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控噴油器的控制噴射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控噴油器部件,尤其是一種電控噴油器的控制噴射閥。
背景技術:
由于電控高壓共軌燃油噴射系統與傳統機械式燃油系統相比,具有降低發動機噪音、降低排放、提高經濟性等顯著優勢,因此在國外得到了廣泛應用。在國內,由于排放法規的要求不斷提升,高壓共軌系統已成為必然的選擇。電控噴油器是此系統的關鍵部件,它能實現對噴油規律的理想化控制,能夠實現多次噴射,為了實現電控噴油器的快速開啟和關閉,利用控制活塞兩端的壓力差來控制開啟和關閉,根據液體的特性,利用這一原理完全滿足對電控噴油器的快速反映要求,為了保證控制活塞兩端的控制室在更高的壓力下能夠密封,對相關的加工件要求很高,由于有很多零件組裝在一起,相對位置度很難保證,為了達到要求,加工成本很高,切廢品率很高。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可以降低加工難度、提高密封性和生產率的模電控噴油器的噴射閥。按照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所述電控噴油器的控制噴射閥,它包括控制平閥、節流孔板、控制活塞套與控制活塞;所述控制平閥的下端面具有密封面;在節流孔板的下方設有控制活塞套,控制活塞套的上端部具有環狀凸起,在節流孔板的上開設有控制室、回油節流孔與節流孔板下油孔,在節流孔板的下端面或者在控制活塞套的上端面開設有節流孔板油槽,節流孔板油槽與控制室連通,控制室與節流孔板下油孔連通,節流孔板下油孔與回油節流孔連通,在控制活塞套上開設有控制活塞套油孔與進油節流孔,進油節流孔位于控制活塞套油孔的上方,進油·節流孔與控制活塞套油孔連通,進油節流孔的孔徑小于控制活塞套油孔的孔徑,進油節流孔與節流孔板油槽連通,在控制活塞套內滑動插接有控制活塞,控制活塞的上端面選擇性封堵節流孔板下油孔的下端部;在控制平閥的下端面或者節流孔板的上端面開設有內環槽、外環槽與導流槽,外環槽套在內環槽的外部,外環槽與內環槽通過導流槽連通,內環槽與所述的回油節流孔選擇性連通。控制平閥的下端面整體為平面且為密封面,在節流孔板的上端面開設有內環槽、外環槽與導流槽,外環槽套在內環槽的外部,外環槽與內環槽通過導流槽連通,內環槽與所述的回油節流孔在控制平閥的密封面作用下選擇性連通。控制平閥的下端面具有密封面,節流孔板的上端面為平面,在控制平閥的下端面開設有內環槽、外環槽與導流槽,外環槽套在內環槽的外部,外環槽與內環槽通過導流槽連通,內環槽與所述的回油節流孔在控制平閥的密封面作用下選擇性連通,且內環槽的內圓之內的控制平閥下端面與節流孔板的上端面貼合,內環槽的外圓與外環槽的內圓之間的控制平閥的下端面與節流孔板的上端面貼合,內環槽的內圓之內的控制平閥的下端面與回油節流孔回油出口端外側的節流孔板的上端面貼合形成密封環帶。[0008]所述密封環帶的外圓直徑< 0.8mm,且密封環帶的內圓直徑彡0.3mm。所述內環槽的深度小于外環槽的深度。所述內環槽的外圓與外環槽的內圓之間的平面被導流槽分成31等分。所述控制平閥的密封面尺寸大于回油節流孔的回油出口端直徑。所述控制活塞套油孔的軸線與控制活塞套的環狀凸起下端面的夾角為3(Γ120° ;所述進油節流孔的軸線與控制活塞套的環狀凸起下端面的夾角為3(Γ120°。本實用新型降低了加工難度,提高了密封性和生產率。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安裝使用結構示意圖。圖2是實施例1中節流孔板的放大示意圖。
