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發動機油底殼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發動機油底殼,油底殼四周邊沿設置有螺栓安裝孔,底部最低處設置有放油螺塞孔;底部設置有固定擋油板螺栓孔和集濾器管卡安裝孔;輔蓄油倉底部內壁設置有人字形加強筋,底部外壁設置有十字交叉加強結構;主蓄油倉底部內壁設置有向底部中線延伸的加強筋。本技術方案使油底殼的固有頻率避開了發動機運行中可能遇到的頻率段,使油底殼獲得了較強的抗振能力,避免了油底殼損壞失效的風險。
【專利說明】一種發動機油底殼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汽車發動機供油系統【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發動機油底殼。
【背景技術】
[0002]油底殼位于引擎下部,可拆裝,其主要功能是存儲機油并封閉曲軸箱。其形狀取決于發動機的總體布置和機油的容量。其內部裝有擋油板,以避免發動機顛簸時造成的油面震蕩激濺,有利于潤滑油雜質的沉淀,側面裝有機油尺,用來檢查油量。此外,油底殼底部最低處還裝有放油螺塞。為了保證在發動機縱向傾斜時機油泵能正常吸到機油,油底殼后部一般做得較深。
[0003]油底殼在發動機運行過程中看似并不會受到較大的作用力,但是如果其外形和結構設計不當,則會因為振動導致整機NVH效果變壞,嚴重的甚至會導致金屬疲勞,使油底殼損壞失效。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通過油底殼結構優化,使油底殼的固有頻率避開了發動機運行中可能遇到的頻率段,使得油底殼獲得了較強的抗振能力,避免了油底殼因為振動劇烈而導致損壞失效的風險。
[0005]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0006]一種發動機油底殼,為長方形盆狀結構,其中一側較淺,為輔蓄油倉,一側較深,為主蓄油倉;
[0007]所述輔蓄油倉底部內壁設置有人字形加強筋;
[0008]所述輔蓄油倉底部外壁設置有一個向外突出的豎向加強筋和一個向內凹陷的橫向U型曲面加強結構,所述橫向加強筋和所述縱向U型曲面加強結構形成十字交叉結構;
[0009]所述主蓄油倉底部內壁前后兩端設置有向底部中線延伸的加強筋。
[0010]所述主蓄油倉四周側壁靠近底部的曲面上設置有凹槽狀加強結構;所述凹槽狀加強結構通向主蓄油倉底部。
[0011]所述主蓄油倉底部外壁設置有向外突出的一組網格狀加強筋結構。
[0012]所述輔蓄油倉底部周邊外壁設置有發動機線束固定支架。
[0013]所述發動機油底殼四周側壁外表面均設置有內凹的曲面加強結構。
[0014]所述主蓄油倉底部的擋油板螺栓孔均設置有與油底殼側壁相連的加強筋結構。
[0015]設置于所述蓄油倉底部后端安裝集濾器管卡的螺栓孔周邊設置有加強筋,且靠近側壁一端的螺栓孔的加強筋與側壁相連。
[0016]本實用新型內容的有益技術效果是:
[0017]通過加強筋與曲面加強結構的應用,使油底殼的固有頻率避開了發動機運行中可能遇到的頻率段,在保證油底殼容量以及占空間占用量滿足要求的情況下,使得油底殼獲得了較強的抗振能力,避免了油底殼成為發動機“擴音器”而導致損壞失效的風險。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圖1是本實用新型油底殼內部螺栓孔及加強筋結構示意圖;
[0019]圖2是本實用新型油底殼外部周邊曲面加強結構示意圖;
[0020]圖3是本實用新型油底殼外部加強筋與其余曲面加強結構示意圖;
[0021]圖4是圖1的仰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
[0022]以下通過具體實施例來描述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以下實例僅為示例性的,僅能用來解釋和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不能解釋為是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限制。
[0023]圖1至圖4為本申請的一個實施例示意圖。本實施例的發動機油底殼為壓力鑄造鋁合金油底殼,見圖4所示,為長方形盆狀結構,其中左側做得較淺,為輔蓄油倉50 ;右側做得較深,為主蓄油倉51,是為了保證在發動機縱向傾斜時機油泵能正常吸到機油。發動機油底殼邊沿四周設置有螺栓安裝孔,通過螺栓與發動機底部固定連接。油底殼側壁的內表面設置有機油尺,用來檢查油量。主蓄油倉51設置有擋油板,防止汽車行駛時油面波動過大發生油液激濺,同時有利于潤滑油雜質的沉淀。油底殼底部最低處設置有放油螺塞孔,平時用放油螺栓密封。
