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油器文氏管插入件以及相關化油器、系統和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用于化油器的文氏管插入件,以及與之結合的化油器、系統和裝置。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是一種用于內燃機的化油器,包括:化油器主體,包括延伸穿過化油器主體的多個節流孔,對于每個節流孔,燃料傳送通道終止于節流孔的側壁;插入件,包括多個文氏管以及將文氏管連接在一起的聯接構件,每個文氏管包括文氏管通道和用于將燃料引入文氏管通道的燃料端口;插入件緊固到化油器主體,使得文氏管延伸進入節流孔,燃料端口與燃料傳送通道流體連通,聯接構件接觸于化油器主體。
【專利說明】化油器文氏管插入件以及相關化油器、系統和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大致涉及一種化油器,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用于插入到多節流孔化油器的文氏管插入件。
【背景技術】
[0002]在小型實用引擎中,多個節流孔中的每個節流孔(也稱為腔)通常向僅僅一個汽缸提供空氣和燃料。例如,雙腔化油器通常用于為雙汽缸引擎提供燃料。節流孔通常形成于公共的構件(公知為化油器主體)中。當引擎被設計成燃料以氣態形式(例如天然氣或丙烷)被傳送到引擎而運行時,使用氣體燃料化油器(與之相對的是更為通用的液體燃料化油器,例如汽油)。
[0003]存在多種類型的氣態燃料化油器設計,此類設計將燃料經由文氏管通道引入化油器空氣流,當“中空”文氏管被壓迫或另行裝配進入處于節流盤/節流桿組件正上游的節流孔內時,形成文氏管通道。在這種化油器設計中的文氏管是如下構件,該構件通過將空氣流經由咽喉段而進行略微限制來計量燃料進入化油器空氣流,從而形成壓力差,該壓力差將燃料從化油器主體的燃料傳送通道抽送經過燃料端口(可由多個計量孔口構成),該燃料端口形成于文氏管的壁中。
[0004]在引擎設計和構造中的特定改變(例如90° V-Twin配置)具有對每個汽缸進行區分燃料要求,以便在每個汽缸內以最優條件運行。對于多節流孔化油器,現有技術傾向于每個文氏管均獨立于其他文氏管,不僅在功能上,而且在構造上。文氏管可以由多種材料構成,并且可具有形成于文氏管壁內的一個或多個計量孔口,這些孔口可以在尺寸、相對于文氏管周圍的圓周向和/或軸向位置、乃至形狀上進行改變。
[0005]因此,對于燃料向汽缸燃燒室的傳送量的一致性而言變得重要的是,這些獨立的文氏管以正確的空間朝向被裝配進合適的節流孔,并且它們在化油器的壽命期間停留在正確的空間朝向處。
【發明內容】
[0006]本發明,在特定實施例中,涉及一種改進的文氏管插入件,與多節流孔化油器一起使用,以彌補上文所提的一個或多個缺陷。在其他實施例中,本發明涉及與此類插入件結合的一種化油器、一種系統以及一種裝置。
[0007]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可以是一種用于化油器主體的插入件,包括:第一文氏管,第一文氏管包括第一燃料端口,該第一燃料端口從第一文氏管的外表面延伸到第一文氏管的內表面;第二文氏管,第二文氏管包括外表面和形成第二文氏管通道的內表面,第二文氏管包括第二燃料端口,該第二燃料端口從第二文氏管的外表面延伸到第二文氏管的內表面;以及聯接構件,該聯接構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連接到第一文氏管,第二端連接到第二文氏管,聯接構件是柔性且彈性的。
[0008]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可以是用于內燃機的化油器,包括:化油器主體,該化油器主體包括延伸經過化油器主體的多個節流孔,并且對于每個節流孔,燃料傳送通道終止于節流孔的側壁;插入件,包括多個文氏管和將文氏管連接在一起的聯接構件,每個文氏管包括文氏管通道和用于將燃料引入文氏管通道的燃料端口 ;以及插入件,插入件緊固到化油器主體,使得文氏管延伸進入節流孔,并且燃料端口與燃料傳送通道流體連通,聯接構件接觸于化油器主體。
[0009]在又一實施例中,本發明可以是用于內燃機的將空氣和氣態燃料混合的系統,包括:化油器,該化油器包括:化油器主體,化油器主體包括延伸過化油器主體的多個節流孔,并且對于每個節流孔,燃料傳送通道終止于節流孔的側壁;插入件,該插入件包括多個文氏管以及將文氏管連接在一起的聯接構件,每個文氏管包括文氏管通道和用于將燃料弓I入文氏管通道的燃料端口 ;并且插入件緊固到化油器主體,使得文氏管延伸入節流孔,并且燃料端口與燃料傳送通道流體連通,并且聯接構件接觸于化油器主體;以及氣態燃料源,其連結到化油器的燃料傳送通道。
[0010]在再一實施例中,本發明可以是一種裝置,包括:框架;安裝到框架的內燃機;氣態燃料源;以及用于形成空氣和氣態燃料的混合物的化油器,化油器包括化油器主體,化油器主體包括延伸經過化油器主體的多個節流孔,并且對于每個節流孔,燃料傳送通道終止于節流孔的側壁;插入件,該插入件包括多個文氏管以及將文氏管連接在一起的聯接構件,每個文氏管包括文氏管通道和用于將燃料引入文氏管通道的燃料端口 ;以及插入件,該插入件緊固于文氏管主體,使得文氏管延伸進入節流孔,并且燃料端口與燃料傳送通道流體連通,并且聯接構件接觸于化油器主體。在不同的實施例中,所述裝置例如可以是剪草機、修剪器、鏈鋸、吹雪機、削毛器、發電機、泵(例如水泵、原油泵、以及氣泵)、越野車輛、動力工具(例如混凝土動力鏟和樓板減震器)。
[0011]本發明的進一步應用領域將從下文所提供的詳細描述中變得更為清晰。可以理解的是,詳細的描述和具體示例,在表明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時,僅僅意在闡述,而并不意在限制本發明的范圍。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本發明將從詳細描述和附圖中理解得更為全面,其中:
[0013]圖1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文氏管插入件的立體圖;
[0014]圖2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結合圖1所示文氏管插入件的化油器的立體圖;
[0015]圖3是圖2的化油器的橫向截面圖;
[0016]圖4是圖2所示化油器的立體圖,其中,化油器主體的上部已經被切走,以暴露出文氏管插入件的文氏管的上部;
[0017]圖5是圖2所示化油器的前視圖;
[0018]圖6是圖2所示化油器沿圖5視角V1-VI截取的軸向截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9]本發明下述各實施例的描述實質上僅僅是示意性的,并不意在限制本發明及其應用或使用。根據本發明的原理的示意性實施例的描述意在結合附圖進行閱讀,附圖應被視為是整體寫作描述的一部分。在此所公開的本發明的示意性實施例的描述中,任何對方向或朝向的引用僅僅旨在描述方便,而絕非意在限制本發明的范圍。相對性的術語,例如“下面”、“上面”、“水平”、“豎直”、“上方”、“下方”、“上”、“下”、“左”、“右”、“頂”、“底”、“前”、“后”,
