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摩托車發動機箱體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介紹了一種摩托車發動機箱體結構,它包括發動機箱體,在所述發動機箱體內設有用于安裝曲軸的曲軸腔;在所述發動機箱體的底部設有進油孔,所述進油孔與發動機箱體內壁上設置的油道連通,所述油道的進油口設于發動機箱體底部,所述油道從發動機箱體內壁邊沿向上延伸至發動機箱體的頂部,在發動機箱體頂部設有一個油槽,在油槽內設有第一出油孔,所述油道與該第一出油孔連通,在靠近第一出油孔的發動機箱體一側,還設有第二出油孔,所述第二出油孔分別與油道和曲軸腔連通。本實用新型的箱體結構通過增設一個進油孔,增加了曲軸腔的進油量,潤滑效果更好,而且降溫速度快,還提高了氣缸體體的工作可靠性。
【專利說明】一種摩托車發動機箱體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摩托車發動機部件,具體是一種摩托車發動機箱體結構,屬于機械零部件【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摩托車發動機箱體不僅承載著發動機的各個部件,同時它還為發動機內部油料的供給提供了重要的通道。現目前的摩托車發動機箱體,主要是由左箱體和右箱體構成,在左、右箱體上分別設置有用于安裝主軸、輔軸、曲軸、平衡軸、撥叉等部件的定位槽和定位孔,在箱體的底部還設有進油孔,油料進入箱體的進油孔后,沿著箱體內壁上的油道向上運輸,其中,一部分油料被輸送到箱體中部,對各個傳動軸以及相應的齒輪進行潤滑,另一部分油料沿著箱體邊沿的油道被送至箱體頂部,并依靠曲軸旋轉時產生的甩動效果,進入到安裝在箱體上方的氣缸體內,進而對活塞、活塞銷和連桿進行潤滑。但是,由于曲軸在工作旋轉時產生的甩動力有限,而且被運送到曲軸處的油料也相對較少,因此進入到氣缸體內的油料就更少,這使得活塞、活塞銷和連桿的潤滑效果較差,而且也不利于對氣缸體的降溫。
【發明內容】
[0003]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上述不足,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決現目前發動機箱體在向氣缸體輸送油料時,供油能力較弱的問題,進而提供一種供油量充足的摩托車發動機箱體結構。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一種摩托車發動機箱體結構,包括發動機箱體,在所述發動機箱體內設有用于安裝曲軸的曲軸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發動機箱體的底部設有進油孔,所述進油孔與發動機箱體內壁上設置的油道連通,所述油道的進油口設于發動機箱體底部,所述油道從發動機箱體內壁邊沿向上延伸至發動機箱體的頂部,在發動機箱體頂部設有一個油槽,在油槽內設有第一出油孔,所述油道與該第一出油孔連通,在靠近第一出油孔的發動機箱體一側,還設有第二出油孔,所述第二出油孔分別與油道和曲軸腔連通。
[0005]優化地,所述第一出油孔與發動機箱體內腔連通,在所述發動機箱體內壁上還設有用于輸送油料的支道,所述支道一端與油道連通,支道的另一端與曲軸腔連通。
[0006]優化地,所述發動機箱體是由左箱體和右箱體構成,所述的第二出油孔設于右箱體上。
[0007]相對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08]1、潤滑效果好:本實用新型的箱體結構通過在箱體頂部增設一個進油孔,使得油道的數量增加,這樣使得進入到曲軸位置的油料增多,因此在單位時間內進入到氣缸體內的油料量增加,從而使得活塞、活塞銷和連桿都能得到很好的潤滑,避免了因潤滑不足而造成的磨損,保障了機體的正常、可靠工作。
[0009]2、降溫速度快:由于進入到氣缸體內的油料增多,因此油料對缸體的吸熱能力也大幅增強,這有利于加快缸體的降溫速度,避免氣缸體溫度過高而導致爆缸停機,提高了氣缸體的工作可靠性。
[0010]3、能耗小:由于不需改變箱體內部的設計,因此在制造時也非常容易,不需要增加額外的動力源,因此整體的能耗并未增加,卻達到了較為理想的效果。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實用新型摩托車發動機左箱體結構的示意圖。
[0012]圖2為本實用新型摩托車發動機右箱體結構的示意圖。
[0013]圖3為圖2中A向視圖。
