態維持不變,通過改變進入副高壓流程3的新蒸汽流量以適應汽輪機電負荷變化,當副高壓流程3進汽流量達到其最小限值時,切換副高壓流程3汽源至主高壓流程2回熱抽汽,此后維持副高壓流程進汽流量穩定,主高壓流程采用滑壓運行方式以適應汽輪機電負荷變化。
[0016]當汽輪機在副高壓流程最小流量限值對應的負荷點以下的功率范圍內運行時,副高壓流程僅維持基本冷卻流量,此時主高壓流程效率始終維持在設計值附近,汽輪機熱經濟性將顯著優于傳統汽輪機。
【主權項】
1.一種寬幅汽輪機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新蒸汽入口(I),新蒸汽入口(I)分別連接主高壓流程(2)和副高壓流程(3),主高壓流程(2)和副高壓流程(3)均連接高壓排汽口(4),主高壓流程設置若干回熱抽汽。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寬幅汽輪機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高壓流程(2)和副高壓流程(3)均包含進汽調節機構。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寬幅汽輪機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高壓流程具有兩路汽源,分別為新蒸汽入口( I)和主高壓流程(2)的回熱抽汽。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寬幅汽輪機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高壓流程(2)上設有若干級回熱抽汽出口,回熱抽汽出口通過回熱抽汽閥門(6)接入副高壓流程入口。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寬幅汽輪機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熱抽汽的出口還連接回熱加熱器(7)。
【文檔編號】F01D17/00GK205714297SQ201620629866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2日
【發明人】楊榮祖, 石慧, 劉安
【申請人】西安熱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華能集團技術創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