及其派生詞(例如“水平地”、“向下地”、“向上地”等等),應理解成在此所描述的朝向或在論述下如附圖所示的朝向。這些相對性的術語僅為便于描述所用,并不要求相應裝置被理解或操作為沿著特定朝向,除非特別指出。一些術語,例如“附接”、“固定”、“連接”、“連結”、“互連”、“緊固”及類似詞語,指代如下關系,其中各結構或者直接地或者通過中間結構間接地彼此緊固或附接,以及可移動的或剛性的附接或聯系,除非有明確另行說明。而且,本發明的特征和益處通過參照在此描述的示例性實施例得以說明。因此,本發明在表達上不應限于此類示例性實施例,即使這些實施例被指定為優選。在此所進行的論述說明且描述了一些特征件的非限制性組合,這些特征件可能單獨存在也可能與其他特征件另行組合。本發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
[0020]首先參照圖1,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示出文氏管插入件100。示例性的文氏管插入件100被設計為與具有兩個節流孔的化油器(通常稱為雙腔化油器)結合使用。因此,文氏管插入件100包括兩個文氏管,S卩,第一文氏管IOA和第二文氏管10B。然而,本發明并不限于文氏管插入件100具有兩個文氏管10A-B。在其他實施例中,文氏管插入件100可包含多于兩個的文氏管,例如三個、四個或六個文氏管。在特定情況下,文氏管插入件中所含的文氏管的確切數量,將由文氏管插入件所應結合至的化油器之節流孔的數量所指定。
[0021]文氏管插入件100通常包括第一文氏管10A、第二文氏管10B、在第一和第二文氏管10A-B之間延伸并將二者連接的聯接構件50。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連接構件50包括第一帶51和第二帶52。然而,本發明并不限于此。在其他實施例中,聯接構件50可包括單一的帶,或者可以是盤形構件或桿狀構件。如下文更為詳細論述的,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構件50是柔性且彈性的,這樣,在第一和第二文氏管10A-B之間的相對朝向可以通過彎曲聯接構件50得以改變,從而允許使文氏管插入件100易于安裝到化油器主體200。
[0022]第一文氏管IOA包括形成第一文氏管通道IIA的內表面18A,第一文氏管通道IIA沿著第一文氏管軸線Vl-Vl從入口邊緣12A延伸到出口邊緣13A。類似地,第二文氏管IOB包括形成第二文氏管通道IlB的內表面18B,第二文氏管通道IlB沿著第二文氏管軸線V2-V2從入口邊緣12B延伸到出口邊緣13B。因此,第一和第二文氏管通道IlA-B各自延伸通過文氏管10A-B的整體,從而形成過道,在過道中,輸入空氣可與燃料混合并作為期望的空氣-燃料混合物輸出。第一和第二文氏管10A-B是中空管道。
[0023]在通常狀態下(即,文氏管插入件不受外力的狀態下),聯接構件50將第一和第二文氏管10A-B保持處于特定朝向,第一和第二文氏管軸線Vl-Vl、V2-V2在該特定朝向下基本彼此平行(如圖1所示)。然而,當承受外力時(例如,在安裝到化油器主體200期間),聯接構件50將彎曲,從而允許改變在第一和第二文氏管10A-B之間的朝向,由此達到彎曲狀態(未示出)。在彎曲狀態下,第一和第二文氏管10A-B被配置成:(I)第一和第二文氏管軸線Vl-Vl、V2-V2并不彼此大致平行;并且/或者在第一和第二文氏管軸線Vl-Vl、V2-V2之間的正交距離與通常狀態相比發生改變。然而,由于聯接構件50的彈性特性,一旦外力停止施加(假設不存在禁阻結構),聯接構件50將使第一和第二文氏管10A-B從彎曲狀態偏置回通常狀態。如下文更為詳細所論述,聯接構件50的柔性和彈性特性至少部分地緣自構成聯接構件50的材料。聯接構件50的形狀和截面也將有助于其柔性形成。[0024]在另一實施例中,在形成文氏管件100后,當處于通常狀態時(S卩,文氏管插入件100不受外力的狀態下),聯接構件50將第一和第二文氏管10A-B保持處于特定朝向,第一和第二文氏管軸線Vl-Vl、V2-V2在該特定朝向下彼此并不平行(未示出)。然而,當承受外力時(例如,在安裝到化油器主體200期間),聯接構件50將彎曲,從而允許改變第一和第二文氏管10A-B的朝向,這樣,第一和第二文氏管軸線Vl-Vl、V2-V2彼此平行,從而達到彎曲狀態(未示出)。
[0025]在示例性實施例中,文氏管插入件100整體形成為單一構件。換句話說,第一和第二文氏管10A-B以及連接構件50形成為單一的單件式結構,與之相反的是:多個構件分別形成并且隨后組裝和/或另行連結在一起的復雜配置。在此類單一構件的實施例中,文氏管插入件100可例如通過諸如模制(包括注模)、鑄造、研磨、和/或它們的組合之類的技術形成。然而,應該注意到,本發明并不限于所有實施例中的此類情況。例如,在特定的替代性實施例中,文氏管插入件100可為多構件結構。
[0026]在一個實施例中,文氏管插入件100的整體一包括第一和第二文氏管10A-B以及聯接構件50中的每一個一由具有特定楊氏模量的材料形成,所述特定楊氏模量小于化油器主體200的形成材料的楊氏模量。在特定實施例中,文氏管插入件100的整體一包括第一和第二文氏管10A-B和聯接構件50中的每一個一的形成材料所具有的楊氏模量處于
1.5GPa至50GPa的范圍內(在張力和撓曲率中的一種或兩種中),更優選地,處于IOGPa至30GPa的范圍內(在張力和撓曲率中的一種或兩種中)。在一個特定的實施例中,文氏管插入件100的形成材料所具有的楊氏模量在張力下位大約17GPa (如由ASTM D638所限定),并且在撓曲率下位14GPa (如由ASTM D790所限定)。文氏管插入件100的整體一包括第一和第二文氏管10A-B以及聯接構件50中的每一個一的構成的一類合適材料是熱塑性材料(聚合物或合成樹脂)。合適的熱塑性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聚酞酸酯(PPA)、聚酰胺(PA或尼龍)、聚苯硫醚(PPS)、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或聚酯)、或其組合。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也使用其他材料來構成文氏管插入件100或其各部分。除非特別申明,文氏管插入件100的構成材料和構成方法不應給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0027]聯接構件50,包括其形狀也包括其截面,設計為:聯接構件50其柔性大于第一和第二文氏管10A-B。固有地,當第一和第二文氏管10A-B形成為單一構件文氏管插入件100的一部分時,在第一和第二文氏管10A-B之間的形成空間/距離存在制造公差。而且,文氏管插入件100所將要安裝到的化油器主體200的節流孔210A-B之間的形成空間/距離也存在固有的制造公差。如下文更為清晰的論述,聯接構件50的柔性允許文氏管插入件100彎曲,這樣,在文氏管插入件100安裝到化油器主體200期間,第一和第二文氏管10A-B就能夠更容易地與化油器主體200的單獨的節流孔210A-B對準。
[0028]仍然參照圖1,第一文氏管IOA包括第一燃料端口 15A,用于將燃料引入第一文氏管通道IlA ;而第二文氏管IOB包括第二燃料端口 15B,用于將燃料引入第二文氏管通道IlB0在所描述的實施例中,第一燃料端口 15A包括多個孔口 16A,所述多個孔口 16A圍繞第一文氏管IOA的第一文氏管軸線Vl-Vl以圓周向等距的方式排布。類似地,在示例性實施例中,第二燃料端口 15B包括多個孔口 16B,所述多個孔口 16B圍繞第二文氏管IOB的第二文氏管軸線V2-V2以圓周向等距的方式排布。盡管第一和第二燃料端口 15A-B中的每一個各自包括兩個孔口 16A-B,第一和第二燃料端口 15A-B中的任一個或兩個可根據需要包括更多或更少的孔口 16A-B,以實現期望的燃料傳送量進入空氣流。