圖3是圖2中節流孔板的俯視圖。圖4是實施例1中控制平閥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局部結構示意圖。圖6是圖5中節流孔板的俯視圖。圖7是實施例2中控制平閥的仰視圖。圖8是圖7的A— A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實施例1如圖1、圖2、圖3和圖4所示,該電控噴油器的噴射閥,它包括控制平閥8、節流孔板9、控制活塞套10與控制活塞34 ;所述控制平閥8的下端面具有密封面;在節流孔板9的下方設有控制活塞套10,控制活塞套10的上端部具有環狀凸起,在節流孔板9的上開設有控制室28、回油節流孔24與節流孔板下油孔25,在節流孔板9的下端面或者在控制活塞套10的上端面開設有節流孔板油槽36,節流孔板油槽36與控制室28連通,控制室28與節流孔板下油孔25連通,節流孔板下油孔25與回油節流孔24連通,在控制活塞套10上開設有控制活塞套油孔26與進油節流孔27,進油節流孔27位于控制活塞套油孔26的上方,進油節流孔27與控制活塞套油孔26連通,進油節流孔27的孔徑小于控制活塞套油孔26的孔徑,進油節流孔27與節流孔板油槽36連通,在控制活塞套10內滑動插接有控制活塞34,控制活塞34的上端面選擇性封堵節流孔板下油孔25的下端部;控制平閥8的下端面整體為平面且為密封面,在節流孔板9的上端面開設有內環槽23、外環槽22與導流槽21,外環槽22套在內環槽23的外部,外環槽22與內環槽23通過導流槽21連通,內環槽23與所述的回油節流孔24在控制平閥8的密封面作用下選擇性連通。所述內環槽23的深度小于外環槽22的深度。所述內環槽23的外圓與外環槽22的內圓之間的平面被導流槽21分成3 8等分。所述控制平閥8的密封面尺寸大于回油節流孔24的回油出口端直徑。所述控制活塞套油孔26的軸線與控制活塞套10的環狀凸起下端面的夾角為3(Γ120° ;所述進油節流孔27的軸線與控制活塞套10的環狀凸起下端面的夾角為30 120。。實施例2電控噴油器的噴射閥,它包括控制平閥8、節流孔板9、控制活塞套10與控制活塞34 ;所述控制平閥8的下端面具有密封面;在節流孔板9的下方設有控制活塞套10,控制活塞套10的上端部具有環狀凸起,在節流孔板9的上開設有控制室28、回油節流孔24與節流孔板下油孔25,在節流孔板9的下端面或者在控制活塞套10的上端面開設有節流孔板油槽36,節流孔板油槽36與控制室28連通,控制室28與節流孔板下油孔25連通,節流孔板下油孔25與回油節流孔24連通,在控制活塞套10上開設有控制活塞套油孔26與進油節流孔27,進油節流孔27位于控制活塞套油孔26的上方,進油節流孔27與控制活塞套油孔26連通,進油節流孔27的孔徑小于控制活塞套油孔26的孔徑,進油節流孔27與節流孔板油槽36連通,在控制活塞套10內滑動插接有控制活塞34,控制活塞34的上端面選擇性封堵節流孔板下油孔25的下端部;控制平閥8的下端面具有密封面,節流孔板9的上端面為平面,在控制平閥8的下端面開設有內環槽23、外環槽22與導流槽21,外環槽22套在內環槽23的外部,外環槽22與內環槽23通過導流槽21連通,內環槽23與所述的回油節流孔24在控制平閥8的密封面作用下選擇性連通,且內環槽23的內圓之內的控制平閥8下端面與節流孔板9的上端面貼合,內環槽23的外圓與外環槽22的內圓之間的控制平閥8的下端面與節流孔板9的上端面貼合,內環槽23的內圓之內的控制平閥8的下端面與回油節流孔24回油出口端外側的節流孔板9的上端面貼合形成密封環帶。所述密封環帶的外圓直徑< 0.8mm,且密封環帶的內圓直徑彡0.3mm。所述內環槽23的深度小于外環槽22的深度。所述內環槽23的外圓與外環槽22的內圓之間的平面被導流槽21分成3 8等分。所述控制平閥8的 密封面尺寸大于回油節流孔24的回油出口端直徑。所述控制活塞套油孔26的軸線與控制活塞套10的環狀凸起下端面的夾角為3(Γ120° ;所述進油節流孔27的軸線與控制活塞套10的環狀凸起下端面的夾角為30 120。。本實用新型的電控噴油器的噴射閥在使用時安裝在噴油器體內,該噴油器體具有:在噴油器外殼11內開設有噴油器外殼油孔11.1,噴油器外殼油孔11.1與噴油器外殼
