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重力自動循環并能獲得超能量自動補償-輸出發電法
【專利摘要】浮力-重力自動循環并能獲得超能量自動補償---輸出發電法,涉及一種首創性的能夠完全利用浮力-重力自身來獲得超能量自動循環補償---輸出的發電方法。是在江河湖海水庫和人造深水環境中由數十個以上浮力-重力缸體7、重力滑塊8等組成的浮力-重力構件在循環鏈條16、17,圍繞上、下大轉輪18、21上按1-6的順序轉動,在1時下降排出空氣,到2形成重力勢能至3,在4時開始上升通過9、10、11管道從12、13空氣容積倉中吸入空氣開始形成浮力能,這兩種能量通過19的動力牙輪和20的動力傳輸鏈條將動力傳動到設備間26中的調速機24后再由發電機25發電,14是空氣外通管道,15空氣壓力倉,22是樁柱架體,23是水上平臺。
【專利說明】浮力-重力自動循環并能獲得超能量自動補償-輸出發電法
【技術領域】
: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原創性的發電方法,屬于電學領域首創性的浮力-重力自動循環并能獲得超能量自動補償---輸出發電法。本設計充分利用了大自然中的浮力能和重力能,利用了各自的特點和優勢,并巧妙的結合起來,互為利用,把劣勢變為優勢,把反作用力變為正作用力,把負能量變為正能量,用浮力創造了重力,用重力又創造了更多的浮力,也就是用浮力能創造了重力能,進而用重力能又創造了巨大的浮力能,除了實施自身能量的補償還獲得了巨大的超能量機械能并用來發電,達到了用非物質---即無物質能源消耗的、無任何污染排放的綠色、可以永續利用的,永不枯竭的自然最佳能源。
[0002]浮力,是創造重力能量的基礎;重力,也是創造浮力能量的方式。如何獲得重力能和創造浮力能,是本設計的原創關鍵技術,如何能用自身的能量來創造、滿足自身所需要的能量,進行自身所消耗能量的自身補償,實施自身循環的自動,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的夢想,如果再能有巨大能量的輸出,更是夢想中的幻想。本發明設計,就開啟了這種幻想之門。本設計中浮力的載體——空氣能夠自由進入和排出是本發明設計原創、首創性的創新設計。也是在本人無數個設計中最優化的設計。所以,本發明也可以簡稱——浮力-重力能發電法。本設計繼承并發揚了原有本人的設計一浮力-重力自動循環發電法,把原來設計中的通過高水塔內的循環方式擴大到江、河、湖、海、水庫、和各種人造深水環境的任何方式中去,使在這些環境中的本設計中的雙轉輪鏈條式循環中的無數個空氣浮力缸體中的重力滑塊在地球的引力作用下,在轉換方向后不斷的向下滑動形成的重力作用,使每個空氣浮力缸體中的空氣不斷地自動完成自身的進氣、排氣過程,用簡單,必然的習慣動作完成了自身能量的補償,使浮力缸體在上升的過程中具有了能攜帶足夠數量的大量空氣,來產生足夠的浮力,產生了不用消耗外來力,卻可以承擔永久自動循環轉動的動力的浮力能;浮力缸體中的重力滑塊在下降時的行程中又能用重力滑塊的重量勢能的重力方式自行排出了空氣,使重力滑塊的全部重量來發揮全部做功勢能;在上升時的最初行程中,重力滑塊又利用自身向下的重力輕松的排開水吸入了產生浮力的空氣,產生了自身能量的數倍補償,這種向上的浮力超出了自身所攜帶的重力的數倍,產生了巨大的浮力一重力差,這里由浮力產生的浮力能,承擔了全部的自動循環所需要的運動能量,更是將重力能所產生的全部勢能用于做功發電的可以永久自動循環的自動動力發電方法。
【背景技術】
:
[0003]隨著發電技術的發展和地球能源的開采,還有隨之而來的能源緊張和地球環境的污染,綠色無污染能源的開發和利用逐步提上了各種日程,現在正是一個各種發電方式混雜交匯的時期,現存的各種發電方式也都存在著各自的利弊:
[0004]1,是地球上數億年來積存下來的熱能資源,如煤、油、氣等正逐步走向枯竭,而且在使用的過程中形成的污染已經影響和破壞了地球環境,必須要尋求各種方式來逐步減少或替代它,這也是人類生存所必需要走的路。
[0005]2,人類制造的能源,如核能、生物能、垃圾能雖然有其一定的優勢,但也有其顯而易見劣勢,核能資源不多、取得較難,并且還有難于解決的污染難題。生物能、垃圾能只能是個過渡,難成大事,進入不了主流。
[0006]3,水能、風能、光能等雖然是非物質能源,但在現有階段看其危害性、利用的局限性、投資的高成本等也限制了它的發展。
[0007]這些能源雖然是現代的主流的,但由于各種原因也都有其各自的劣勢,研究和開發更好的能源方式就是一個必然的趨勢,探索新的發電方法或替代方法就成了我們追求的目標。本發明設計一浮力-重力自動循環并能獲得超能量自動補償-輸出發電法,希望今后能成為眾多發電法中具有的高性能的,無碳排放的,最簡單、最便捷、最經濟、最普及的發電和動力方式,更能成為現有消耗物質能源一地球將近枯竭的有限自然資源來進行發電方式的一種替代方法。
[0008]本發明與現有發電技術相比所具有的優勢和積極效果:
[0009]現有的發電方法中,可與之比較的熱電如:煤、油、汽、地熱、核、生物、垃圾等發電方法,自然能源電如:水電,風電,光電,以及海上能源-海風、潮汐,海浪,海流能等,其他發電方法占比例很小,未成規模優勢,不予比較。
[0010]熱電能的表現形式是用熱能源轉換成機械能發電;水電,風電等都是要把自然能源轉化成機械能來發電的,看來,只要能有機械能就能發電。能量就是發電的前提條件。
[0011]能源是創造能量的基礎。但現在的發電能源,多數都是不可再生的、不能循環使用的、有限的、高價的、不易取得的、受各種自然條件限制的、必須運輸的等等,即使是可以再生的自然能的開發和利用也只是初步的,有諸多不足的,并在不斷發展的初始階段。
