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擎的冷卻通道配置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關于引擎的冷卻通道配置,引擎為水冷式、有汽缸本體,該本體有汽缸頭,該本體朝該頭的反向有可容置曲軸的曲軸箱,引擎以汽缸本體中心軸線向上揚起與地面線成夾角方式懸于摩托車;曲軸箱有水泵,水泵由冷卻水輸送管與散熱水箱連結,該本體及該頭內有水套,水泵由冷卻水供給通道與水套連通,該通道由俯視看與引擎的回油室同一側,且該通道于鄰近回油室的底壁處,該通道與回油室的底壁之間形成潤滑油流道;于回油室內鄰近底壁與該下側鏈條固定導桿之間設置該通道,該通道連通水泵及設于該本體及該頭內的水套,冷卻水可由該水套對該本體及該頭冷卻達到冷卻及散熱目的;由引擎的該通道的配置,使該通道藏于引擎內,可提升摩托車使用功效。
【專利說明】引擎的冷卻通道配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有關一種引擎的冷卻通道配置,尤其指一種可避免水冷式引擎需另外接設一冷卻水供給管,該冷卻水供給管易受排氣管高溫的影響而產生裂化,使冷卻水供給管損壞而導致冷卻水外漏,進而影響到引擎的正常運作的缺失產生的引擎的冷卻通道配置。
【背景技術】
[0002]引擎因散熱方式不同,可分為氣冷式引擎及水冷式引擎二種,其中,習知水冷式引擎1,如圖1、2所示,主要系于曲軸箱11上設置有汽缸本體12、汽缸頭13 ;該曲軸箱11的右側設水泵16,該水泵16罩設有水泵蓋161,該水泵蓋161上設有冷卻水輸入口 1611,該冷卻水輸入口 1611系與散熱器(圖中未示出)連接,該汽缸本體12上方設有汽缸頭13,而汽缸本體12內則設有一活塞14,該汽缸本體12設有冷卻水供給入口 121及冷卻水通路122 ;該汽缸頭13設置有一進氣通道131及一排氣通道132,該排氣通道132上設有排氣管18,于汽缸頭13的下方處具有一燃燒室133 ;而汽缸頭13另設有一冷卻水出口 134,藉此、藉由水泵16來輸送冷卻水于汽缸本體12及汽缸頭13中流動,最后冷卻水會通往散熱水箱(圖中未示出)進行散熱,以達到冷卻引擎I的目的。
[0003]再如圖1、2、3所示,由于輸送冷卻水的主要動力源水泵16系設置于曲軸箱11的右側,當水泵16由散熱器(圖中未示出)抽出輸送到該汽缸本體12的冷卻水供給入口 121及冷卻水通路122時,該汽缸本體12及汽缸頭13與水泵16同側設置有回油室15,因此必須由水泵16的冷卻水輸出口 162外接軟性材質的冷卻水供給管17,該冷卻水供給管17繞過汽缸本體12下方至汽缸本體12的另一側,來接設于汽缸本體12的冷卻水供給入口 121,藉此來令冷卻水得以于汽缸本體12及汽缸頭13中流動。習用上述冷卻水通路的構造,藉由一外接的冷卻水供給管17才能令冷卻水得于汽缸本體12及汽缸頭13中流動,因該冷卻水供給管17系為外接的橡膠軟管并繞設汽缸本體12下方,且系位于排氣管18的上方,因此易造成該冷卻水供給管17因排氣管18高溫的影響而產生裂化,使冷卻水供給管17損壞而導致冷卻水外漏,進而影響到引擎的正常運作。因此如何能改善習用上述冷卻水通路的缺失,實為摩托車業者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引擎的冷卻通道配置,藉此可克服習用水冷式引擎需另外接設一冷卻水供給管,來令冷卻水得于汽缸本體及汽缸頭中流動,因該冷卻水供給管系為外接的橡膠軟管并繞設汽缸本體下方,且系位于排氣管的上方,因此易造成該冷卻水供給管因排氣管高溫的影響而產生裂化,使冷卻水供給管損壞而導致冷卻水外漏,進而影響到引擎的正常運作的缺失。
