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集發泡、吸附、回收為一體的尾氣處理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了一種集發泡、吸附、回收為一體的尾氣處理裝置,包括發泡裝置、泡液儲藏腔、尾氣管道、溫度調節器、壓力調節器、濾網、泡液回收裝置、電動機和排氣扇。所述的發泡裝置包括旋轉軸和發泡器,發泡器按螺旋狀依次排列在旋轉軸上,所述的電動機帶動旋轉軸進行循環無間歇性發泡;所述尾氣管道的一端設有溫度和壓力調節器控制尾氣速度,中部設有等距離圓弧狀細縫,發泡器工作時依次進出該細縫,所述尾氣管道的另一端設有濾網和泡液回收裝置,濾網兩面為蜂窩狀,可消除氣泡;被消除的氣泡,聚集成泡液流入泡液回收裝置。本實用新型可實現循環無間歇性發泡,且氣泡可流入泡液回收裝置,實現資源的再回收利用;本實用新型可廣泛應用于汽車和飛機等尾氣的處理,市場前景較廣闊。
【專利說明】一種集發泡、吸附、回收為一體的尾氣處理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尾氣處理【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集發泡、吸附、回收為一體的尾氣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汽車尾氣的排放成了污染環境的一個大問題。汽車尾氣中不僅含有許多有毒有害的成分,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而且會產生大量的大氣污染物,損害環境質量。近年來,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強,人們對尾氣處理的關注度也越來越尚O
[0003]目前,汽車尾氣常用的處理辦法有三種:(I)燃燒法:燃燒法一般采用安裝汽車催化器,使燃料充分燃燒,以此來減少汽車尾氣的排放,但是這種方法前期投入大,經濟效益少,而且有時還會使燃燒不完全;(2)吸附法:利用活性炭等具有吸附性質的吸附劑在尾氣排到空氣之前進行吸附,這種方法成本雖然不高,但是效率低,且容易阻塞尾氣管道。(3)吸收法:吸收法就是利用特定的化學液體來吸收有害尾氣,但是普通的吸收法經常會存在吸收不完全的問題。
[0004]現有的尾氣處理裝置比較復雜,不但成本高,經濟效益少,而且在使用上具有局限性,只能對尾氣中特定的一些物質進行處理,并不能實現尾氣凈化的最大化。
【發明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集發泡、吸附、回收為一體的尾氣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是由發泡裝置、泡液儲藏腔、尾氣管道、溫度調節器、壓力調節器、濾網、泡液回收裝置、電動機和排氣扇組成。所述的發泡裝置安裝在泡液儲藏腔的內部,且與安裝在泡液儲藏腔尾端的電動機相連接;所述的尾氣管道貫穿整個裝置,且尾氣管道的出口處裝有排氣扇;所述的溫度調節器和壓力調節器均位于所述的泡液儲藏腔的前端;所述的泡液回收裝置位于尾氣管道尾端的下方,并固定安裝在尾氣管道上;所述的濾網安裝在尾氣管道的尾端,且位于泡液回收裝置的前端。
[0006]所述發泡裝置包括旋轉軸和發泡器,所述的旋轉軸和發泡器的數量均為兩個,且所述的發泡器由連桿和發泡環構成,所述的連桿的一端連接有發泡環,另一端固定安裝在旋轉軸上;所述的發泡環的內表面和外表面有鋸齒狀溝槽,發泡環內圈和外圈之間環形部分有環形溝槽,溝槽內可暫時存儲泡液,便于無間歇性發泡。
[0007]所述發泡器安裝在旋轉軸上,它從旋轉軸一端到另外一端按螺旋狀均勻排列,除去旋轉軸,發泡器整體呈螺旋結構;發泡裝置通過電動機帶動旋轉軸進而帶動已蘸取泡液的發泡器進行循環無間歇性發泡。
[0008]所述泡液儲藏腔為圓柱型空腔,該空腔可儲存發泡劑,發泡劑為液體,泡液液面為剛好可以淹沒發泡環為合適,且泡液具有很好的親油性和親水性,可以吸附尾氣中的粉塵顆粒。
[0009]所述尾氣管道的一端設有溫度和壓力調節器調節尾氣速度,中部設有等距離圓弧狀細縫,發泡器工作時可依次進出該細縫進行發泡。
[0010]所述溫度調節器和壓力調節器用來控制尾氣進入尾氣管道時的速度,保證發泡器可以循環無間歇性發泡,以達到吸附粉塵的目的。
[0011]所述濾網可通過排氣扇轉動產生的風將氣泡內氣體吸出,起消除氣泡的作用,被消除的氣泡,會集中在一起變成泡液,流入泡液回收裝置,凈化過后的尾氣用排氣扇將其排出。
[0012]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與現有的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發泡裝置能實現循環無間歇性發泡的功能,且發泡裝置發出的氣泡速率取決于尾氣進出尾氣管道時的速率,以此可以實現泡液利用率的最大化,并可便捷高效的處理尾氣;同時,被尾氣帶到尾氣管道尾端的氣泡又可通過濾網來消除,進而流入泡液回收裝置,減少泡液的浪費,實現資源的再回收利用;本實用新型可通過溫度調節器和壓力調節器來調節尾氣進出尾氣管道的速率,調節精度高,可控性好。本實用新型可有效解決現有的尾氣處理中存在的技術難題,對節能減排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進而帶來重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總體結構示意圖;
[0014]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發泡器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濾網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中:1.發泡裝置;2.泡液儲藏腔;3.尾氣管道;4.溫度調節器;5.壓力調節器;6.濾網;7.泡液回收裝置;8.電動機;9.排氣扇;101.發泡器;102.旋轉軸。
