渦輪發電機的橫梁和機殼的連接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渦輪發電機的橫梁和機殼的連接結構,包括橫梁和機殼,機殼的上表面或下表面設有多個與橫梁的端部相匹配的凹槽,橫梁的端部嵌設于凹槽內并與機殼固定連接;凹槽包括一個缺口和三個側壁,凹槽的至少一側壁分別設有至少一第一卡槽或第一凸起,橫梁的至少一側壁分別對應設有至少一第二凸起或第二卡槽,第二凸起卡設于第一卡槽內,或第一凸起卡設于第二卡槽內。本實用新型將橫梁與機殼直接固定連接,因此節省了底座部件,減少了生產成本和安裝步驟。本實用新型的橫梁的端部嵌設于機殼上表面或下表面的凹槽內并與機殼固定連接,因此橫梁的端部可以在機殼的凹槽內牢牢固定,橫梁和機殼的連接處不會出現松動,提高了風能或水能轉化成電能的效率。
【專利說明】渦輪發電機的橫梁和機殼的連接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發電機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渦輪發電機的橫梁和機殼的連接結構。
【背景技術】
[0002]目前,現有的渦輪發電機主要包括風力發電機或水力發電機,這兩種發電機的橫梁和機殼連接時,都是先將橫梁與底座連接,底座再與機殼連接,由于多了一個底座部件,因此,增加了生產成本,也使安裝步驟增多。
[0003]另外,上述橫梁與底座連接時,橫梁的一端設于底座的上表面,然后再利用螺釘等緊固件將橫梁的端部與底座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橫梁和底座的這種連接方式,雖然簡單、方便,但是在使用過程中,橫梁和底座的連接處經常出現松動,影響風能或水能轉化成電能的效率。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渦輪發電機的橫梁和機殼的連接結構,其不需要底座,直接將橫梁和機殼固定連接,連接緊密、牢固,不會出現松動。
[0005]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渦輪發電機的橫梁和機殼的連接結構,包括橫梁和機殼,所述機殼的上表面或下表面設有多個與所述橫梁的端部相匹配的凹槽,所述橫梁的端部嵌設于所述凹槽內并與所述機殼固定連接;所述凹槽包括一個缺口和三個側壁,所述凹槽的至少一側壁分別設有至少一第一卡槽或第一凸起,所述橫梁的至少一側壁分別對應設有至少一第二凸起或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凸起卡設于所述第一卡槽內,或所述第一凸起卡設于所述第二卡槽內。
[0006]進一步地,所述凹槽的底部固設有至少一沿所述機殼軸向設置的第一定位桿,所述橫梁上設有至少一與所述第一定位桿配合的第一定位孔。
[0007]進一步地,所述凹槽臨近所述機殼中心的一側壁固設有至少一沿所述機殼徑向設置的第二定位桿,所述橫梁上設有至少一與所述第二定位桿配合的第二定位孔。
[0008]進一步地,所述凹槽底部固設有至少一沿所述機殼徑向設置的定位塊,所述橫梁上設有至少一與所述定位塊配合的定位槽。
[0009]具體地,多個所述凹槽以所述機殼的中心為圓心呈環形排列。
[0010]具體地,所述橫梁的端部通過若干緊固件與所述機殼固定連接。
[0011]由于本實用新型是將橫梁與機殼直接固定連接,因此節省了底座部件,減少了生產成本和安裝步驟。另外,由于本實用新型的橫梁的端部是嵌設于機殼上表面或下表面的凹槽內并與機殼固定連接,因此橫梁的端部可以在機殼的凹槽內牢牢固定,橫梁和機殼的連接處不會出現松動,提高了風能或水能轉化成電能的效率。【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渦輪發電機的橫梁和機殼的連接結構的示意圖;
[0013]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機殼的示意圖;
[0014]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橫梁的示意圖;
[0015]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提供的渦輪發電機的橫梁和機殼的連接結構的示意圖;
[0016]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提供的機殼的示意圖;