[0012]本發明的發電方法所利用的發電能源是在地球上普遍存在的自然能源,也是地球上存量最大和永不枯竭的最大能源。是自然界中諸多可利用自然能源的一個分支、一小部分、一種新的途徑,它就空氣,地球引力和水,也就是利用可以在水中形成浮力的空氣,可以使重力物體迅速下降的地球引力,以及浮力的載體---水。優勢是沒有消耗,無限循環,取之不盡,花錢極少,不受限制,不要運輸的幾乎是無成本的能源。本發電方法在現在世界上尚無先例可以參照,是首創的原創性發明。因此,本發明發電方法是一種全新的發電法。本發明和以前的多個浮力-重力發電方法以及本人的此類方法相比,都具有突破性的發展:
[0013]1,本設計完全利用自身在鏈條中的無數個空氣浮力缸體內的重力滑塊或重力塊在受地球萬有引力的作用使之在轉換方向時向下自動滑動來通過自身的重力能量完成進、排氣過程,來產生浮力能達到自身能量的自動補償,并轉化成重力能再轉化、實施產生永久動力的機械能輸出來進行發電的一種無能耗發電方式;
[0014]2,隨著本發明技術的發展,其在循環鏈中的浮力缸體空氣容積可以逐步加大或改變,同樣也使缸體內的重力滑塊可同比例的逐步加大和縮小,使之產生更大的浮力能和重力能來擴展所產生的機械勢能和發電能力向更大或中、小型各個方向發展,有如熱電的臨界一超臨界一超超臨界的發展路程一樣達到浮力一重力能力向更高能量級別發展,來產生每座發電設施可以產生數萬KW\HW上的發電能力或向中、小型發展進入城市小區和廣大農村以及各個需要動力的領域,做到廣泛的普及使用,逐步達到成功實施、普及、造福人類的目的。
[0015]3,完全大自然的江、河、湖、海、水庫和各種人造環境,資源無限,原理可靠,技術簡單,無聲無息,維護方便,無復雜機械等。其規模,能力是其他方法無法比擬的,在現階段也是切實可行的唯一的浮力-重力自動循環并能獲得超能量自動補償輸出發電法,也是最綠色環保的、全無碳級別的、完全可以達到發電廠(場)級規模來進行建設發展并逐步取代現有的熱電等不利于人類環境的發電方法,也是可以向兩極一巨型和小型,其它各種動力模式發展的發明設計。
[0016]和現有的其它技術方法來對比其特點如下:
[0017]本發明和熱電相比較:不用復雜的、現代化的大廠房;超臨界,超超臨界的大型熱電鍋爐以及繁瑣的配套設施;不用去消耗地球歷史沉淀了幾億年來才形成的寶貴的能源資源,不用頻繁的購進不斷漲價的熱能燃料;不排放污染環境的任何污染物;不會造成地球升溫變暖,不會有因開礦造成的無數礦難,不用繁多重型的運輸工具等,只用看起來幾乎類似于極其簡單原始的建筑,設施,非現代化的機械方式,用極其簡單的物理方式方法解決了復雜的問題,把長久的幻想輕松的予以實現。
[0018]本發明和水電相比較:不用建設巨大的擋水壩體,不涉及改變水流域的自然環境,沒有對自然環境的苛刻要求,沒有大面積的土地淹沒,不用去等老天恩賜的降雨形成的水源,沒有對周圍和壩體下游居民形成的各種威脅,沒有對歷史古跡的人為損毀,沒有耗資巨大的移民搬遷工程,沒有對地理災害、人為災害形成的無限猜測和恐懼,只要對所涉及的江,河,湖,海,水庫和人造環境進行合理的改造、建造,就可以無限循環的使用數十、百年以上。
[0019]本發明和風電比:不用去刻意的去選擇適合的自然條件;不用遠離人群、城市去選擇適應那些艱苦的自然環境;不用靠天吃飯去等待那一年僅有的2000-5000個小時的難以約定的大、小風力;不用建設長距離的高壓、超高壓輸電線路;不用擔心電力負荷的高低調整和低谷時不能發電時的焦躁;不用為發電成本的居高不下而顧慮,不用害怕巨大的投資和擔心投資難以回收的難題。
[0020]本發明和光電比:不受天氣的日、夜、陰、晴約束,不用去占據那么巨大的使用空間;不用耗巨資去買昂貴的光電設備和進口原料;沒有生產光電設備形成的高污染;沒有使用時所產生大面積的光污染,不用擔心設備的快速淘汰率和發電的高成本。
[0021]本發明與核電比;沒有選址和建設條件的苛刻要求,不用那些高、精、尖的發電設備;不用擔心資源的枯竭問題,沒有核污染、核輻射的擔憂;沒有提取核燃料的技術難度和污染、購入的高價格,更沒有嚴格各種管制來制約,也沒有核擴散和核廢料的處理難題。
[0022]本發電方式只是利用了地球上普遍存在的、存量最大永不枯竭的、最廉價的水和空氣加簡單的物理性的設備運轉,就能達到復雜設備所能完成的目標,用簡單的方法解決了復雜的問題,可以利用的江、河、湖、海、水庫等又極其多,利用很少的一部分就能解決很大的人類社會需求,是其他方式在現階段無法比擬的。
[0023]但是,現有的發電技術,它們都已經發展經歷了幾十年到一個多世紀,技術水平已經達到了極高的程度,為現代文明和科技的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也是當今電力的主流,本發明還只是一個原創性簡單式發明創新,一個設計的雛形,一個簡單的設計模式,所涉及的都還是簡單的,表面的,淺層的,缺乏系統理論支持的發明設計,還只是一個只有理論無例證的設想,發展如何還要看被認知、認可的程度,還有一個被普遍認識,認知,研究,改進,實施,發展,再改進,再發展的長遠歷程。
[0024]本設計的理論和技術依據:
[0025]根據阿基米德定律原理:浸在液體里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體排開液體所受重力。參與本設計的自然物質有3種-水、空氣和重力物,水的比重是1,空氣的比重是水的不到1/773,較常規的說法是:在水中,每一立方米的空氣可以浮起大約一噸重的物體。根據波義耳定律,即使是在100米的水下,空氣被壓縮到只有原來的1\10,壓力在11巴,空氣的密度是原來的幾十分之一,就其比重來講,其對浮力的影響也不是很大,而且,由于深水中的壓力加大,水的重力也加大,其浮力值也在加大。在正常情況下把浮力容積體按照比例加大、調整就可以了。這是在正常情況下水壓對空氣的壓力計算方式,如果改變一下,能把空氣裝在能抵抗相當壓力的固體容積體內,其情況就大不一樣了。本發明就是把空氣注入的方式改變了,就是解決了這種空氣注入的方法,同時也解決了在深水下水對于空氣的巨大壓力問題,它就是,無論在多么深的水中,本設計的空氣浮力缸體的空氣容積室內的空氣是不受水深壓力的影響的,空氣可以通過自身設計的空氣進、排管道有壓或無壓力的自由進、排,只要有重力滑塊或重力塊的引力能就足以使空氣自由的,輕松的進、出空氣浮力缸體,輕松的對本浮力-重力循環系統進行能量的自我補償,不斷的獲得再循環的自動驅動動力,從而獲得了浮力運用的巨大空間和發揮了巨大的浮力-重力能作用。另夕卜,在深水中被壓過的空氣體積變小,重量加大,浮力也就變小了,而本發明設計的在空氣浮力缸體中的空氣是沒有被壓縮過的,所以空氣和水的比值是不變的,浮力也是不變的;而無論水是在10米還是100米深度,其比重和體積幾乎沒有變化,大比重的重力物-重力滑塊的比重和體積也不會發生變化,所以重力物在深水中的引力也不會發生變化,這就對吸入空氣進入的力量就沒有產生改變-依然是巨大的,沒有妨礙的。