[0014]圖中,I一發動機箱體,11 一左箱體,12—右箱體,2—曲軸腔,3—進油孔,4一油道,5—油槽,6—第一出油孔,7一第二出油孔,8一支道。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16]如圖1、圖2和圖3所示,一種摩托車發動機箱體結構,包括發動機箱體1,所述發動機箱體I是由左箱體11和右箱體12構成。在所述發動機箱體I內設有用于安裝曲軸的曲軸腔2,安裝曲軸時,曲軸被安裝在該曲軸腔內。在所述發動機箱體I的底部設有進油孔3,所述進油孔3與發動機外部的進油管道連通。所述進油孔3與發動機箱體I內壁上設置的油道4連通,這里的油道4由于是設置在發動機箱體內壁上,因此在左、右箱體上各有一半的油道槽,左、右箱體組合后就形成油道。所述油道4的進油口設于發動機箱體I底部,所述油道4從發動機箱體I內壁邊沿向上延伸至發動機箱體I的頂部,在發動機箱體I頂部設有一個油槽5,在油槽5內設有第一出油孔6,所述油道4與該第一出油孔6連通,所述第一出油孔6的另一端與發動機箱體I內腔連通。在靠近第一出油孔6的發動機箱體I一偵牝還設有第二出油孔7,所述第二出油孔7分別與油道4和曲軸腔2連通。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第二出油孔7設于右箱體12上。在所述發動機箱體I內壁上還設有用于輸送油料的支道8,所述支道8 一端與油道4連通,支道8的另一端與曲軸腔2連通。
[0017]工作時,油料經油道4被輸送至發動機箱體I內部和頂部,其中,流經發動機箱體I頂部第一出油孔6的油液進入到曲軸腔2內,這部分油液在曲軸的旋轉力作用下,被濺入到安裝在發動機箱體I上方的氣缸體內,并對活塞以及連桿進行潤滑。但是,由于這部分進入到氣缸體內的油液較少,潤滑及降溫效果都比較有限,因此還需要借助第二出油孔7的作用,增大進入到曲軸腔2內的油液量,使得在單位時間內被甩入到氣缸體內的油液量增加,進而使得活塞和連桿得到充分的潤滑,降低磨損,同時在工作中對氣缸體進行降溫處理,力口快降溫速度,這也是評價發動機性能的重要指標之一。
[0018]本實用新型的發動機箱體結構通過改進進油孔的數量即位置,使得曲軸的作用被放大,達到了增加氣缸體進油量的目的,較好的改善了活塞及連桿等部件的潤滑和降溫效果,提高了發動機的整體性能。
[0019]需要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而非限制技術方案,盡管 申請人: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那些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進行的修改或者等同替換,不能脫離本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權利要求】
1.一種摩托車發動機箱體結構,包括發動機箱體(1),在所述發動機箱體(I)內設有用于安裝曲軸的曲軸腔(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發動機箱體(I)的底部設有進油孔(3),所述進油孔(3)與發動機箱體(I)內壁上設置的油道(4)連通,所述油道(4)的進油口設于發動機箱體(I)底部,所述油道(4)從發動機箱體(I)內壁邊沿向上延伸至發動機箱體(I)的頂部,在發動機箱體(I)頂部設有一個油槽(5),在油槽(5)內設有第一出油孔(6),所述油道(4)與該第一出油孔(6)連通,在靠近第一出油孔(6)的發動機箱體(I) 一側,還設有第二出油孔(7),所述第二出油孔(7)分別與油道(4)和曲軸腔(2)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摩托車發動機箱體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油孔(6)與發動機箱體(I)內腔連通,在所述發動機箱體(I)內壁上還設有用于輸送油料的支道(8),所述支道(8)—端與油道(4)連通,支道(8)的另一端與曲軸腔(2)連通。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摩托車發動機箱體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發動機箱體(I)是由左箱體(11)和右箱體(12)構成,所述的第二出油孔(7)設于右箱體(12)上。
【文檔編號】F02F7/00GK204060962SQ201420548682
【公開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24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24日
【發明者】林明昌 申請人:重慶米之諾三野動力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