[0005]本發明為達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主要技術手段在于:提供一種引擎的冷卻通道配置,該引擎系為一水冷式引擎,該引擎具有汽缸本體,該汽缸本體上設有汽缸頭,該汽缸本體朝汽缸頭的反方向設有可容置曲軸的曲軸箱,該引擎系以汽缸本體的汽缸本體中心軸線向上揚起與地面線成夾角方式懸吊于摩托車上;該曲軸箱設有水泵,該水泵藉由一冷卻水輸送管與一散熱水箱連結,該汽缸本體及該汽缸頭內設有水套,該水泵藉由一冷卻水供給通道與該水套連通,該冷卻水供給通道由俯視來看系與該引擎的回油室同一側,且該冷卻水供給通道于鄰近于該回油室的底壁處,該冷卻水供給通道與該回油室的底壁之間形成有潤滑油流道。
[0006]本發明藉由上述技術手段所能達成的功效在于:藉由于該引擎的回油室內鄰近底壁與該下側鏈條固定導桿之間設置冷卻水供給通道,該冷卻水供給通道系分別連通該水泵及設于該汽缸本體及該汽缸頭內的水套,藉此該水泵可將儲存于該散熱水箱的冷卻水抽出后,經由設于該回油室內的冷卻水供給通道輸入該汽缸本體及汽缸頭內冷卻流通用的水套,該冷卻水即可經由該水套來對該汽缸本體及汽缸頭進行冷卻,進而使該引擎達到冷卻及散熱的目的;藉由上述引擎的冷卻水供給通道的配置,可使該冷卻水供給通道隱藏于該引擎的內部,俾能避免該引擎外接的冷卻水供給管所衍生與其他部件產生干涉、漏水及密封性問題等困擾的缺失產生,進一步可提升該引擎的緊致度,藉此來提升該摩托車使用功效。
[0007]本發明藉由上述技術手段所能達成的另一功效在于:藉由于該引擎的回油室內鄰近底壁與該下側鏈條固定導桿之間設置冷卻水供給通道,該冷卻水供給通道的外側設有外壁及延伸壁,該外壁與延伸壁可供該下側鏈條固定導桿的限界,藉此可使該下側鏈條固定導桿保持一定支承鏈條的能力;再者可藉由該外壁與延伸壁下端與該回油室的底壁保持有間距,該間距可形成一潤滑油流道,該潤滑油流道可供回油室回流的潤滑油順暢的回流至曲軸箱內,更可提升該摩托車使用功效。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圖1是習用的水冷式引擎側視示意圖。
[0009]圖2是習用的水冷式引擎前視示意圖。
[0010]圖3是習用的水冷式引擎前視示意圖。
[0011]圖4是本發明弓丨擎配置于摩托車上的示意圖。
[0012]圖5是本發明引擎的放大圖。
[0013]圖6是本發明引擎的回油室與冷卻水供給通道配置示意圖。
[0014]圖7是本發明引擎的回油室另一實施例。
[0015]圖8是本發明引擎A —A剖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為更容易了解本發明的結構及所能達成的功效,茲配合【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如下;
[0017]首先,請參閱圖4所示,本發明的引擎2系為一水冷式引擎,該引擎2具有汽缸本體21,該汽缸本體21上設有汽缸頭22,該汽缸頭22上可蓋設一缸頭蓋23,該汽缸本體21朝汽缸頭22反方向設有可容置曲軸24的曲軸箱25 ;該引擎2系以汽缸本體21的汽缸本體中心軸線B與地面線E成夾角方式懸吊于摩托車A上,亦即該引擎2的汽缸本體21系自該曲軸箱25的前端部251向上揚起,藉此來使該汽缸本體21的汽缸本體中心軸線B與地面線E形成夾角的前傾臥式引擎或前傾立式引擎;本發明以下系以該前傾臥式引擎為例來說明,但并不以此來局限本發明使用于引擎的形式,特此先予以聲明。