[0026]本發明就是開辟了在深水中浮力這個使用途徑和方法,利用了空氣在水中的浮力的這一原理-也就是浮力所產生的能-浮力能。浮力能的產生載體,就是水。沒有水,就不會產生本發明的浮力一浮力能、以及由浮力能所創造的重力能。在本設計中,水、空氣、重力物是鐵三角關系,是互相作用的,缺一不可。
[0027]空氣在水中可以產生向上的上升浮力,所產生的能量叫浮力能。浮力缸體中的空氣容積越大,所產生的浮力越大,則所產生的浮力能越大,用浮力可以在浮力環境中浮升起大比重的重力物體越大、越重,上升的高度越高,則所產生的浮力力矩越長,在下降過程中重力物形成的重力勢能也就越大,做功距離也就越長,這是本發明的追求發展方向-不斷加大的浮力缸體的容積、不斷增加的浮力距離、以增加更多的更長時間的浮力能,和不斷增多的重力物的重量、造就不斷加大的,不間斷周轉循環的,具有長距離做功的浮力一重力勢能,用同樣的投入獲得數倍于投入的產出來進行做功。造就一個高輸出比的、依靠自身能量補償進行周轉循環的,并能產生較大動力機械能來輸出自動發電方法。
[0028]另一個必備條件就是重力物體在這里簡單稱作大比重的重力滑塊或重力塊,只有大比重才能有力的體現地球萬有引力的優越(尤其是在水中要減去水的比重),才能對空氣的進、排產生巨大的作用動力,達到理想的結果。它和浮力是不可或缺的兩個能量產生部分,它是產生重力勢能的載體。當這些重力物被浮力浮升到一定高度以后,一旦失去浮力的托舉力,重力物由于地球的萬有引力作用產生了失衡,進入到地球引力能的轉化狀態,重力這里也可叫做失衡力、或失衡能,或稱斥力能、引力能。重力物的失衡狀態下下落就必然產生向下的慣性能一勢能,因為在這里它的載體是重力滑塊,所以所產生的力也就叫做重力,其所產生的能量就叫做重力勢能。再把這種重力勢能轉換成了機械能輸出驅動調速機、發電機。
[0029]由于這種產生浮力的載體是裝有重力滑塊的能產生浮力-重力的缸體,數十、數百個浮力缸體是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巨大的周轉循環鏈條安放在浮力、重力支撐架體上的形成的循環,在每個缸體由低端向上時缸體中的重力滑塊由于地球的吸引力作用就向下滑動,并自動的由空氣管道吸入空氣,使能產生浮力的空氣充滿空氣浮力缸體的容積體內而產生巨大的浮力,這種浮力和重力滑塊相抵消,如果浮力產生的浮力相當于重力滑塊的重量+各種機械運轉所消耗的能量,則浮力的升力達到平衡,就只能產生重力勢能;如果浮力所產生的浮力大于重力滑塊的重量+各種機械運轉所消耗的能量,就能形成超倍的浮力能并和重力勢能形成倍數疊加來做功,按照設計要求,在由無數個缸體形成的循環鏈條中,缸體的數量基數是數十個以上,每個缸體的容積都是在數立方米至數十、百立方米以上(大型或巨型),其總的浮力-重力能量起碼也是數十、數百、或更高噸量級的,其發電量也應該在數百KW、數千KW、或數萬KW/時以上的發電能力。
[0030]以上的浮力和重力是單獨敘述的,實際上因為空氣浮力缸體和重力滑塊是結合在一起的,所有的浮力-重力缸體結合體又是鏈接在一條大的循環鏈條上的,所以其浮力上升和重力下降是在同一個結構中,各種力是結合交匯在一起的,循環速度也是統一的,可以說在這里的浮力能和重力能時時刻刻都在同時產生和輸出中,在這里的分開敘述只是為了說明的方便而已。
[0031]這種發電方式,因為發揮了和船同樣的浮力原理,所以就有了同船一樣的諸多優勢一經濟、易得、無限、環保。又因為在運作中沒有原料的投入,即產生熱量的自然礦物能源的消耗,就又具有了比船更加優越的諸多優點。所以,本發明設計還是和其他以消耗現有能源和靠天吃飯的發電方式相比是具有諸多明顯優勢的。
[0032]本設計的空氣浮力缸體,即空氣的容積體,也是大比重的重力物體重力滑塊的載體,重力滑塊受地球引力的作用——總是自由的在缸體內向下滑動,本發明設計就是發現和巧妙的利用了這種很自然的必然現象,就是在浮力-重力缸體循環轉向的時候,利用了這種滑動的力來自然而然的,輕松的,不用外加任何力的為每個空氣浮力缸體完成了進、排氣的過程,來完成浮力的產生和重力物體的攜帶,也就是浮力和重力的形成和轉換,這種無限循環的、不斷地轉換就完成了本發明的動力永遠自動生成效果,進而產生了巨大的機械能和電力能。本設計中空氣浮力缸體的運轉條件是必須要在江、河、湖、海和水庫或各種人造的深水條件中來實施的,可以設計出很多的空氣進、排方法,本設計的基本方法就是在大循環中的每個浮力-重力缸體上都有管道通向中心的空氣容積倉體,用密封的方式進行空氣的進、排,在此大鏈條中的進、排交錯同時進行,此進彼出,無限循環。有此基礎模式,進而變幻出更多的方式一比如更優化的機械化的,自動化的,數控化的各種方式都是可能的和必然的。
[0033]空氣浮力缸體的制作和材料要考慮的是空氣和水的壓力,在水下,每下降10米就增加一個壓力,100米深就是11個大氣壓力,所以缸體承擔的壓力必須要大于這個壓力值并且有一定的保險系數,由于有空氣浮力缸體內的空氣是通過空氣管道自由進、排的,不受約束不受控制可以抵抗水下壓力的,所以,空氣浮力缸體的進、排氣就都是很輕松自然的事了,因為有堅固、結實的空氣浮力缸體支撐保護,水壓的問題可以不用考慮。