[0029]第一燃料端口 15A (在示例性實施例中,包括孔口 16A)從第一文氏管IOA的外表面19A延伸到其內表面18A,從而形成穿過第一文氏管IOA主體的徑向通路(相對于第一文氏管軸線V1-V1)。由此,供給到第一文氏管IOA外部的燃料可以以計量方式抽入第一文氏管通道11A。類似地,第二燃料端口 15B (在示例性實施例中,包括孔口 16B)從第二文氏管IOB的外表面19B延伸到其內表面18B,從而形成穿過第二文氏管IOB主體的徑向通路(相對于第二文氏管軸線V2-V2)。由此,供給到第二文氏管IOB外部的燃料可以以計量方式抽入第二文氏管通道11B。
[0030]在示例性實施例中,第一和第二燃料端口 15A-B被設計為將燃料基于汽缸的不同要求以不同的速率引入對應的空氣流,而被節流孔210A-B (文氏管10A-B位于其中)所饋送。因此,文氏管插入件100可以結合入化油器主體200,從而在第一和第二節流孔210A-B的每一個中形成具有不同特性的空氣-燃料混合物,盡管第一和第二節流孔210A-B另行具有一致的結構和幾何形狀。在文氏管插入件100中,這由如下實現:第一燃料端口 15A所具有的有效橫截面積(孔口 16A的橫截面積的總和)不同于第二燃料端口 15B的有效橫截面積(孔口 16B的橫截面積的總和)。如圖1可見,第一和第二燃料端口 15A-B的有效橫截面積之間的差異通過如下實現:將第二燃料端口 15B的孔口 16B設計為大于第一燃料端口 15A的孔口 16A。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可以通過具有不同數量的相同尺寸孔口和/或改變孔口的形狀來實現第一和第二燃料端口 15A-B的有效橫截面積之間的期望差異。在另外的其他實施例中,第一和第二燃料端口 15A-B可以設計為,通過結合計量限制件、彎曲部、流量控制器及其他本領域公知的機構,將燃料以不同速率引入對應的空氣流。
[0031]第一文氏管IOA還包括在其近端的第一環形法蘭20A以及在其遠端的第二環形法蘭21A。第一環形法蘭20A形成第一文氏管IOA的入口邊緣12A,而第二環形法蘭21A形成第一文氏管IOA的出口邊緣13A。類似地,第二文氏管IOB包括在其近端的第一環形法蘭20B和在其遠端的第二環形法蘭21B。第一環形法蘭20B形成第二文氏管IOB的入口邊緣12B,而第二環形法蘭21B形成第二文氏管IOB的出口邊緣13B。
[0032]第一文氏管IOA還包括在其外表面19A中形成的第一環形凹槽22A,處于第一文氏管IOA的第一和第二環形法蘭20A、21A之間。第一燃料端口 15A (在示例性實施例中包括孔口 16A)位于第一文氏管IOA的第一環形凹槽22A的底部。因此,第一燃料端口 15A從第一環形凹槽22A延伸到第一文氏管通道11A,從而形成通路,在第一環形凹槽22A中的燃料可穿過該通路被引入空氣流,空氣流流過第一文氏管通道11A。類似地,第二文氏管IOB還包括在其外表面19B中形成的第一環形凹槽22B,處于第二文氏管IOB的第一和第二環形法蘭20B、21B之間。第二燃料端口 15B (在示例性實施例中包括孔口 16B)位于第二文氏管IOB的第二環形凹槽22B的底部。因此,第二燃料端口 15B從第二環形凹槽22B延伸到第二文氏管通道11B,從而形成通路,在第一和第二環形凹槽22A-B中的燃料可穿過該通路被引入空氣流,空氣流流過第二文氏管通道11B。在其他特定實施例紅,環形凹槽可部分地或全部地省略。
[0033]如下文更為詳細論述的,當文氏管插入件100被安裝到化油器主體200時,第一和第二文氏管10A-B的第一和第二法蘭20A-B、21A-B用作一體形成的墊圈,其與節流孔210A-B的側壁21IA-B —起形成氣密性密封部212A-D,從而確保所有輸入空氣僅僅穿過第一和第二文氏管通道11A-B。這些氣密性密封部212A-D還確保了輸送到第一和第二環形凹槽22A-B的所有燃料只通過第一和第二燃料端口 15A-B引入到空氣流中。
[0034]現在同時參照圖1和6,第一和第二文氏管通道IIA-B中的每一個均各自包括入口段23A-B、咽喉段24A-B、出口段25A-B。對于第一和第二文氏管通道IlA-B中的每一個而言,咽喉段24A-B相應位于入口段23A-B和出口段25A-B之間。入口段24A-B中的每一個具有的橫向截面積(相應地橫向于第一和第二文氏管軸線Vl-V1、V2-V2測得)在尺寸上從入口邊緣12A-B向咽喉段24A-B移動而減小。相反地,出口段25A-B中的每一個具有的橫向截面積(相應地橫向于第一和第二文氏管軸線V1-VUV2-V2測得)在尺寸上從咽喉段24A-B朝向出口邊緣13A-B移動而增大。如圖6可見,對于第一和第二文氏管10A-B中的每一個而言,入口段23A-B的橫向截面積減小的平均速率(每單位軸向距離)大于出口段25A-B的橫向截面積增大的平均速率(每單位軸向距離)。而且,對于第一和第二文氏管10A-B中的每一個而言,第一和第二文氏管通道IlA-B在入口邊緣12A-B的橫向截面積大于第一和第二文氏管通道IlA-B在出口邊緣13A-B的橫向截面積。以另一方式考慮,對于第一和第二文氏管10A-B中的每一個而言,第一和第二文氏管通道IIA-B在入口邊緣12A-B的直徑大于在出口邊緣13A-B的直徑。
[0035]咽喉段24A-B具有最小的橫向截面積(與入口段和出口段相比),因此在第一和第二文氏管通道IlA-B中形成流量限制部,當空氣流流過第一和第二文氏管通道IlA-B時,該流量限制部產生所期望的文氏管效應。具體而言,由于通過咽喉部24A-B構成限制,在空氣流中在咽喉部24A-B處(以及鄰近處)形成低壓(且高速)區。因此,通過將第一和第二燃料端口 15A-B正確放置在低壓區,燃料將被抽入且混合在穿過第一和第二燃料端口 15A-B的空氣流中。在示例性實施例中,第一文氏管IOA的第一燃料端口 15A位于第一文氏管通道IlA的出口段25A中且鄰近于第一文氏管通道IlA的咽喉段23A。類似地,第二文氏管IOB的第二燃料端口 15B位于第二文氏管通道IlB的出口段25B中鄰近于第二文氏管通道IlB的咽喉段24B。當然,第一和第二燃料端口 15A-B的確切位置可以在咽喉段24A-B所構成的低壓區中發生改變。
[0036]再次僅參照圖1,將描述聯接構件50的其他細節。如上文所提,聯接構件50的示例性實施例包括第一帶50和第二帶51。然而,本發明并不限于此。例如,在其他實施例中,聯接構件50可包括單一帶或可為盤形構件或桿狀構件。
[0037]第一帶50具有:第一端52,其連接到第一文氏管IOA的入口邊緣12A ;和第二端53,其連接到第二文氏管IOB的入口邊緣12B。類似地,第二帶51具有:第一端54,其連接到第一文氏管IOA的入口邊緣12A ;和第二端55,其連接到第二文氏管IOB的入口邊緣12B。第一和第二帶51、52由間隙56彼此分開。
[0038]在圖示的實施例中,每個帶51、52呈細長結構,包括第一軸向段57、第二軸向段58、橫向段59。橫向段59在第一和第二軸向段57、58之間延伸并將第一和第二軸向段57、58連接在一起。對于每個帶51、52,第一軸向段57連接到第一文氏管IOA的入口邊緣12A,而第二軸向段58連接到第二文氏管IOB的入口邊緣12B。在示例性實施例中,第一和第二軸向段57、58中的每一個均具有拱形的橫向截面,其曲率半徑大致等于第一和第二文氏管10A-B的入口邊緣12A-B的曲率半徑。然而,本發明并不如此限于所有實施例,第一和第二軸向段57、58可呈平坦或不相似的輪廓。另外,對于第一和第二帶51、52中的每一個,第一和第二軸向段57、58大致垂直于橫向段59延伸,且采用圓角61與之結合。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和第二軸向段57、58相對于橫向段59傾斜延伸。