[0024]如圖1所示,在輔蓄油倉底50部后端設置有螺栓孔(1,2),螺栓孔(1,2)是用于安裝集濾器管卡的,螺栓孔(1,2)的周邊都有加強筋,且靠近側壁的一邊有加強筋與側壁相連。加強筋43與螺栓孔I相連接,當螺栓孔I裝上集濾器管卡并打緊螺栓后,加強筋43將通過這一結構與油底殼側壁相連,另一端則延伸至加強筋45前方。同時加強筋(41,42,43,44),組合在一起形成人字形加強筋的搭配,較大的加強了該部位的強度,同時也提高了抗震性。在圖1的右側為油底殼中較深的主蓄油倉,此處螺栓孔(3,4)是用于固定集濾器支架及擋油板的螺栓孔,螺栓孔(5,6,7,8,9)是用于固定擋油板的螺栓孔,這些螺栓孔均有加強筋結構與油底殼側壁相連。加強筋45用于增強螺栓孔(3,4)的橫向強度。在主蓄油倉底51部內壁前后兩端設置有向底部中線延伸的加強筋(46,47,48,49),加強底部強度,擋油板裝配打緊螺栓之后,則在主蓄油倉51處形成一個籠式框架,大大加強油底殼的強度與抗振性。本申請中的前端是指面對圖1靠近下橫邊的為前端,反之為后端。本申請中的橫邊是指油底殼的長邊,豎邊是指油底殼的短邊。
[0025]如圖2所示,油底殼側壁間隔設置的曲面加強結構(11?27),在這些位置通過適當的布置,即達到了加強油底殼側壁強度和抗振性能的目的,同時還巧妙地避開了螺栓安裝位置,使得油底殼安裝面無需擴大,使整體結構線更加緊湊。
[0026]如圖3所示,在主蓄油倉51四周側壁靠近底部的曲面上設置有凹槽狀加強結構(28?34),此凹槽狀加強結構通向主蓄油倉底部,可以進一步增強主蓄油倉的側壁強度和抗振性能。在輔蓄油倉50底部設置有一個向外突出的豎向加強筋35和一個向內凹陷的U型結構36,二者形成了十字交叉結構,使得該面強度更好,同時與圖1所示內壁的加強筋相配合(41,42,43,44),避免了因存在大平面而導致的噪聲放大與輻射。本申請中的豎向是指與油底殼短邊相同的方向。37則是油底殼外部向外突出的一組網格狀加強筋結構,此結構與圖1所示內壁的加強筋(46,47,48,49)共同增強了該處底部的強度和抗振性能,也避免了因存在大平面而導致的噪聲放大與輻射。油底殼上集成鑄造出來的發動機線束固定支架(38,39,40),可使整機結構更緊湊。
[0027]圖4為圖1的仰視圖,圖4配合前面的圖1至圖3去看本申請的技術方案,能夠更好地理解油底殼的形狀以及曲面加強結構,發動機線束固定支架等部位的具體形式。
[0028]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限定。
【權利要求】
1.一種發動機油底殼,為長方形盆狀結構,其中一側較淺,為輔蓄油倉,一側較深,為主蓄油倉; 其特征在于:所述輔蓄油倉底部內壁設置有人字形加強筋; 所述輔蓄油倉底部外壁設置有一個向外突出的豎向加強筋和一個向內凹陷的橫向U型曲面加強結構,所述橫向加強筋和縱向U型曲面加強結構形成十字交叉結構; 所述主蓄油倉底部內壁前后兩端設置有向底部中線延伸的加強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動機油底殼,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蓄油倉四周側壁靠近底部的曲面上設置有凹槽狀加強結構;所述凹槽狀加強結構通向主蓄油倉底部。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動機油底殼,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蓄油倉底部外壁設置有向外突出的一組網格狀加強筋結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動機油底殼,其特征在于:所述輔蓄油倉底部周邊外壁設置有發動機線束固定支架。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動機油底殼,其特征在于:所述發動機油底殼四周側壁外表面均設置有內凹的曲面加強結構。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動機油底殼,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蓄油倉底部的擋油板螺栓孔均設置有與油底殼側壁相連的加強筋結構。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動機油底殼,其特征在于:設置于所述蓄油倉底部后端安裝集濾器管卡的螺栓孔周邊設置有加強筋,且靠近側壁一端的螺栓孔的加強筋與側壁相連。
【文檔編號】F01M11/00GK203962087SQ201420413095
【公開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24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24日
【發明者】楊洪震, 孟祥山, 胡志勝, 陳曉東, 黃凱, 張龍, 丁揚楓 申請人: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