[0034]還有就是缸體的重力滑塊或重力塊,必須是大比重的,和缸體是嚴密結合的,密封的,猶如汽車的缸體一樣,這樣在空氣進入的時候才能起到優勢作用,實際情況是密封水,因為水的壓力大,可以輕松的擠壓空氣,能密封住水,不使水擠壓空氣容積缸體內就可以了,再就是密封的耐用性問題,因為本設計的循環速度不是很快的,大概是每秒1--N米以內,滑動轉換速度也不高,所以對密封件的磨損就不大,因為在水中,腐蝕的機率也不高,按現在的技術水平和制造能力,其密封件使用數年不用更換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如果能耐用數年以上,本設計的‘自動’和‘不間斷’效果才能發揮得最好,經濟效益才最高,發電才能不間斷。當然這里的未知因素還會有的,這要在今后的實踐中去發現和解決了,當然,人為的、為了節約機械磨損的、控制用電峰、谷的正常控制是另一回事了。因為本發電方式的開、停控制很方便,提高設備的合理利用的任何方式都是正常的。
[0035]這里,雖然是有機械能的產生,卻沒有任何熱力學的能量轉化的問題,什么機械的第一熱力學定律、第二熱力學定律等和本發明設計都無關。因為它是自然能量-自身空氣浮力的加入,創造了自身動力的能量補償條件,并形成正效應的動能和勢能,打破了力的平衡,產生了非常規機械式的做功條件,另辟蹊徑,繞過了傳統力學和熱力學的范疇,找到能量增殖的條件,用空氣在水中的浮力實現了力與位移的乘積,以水、空氣、重力物體為流體構件來創造動力;以鏈接鏈條、轉向輪體傳動等為揉體構件形成傳動;以浮力水塔以及大自然中的江、河、、海、水庫等深水條件、支撐架體為剛體構件,以及空氣進、出管道,空氣浮力缸體為基礎創造了浮力能和超出本身循環需要的數倍浮力能,進而也創造了源源不斷的重力能;是這些剛體構件、揉體構件和流體構件的超大、超常的規模效應創造了使產出大于投入于數倍的基礎,為浮力能和重力能的產生提前買了單。當然本設計也和幾百年來大家所研究的傳統意義上的永動機無關,因為它已經突破和超出了常規的小型,試驗,和追求自身永動為目標的研究模式,而可以直接一步進入大型一重型的實施階段。滿足和超出了‘永動’所要求的那些幻想式模式。也就是說這個類似永動機的非傳統設計最終提供的不僅是能量,而且是超常規的巨型能量。這里,也和現在正盛行的磁力永動機的研究,因為研究方式不同,使用材料不同,不具備可比性,不做論證比較。
[0036]本研究發明所輸出是能量,就是機械能、電能,不僅僅就是大于零,而是超出自身輸入能量,拋開了數百年來大家常規的研究模式,不用走從小的機械模型開始,然后再無限放大的路子(目前尚未見到那個設計放大成功),可以直接,簡單的一步跨越直接走到實踐應用之中去,不但實現了自身的‘自動’,還做出了高能量的輸出,用以力借力生力的方法,炒出了這盤根本沒有原料的菜,這個‘力’,就是浮力和浮力的無限延長,就是重力和重力的浮升高度的突破,還有重力的無限量的加大,實現了 ‘自然是能量之源,一切能量都是來源于自然’但卻不消耗自然能源的理想。在自然界中,能夠主動補充的能量很多,比如引力、重力、磁力、浮力、溫度、熱量、濃度、氣壓——等等,由于本人能力所限,這里僅僅應用了其中極少但自然界中最普及、擁有量最大、使用上可以達到永恒的物質的一部分,當然也不可能在同一個設計中運用好更多的自然能量,也說明了 ‘簡單的也許是最好的’說法,也就說自然界中還有這么多可供開發利用的力,說明還有相當廣闊的可開發空間。
[0037]這里,牽扯到一個能量守恒的問題,“各種能量形式互相轉換是有方向和條件限制的,能量互相轉換時其量值不變,表明能量是不能被創造或消滅的”,也就是說:能量既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它只能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其他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在轉化或轉移的過程中,能量的總量不變。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如今被人們普遍認同。本設計中的空氣和水在整個循環、轉換過程中因為只是個物理過程,沒有任何化學反應,不產生熱能,物理性質沒有任何改變,和其它能源的優勢比就是可以無限的被循環利用而沒有消耗,本發明就是利用了這一自然能量的優勢無限的使用下去的方式。浮力的上升,就是力的守恒的表現,重力滑塊在遵循其自然規律在浮力缸體的轉換方向是的下降時排出空氣---吸入空氣時利用自身的下降時做功,也還是為能量守恒的必然表現而絕不能相反,所表現的做功方式截然不同----同樣的下降方式卻都做了不同的功,還巧妙的利用了其守恒的能量,自然的,輕松的實施了能量的轉換,即浮力能的自身補償,把隨意的動作一吸入空氣變成了正能量的浮力能。本發明就是利用了能量的守恒,利用了自然能量守恒的不會被消滅原理,使空氣浮力缸體里的空氣浮力雖然沒有被更多的創造出來、卻得到了所需倍數的增加和使用距離的延長,你建造的浮力水塔和深水環境高十米或深10米,他就規規矩矩的守恒著浮升十米,你建造的浮力水塔高100米或者所利用的江河湖海水庫水深100米,其浮力體也是同樣規矩的守恒著浮升100米,而絕不因而有守恒定律就到了一定的距離而停止,是浮力水塔的建造高度和大自然的深水的深度創造了浮力的超長力矩,同樣也創造了重力的超長力距。使守恒的力發生了因守恒而發生了約定增長性變化,利用了守恒不能被消滅的規律發生了人為性擴張,發揮了自然能量的固有天性。就像氫氣球為了守恒而浮升到高空;水流為了守恒而一瀉千里;颶風為了守恒而摧枯拉朽;衛星為了守恒而繞地球永不停頓的自轉一樣。同時,浮力的倍數增加和超長距離守恒也創造了浮力的倍數增加和的超長距離守恒,因而也就創造出了浮力物體缸體的超長浮力能,創造了輸出倍增于輸入的大比例。形成了自動高輸出機械能的浮力-重力循環自動發電方式。