[0018]明確的說,該汽缸本體21的汽缸本體中心軸線B的上延伸線B I通過該汽缸頭22,該汽缸本體21的汽缸本體中心軸線B的下延伸線B 2通過該曲軸24的曲軸中心241,該汽缸本體21的汽缸本體中心軸線B的上延伸線B I系高于該汽缸本體中心軸線B的下延伸線B 2;更具體的說,該汽缸本體21的汽缸本體中心軸線B的上延伸線B I距離地面線E的高度,系高于該汽缸本體中心軸線B的下延伸線B 2距離地面線E的高度;同時該曲軸24通過該曲軸中心241的曲軸水平軸線C,系與該地面線E成平行設置,藉此來令該引擎2吊掛于摩托車A上時,該汽缸本體21的汽缸本體中心軸線B可與地面線E形成夾角。
[0019]該引擎2的曲軸箱25朝車頭前下方設有水泵3,該水泵3藉由一冷卻水輸送管41來與一散熱水箱4連結,藉此該水泵3將散熱水箱4內已散熱的冷卻水吸入后,送至該汽缸本體21及汽缸頭22內的冷卻流通用的水套2 a,而來進行引擎2冷卻及散熱的目的,如圖7所示。
[0020]次請參閱圖5、6、8所示,該引擎2的一側設有由該汽缸頭22經該汽缸本體21并連通該曲軸箱25的回油室5,該回油室5于汽缸頭22側設有與凸輪軸(圖式中未繪出)連動的鏈輪51,該鏈輪51套設有鏈條52,該鏈條52 二端分別套設于與凸輪軸連動的鏈輪51上及與被曲軸24帶動的驅動齒輪55上,該鏈條52的二外側分別設有可限制該鏈條松緊度的上側鏈條固定導桿53及下側鏈條固定導桿54(上下側系以圖式中的上方為上側,圖式的下方為下側);該回油室5于該下側鏈條固定導桿54下方,且系接近該回油室5的底壁5 a設置一冷卻水供給通道6,進一步言,該冷卻水供給通道6由俯視來看系與該引擎2的回油室5同一側,且該冷卻水供給通道6于鄰近于該回油室5的底壁5 a處,且該冷卻水供給通道6系位于該曲軸水平軸線C下方;該水泵3系與該冷卻水供給通道6位于引擎2的同一側,藉此該水泵3系與該冷卻水供給通道6相連通,該冷卻水供給通道6與該設于汽缸本體21及汽缸頭22內的冷卻流通用的水套2 a相連通,亦即該冷卻水供給通道6系分別連通該水泵3及設于該汽缸本體21及該汽缸頭22內的水套2 a
[0021]再請參閱圖7所示,本發明于實施時,該鏈條52的二外側分別設有可限制該鏈條松緊度的上側鏈條固定導桿53及下側鏈條固定導桿54(上下側系以圖式中的上方為上側,圖式的下方為下側),并于該上側鏈條固定導桿53上設置一調整該鏈條52松緊度的鏈條張緊器7,藉由鏈條張緊器7可由引擎2的外側來調整該鏈條52的松緊度;同樣的于該回油室5于該下側鏈條固定導桿54下方,且系接近該回油室5的底壁5 a設置一冷卻水供給通道6 ;該水泵3系與該冷卻水供給通道6位于引擎2的同一側,藉此該水泵3系與該冷卻水供給通道6相連通,該冷卻水供給通道6與該設于汽缸本體21及汽缸頭22內的冷卻流通用的水套2 a相連通,亦即該冷卻水供給通道6系分別連通該水泵3及設于該汽缸本體21及該汽缸頭22內的水套2 a。
[0022]該冷卻水供給通道6的外側設有外壁61,該外壁61系將該冷卻水供給通道6予以界圍,該外壁61朝外延設有復數個延伸壁62,更具體的,該延伸壁62系由該外壁61朝曲軸箱25方向延設,藉此該冷卻水供給通道6的外壁61與延伸壁62,可吸收該回油室5內的熱度;該外壁61與延伸壁62上端可供該下側鏈條固定導桿54的限界,更明確的說,該外壁61與延伸壁62上端可供該下側鏈條固定導桿54承座,藉此該外壁61與延伸壁62上端可成為該下側鏈條固定導桿54的限界;該外壁61與延伸壁62下端與該回油室5的底壁5 a保持有間距,該間距可形成一潤滑油流道63,該潤滑油流道63可供回油室5回流的潤滑油順暢的回流至曲軸箱25內,更須一提的是,由于該冷卻水供給通道6具有由水泵3輸入的冷卻水,因此該冷卻水供給通道6的外壁61與延伸壁62可對流經該潤滑油流道63的潤滑油吸收其熱度。