[0017]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提供的橫梁的示意圖;
[0018]圖7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提供的渦輪發電機的橫梁和機殼的連接結構的示意圖;
[0019]圖8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提供的機殼的不意圖;
[0020]圖9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提供的橫梁的示意圖;
[0021]圖10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四提供的渦輪發電機的橫梁和機殼的連接結構的示意圖;
[0022]圖1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四提供的機殼的示意圖;
[0023]圖1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四提供的橫梁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4]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5]實施例一
[0026]如圖1、2、3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一種渦輪發電機的橫梁和機殼的連接結構,包括橫梁I和機殼2,機殼2上表面或下表面設有多個與橫梁I的端部相匹配的凹槽21,橫梁I的端部嵌設于凹槽21內并與機殼2固定連接。
[0027]由于本實用新型是將橫梁I與機殼2直接固定連接,因此節省了底座部件,減少了生產成本和安裝步驟。另外,由于本實用新型的橫梁I的端部是嵌設于機殼2上表面或下表面的凹槽21內并與機殼2固定連接,因此橫梁I的端部可以在機殼2的凹槽21內牢牢固定,橫梁I和機殼2的連接處不會出現松動,提高了風能或水能轉化成電能的效率。
[0028]具體地,多個凹槽21以機殼2的中心為圓心呈環形排列,凹槽21具體設置了六個。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凹槽21的數量可以根據渦輪發電機的功率、橫梁I的數量和機殼2的大小等因素具體而定,無論設置多少個凹槽21,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0029]具體地,所述凹槽21包括一個缺口和三個側壁,凹槽21的至少一側壁分別設有至少一第一卡槽22,橫梁I的至少一側壁分別對應設有至少一第二凸起11,第二凸起11卡設于第一卡槽22內,然后,橫梁I的端部通過若干緊固件12 (如螺釘或螺栓)與機殼2固定連接,從而使得橫梁I和機殼2連接緊密、牢固,提高了風能或水能轉化成電能的效率。
[0030]另外,本實用新型還可以在凹槽21的至少一側壁分別設有至少一第一凸起(未示出),并在橫梁I的至少一側壁分別對應設有至少一第二卡槽(未示出),第一凸起卡設于所述第二卡槽內,然后,橫梁I的端部通過若干緊固件12 (如螺釘或螺栓)與機殼2固定連接,同樣也可以實現橫梁I和機殼2連接緊密、牢固,提高了風能或水能轉化成電能的效率。
[0031]實施例二
[0032]如圖4、5、6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提供的一種渦輪發電機的橫梁和機殼的連接結構,包括橫梁3和機殼4,機殼4上表面或下表面設有多個與橫梁3的端部相匹配的凹槽41,橫梁3的端部嵌設于凹槽41內并與機殼4固定連接。
[0033]由于本實用新型是將橫梁3與機殼4直接固定連接,因此節省了底座部件,減少了生產成本和安裝步驟。另外,由于本實用新型的橫梁3的端部是嵌設于機殼4上表面或下表面的凹槽41內并與機殼4固定連接,因此橫梁3的端部可以在機殼4的凹槽41內牢牢固定,橫梁3和機殼4的連接處不會出現松動,提高了風能或水能轉化成電能的效率。