[0039]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二帶52的第一和第二軸向段57、58的長度大于第一帶51的第一和第二軸向段57、58的長度。在示例性實施例中,第一和第二文氏管10A-B的第一和第二入口邊緣12A橫向對準。由此,第二帶52進一步從第一和第二文氏管10A-B的入口邊緣12A沿軸向方向突出。這就允許,當文氏管插入件100安裝到化油器主體200時,第一帶51接觸化油器主體200的端表面13的一部分,所接觸的這一部分與化油器主體200的端表面13被第二帶52所接觸的那一部分不共面。
[0040]第一和第二帶51、52中的每一個采用大致U形形狀或大致C形形狀,其中,U形或C形的端點連接到第一和第二文氏管10A-B的入口邊緣12A。如下文更為詳細論述,如此對第一和第二帶51、52定形,允許第一和第二帶51、52鄰接緊靠化油器主體200的分隔部217的端表面213,而同時延伸入第一和第二節流孔210A-B中的每一個,這樣,第一和第二文氏管10A-B可伸入位于其中,并與節流孔入口 215A-B分隔開。
[0041]帶51、52的橫向截面積,在特定的實施例中,將根據文氏管10A-B本身的相對尺寸變化,或者根據設計所需要容納的總制造變動的數量而變化。在一個特定實施例中,文氏管尺寸(其最小內直徑)在23.15mm左右,總的制造變動對于文氏管插入件而言為0.3mm且對于化油器主體而言是0.15mm。針對帶51、52的橫向截面積,對于第一帶51而言是5.7mm2而對于第二帶52而言是8.2mm2 (穿過第二帶安裝孔的橫向截面積為大約3mm2)。如果要設計10毫米文氏管插入件,則它通常具有更小的橫向截面積,而如果要設計40毫米文氏管插入件,則橫向截面積通常更大。如果要設計容納更多的制造變動,則橫向截面積將通常更小,諸如此類。
[0042]如圖可見,對于第一和第二文氏管10A-B的每一個而言,第一和第二帶51、52僅從入口邊緣12A-B的一側伸出。以其他方式考慮,如果每個入口邊緣12A-B概念化成具有一個圓周,且該圓周由從12:00點鐘位置延伸至6:00點鐘位置的第一半圓部分以及從6:00點鐘位置延伸至12:00點鐘位置的第二半圓部分形成,則第一和第二帶51、52僅僅從第一文氏管IOA的第一半圓部分伸出,以及從第二文氏管IOB的第二半圓部分伸出。而且,如圖5可見,第一帶51沒有任何部分延伸于第一和第二文氏管10A-B的入口邊緣12A的最上部分的上方,而第二帶52沒有任何部分延伸于第一和第二文氏管10A-B的入口邊緣12A的最小部分的下方。
[0043]當文氏管插入件100被安裝到化油器主體200時,第一和第二帶51、52的第一軸向段57延伸入第一節流孔210A,而第一和第二帶51、52的第二軸向段延伸入第二節流孔210B。橫向段59接觸化油器主體200,如下文所述。
[0044]進一步,第一帶51包括用于將文氏管插入件100緊固到化油器主體200的裝置。在示例性實施例中,緊固裝置的形式為孔60,螺栓201 (圖2)或其他緊固件延伸經過孔60,以螺紋嚙合在化油器主體200中的螺紋孔。在其他實施例中,緊固裝置可以是一個或多個柄舌,所述柄舌通過滑動配合、壓扣配合、摩擦配合、過盈配合或緊配合的接合方式接合化油器主體的一個或多個唇緣或邊緣。在另外的其他實施例中,緊固裝置可以是凸出部、法蘭、脊、凹槽或其他特征部,其通過滑動配合、壓扣配合、摩擦配合、過盈配合或緊配合的接合方式配合/接合化油器主體的對應的凸出部、法蘭、脊、凹槽或其他特征部。在另行的其他實施例中,緊固裝置可以是卡栓、夾具、粘合劑、可焊接特征部等等。
[0045]如圖1可見,第二帶52不采用緊固裝置(S卩,示例性實施例中的孔60)。從第二帶52省略這一緊固裝置,導致聯接構件50關于包含第一和第二文氏管軸線Vl-Vl、V2-V2的平面非對稱。此種配置防止文氏管插入件100以顛倒設置安裝于化油器主體200。在聯接構件50由除第一和第二帶51、52之外的其他結構形成的特定實施例中,聯接構件50被定形為或者具有的特征為:促使聯接構件關于包含第一和第二文氏管軸線V1-V1、V2-V2的平面非對稱,以防止文氏管插入件100錯誤地安裝到化油器主體200。
[0046]應該注意到,盡管上文詳細描述的聯接構件50形式為第一和第二帶51、52,上文所描述的概念和結構關系可應用于聯接構件50的其他結構性實施例。
[0047]再次同時參照圖1和6,文氏管10A-B具有相同的總體尺寸(例如,外直徑、長度、內直徑、入口半徑、出口半徑、壁厚等等)。因此,除了燃料端口 15A-B(這些端口被設計以針對它們各自的節流孔210A-B合適地計量燃料)之外,文氏管10A-B是一致的。因此,文氏管10A-B構成類似,但卻是功能獨立的文氏管(venturis)。
[0048]第一和第二文氏管10A-B中的每一個分別由管狀壁65A-B形成。每個管狀壁65A-B分別從第一法蘭20A-B延伸到第二法蘭21A-B,并具有大致恒定的厚度(其中,厚度相應地從內表面18A-B到外表面19A-B進行測量)。在示例性實施例中,每個管狀壁65A-B具有大致沙漏形的軸向截面輪廓(見圖6)。然而,在替代性實施例中,第一和第二文氏管10A-B可以被設計為,軸向截面輪廓采用不同形狀。在其他實施例中,管狀壁65A-B的厚度可以并非恒定。
[0049]現在同事參照圖2-6,圖示出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化油器1000。化油器1000通常包括化油器主體200,文氏管插入件100已經被安裝且緊固于化油器主體200。在一個實施例中,化油器主體200由具有特定樣式模量的材料形成,該特定楊氏模量大于構成文氏管插入件100的材料的楊氏模量。在特定實施例中,化油器主體200由金屬材料形成,該金屬材料的樣式模量在45GPa到235GPa的范圍內,更優選地,在60GPa到80GP0a的范圍內,最優選為大約70GPa。在一個特定實施例中,化油器主體200由鋁壓鑄件380形成,該鋁壓鑄件380具有71GPa的楊氏模量。構成所述主體的合適的金屬或金屬合金包括但不限于:鋁、鎂、鋅、鋅-鋁、乃至碳鋼。
[0050]當然,在本發明其他實施例中,其他非金屬材料被用來構建化油器主體200,例如玻璃或碳纖維固化的熱塑性材料。在一些此類實施例中,化油器主體200的楊氏模量可以不小于文氏管插入件100的楊氏模量。然而,由于化油器主體200的體型較大(壁厚等)的特點,相比于文氏管插入件100,化油器主體200將仍然在整體上柔性較低且整體上剛性較大。在此類實施例的特定一個中,化油器主體200可以由與文氏管插入件100相同的材料構成。
[0051]除非特別聲明,化油器主體200的構成材料和構成方法不應被理解成限制本發明。
[0052]化油器主體200包括延伸穿過其中的第一節流孔210A和第二節流孔210B。第一和第二節流孔210A-B中的每一個從化油器主體200的第一端表面213延伸到化油器主體200的第二端表面214,其中,第二端表面214對立于第一端表面213。在本發明的化油器1000被結合入內燃機的一個實施例中,進氣歧管連結到化油器主體200的第一端表面213,這樣,輸入的空氣流經由第一和第二文氏管210A-B的第一和第二節流孔入口 215A-B各自被引入到第一和第二節流孔210A-B的每一個。隨著這些空氣流穿過第一和第二節流孔210A-B,燃料經由第一和第二燃料端口 215A-B各自被引入這些空氣流并與之混合,從而構成所期望的空氣-燃料混合物。所述空氣-燃料混合物經由第一和第二節流孔出口 216A-B各自排出第一和第二節流孔210A-B。這些排出的空氣-燃料混合物流然后被饋送入內燃機的汽缸內,以便在其中燃燒,如本領域所公知的。