[0038]它和水電、風電、光電一樣,只是一種借力,是借了大自然的能量之力,只不過是借的形式不同,本設計是以人為的條件創造替代了自然已有條件,以人為的創造性開發的力替代了自然形成的力,用人為可控的力取代了自然不可控的力,做到和實現了 ‘人定勝天’的夢想。本設計可能也與能量守恒和不同的物質的質量有點關系,那就是;浮力水塔和各種深水環境中的水為了守住自己的不同深度中的比重質量和形成的壓力,不斷向上推舉著浮力物體;而空氣則為了保持自己的是水比重的700—800分之一質量守恒而擺脫地球的萬有引力向上浮升,在浮升的過程中哪怕本身還攜帶了極大重量的大比重重力物體,絕不會顧及什么‘輸出功只會近似輸入功而決不可能大于輸入功’的黃金定律而創造著超出數倍于輸入的能量,不受距離的約束和能量守恒定律的桎梏而創造了超常的浮力能,而重力物體在完成了長距離的借力浮升、轉向以后,發出全部的重力勢能來盡力做功,發揮了浮力能和重力能的守恒和超強的被動不守恒本能,把重力和浮力,下降和上升兩種矛盾體實施了協作和互補,把矛盾體變為合作統一體,把不利變為有利,實施了力的借用和轉換。并且完全可以實行全自動化,無人遠程監控化等無體力勞動的全天候一天24小時一年365天的不間斷做功發電。
[0039]本發明也不是科學發現,因為浮力的運用早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它已經在很多方面得到了良好的運用,況且技術也是相當成熟、精到,船舶的發展就是一個例證。浮力在這里的運用,不過是諸多種浮力運用方式的一種轉變方式,開發了浮力運用的另一種渠道,其關鍵技術點就是空氣如何自由進出空氣浮力缸體的方式,這是以前的設計都未曾涉及到的一種發明方式,但其道理容易理解,結構非常簡單,運用起來方便實用。在整個運用中,空氣的自由進、排是這一主要動力能源產生的首要條件,如果沒有空氣的加入,就沒有浮力的產生,是浮力打破了力的總體的平衡,進行了循環力的能源補償,這種方法,也是把空氣在水中的浮力的運用進行發展、改進、轉換、循環使用的一種新的方法,因為有巨大機械能的輸出,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本發明不但可以用于進行發電,還可以做很多事情,發電方法也不僅僅只是這么幾種方式,還會開發、設計、創造出更多種方式,因為本發明創造了一種可以循環利用的、無消耗的,極其廉價的、永不枯竭的自然能量的動能-并能轉化成大功率的機械能,所以有很廣闊的利用空間,可以在無限的領域加以擴展性應用。
【發明內容】
:
[0040]浮力能和重力能是地球上存在很久遠的的無處不在的最普遍,最廉價的自然能源,人們已經認識和利用了數萬年了,但把它當做能源用在發電上尚少有先例。本發明的核心就是對地球上無處不在的,不用花資金購買的自然能源——水和水產生的浮力,加上地球引力形成的重力的利用,并把這種免費的能源轉化成機械能用來發電或者是用作為其它動力能源。它就是浮力-重力自動循環并能獲得超能量自動補償一輸出的發電法
[0041]本發明設計需要的條件,目前分為兩大類,即人工建造浮力水塔和深水環境類和自然資源-江、河、湖、海、水庫等的改造利用類:
[0042]人工建造飛浮力水塔、深水環境類(適用于在城市和缺水的環境地區建造):
[0043]1,建設一個足夠大、足夠高、足夠深的有足夠空間容積量的可以充滿水和足夠結實并有數十年使用壽命的浮力水塔或類似的深水環境一可以在其中利用水的容積和本設計中的浮力-重力機械設備進行運轉發電,比如高或深數十米一百米,長十-百米以上,寬數米,數十米以上(或向小型發展的各種類型等);
[0044]2,在裝滿水的浮力水塔內和深水環境中安裝有數個可以承載數以噸計至數以百噸、或以上能力的可以安裝巨型上下大轉輪的堅固支撐架體,可以是單側支撐的,也可以是雙側支撐的不同類型的架體;
[0045]3,在浮力水塔和深水環境內的承重架體的上、下兩端各安放一個大型轉輪組,以負責在上面安裝能循環轉動的大型鏈條,可以承載、支撐有數十個以上大型裝有重力滑塊的空氣浮力缸體的,可以單向循環轉動的能帶動鏈條系統的來支撐、帶動整個運轉系統、把浮力能和重力能轉化成機械能的驅動鏈條等裝置。
[0046]4,在浮力水塔和深水環境內的承重架上的上下轉輪組上裝有可以承載攜帶有數十個以上大型裝有重力滑塊的空氣浮力容積缸體的可以單向循環轉動的鏈條系統;
[0047]5,在循環鏈條上的每個空氣浮力缸體都可以達到空氣容積在數立方至數十立方米以上的容積能力,并在缸體內裝有可以密封的可以輕松在缸體內上下滑動的大比重的數公斤一數噸以上(能和空氣浮力容積成正比例的)固體重力滑塊;
[0048]6,根據發電方式和大小的不同,設計出各種類型的空氣進、排方式,比如直通空氣管道式,自動機械手式,軟管固定連接周轉跟蹤式等
[0049]7,在每個浮力缸體的空氣容積體上裝有聯通中心空氣容積倉的能使空氣自由進、排的空氣管道(軟、硬兼備);
[0050]8,在浮力水塔的上面或合適部位裝有調速機、發電機,把浮力能和重力勢能形成的能量通過大轉輪和能量輸出鏈條進行轉化成機械能,來帶動發電機發電;
[0051]自然資源改造利用類(適用于有江,河,湖,海,水庫等的自然環境的改造利用):
[0052]I,就是利用地球上普遍存在的江、河、湖、海、水庫或人工建造的深水池塘等。因為本設計的需要水深要達到10米---百米以上(根據不同的設計要求),自然環境中能達到要求的水域很多,直接就可以利用,如果達不到,那就要人為的施工來滿足設計所要求的水的深度和廣度了(所以有人造深水環境一項),要求不高,條件很容易就能滿足。
[0053]2,在達到水深和水域面積要求的前提下,建造安裝發電設備所需要的載體一一通行平臺和安裝樁體或稱架體,按設計要求做到規模化的連成行連成片,能承載和通行運輸設備,安裝設備和今后的工作設備、機房等,
[0054]3,在通行平臺上建設安裝發電機械設備的機房和保護設施。
[0055]4,其他設備類的設計要求浮力水塔的所有項目相同,只是外部結構的不同。
[0056]其原理和作用是這樣的:
[0057]I,無論是在浮力水塔和人造深水環境內還是在江、河、湖、海、水庫或人工建造的深水池塘內,都被看做是水的容積體,也是整個系統的容積承載體。只要達到有足夠量的水和有足夠的高度或深度,以便產生足夠的浮力浮升高度和重力下降高度,距離、力度即可,高度越高,或者是說深度越深,則設備的運行距離越長,可以裝在整個循環鏈條上的缸體越多,那么產生的浮力和重力的力矩就越大,所累加的力能越多,產生勢能也就越大,可以轉換的機械能和發電量越大,這是本發明設計的獲得的力能的原始基礎。
[0058]2,承載架體,是內部所有設施的承載體,無論是在浮力水塔或深水環境內,還是在江、河、湖、海、水庫或人工建造的深水池塘內的主要骨架,均要在其上面安裝上、下大轉輪,在大轉輪上要安裝循環鏈條,在鏈條上要連接數十,百個以上的空氣浮力缸體,每個缸體上的重力滑塊都在數十公斤至數噸以上,其總承重要在數十,數百,千噸以上,還要承架起在浮力水塔內或是在江、河、湖、海、水庫或人工建造的深水環境上面的各種交通道路、發電機械和機械工作間的重量,這是剛性構件必須做到的。
[0059]3,鏈條組,是由裝在上、下大轉輪上的數條可以和空氣浮力缸體完美結合、承載的單個框架體互相連接組成的循環鏈組合,分為內鏈接鏈條和邊連接鏈條之分,它是單方向循環轉動的,根據裝置的不同,要求的承載能力也不同,從數十噸到數百噸以上,力求堅固、結實、抗磨、耐用。
[0060]4,大轉輪,不論哪種類型的設計都是上、下兩端各有一個,他是一個承載,支撐,連接,動力輸出體,它承載,支撐,連接著整個循環鏈條上的所有各種浮力-重力缸體裝置和動力輸出裝置,其承重能力可能在數十、數百、以至千噸以上,因為有空氣進、排管道的原因,其支撐方式還要不同(如無特殊設計就要單側支撐連接),否則通氣管道無法安放、轉動、循環,其動力輸出部分可以設置在浮力水塔上或是在江、河、湖、海、水庫或人工建造的深水環境內上面的大轉輪上,也可以設在浮力水塔下面的轉輪上來連接外面的動力機械能的輸出的各種發電設備,或是在江、河、湖、海、水庫或人工建造的深水環境內的水面上面的外置轉輪上來連接外面的動力機械能的輸出的各種發電設備。
[0061]5,缸體,有如汽車缸體的模式類似,每一個都是獨立的可以密封的獨立缸體,有足夠的內部空氣容積量,有可以上下自由順暢滑動的,具有數十公斤至數噸以上重量的重力滑塊,能由空氣管道自由進、排氣的,能固定在大鏈條上只能單向運動的定型體,其形狀可以是圓形的,也可以是方形多角形體的,只要達到缸體的作用,能完成浮力一重力的作用,其形狀可以在保證結實、耐用、堅固、不變形的前提下不受約束任意型體,其空氣容積浮升能力要超出重力浮升所需要的足夠容積或超出重力所需要浮力能力數倍的容積以創造出巨大的浮力能。
[0062]6,重力滑塊,缸體內部的重力滑塊有如汽車的內缸體活塞一樣,是一個可以在缸體內自由滑動的實體的、大比重的重力體,可以密封在缸體內上、下滑動,在受地球引力時可以迅速的滑向受力的一端,用自身形成的巨大排擠力和巨大吸引拉力來進行空氣的進入(吸入)、排出(擠壓出),來進行浮力能的補償和卸載,重力滑塊所創造出自身所需要的空氣浮力容積可以大大超出自身重力浮升所需要的空氣容積量的一倍至數倍,使多余的浮力變成巨大的浮力能來做功,體現出重力能所創造出的即有重力能還能創造出浮力能的雙重功能的巨大作用。
[0063]7,進、排氣管道,都在浮力-重力缸體的空氣容積室的前固定端的最佳固定部位上,因為在水中不同深度的巨大壓力,空氣的體積變化浮力水塔頂部和深水平臺上面,或浮力水塔內或深水架體內的中心空氣容積倉體上,無論管道如何軟、硬結合,以能抵抗住巨大的深水壓力才行,才能保證缸體在底部的上升初期就能順利的、足量的、快速的吸入空氣來保證浮力缸體的浮力要求,進、排氣管道的設計可以有無數個方法、方案,本設計中的進、排氣管道法只是其中最簡單最直接的方式,今后還可以開發出更多更好的進、排氣方法。
[0064]這樣的發電設施可以根據發電量的不同和設計的要求不同來實施,可以是小規模單體局部使用的,也可以是多個連體的中等量級的,還可以成群連片的達到發電廠(場)級別的,發電量可以是數千、數萬KW/H,也可以是數百萬KW/Η以上,還可以向中、小型發展。總之,大也好小也好,適用就好。
[0065]運轉做功過程:以圖1的浮力-重力滑塊式基本模式為主進行說明,
[0066]首先,浮力水塔或深水環境中的水在注滿后是不變化能用很久的(是最佳的節水方式),在江、河、湖、海、水庫或人工建造的深水環境內也是可以人為控制的,起變化的是空氣浮力缸體在下降和上升的過程中使缸體中的重力滑塊受地球的引力向下滑動而使空氣進入空氣浮力缸體——排出空氣浮力缸體的循環的過程中形成了重力能一浮力能的轉換進而使循環鏈轉動來帶動上下大轉輪旋轉,并將多余的浮力-重力勢能輸出轉化成機械能帶動調速機和發電機來實施做功和發電,這樣周而復始,不停的運轉,就形成了本發明的能夠完全進行自身能量補償并輸出巨大浮力一重力能循環自動做功發電的目的。
[0067]具體的過程是:在浮力缸體隨著鏈條的轉動由頂端向下轉的過程中,當浮力缸體具有傾角開始,缸體中的重力滑塊由于自身的大比重的重量受地球吸引力的作用開始向下方滑動,因為他的比重比水大很多,起碼要在數倍以上,這時重力滑塊就開始向下方滑動并擠壓空氣容積室中的空氣使空氣沿空氣進、排管道排出,同時由于重力滑塊的帶動,隨著轉動,缸體的傾角就變大,傾角越大滑動的力就越大,直至垂直時達到最大滑動值,這時缸體的重力滑塊也就滑到了底部,把空氣容積室中的空氣完全排盡,當然,與此同時缸體的后部也同時進滿了水,排出空氣和水的進入是同步進行的,水的進入也促進了空氣的排出,完成第一動作;在浮力-重力缸體內沒有空氣的前提下其浮力為0,即重力體就開始進入發揮重力勢能階段,其大比重的重力缸體其重量超出水重的能力多大其重力做功值就多大,就像石頭拋入水中必然要下沉直至落底一樣,這種狀態一直堅持到浮力缸體下降到浮力水塔的最底部或者是在江、河、湖、海、水庫或人工建造的深水環境內的設備使用最深處,完成重力勢能做功的全部過程,這個重力勢能發揮作用的階段是無數個在下降階段浮力缸體內重力滑塊之重力相累加的,這種無數個浮力缸體式重力引力能就形成無限循環的全負荷的引力勢能,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發揮全部的能量向下拉動整個鏈條運轉,同時也就通過鏈條的傳動帶動了裝有輸出勢能的大轉輪和大轉輪上的勢能輸出結構帶動了調速機和發電機進行發電的。