[0034]具體地,多個凹槽41以機殼4的中心為圓心呈環形排列,凹槽41具體設置了六個。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凹槽41的數量可以根據渦輪發電機的功率、橫梁3的數量和機殼4的大小等因素具體而定,無論設置多少個凹槽41,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0035]具體地,所述凹槽41包括一個缺口和三個側壁,凹槽41的至少一側壁分別設有至少一第一卡槽42,橫梁3的至少一側壁分別對應設有至少一第二凸起31,第二凸起31卡設于第一卡槽42內,然后,橫梁3的端部通過若干緊固件32 (如螺釘或螺栓)與機殼4固定連接,從而使得橫梁3和機殼4連接緊密、牢固,提高了風能或水能轉化成電能的效率。
[0036]另外,本實用新型還可以在凹槽41的至少一側壁分別設有至少一第一凸起(未示出),并在橫梁3的至少一側壁分別對應設有至少一第二卡槽(未示出),第一凸起卡設于所述第二卡槽內,然后,橫梁3的端部通過若干緊固件32 (如螺釘或螺栓)與機殼4固定連接,同樣也可以實現橫梁3和機殼4連接緊密、牢固,提高了風能或水能轉化成電能的效率。
[0037]進一步地,所述凹槽41的底部固設有至少一沿機殼4軸向設置的第一定位桿43,橫梁3上設有至少一與第一定位桿43配合的第一定位孔33。橫梁3和機殼4裝配時,當橫梁3的端部嵌設于機殼4上表面或下表面的凹槽41內的同時,第一定位桿43穿設于第一定位孔33內,第一定位桿43將橫梁3的端部牢牢定位在凹槽41內,進一步保證了橫梁3和機殼4之間牢固連接。
[0038]實施例三
[0039]如圖7、8、9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提供的一種渦輪發電機的橫梁和機殼的連接結構,包括橫梁5和機殼6,機殼6上表面或下表面設有多個與橫梁5的端部相匹配的凹槽61,橫梁5的端部嵌設于凹槽61內并與機殼6固定連接。
[0040]由于本實用新型是將橫梁5與機殼6直接固定連接,因此節省了底座部件,減少了生產成本和安裝步驟。另外,由于本實用新型的橫梁5的端部是嵌設于機殼6上表面或下表面的凹槽61內并與機殼6固定連接,因此橫梁5的端部可以在機殼6的凹槽61內牢牢固定,橫梁5和機殼6的連接處不會出現松動,提高了風能或水能轉化成電能的效率。
[0041]具體地,多個凹槽61以機殼6的中心為圓心呈環形排列,凹槽61具體設置了六個。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凹槽61的數量可以根據渦輪發電機的功率、橫梁5的數量和機殼6的大小等因素具體而定,無論設置多少個凹槽61,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0042]具體地,所述凹槽61包括一個缺口和三個側壁,凹槽61的至少一側壁分別設有至少一第一卡槽62,橫梁5的至少一側壁分別對應設有至少一第二凸起51,第二凸起51卡設于第一卡槽62內,然后,橫梁5的端部通過若干緊固件52 (如螺釘或螺栓)與機殼6固定連接,從而使得橫梁5和機殼6連接緊密、牢固,提高了風能或水能轉化成電能的效率。
[0043]另外,本實用新型還可以在凹槽61的至少一側壁分別設有至少一第一凸起(未示出),并在橫梁5的至少一側壁分別對應設有至少一第二卡槽(未示出),第一凸起卡設于所述第二卡槽內,然后,橫梁5的端部通過若干緊固件52 (如螺釘或螺栓)與機殼6固定連接,同樣也可以實現橫梁5和機殼6連接緊密、牢固,提高了風能或水能轉化成電能的效率。
[0044]進一步地,所述凹槽61的底部固設有至少一沿機殼6徑向設置的第二定位桿63,橫梁5上設有至少一與第一定位桿63配合的第一定位孔(未示出)。橫梁5和機殼6裝配時,當橫梁5的端部嵌設于機殼6上表面或下表面的凹槽61內的同時,第一定位桿63穿設于橫梁5上的第一定位孔內,第一定位桿63將橫梁5的端部牢牢定位在凹槽61內,進一步保證了橫梁5和機殼6之間牢固連接。
[0045]實施例四
[0046]如圖10、11、12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四提供的一種渦輪發電機的橫梁和機殼的連接結構,包括橫梁7和機殼8,機殼8上表面或下表面設有多個與橫梁7的端部相匹配的凹槽81,橫梁7的端部嵌設于凹槽81內并與機殼8固定連接。
[0047]由于本實用新型是將橫梁7與機殼8直接固定連接,因此節省了底座部件,減少了生產成本和安裝步驟。另外,由于本實用新型的橫梁7的端部是嵌設于機殼8上表面或下表面的凹槽81內并與機殼8固定連接,因此橫梁7的端部可以在機殼8的凹槽81內牢牢固定,橫梁7和機殼8的連接處不會出現松動,提高了風能或水能轉化成電能的效率。