[0053]第一節流孔210A沿著第一節流孔軸線Bl-Bl延伸,而第二節流孔210B沿著第二節流孔軸線B2-B2延伸。在示例性實施例中,第一和第二節流孔軸線Bl-Bl、B2-B2彼此基本平行。然而,在替換性實施例中,第一和第二節流孔軸線Bl-Bl、B2-B2可以彼此不平行。化油器主體200進一步包括分隔部217,其將第一節流孔210A與第二節流孔210B彼此分離。
[0054]當文氏管插入件100被安裝到化油器主體200時,第一文氏管IOA被完全插入且就位于第一節流孔210內。第一文氏管IOA位于第一節流孔2IOA內,這樣,第一文氏管IOA的入口邊緣12A與第一節流孔入口 215A分隔開。而且,在示例性實施例中,第一文氏管IOA在第一節流孔210A內的朝向為:第一文氏管軸線Vl-Vl與第一節流孔軸線Bl-Bl大致共軸(見圖6)。類似地,第二文氏管IOB完全插入且就位于第二節流孔210B內。第二文氏管IOB位于第二節流孔210B內,這樣,第二文氏管IOB的入口邊緣12B與第二節流孔入口 215B分隔開。在示例性實施例中,第二文氏管IOB在第二節流孔210B內的朝向為:第二文氏管軸線V2-V2與第二節流孔軸線B2-B2大致共軸(見圖6)。而且,當文氏管插入件100被安裝到化油器主體200時,聯接構件50接觸端表面213。在示例性實施例中,聯接構件50 (包括第一和第二帶51、52)接觸端表面214的位于分隔部217上的那部分。優選地,文氏管插入件100如上文所述使用壓配合技術被安裝到化油器主體200。因此,在特定實施例中,第一和第二節流孔210A-B以及第一和第二文氏管10A-B具有圓形橫截面輪廓。
[0055]在示例性實施例中,第一和第二帶51、52中的每一個接觸于化油器主體200的端表面13,特別是分隔部217。更具體地,對于第一和第二帶51、52中的每一個:(I)第一軸向段57延伸入第一節流孔210A ; (2)橫向段59接觸在分隔部217上的端表面13 ;以及(3)第二軸向段58延伸入第二節流孔210B。因此,第一和第二帶51、52中的每一個部分地纏繞于分隔部217周圍。
[0056]如圖6可見,第一節流孔210A的側壁21IA包括第一環形肩部218A,而第二節流孔210A的側壁211B包括第二環形肩部218B。在示例性實施例中,第一和第二環形肩部218A-B中的每一個各自從側壁21IA-B橫向延伸。當安裝到化油器主體200時,第一和第二文氏管10A-B的出口邊緣13A-B各自鄰接緊靠第一和第二環形肩部218A-B。因此,第一和第二環形肩部218A-B提供結構來防止第一和第二文氏管10A-B各自過度插入于第一和第二節流孔210A-B,從而進一步確保正確的相對定位。然而,在特定實施例中,第一和第二文氏管10A-B在第一和第二節流孔210A-B中的正確的軸向定位(和停留)可以通過在聯接構件50和化油器主體200的端表面213之間的互動來單獨實現。
[0057]現在同時參照圖3和6,化油器主體200進一步包括燃料頂箱220(這是一個艙室,類似于傳統液化燃料化油器中的燃料碗)。諸如氣體燃料的燃料經由燃料供給開口 222供給到燃料頂箱,燃料供給管道221的第一端流體聯接到燃料供給開口 222。燃料供給管道221或直接或間接地流體聯接(在另一端)到氣體燃料源(未示出),例如丙烷或天然氣供給箱或池。當化油器1000被完全組裝時,燃料艙室220的下端使用盤223和合適的墊圈進行氣密性密封(圖5)。
[0058]化油器主體200進一步包括第一燃料傳送通道225A和第二燃料傳送通道225B。第一燃料傳送通道225A形成從燃料艙室220到第一節流孔210A的通路,而第二燃料傳送通道225B形成從燃料頂箱220到第二節流孔210B的通路。第一燃料傳送通道225A終止于第一節流孔210A的側壁21IA中的開口 226A。第二燃料傳送通道225B終止于第二節流孔210B的側壁21IB中的開口 226B。
[0059]當第一和第二文氏管10A-B各自被正確定位于第一和第二節流孔210A-B內時,第一和第二文氏管10A-B的第一和第二燃料端口 15A-B各自與第一和第二燃料傳送通道225A-B流體連通。由此,在內燃機運行期間,來自燃料艙室200的燃料可以根據需要被供給給第一和第二文氏管通道IlA-B的每一個中。更具體地,第一和第二文氏管10A-B在第一和第二節流孔210A-B中的正確定位,導致第一和第二文氏管的第一和第二環形凹槽222A-B各自橫向對準于第一和第二燃料傳送通道225A-B。由此,第一和第二環形燃料艙室227A-B各自形成于第一和第二文氏管10A-B的外表面19A-B與第一和第二節流孔210A-B的側壁21IA-B 之間。
[0060]第一燃料端口 15A的每一個計量孔口 16A流體連通于第一環形燃料艙室227A,而第二燃料端口 15B的每一個計量孔口 16B流體連通于第二環形燃料艙室227B。由此,通過第一燃料傳送通道225A供給到第一環形艙室227A的燃料經由第一燃料端口 15A的處于不同圓周位置的兩個計量孔口 16A引入第一文氏管通道11A,從而改進排出第一節流孔210A的結果形成的空氣-燃料混合物的同質性。類似地,通過第二燃料傳送通道225B供給到第二環形艙室227B的燃料經由第二燃料端口 15B的處于不同圓周位置的兩個計量孔口 16B引入第二文氏管通道11B,從而改進排出第二節流孔210B的結果形成的空氣-燃料混合物的同質性。
[0061]第一文氏管IOA的第一和第二法蘭20A、21A與第一節流孔2IOA的側壁21IA形成環形密封部212A、212B,從而密封第一環形艙室227A的側部。由此就防止了在第一環形艙室227A中的燃料被引入如下空氣流,該空氣流在除第一燃料端口 15A (包括計量孔口 16A)之外的任意其他位置處流經第一節流孔210A。類似地,第二文氏管IOB的第一和第二法蘭20B、21B與第二節流孔210B的側壁21IB形成環形密封部212C、212D,從而密封第二環形艙室227B的側部。由此就防止了在第二環形艙室227B中的燃料被引入如下空氣流,該空氣流在除第二燃料端口 15B (包括計量孔口 16B)之外的任意其他位置處流經第二節流孔210B。
[0062]盡管在示例性實施例中環形密封部212A-D的構成通過在第一和第二文氏管10A-B的第一和第二環形法蘭20A-B、21A-B之間的壓配合(即,擠壓配合)來實現,但所述環形密封部212A-D也可以通過除此之外的其他方式或與之相結合來形成。例如,可以使用O形環、墊圈、或其他密封構件。在示例性實施例中,第一和第二文氏管10A-B的第一和第二法蘭20A-B、21A-B是一體形成的環形密封構件。
[0063]現在同時參照圖3、5、6,化油器1000進一步包括可轉動地安裝在化油器主體200中的節流桿300。節流盤301A-B各自位于第一和第二節流孔210A-B內,并可操作地聯接到節流桿300。如本領域所公知的,節流桿300可操作地聯接到致動器,例如加速器,該致動器在被用戶致動時轉動節流桿300。由于轉動節流桿300,節流盤30IA-B樞轉,從而增大和/或減小第一和第二節流孔210A-B中空氣流(或者空氣-燃料混合物流)所能流過的橫截面。節流組件的使用在本領域中眾所周知,并不需要進一步論述。如圖可見,第一和第二文氏管10A-B各自位于節流盤301A-B上游的第一和第二節流孔210A-B內。
[0064]一旦如上文所述將文氏管插入件100安裝到化油器主體200,通過將螺栓201插過聯接構件50的孔60 (圖1)并將螺栓201螺紋聯接到化油器主體200的螺紋孔/ 口(不可見),文氏管插入件100被緊固于化油器主體200。由此,確保了第一和第二文氏管10A-B中的每一個處于且保持在合適位置/對準于第一和第二節流孔210A-B。在替換性實施例中,聯接構件50的設計可提供特征部,所述特征部配合化油器主體200中的對應特征部,進一步防止文氏管插入件100安裝在錯誤的空間位置和/或朝向。聯接構件50的設計也可以包括另外的將改進的文氏管緊固到化油器主體200的裝置,從而防止它在化油器1000的壽命期間軸向地或轉動地移動。