這里,重力滑塊的重量和行程決定著重力勢能的輸出能量,滑動滑塊越重,下行距離越長,缸體越多,做功能力就越大,做功越多;在缸體下降至最低點時,隨著轉輪的循環運轉,缸體開始向上行,在從具有向上的傾角開始,缸體中的重力滑塊依然受地球引力的作用開始向下滑動,還是由于滑塊的比重大,就能輕易的將是水700—800分之一的空氣由連接進氣口管道的另一端即中心空氣倉體中快速的吸入到浮力缸體內一即浮力缸體的浮力空氣容積室中,行成巨大的浮力,空氣的吸入和水的排出也是同時完成的,在缸體達到垂直點時就可以完成空氣的吸入的全過程,空氣充滿了浮力缸體的浮力空氣容積腔體中,巨大的浮力能量補償完成,開始行使浮力功能,浮力能的發揮也是伴隨缸體的整個上升過程的,也就是浮力缸體是在整個上升過程中起到浮力作用的。吸入空氣的浮力值應該和缸體中的重力滑塊的重量成正比和稍有超出或者是數倍超出的,這其中有一個合理的比值,浮力升力的值的最低要求是要是重力滑塊重量+缸體重量+應負荷的鏈條重量+應負荷的機械消耗重量+整體鏈條循環速度和水的阻力等的總和還要有多出一部分為好,這樣,缸體中的重力塊的重力勢能就能發揮到極致,發揮其全部的勢能能量來轉換成機械能做功發電了,如果重力滑塊吸入空氣的能力可以是使浮力缸體的空氣容積是自身需要的幾倍以上,就能創造出巨大的多于自身需要的數倍浮力能,不但進行了自身需要能量的補償還有了數倍的創造能量來進行發電,這個超能量的補償就是本設計的創造性的多次改進后的突出設計。這個空氣缸體的空氣容量室的大小,要在具體操作的過程中來實驗、總結、改進的。
[0068]本發明的技術關鍵是:浮力缸體(帶有空氣管道)+重力滑塊,這是本發明的缺一不可的兩個方面,浮力缸體是產生浮力的先決條件,也是使空氣能在有壓、無壓力狀態下順利的進入、排出的關鍵,還是能避開水深壓力的保障,無論在水深多大的條件下,空氣都能順利的吸入和排出;重力滑塊不但是產生重力的必備條件也是產生浮力的重要條件,沒有重力滑塊就不能順利快速的吸入產生浮力的絕對組成元素——空氣,使本設計的整體循環獲得最大能量的補償——浮力能的再生補充,沒有重力滑塊的作用也不能有力的把空氣擠出去一或稱排出,使重力滑塊產生最大的重力能并發揮到極致,雖然如此,沒有其他條件的加入也是不可能的,但那些都是起輔助作用的,但也是不可或缺的必備的。其總體要有:
[0069]1,水的容積體——即浮力水塔;江,河,湖,海,水庫,人造深水池等。
[0070]2,承重架體。浮力水塔內部的骨架;江,河,湖,海,水庫,人造深水池中的各種連接支撐架體,樁柱體,水上平臺,各種保護設施等。
[0071 ] 3,可以支撐,承重循環鏈條和缸體,形成動力的上、下大轉輪.
[0072]4,可以鏈接無數個缸體的足夠堅固的循環鏈條結構
[0073]5,空氣浮力缸體——能連接在總體循環鏈條上的,有進、排空氣管道通往浮力水塔頂端,江河湖海水庫的水上平臺上或中心空氣容積倉體的和重力滑塊緊密連接的的空氣容積體。
[0074]6,大比重的重力滑塊或重力塊——能與浮力缸體嚴密結合,能密封或自由滑動的,能形成重力勢能的大比重固型物體。
[0075]7,多種形式的,軟應結合的,能抵抗住深水巨大壓力的進、排氣管道。
[0076]8,中心空氣容積倉體等
[0077]9,動力輸出結構:
[0078]10,能量的體現部分和做功部分等一調速機、發電機、設備保護工作間等
[0079]具體設計是:
[0080]1,形成浮力的水的容積體:其中有人造深水環境如浮力水塔和大自然環境。
[0081]A,人造深水環境如浮力水塔:這是本設計針對城鎮居住區和缺水地區設計的一種方式,是本設計的人為制造浮力的基礎條件之一,也就是產生浮力的載體一水的容納體,也是破壞能量守恒中力的黃金定律的超前支出,因它的深度(或高度)決定了創造浮力能、重力能的輸出大于輸入的倍增率硬指標。在初始設計時考慮到浮力、重力缸體因受轉向的約束直徑不可能一開始就做的很大,現以內徑各數米左右為基礎,以后等技術成熟了再逐步加大或縮小。把一個至數個或數十個產生浮力-重力循環鏈條發電結構并排的排列在一個浮力水塔內,實施以小攻大,群體聯合的方式來實現大的目標,設計起步的浮力水塔深度(或高度)數十米一100米或以上,浮力水塔形狀為方形一長方形,以方便多條同樣浮力-重力循環結構的設施的并行在內排列,比如:基礎內直徑為15X50米或20X50米或更長更寬,塔基內腔體要向地下深入10-30米或以上(來實施降低高度便于浮力水塔的穩定性和易于操作),塔內基礎容水量為15X50X50 = 3,75萬立方米水容積,或者是本數字以上水容積。浮力水塔體的厚度以能勝任使用、達到的數十年壽命即可,可以在同一浮力水塔內安放一套或多套浮力、重力循環鏈條設備帶動的一臺一多臺中、大型發電機組發電,盡可能發揮其最優設計、最佳結構,最大效能。另外,浮力水塔還要有安全封閉結構和安全防護設施:浮力水塔的高度比較深(或高),因為受風、雨、雷、電等自然條件的約束,還有每個缸體的進、排氣管道在塔頂的排列,各種機械的排放,必須要有一個安全保障的穩定封閉結構,結構模式、類型按實際要求即可,另外,如果是發電廠(場)級別的,因為浮力水塔一浮力水塔群的建立是要貯藏大量的水的,還有可觀的深度(高度),所以要考慮各種自然災害如地震,泥石流,水災等和人為災害如戰爭,爆炸,破壞等的發生使浮力水塔破壞,高水位下泄形成的巨大沖擊,破壞給人類一居民所造成的傷害,特定的保護設施——如小型容水庫,一定規模的擋水保護壩體等還是有必要的,當然,如果能建在有堅固基礎的石山基礎上是最好的。