11上的進油接口連通,在噴油器外殼11內設有襯環5與控制閥偶件6,控制閥偶件6位于襯環5的下方,在控制閥偶件6上開設有控制閥偶件油孔6.1,在控制閥偶件6的下方設有節流孔板9,噴油器外殼油孔11.1與所述控制活塞套油孔26連通,在噴油器外殼11的上端通過電磁鐵緊帽3固定有電磁鐵1,電磁鐵I內具有電磁閥彈簧4,在電磁閥彈簧4的下端部連接有銜鐵7,在銜鐵7上開設有銜鐵流道7.1,在銜鐵7上焊接有銜鐵桿,在銜鐵桿的下端部固定有調整球20,在銜鐵桿下方的控制閥偶件6內設有控制平閥8,控制平閥8的上端面設有球面凹陷33,在噴油器外殼11的下端固定有噴油嘴緊帽18,在噴油嘴緊帽18內安裝有噴油嘴套17,在噴油嘴套17內安裝有噴油嘴,在噴油嘴套17內開設有噴油嘴套油孔17.1,在噴油嘴套17上方的噴油嘴緊帽18內安裝有中間體15,在中間體15內開設有中間體油孔15.1,所述噴油器外殼油孔11.1與中間體油孔15.1連通,中間體油孔15.1與噴油嘴套油孔17.1連通,在中間體15上固定有定位銷16 ;在噴油器外殼11的下端內設有頂桿14,頂桿14的下端部與噴油嘴的上端部相抵,頂桿14的上端部與控制活塞34的下端部相抵,在頂桿14的上端外部套接有頂桿導向塊19,在頂桿導向塊19下方的頂桿14上設有調壓彈簧13,調壓彈簧13的下端部與頂桿14下端凸環相抵。在電磁鐵I內設有彈簧調整墊片2,所述電磁閥彈簧4的上端部與彈簧調整墊片2相抵。在頂桿導向塊19下方的頂桿14上套接有調壓墊片12,所述調壓彈簧13的上端部與調壓墊片12相抵。工作時,高壓燃油通過控制活塞套10上的控制活塞套油孔26流入進油節流孔27,再從進油節流孔27進入節流孔板9的節流孔板油槽36,再經節流孔板油槽36進入控制室28,控制室28是由節流孔板9和控制活塞套10之間的間隙合成,其作用是其內存一定壓力的燃油,使壓力作用在控制活塞34軸向方向往復運動,當控制平閥8抬起時,控制室28內的燃油通過節流孔板9上的回油節流孔24與節流孔板下油孔25流到內環槽23內,再經導流槽21流到更大的外環槽22,然后燃油周圍均勻流出;當控制室28內的燃油通過節流孔板9上的回油節流孔24與節流孔板下油孔25流出,控制室28的燃油壓力下降,而節流孔板9的節流孔板油槽36進入控制室28燃油量小于通過節流孔板9上的節流孔板下油孔25流出的油量,在控制平閥8抬起時,控制室28內油壓無法建立,這樣在控制活塞34另一端力的作用下,控制活塞34向節流孔板9的方向運動,當控制平閥8落下,控制平閥8的下端面與節流孔板9的上端面貼合,控制室28內的燃油流出通道被截斷,節流孔板9的節流孔板油槽36進入控制室28燃油不斷增多,當控制室28燃油壓力達到一定值時,控制活塞34被推著遠離節流孔板9的方向運動,此時整個控制閥完成一個運動。在其工作過程中,重復這樣的循 環。
權利要求1.一種電控噴油器的控制噴射閥,其特征是:它包括控制平閥(8)與節流孔板(9)和控制活塞套(10),所述控制平閥(8)的下端面具有密封面;在節流孔板(9)上開設有控制室(28)、連接油孔(36)、回油節流孔(24)與節流孔板下油孔(25);控制活塞套10上開設有進油節流孔(27)連接進油孔(26);進油節油孔(27)的孔徑小于回油節流孔(24)的孔徑,進油節油孔(27)的孔徑小于連接油孔(36)的孔徑,回油節流孔(24)的孔徑小于節流孔板下油孔(25)的孔徑,連接進油孔(26)與進油節油孔(27)連通,進油節油孔(27)與連接油孔(36)連通,連接油孔(36)與控制室(28)連通,控制室(28)與節流孔板下油孔(25)連通,節流孔板下油孔(25)與回油節流孔(24)連通;在控制平閥(8)的下端面或者節流孔板(9)的上端面開設有內環槽(23)、外環槽(22)與導流槽(21),外環槽(22)套在內環槽(23)的外部,外環槽(22)與內環槽(23)通過導流槽(21)連通,內環槽(23)與所述的回油節流孔(24)在控制平閥(8)的密封面作用下選擇性連通。