【具體實施方式】
[0017]如圖1所示,一種集發泡、吸附、回收為一體的尾氣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是由發泡裝置1、泡液儲藏腔2、尾氣管道3、溫度調節器4、壓力調節器5、濾網6、泡液回收裝置7、電動機8和排氣扇9組成。所述的發泡裝置I安裝在泡液儲藏腔2的內部,且與安裝在泡液儲藏腔2尾端的電動機8相連接;所述的尾氣管道3貫穿整個裝置,且尾氣管道3的出口處裝有排氣扇9 ;所述的溫度調節器4和壓力調節器5均位于所述的泡液儲藏腔2的前端;所述的泡液回收裝置7位于尾氣管道3尾端的下方,并固定安裝在尾氣管道3上;所述的濾網6安裝在尾氣管道3的尾端,且位于泡液回收裝置7的前端。
[0018]所述發泡裝置I包括旋轉軸102和發泡器101,所述的旋轉軸102和發泡器101的數量均為兩個,且所述的發泡器101由連桿和發泡環構成,所述的連桿的一端連接有發泡環,另一端固定安裝在旋轉軸102上;所述的發泡環的內表面和外表面有鋸齒狀溝槽,發泡環內圈和外圈之間環形部分有環形溝槽,溝槽內可暫時存儲泡液,便于無間歇性發泡。
[0019]所述發泡器101安裝在旋轉軸上,它從旋轉軸102 —端到另外一端按螺旋狀均勻排列,除去旋轉軸102,發泡器101整體呈螺旋結構;發泡裝置I通過電動機8帶動旋轉軸102進而帶動已蘸取泡液的發泡器101進行循環無間歇性發泡。
[0020]所述泡液儲藏腔2為圓柱型空腔,該空腔可儲存發泡劑,發泡劑為液體,泡液液面為剛好可以淹沒發泡環為合適,且泡液具有很好的親油性和親水性,可以吸附尾氣中的粉塵顆粒。
[0021]所述尾氣管道3的一端設有溫度調節器4和壓力調節器5調節尾氣速度,中部設有等距離圓弧狀細縫,發泡器101工作時可依次進出該細縫進行發泡。
[0022]所述溫度調節器4和壓力調節器5用來控制尾氣進入尾氣管道3時的速度,保證發泡器101可以循環無間歇性發泡,以達到吸附粉塵的目的。
[0023]所述濾網6可通過排氣扇9轉動產生的風將氣泡內氣體吸出,起消除氣泡的作用,被消除的氣泡,會集中在一起變成泡液,流入泡液回收裝置7,凈化過后的尾氣用排氣扇9將其排出。
[0024]在使用時,當尾氣自左側尾氣管道3進入后,經過溫度調節器4和壓力調節器5調節其溫度和壓力,控制進入尾氣管道3內部的尾氣速度,發泡裝置I可以通過電動機8帶動旋轉軸102進而帶動已蘸取泡液的發泡器101進行循環無間歇性發泡,發泡器101可以穿過尾氣管道3中部的圓弧形細縫,將氣泡發至尾氣管道3中。由發泡器101發出的氣泡可以吸附尾氣中的粉塵顆粒。當尾氣到達濾網6時,排氣扇9可將尾氣吸出,排至空氣中,而即將被帶出的氣泡內的氣體就會被濾網6上的蜂窩狀氣孔12吸出,進而消除氣泡,被消除的氣泡,會集中在一起變成泡液,流入泡液回收裝置7。
[0025]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權利要求】
1.一種集發泡、吸附、回收為一體的尾氣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發泡裝置、泡液儲藏腔、尾氣管道、溫度調節器、壓力調節器、濾網、泡液回收裝置、電動機和排氣扇;所述的發泡裝置安裝在泡液儲藏腔的內部,且與安裝在泡液儲藏腔尾端的電動機相連接;所述的尾氣管道貫穿整個裝置,且尾氣管道的出口處裝有排氣扇;所述的泡液回收裝置位于尾氣管道尾端的下方。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集發泡、吸附、回收為一體的尾氣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發泡裝置包括旋轉軸和發泡器,所述的旋轉軸和發泡器的數量均為兩個,且所述的發泡器由連桿和發泡環構成,所述的連桿的一端連接有發泡環,另一端固定安裝在旋轉軸上;所述的發泡環的內表面和外表面有鋸齒狀溝槽,發泡環內圈和外圈之間環形部分有環形溝槽;所述的發泡器安裝在旋轉軸上,且圍繞旋轉軸從其一端到另外一端按螺旋狀均勻排列。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集發泡、吸附、回收為一體的尾氣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泡液儲藏腔為圓柱型空腔。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集發泡、吸附、回收為一體的尾氣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尾氣管道的中部設有等距離圓弧狀細縫。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集發泡、吸附、回收為一體的尾氣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溫度調節器和壓力調節器均位于所述的泡液儲藏腔的前端。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集發泡、吸附、回收為一體的尾氣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濾網安裝在尾氣管道的尾端,且位于泡液回收裝置的前端。
【文檔編號】F01N3/08GK204186450SQ201420569828
【公開日】2015年3月4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29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29日
【發明者】李聰, 甘穎, 聶容春, 許文超, 席爽爽, 金亞, 楊磊, 蔡晴晴 申請人:安徽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