[0023]再請參閱圖5、6、7所示,本發明該引擎2冷卻方式,圖式中小箭頭表示冷卻水流動方向,藉由設于該曲軸箱25前下方的水泵3將儲存于散熱水箱4的冷卻水抽出后,經由設于該回油室5內的冷卻水供給通道6輸入該汽缸本體21及汽缸頭22內冷卻流通用的水套
2a,該冷卻水即可經由該水套2 a來對該汽缸本體21及汽缸頭22進行冷卻,該冷卻水對該汽缸本體21及汽缸頭22進行冷卻后,即會由設于該汽缸頭22側的冷卻水出口管道6 a流回到散熱水箱4進行散熱,藉此可使該引擎2達到冷卻及散熱的目的。
[0024]本發明的功效在于,藉由于該引擎2的回油室5內鄰近底壁5 a與該下側鏈條固定導桿54之間設置冷卻水供給通道6,該冷卻水供給通道6系分別連通該水泵3及設于該汽缸本體21及該汽缸頭22內的水套2 a ,藉此該水泵3可將儲存于該散熱水箱4的冷卻水抽出后,經由設于該回油室5內的冷卻水供給通道6輸入該汽缸本體21及汽缸頭22內冷卻流通用的水套2 a ,該冷卻水即可經由該水套2 a來對該汽缸本體21及汽缸頭22進行冷卻,進而使該引擎2達到冷卻及散熱的目的;藉由上述引擎2的冷卻水供給通道6的配置,可使該冷卻水供給通道6隱藏于該引擎2的內部,俾能避免該引擎2外接的冷卻水供給管所衍生與其他部件產生干涉、漏水及密封性等問題的困擾缺失產生,進一步可提升該引擎2的緊致度,藉此來提升該摩托車A使用功效。
[0025]本發明的另一功效在于,藉由于該引擎2的回油室5內鄰近底壁5 a與該下側鏈條固定導桿54之間設置冷卻水供給通道6,該冷卻水供給通道6的外側設有外壁61及延伸壁62,該外壁61與延伸壁62上端可供該下側鏈條固定導桿54的限界,藉此可使該下側鏈條固定導桿54保持一定支承鏈條52的能力;再者可藉由該外壁61與延伸壁62下端與該回油室5的底壁5 a保持有間距P,該間距P可形成一潤滑油流道63,該潤滑油流道63可供回油室5回流的潤滑油順暢的回流至曲軸箱25內,更可提升該摩托車A使用功效。
[0026]綜上所述,本發明藉由上述的結構,可改善習知的缺失并達到所訴求的目的,確實已較習用者增進功效,顯已具有新穎性、實用性及進步性的要件。
[0027]附圖標記列表
[0028]I水冷式引擎11曲軸箱12汽缸本體
[0029]121冷卻水供給入口
[0030]122冷卻水通路 13汽缸頭
[0031]131進氣通道 132排氣通道
[0032]133燃燒室134冷卻水出口
[0033]14活塞15回油室
[0034]16水泵161水泵蓋
[0035]1611冷卻水輸入口
[0036]162冷卻水輸出口 17冷卻水供給管
[0037]18排氣管
[0038]2引擎21汽缸本體 22汽缸頭
[0039]23汽缸頭蓋24曲軸
[0040]241曲軸中心 25曲軸箱
[0041]251前端部
[0042]2 a 水套
[0043]3 水泵
[0044]4散熱水箱41冷卻水輸送管
[0045]5回油室51鏈輪52鏈條
[0046]53上側鏈條固定導桿
[0047]54下側鏈條固定導桿
[0048]55驅動齒輪 5 a底壁
[0049]6冷卻水供給通道 61外壁62延伸壁
[0050]63潤滑油流道 6 a冷卻水出口管道
[0051]7鏈條張緊器
[0052]A摩托車
[0053]B汽缸本體中心軸線B I上延伸線 B 2下延伸線
[0054]C曲軸水平軸線 E地面線P間距
【權利要求】