[0048]具體地,多個凹槽81以機殼8的中心為圓心呈環形排列,凹槽81具體設置了六個。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凹槽81的數量可以根據渦輪發電機的功率、橫梁7的數量和機殼8的大小等因素具體而定,無論設置多少個凹槽81,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0049]具體地,所述凹槽81包括一個缺口和三個側壁,凹槽81的至少一側壁分別設有至少一第一卡槽82,橫梁7的至少一側壁分別對應設有至少一第二凸起71,第二凸起71卡設于第一卡槽82內,然后,橫梁7的端部通過若干緊固件72 (如螺釘或螺栓)與機殼8固定連接,從而使得橫梁7和機殼8連接緊密、牢固,提高了風能或水能轉化成電能的效率。
[0050]另外,本實用新型還可以在凹槽81的至少一側壁分別設有至少一第一凸起(未示出),并在橫梁7的至少一側壁分別對應設有至少一第二卡槽(未示出),第一凸起卡設于所述第二卡槽內,然后,橫梁7的端部通過若干緊固件72 (如螺釘或螺栓)與機殼8固定連接,同樣也可以實現橫梁7和機殼8連接緊密、牢固,提高了風能或水能轉化成電能的效率。
[0051]進一步地,所述凹槽81的底部固設有至少一沿機殼8徑向設置的定位塊83,橫梁7上設有至少一與定位塊83配合的定位槽(未示出)。橫梁7和機殼8裝配時,當橫梁7的端部嵌設于機殼8上表面或下表面的凹槽81內的同時,定位塊83穿設于橫梁7上的定位槽,定位塊83將橫梁7的端部牢牢定位在凹槽81內,進一步保證了橫梁7和機殼8之間牢固連接。
[0052]以上所述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潤輪發電機的橫梁和機殼的連接結構,包括橫梁和機殼,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殼的上表面或下表面設有多個與所述橫梁的端部相匹配的凹槽,所述橫梁的端部嵌設于所述凹槽內并與所述機殼固定連接;所述凹槽包括一個缺口和三個側壁,所述凹槽的至少一側壁分別設有至少一第一卡槽或第一凸起,所述橫梁的至少一側壁分別對應設有至少一第二凸起或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凸起卡設于所述第一卡槽內,或所述第一凸起卡設于所述第二卡槽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渦輪發電機的橫梁和機殼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底部固設有至少一沿所述機殼軸向設置的第一定位桿,所述橫梁上設有至少一與所述第一定位桿配合的第一定位孔。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渦輪發電機的橫梁和機殼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臨近所述機殼中心的一側壁固設有至少一沿所述機殼徑向設置的第二定位桿,所述橫梁上設有至少一與所述第二定位桿配合的第二定位孔。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渦輪發電機的橫梁和機殼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底部固設有至少一沿所述機殼徑向設置的定位塊,所述橫梁上設有至少一與所述定位塊配合的定位槽。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渦輪發電機的橫梁和機殼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多個所述凹槽以所述機殼的中心為圓心呈環形排列。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渦輪發電機的橫梁和機殼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橫梁的端部通過若干緊固件與所述機殼固定連接。
【文檔編號】F03B11/00GK203430709SQ201320520759
【公開日】2014年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26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26日
【發明者】易兵 申請人:易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