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控噴油器的控制噴射閥,其特征是:控制平閥(8)的下端面整體為平面且為密封面,在節流孔板(9)的上端面開設有內環槽(23)、外環槽(22)與導流槽(21),外環槽(22)套在內環槽(23)的外部,外環槽(22)與內環槽(23)通過導流槽(21)連通,內環槽(23)與所述的回油節流孔(24)在控制平閥(8)的密封面作用下選擇性連通,夕卜環槽(22)與控制閥偶件油孔(6.1)相接。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控噴油器的控制噴射閥,其特征是:控制平閥(8)的下端面具有密封面,節流孔板(9)的上端面為平面,在控制平閥(8)的下端面開設有內環槽(23)、夕卜環槽(22)與導流槽(21),外環槽(22)套在內環槽(23)的外部,外環槽(22)與內環槽(23)通過導 流槽(21)連通,內環槽(23)與所述的回油節流孔(24)在控制平閥(8)的密封面作用下選擇性連通,外環槽(22)與控制閥偶件油孔(6.1)相接,且內環槽(23)的內圓之內的控制平閥(8)下端面與節流孔板(9)的上端面貼合,內環槽(23)的外圓與外環槽(22)的內圓之間的控制平閥(8)的下端面與節流孔板(9)的上端面貼合,內環槽(23)的內圓之內的控制平閥(8)的下端面與回油節流孔(24)回油出口端外側的節流孔板(9)的上端面貼合形成密封環帶。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控噴油器的控制噴射閥,其特征是:所述密封環帶的外圓直徑< 0.8mm,且密封環帶的內圓直徑彡0.3mm。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控噴油器的控制噴射閥,其特征是:所述內環槽(23)的深度小于外環槽(22)的深度。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控噴油器的控制噴射閥,其特征是:所述內環槽(23)的外圓與外環槽(22)的內圓之間的平面被導流槽(21)分成3 8等分。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控噴油器的控制噴射閥,其特征是:所述控制平閥(8)的密封面尺寸大于回油節流孔(24)的回油出口端直徑。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控噴油器的控制噴射閥,其特征是:所述控制活塞套油孔(26)的軸線與控制活塞套(10)的環狀凸起下端面的夾角為3(Γ120°;所述進油節流孔(27)的軸線與控制活塞套(10)的環狀凸起下端面的夾角為3(Γ120°。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控噴油器的控制噴射閥,控制平閥的下端面具有密封面;在節流孔板的下方設有控制活塞套,控制活塞套的上端部具有環狀凸起,在節流孔板的上開設有控制室、回油節流孔與節流孔板下油孔,在節流孔板的下端面或者在控制活塞套的上端面開設有節流孔板油槽,在控制活塞套上開設有控制活塞套油孔與進油節流孔,進油節流孔的孔徑小于控制活塞套油孔的孔徑,進油節流孔與節流孔板油槽連通,在控制活塞套內滑動插接有控制活塞,控制活塞的上端面選擇性封堵節流孔板下油孔的下端部;在控制平閥的下端面或者節流孔板的上端面開設有內環槽、外環槽與導流槽,外環槽套在內環槽的外部,外環槽與內環槽通過導流槽連通,內環槽與所述的回油節流孔選擇性連通。本實用新型降低了加工難度,提高了密封性和生產率。
文檔編號F02M51/06GK203098111SQ20132001358
公開日2013年7月31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10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10日
發明者肖亨琳, 王永東 申請人:無錫開普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