[0065]在特定的實施例中,因為聯接構件50是柔性且彈性的,因此當聯接構件50被緊固到化油器主體200時,聯接構件50可將第一和第二文氏管10A-B的出口邊緣13A-B偏置到于第一和第二節流孔210A-B的第一和第二橫向肩部218A-B鄰接。這可以通過對文氏管插入件100的如下設計實現,該設計為:在出口邊緣13A和聯接構件50的接觸表面之間的軸向距離略大于在橫向肩部218A-B和分隔部217的端表面213之間的軸向距離。
[0066]由于聯接構件50被緊固于化油器主體200,所以沒有必要在第一和第二節流孔210A-B中另行設置銷釘或暗榫來將文氏管10A-B保持在合適位置。因此,在特定實施例中,本發明不采用為將文氏管10A-B保持在第一和第二節流孔210A-B內的合適位置而需要的銷釘、固定螺絲或其他機構,而這些機構正是傳統化油器所需。
[0067]如全文所用,所采用的范圍省略描述了在范圍內的每個及每一個值。在范圍內的任意值均可被選為范圍的端點。另外,在此所引用的所有參考文獻以其整體并入于本說明書。在本公開內容中所采用之定義與所引用的參考文獻所采之定義發生沖突的情況下,以本公開內容為準。
[0068]盡管前文描述和附圖展現了本發明的各示例性實施例,可以理解的是,在不偏離本發明的如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主旨和范圍的情況下,可以進行各種添加、改造和替換。特別地,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明了,本發明可以以其他特定形式、結構、配置、比例、尺寸及其他構件、材料和元件來實施,只要不偏離本發明的主旨或必要特性。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本發明可以與多種結構、配置、比例、尺寸材料以及構件的改造一起使用,以及另外用在本發明的實踐中,這些尤其適于特定環境和操作要求,只要不偏離本發明的主旨。當前公開的實施例由此應被認為在所有方面均為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發明的范圍被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而不限于上文之描述或實施例。
[0069]除權利要求書中提供的技術方案外,本申請還可實施如下方案:
[0070]45.—種用于內燃機的化油器,包括:
[0071]化油器主體,包括:多個節流孔,所述節流孔延伸穿過化油器主體;以及對于每個節流孔而言的燃料傳送通道,該燃料傳送通道終止于節流孔的側壁;
[0072]插入件,包括多個文氏管和將所述文氏管連接在一起的聯接構件,每個文氏管包括文氏管通道和用于將燃料弓I入文氏管通道的燃料端口 ;并且[0073]插入件緊固到化油器主體,這樣,文氏管延伸入節流孔,燃料端口與燃料傳送通道流體連通,聯接構件與化油器主體接觸。
[0074]46.根據權利要求45所述的化油器,其中,所述插入件是一體形成的單件式構件。
[0075]47.根據權利要求46所述的化油器,其中,所述化油器主體由具有第一楊氏模量的材料形成,所述插入件由具有第二楊氏模量的材料形成,第二楊氏模量小于第一楊氏模量。
[0076]48.根據權利要求45所述的化油器,其中,所述聯接構件是柔性且彈性的。
[0077]49.根據權利要求45所述的化油器,其中,所述聯接構件包括第一帶,該第一帶具有:第一端,第一端連接到文氏管中的第一個文氏管的入口邊緣;和第二端,該第二端連接至IJ文氏管中的第二個文氏管的入口邊緣;
[0078]并且該聯接構件進一步包括第二帶,該第二帶具有:第一端,該第一端連接到所述文氏管中的第一個文氏管的入口邊緣;和第二端,該第二端連接到所述文氏管中的第二個文氏管的入口邊緣,
[0079]第一帶和第二帶彼此隔開。
[0080]50.根據權利要求45所述的化油器,其中,所述聯接構件包括第一和第二軸向段以及連接第一和第二軸向段的橫向段,第一軸向段連接到所述文氏管中的第一個文氏管,第二軸向段連接到所述文氏管中的第二個文氏管。
[0081]51.根據權利要求50所述的化油器,其中,所述第一軸向段延伸進入所述節流孔中的第一個節流孔,所述第二軸向段延伸進入所述節流孔中的第二個節流孔,所述橫向段與化油器主體的端表面接觸。
[0082]52.根據權利要求45所述的化油器,其中,每個所述文氏管的文氏管通道包括入口段、出口段以及位于入口段和出口段之間的咽喉段,其中,入口段具有朝向咽喉段移動而減小的橫向截面積,出口段具有遠離咽喉段移動而增大的橫向截面積。
[0083]53.根據權利要求45所述的化油器,其中,每個所述文氏管包括第一環形法蘭和第二環形法蘭,文氏管的第一和第二環形法蘭與節流孔的側壁形成氣密性密封;每個所述文氏管包括形成于第一和第二環形法蘭之間的環形凹槽,燃料端口從環形凹槽延伸到文氏管通道,環形凹槽與燃料傳送通道流體連通;對于每個所述文氏管,第一環形法蘭包括文氏管的入口邊緣,第二環形法蘭包括文氏管的出口邊緣。
[0084]54.根據權利要求45所述的化油器,其中,所述文氏管中的第一個文氏管的燃料端口具有第一有效截面積,所述文氏管中的第二個文氏管的燃料端口具有第二有效截面積,第二有效截面積不同于第一有效截面積。
[0085]55.根據權利要求45所述的化油器,其中,對于每個所述節流孔,側壁包括延伸進入節流孔的橫向肩部,并且聯接構件緊固于化油器主體的端表面,這樣,文氏管的出口邊緣鄰接橫向肩部;并且聯接構件是柔性且彈性的,當聯接構件被緊固于化油器主體時,聯接構件將文氏管的出口邊緣偏置而與節流孔的橫向肩部鄰接。
[0086]56.一種用于內燃機的混合空氣和氣態燃料的系統,包括:
[0087]化油器,包括:
[0088]化油器主體,包括:多個節流孔,所述節流孔延伸穿過所述化油器主體;以及對于每個節流孔而言的燃料傳送通道,該燃料傳送通道終止于節流孔的側壁;[0089]插入件,包括多個文氏管和將所述文氏管連接在一起的聯接構件,每個所述文氏管包括文氏管通道和將燃料弓I入所述文氏管通道的燃料端口 ;和
[0090]所述插入件緊固到所述化油器主體,這樣,所述文氏管延伸進入所述節流孔,并且所述燃料端口與燃料傳送通道流體連通,并且所述聯接構件與化油器主體接觸;以及
[0091]氣態燃料源,其流體連結到化油器的燃料傳送通道。
[0092]57.根據權利要求56所述的系統,其中,所述化油器進一步包括:節流桿,該節流桿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化油器主體中;和節流盤,節流盤處于每個節流孔中且連結到節流桿,所述文氏管位于所述節流孔中處于節流盤的上游。
[0093]58.根據權利要求56所述的系統,其中,所述插入件是一體形成的單件式構件;并且所述化油器主體由具有第一楊氏模量的材料形成,所述插入件由具有第二楊氏模量的材料形成,第二楊氏模量小于第一楊氏模量。
[0094]59.一種用于化油器主體的插入件,包括:
[0095]第一文氏管,包括外表面和形成第一文氏管通道的內表面,第一文氏管包括第一燃料端口,該第一燃料端口從第一文氏管的外表面延伸到第一文氏管的內表面;
[0096]第二文氏管,包括外表面和形成第二文氏管通道的內表面,第二文氏管包括第二燃料端口,該第二燃料端口從第二文氏管的外表面延伸到第二文氏管的內表面;和
[0097]聯接構件,具有連接到第一文氏管的第一端和連接到第二文氏管的第二端,該聯接構件是柔性且彈性的。
[0098]60.根據權利要求59所述的插入件,其中,所述插入件是一體形成的單件式構件。
[0099]61.根據權利要求59所述的插入件,其中,所述第一文氏管通道沿著第一文氏管通道延伸,所述第二文氏管通道沿著第二文氏管通道延伸,并且所述聯接構件將第一和第二文氏管偏置到第一和第二文氏管軸線基本平行的朝向。