1.一種引擎的冷卻通道配置,該引擎為一水冷式引擎,該引擎具有汽缸本體,該汽缸本體上設有汽缸頭,該汽缸本體朝汽缸頭的反方向設有可容置曲軸的曲軸箱,該引擎以汽缸本體的汽缸本體中心軸線向上揚起與地面線成夾角方式懸吊于摩托車上;該曲軸箱設有水泵,該水泵藉由一冷卻水輸送管與一散熱水箱連結,該汽缸本體及該汽缸頭內設有水套,該水泵藉由一冷卻水供給通道與該水套連通,其特征在于:該冷卻水供給通道由俯視來看與該引擎的回油室同一側,且該冷卻水供給通道于鄰近于該回油室的底壁處,該冷卻水供給通道與該回油室的底壁之間形成有潤滑油流道。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的冷卻通道配置,其中,該引擎為以汽缸本體自該曲軸箱的前端部向上揚起,來使該汽缸本體的汽缸本體中心軸線與地面線形成夾角的前傾引擎。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的冷卻通道配置,其中,該回油室于汽缸頭側設有與凸輪軸連動的鏈輪,該鏈輪套設有鏈條,該鏈條二端分別套設于與凸輪軸連動的鏈輪上及與被曲軸帶動的驅動齒輪上,該鏈條的二外側分別設有可限制該鏈條松緊度的上側鏈條固定導桿及下側鏈條固定導桿;該冷卻水供給通道設于該下側鏈條固定導桿與該回油室的底壁之間。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的冷卻通道配置,其中,該回油室于汽缸頭側設有與凸輪軸連動的鏈輪,該鏈輪套設有鏈條,該鏈條二端分別套設于與凸輪軸連動的鏈輪上及與被曲軸帶動的驅動齒輪上,該鏈條的二外側分別設有可限制該鏈條松緊度的上側鏈條固定導桿及下側鏈條固定導桿;該上側鏈條固定導桿的外側設有一抵頂于該上側鏈條固定導桿,并可調整該鏈條松緊度的鏈條張緊器,該冷卻水供給通道設于該下側鏈條固定導桿與該回油室的底壁之間。
5.如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引擎的冷卻通道配置,其中,該冷卻水供給通道由一外壁將該冷卻水供給通道予以界圍,該下側鏈條固定導桿為該外壁所限界。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引擎的冷卻通道配置,其中,該冷卻水供給通道的外壁向外延設有復數個延伸壁。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引擎的冷卻通道配置,其中,該延伸壁朝曲軸箱方向延伸。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的冷卻通道配置,其中,該曲軸通過該曲軸中心的曲軸水平軸線與該地面線成平行設置,且該冷卻水供給通道位于該曲軸中心的曲軸水平軸線下方。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的冷卻通道配置,其中,該冷卻水供給通道是由外壁所界圍,該潤滑油流道由該冷卻水供給通道的外壁與該回油室的底壁所形成。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的冷卻通道配置,其中,該水泵與該冷卻水供給通道設于該引擎的同一側。
【文檔編號】F02F1/14GK104343572SQ201310334358
【公開日】2015年2月11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2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2日
【發明者】陳國銘, 楊思待 申請人: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