[0100]62.根據權利要求59所述的插入件,其中,所述聯接構件包括第一帶,該第一帶具有:第一端,該第一端連接到第一文氏管的入口邊緣;和第二端,該第二端連接到第二文氏管的入口邊緣;并且所述聯接構件進一步包括第二帶,該第二帶具有:第一端,該第一端連接到所述文氏管中的第一個文氏管的入口邊緣;和第二端,該第二端連接到所述文氏管中的第二個文氏管的入口邊緣,所述第一帶和第二帶彼此分隔開。
[0101]63.根據權利要求59所述的插入件,其中,所述聯接構件包括第一和第二軸向段以及連接第一和第二軸向段的橫向段,第一軸向段連接到所述文氏管中的第一個文氏管,第二軸向段連接到所述文氏管中的第二個文氏管,并且所述第一和第二軸向段從所述橫向段大致垂直地延伸。
[0102]64.根據權利要求59所述的插入件,其中,第一和第二文氏管通道中的每一個均包括入口段、出口段、和位于入口段和出口段之間的咽喉段,其中,所述入口段具有朝向咽喉段移動而在尺寸上減小的橫向截面積,所述出口段具有遠離咽喉段移動而在尺寸上增大的橫向截面積;并且所述第一文氏管的第一燃料端口具有第一有效截面積,所述第二文氏管的第二燃料端口具有第二有效截面積,第二有效截面積不同于第一有效截面積。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內燃機的化油器,包括: 化油器主體,包括:多個節流孔,所述節流孔延伸穿過所述化油器主體;對于每個節流孔而言的燃料傳送通道,該燃料傳送通道終止于所述節流孔的側壁; 插入件,包括多個文氏管和將所述文氏管連接在一起的聯接構件,每個文氏管包括文氏管通道和用于將燃料引入文氏管通道的燃料端口 ;以及 所述插入件緊固到所述化油器主體,這樣,文氏管延伸進入所述節流孔,并且燃料端口與燃料傳送通道流體連通,所述聯接構件與化油器主體接觸。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化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件是一體形成的單一構件。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化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化油器主體由具有第一楊氏模量的材料形成,所述插入件由具有第二楊氏模量的材料形成,第二楊氏模量小于第一楊氏模量。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化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化油器主體由金屬或金屬合金形成,所述插入件由熱塑性材料形成。
5.根據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化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聯接構件是柔性且彈性的。
6.根據權利要求1-5中任一項所述的化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聯接構件包括第一帶,該第一帶具有:第一端,該第一端連接到文氏管中的第一個文氏管的入口邊緣;和第二端,該第二端連接到所述文氏管中的第二個文氏管的入口邊緣。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化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帶包括用于將插入件緊固到化油器主體的裝置。
8.根據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化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聯接構件進一步包括第二帶,該第二帶具有:第一端,該第一端連接到所述文氏管中的第一個文氏管的入口邊緣;和第二端,該第二端連接到所述文氏管的第二個文氏管的入口邊緣,所述第一帶和第二帶彼此分隔開。
9.根據權利要求1-5中任一項所述的化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聯接構件包括第一和第二軸向段以及連接第一和第二軸向段的橫向段,第一軸向段連接到所述文氏管的第一個文氏管,第二軸向段連接到所述文氏管的第二個文氏管。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化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軸向段延伸進入所述節流孔中的第一個節流孔,所述第二軸向段延伸進入所述節流孔中的第二個節流孔,所述橫向段與所述化油器主體的端表面接觸。
11.根據權利要求1-10中任一項所述的化油器,其特征在于,每個所述文氏管的文氏管通道包括入口段、出口段、以及位于入口段和出口段之間的咽喉段,其中,入口段具有朝向咽喉段移動而減小的橫向截面積,出口段具有遠離咽喉段移動而增大的橫向截面積。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化油器,其特征在于,對于每個文氏管,燃料端口位于咽喉段中或鄰近咽喉段。
13.根據權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化油器,其特征在于,對于每個所述文氏管,入口段的橫向截面積的減小 的平均速率大于出口段的橫向截面積增大的平均速率。
14.根據權利要求1-13中任一項所述的化油器,其特征在于,每個所述文氏管包括第一環形法蘭和第二環形法蘭,文氏管的第一和第二環形法蘭與節流孔的側壁形成氣密性密封。
15.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化油器,其特征在于,每個所述文氏管包括形成在第一和第二環形法蘭之間的環形凹槽,所述燃料端口從環形凹槽延伸到文氏管通道,并且所述環形凹槽與燃料傳送通道流體連通。
16.根據權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化油器,其特征在于,對于每個所述文氏管,第一環形法蘭包括文氏管的入口邊緣,第二環形法蘭包括文氏管的出口邊緣。
17.根據權利要求1-16中任一項所述的化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文氏管中的第一個文氏管的燃料端口具有第一有效截面積,所述文氏管中的第二個文氏管具有第二有效截面積,第二有效截面積不同于第一有效截面積。
18.根據權利要求1-16中任一項所述的化油器,其特征在于,對于每個所述文氏管,燃料端口包括多個孔口,所述多個孔關于文氏管的文氏管軸線以圓周向隔開的方式排布。
1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化油器,其特征在于,對于每個所述節流孔,所述側壁包括延伸進入節流孔的橫向肩部,并且所述聯接構件緊固到化油器主體的端表面,這樣,所述文氏管的出口邊緣鄰接所述橫向肩部。
2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化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聯接構件是柔性且彈性的,當所述聯接構件被緊固到化油器主體時,所述聯接構件將文氏管的出口邊緣偏置,從而與節流孔的橫向肩部鄰接。
21.根據權利要求1-20中任一項所述的化油器,進一步包括:節流桿,該節流桿可轉動地安裝在化油器主體中;以及在每個所述節流孔中的節流盤,該節流盤連結到所述節流桿,所述文氏管位于所述節流孔中處于節流盤的上游。
22.一種用于內燃機的混合空氣和氣態燃料的系統,包括: 化油器,包括: 化油器主體,包括:多個節流孔,所述節流孔延伸穿過所述化油器主體;以及對于每個節流孔而言的燃料傳送通道,該燃料傳送通道終止于節流孔的側壁; 插入件,包括多個文氏管和將所述文氏管連接在一起的聯接構件,每個所述文氏管包括文氏管通道和將燃料引入所述文氏管通道的燃料端口 ;和 所述插入件緊固到所述化油器主體,這樣,所述文氏管延伸進入所述節流孔,并且所述燃料端口與燃料傳送通道流體連通,并且所述聯接構件與化油器主體接觸;以及 氣態燃料源,其流體連結到化油器的燃料傳送通道。
23.根據權利要求22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化油器進一步包括:節流桿,該節流桿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化油器主體中;和節流盤,節流盤處于每個節流孔中且連結到節流桿,所述文氏管位于所述節流孔中處于節流盤的上游。
24.根據權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聯接構件被緊固于所述化油器主體的鄰近進氣歧管的端表面。
25.根據權利要求22-24中任一項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件是一體形成的單件式構件。
26.根據權利要求22-25中任一項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化油器主體由具有第一楊氏模量的材料形成,所述插入件 由具有第二楊氏模量的材料形成,第二楊氏模量小于第一楊氏模量。
27.根據權利要求22-26中任一項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聯接構件是柔性且彈性的。
28.根據權利要求27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當所述聯接構件被緊固于化油器主體時,所述聯接構件將所述文氏管的出口邊緣偏置而鄰接于所述節流孔的橫向肩部。
29.一種用于化油器主體的插入件,包括: 第一文氏管,包括外表面和形成第一文氏管通道的內表面,第一文氏管包括第一燃料端口,該第一燃料端口從第一文氏管的外表面延伸到第一文氏管的內表面; 第二文氏管,包括外表面和形成第二文氏管通道的內表面,第二文氏管包括第二燃料端口,該第二燃料端口從第二文氏管的外表面延伸到第二文氏管的內表面;和 聯接構件,具有連接到第一文氏管的第一端和連接到第二文氏管的第二端,該聯接構件是柔性且彈性的。
30.根據權利要求29所述的插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件形成為單件式構件。
31.根據權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插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文氏管通道沿著第一文氏管通道延伸,所述第二文氏管通道沿著第二文氏管通道延伸,并且所述聯接構件將第一和第二文氏管偏置到第一和第二文氏管軸線基本平行的朝向。
32.根據權利要求29-31中任一項所述的插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件由具有范圍為1.5GPa到50GPa的楊氏 彈性模量的材料形成。
33.根據權利要求29-32中任一項所述的插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聯接構件包括第一帶,該第一帶具有:第一端,該第一端連接到第一文氏管的入口邊緣;和第二端,該第二端連接到第二文氏管的入口邊緣。
34.根據權利要求33所述的插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帶包括用于將所述插入件緊固到化油器主體的裝置。
35.根據權利要求33或34所述的插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聯接構件進一步包括第二帶,該第二帶具有:第一端,該第一端連接到所述文氏管中的第一個文氏管的入口邊緣;和第二端,該第二端連接到所述文氏管中的第二個文氏管的入口邊緣,所述第一帶和第二帶彼此分隔開。
36.根據權利要求29-32中任一項所述的插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聯接構件包括第一和第二軸向段以及連接第一和第二軸向段的橫向段,第一軸向段連接到所述文氏管中的第一個文氏管,第二軸向段連接到所述文氏管中的第二個文氏管。
37.根據權利要求36所述的插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軸向段從橫向段基本垂直地延伸。
38.根據權利要求29-37中任一項所述的插入件,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文氏管通道中的每一個均包括入口段、出口段、和位于入口段和出口段之間的咽喉段,其中,所述入口段具有朝向咽喉段移動而在尺寸上減小的橫向截面積,所述出口段具有遠離咽喉段移動而在尺寸上增大的橫向截面積。
39.根據權利要求38所述的插入件,其特征在于,第一個文氏管的第一燃料端口位于第一文氏管通道的出口段中且鄰近所述第一文氏管通道的咽喉段,第二文氏管的第二燃料端口位于第二文氏管通道的出口段中且鄰近第二文氏管通道的咽喉段。
40.根據權利要求38或39所述的插入件,其特征在于,對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文氏管中的每一個,入口段的橫向截面積減小的速率大于出口段的橫向截面積增大的速率。
41.根據權利要求29-40中任一項所述的插入件,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文氏管中的每一個包括第一和第二環形法蘭。
42.根據權利要求41所述的插入件,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文氏管中的每一個包括處于第一和第二環形法蘭之間的環形凹槽,第一燃料端口從第一文氏管的環形凹槽延伸到第一文氏管通道,第二燃料端口從第二文氏管的環形凹槽延伸到第二文氏管通道。
43.根據權利要求41或42所述的插入件,其特征在于,對于第一和第二文氏管中的每一個,第一環形法蘭形成入口邊緣,第二環形法蘭形成出口邊緣。
44.根據權利要求29-43中任一項所述的插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文氏管的第一燃料端口具有第一有效截面積,所述第二文氏管的第二燃料端口具有第二有效截面積,第二有效截面積不同于第一有 效截面積。
【文檔編號】F02M19/00GK103821636SQ201310446801
【公開日】2014年5月28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26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27日
【發明者】K·G·邦德, C·D·索恩 申請人:科勒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