[0082]另外,這里所說的浮力水塔,也不是固定意義上的定義,因為它可以是常規的、傳統意義上的高出地平面的有如高樓一樣的地上建筑,也可以是有一部分深入到地下而另一部分在地上的半地下建筑,還可以是完全建筑在地下的建筑,也可以是在水中的建筑,還可以是建在山體上,山體內的深井式建筑等等,它的要求條件是有一定深度的,一定寬度、長度的水容積的容積體來創造出本設計所需要的浮力環境來安裝能創造浮力-重力能的條件,這是最基本的要求。
[0083]B,自然水域,即江,河,湖,海,水庫,人造深水池等:這應該是應用最多,也是最易普及和獲得的、分布最廣、最易使用、最易建設、最廉價格的自然資源應用水域條件。我國有幾千條可用河流,幾千個可開發湖泊,近十萬座可利用水庫,一萬多千米陸緣可用海岸線,這些有很多都是按照需要進行改造就能使用,在這些大自然的總資源中開發利用很少、很小的一部分就能滿足整體需要,是本設計永不枯竭的最佳資源。本設計的利用也絕不消耗和污染水源,對水生環境沒有任何破壞,而是具有對水源的保護和深度開發利用,擴大水源的涵有量,和浮力水塔的不同點就是不用建水塔,而是利用自然水域的水的深度,只要能達到使用要求就行,但如果能開發起來,其作用就可以起到帶頭作用,產生連鎖開發效應。
[0084]2,承重架體(含浮力水塔墻體,深水樁柱體,水上平臺等):它是在浮力水塔內部或江,河,湖,海,水庫深水內、人造深水池內所有設施的承重和支撐載體,樁柱體,承載平臺等,是浮力水塔內或江,河,湖,海,水庫,人造深水池一切設施的主要重力承載體和連接骨架,要在其上面安裝上、下大轉輪,在大轉輪上要安裝循環鏈條,在鏈條上要連接數十,百個浮力-重力的空氣浮力缸體,每個缸體上的重力滑塊(或重力塊)都在數噸以上,其總承重要在數十,數百,千噸以上,還要承擔起浮力水塔上面的各種發電機械和機械、工作間的重量或者設備行走路面的重量,還要求起碼能保證使用數十年的壽命,所以材料一定要堅固耐用;
[0085]3,上、下大轉輪:就是安裝在浮力水塔內或江,河,湖,海,水庫,人造深水池中的承重架體上的,它是一個承載,支撐,連接,動力輸出體,它承載,支撐,連接著整個循環鏈條,其承重能力可能在數十、數百、以至千噸以上,因為有空氣管道的原因,其支撐方式還要不同(如無特殊設計就要單向單側軸支撐連接)否則通氣管道無法安放、轉動、循環,其動力輸出部分可以設置在浮力水塔的上面或江、河、湖、海、水庫的水面上的連接上部大轉輪上,也可以設在浮力水塔的下面的大轉輪上來連接動力機械能的輸出發電設備,大轉輪的直徑,決定了浮力水塔或水上平臺間的寬度,也決定了循環鏈條的大小和承載能力,在江,河,湖,海,水庫,人造深水池環境中因條件寬松可以不受約束,按照需要實施即可。
[0086]4,循環連接鏈條結構:這是一個中間結構的連接載體,它的大小,長度由浮力-重力缸體及其數量。浮力水塔或深水條件,大轉輪的大小來決定,由多個單體連接在一起形成鏈條帶、組結構,它可以是獨立形成的,也是可以多組的條,帶,鏈連接而成,它是單方向循環轉動的,根據裝置的不同,要求的承載能力也不同,從數十噸到數百噸以上,力求堅固、結實、抗磨、耐用,要能承載很大的重量和很大的拉力,還要經受長久的使用壽命等條件,本鏈條分為內鏈接鏈條和邊鏈接鏈條,位置不同模式也不同。同時它們也是整體浮力能和重力能的主傳動結構。
[0087]5,浮力-重力空氣浮力缸體:它是本設計的核心部件,是本設計的創造浮力-重力的關鍵部件,按行進方向分前后兩端,前頭有可以進、排氣的空氣進、排管道,空氣容積缸體或折疊式風琴褶容積體,后端是密封重力滑動滑塊,。它可以是圓形,方形,長方形等任意形狀,只要能在浮力-重力的空氣浮力缸體中密封式的輕松滑動,結實耐用、穩定不變形、實施無限循環周轉就行,但以圓形為首選,在缸體的前后端要有減少水阻力的設計,缸體要有耐壓設計,耐變形設計,連接循環鏈條設計等,其形狀可以在保證結實、耐用、堅固、不變形的前提下設計出任何不受約束任意型體。
[0088]初步設計(向大型發展的)每個大型浮力箱體的容積也要在5—10立方米以上的空氣容積量,那么浮力缸體內的重力滑塊起碼也要在每個1-2噸以上。浮力體追求大型,是指缸體內的浮力容積體要大,只有大,才能形成大的浮力,快速浮升起大型的重力滑塊,產生大的浮力-重力能。以上還要考慮整體循環裝置如浮力缸體、循環鏈條、機械部分、水的阻力壓力、行進速度要求等所消耗的能量,下降時重力滑塊所創造的能量,還要計算發電所要求的輸出能機械能等。以大比重的重力物鐵、鉛等金屬來計算,隨著技術的成熟和要求的不同,逐步發展。
[0089]6,重力滑塊:它是創造浮力能量補償和發揮重力能的關鍵部件,它的重量大小和多少決定了重力勢能的大小和機械能輸出的多少,也決定在上升時的空氣進入的速度。它的形狀是根據浮力缸體的整體設計要求來設計的,本基本設計的密封滑動部分,其原理大概和汽車發動機缸體內的壓力缸體相仿,(可以有多種設計形式和多種滑塊設計,本發明先設計兩種,以后再增加),以能密封和順暢滑動為最佳,和浮力缸體中的空氣容積室體相組合為一體,以大比重的穩定性好的金屬等物體制作封閉而成,密封上,有數個能耐磨、密封的密封滑動環最好。
[0090]7,進、排氣管道:這里只敘述主管道和分管道,缸體的進、排氣管道都在浮力缸體的空氣浮力容積室的固定端——前端,因為在水中要想使空氣自由的進出,就必須有個管道直通在上、下兩個大轉輪中間的中心空氣容積倉體上,或者是直接把管道通向水面上的空氣中(本設計圖中未體現),根據此空氣進、排管道在整體循環中要不斷的轉動、換位,使用距離變化很大,要不斷的彎曲變形,所以其材料是必須能彎曲變型的蛇形管一類的可以軟但也硬的通氣管道。這種進、排氣管道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有好用的管道才能保證浮力缸體在底部的上升初期就能順利的、足量的、快速的吸入空氣來保證浮力缸體達到創造浮力能量的要求,這個初始設計有點復雜,因為每個缸體都要有一個進、排氣管道,由于在轉動循環中有大轉輪的阻礙,不能實施一體式的、總體式的連環式進、排氣設計(如能則更好),數十個管道都要通過浮力水塔或深水平臺的頂部就顯得很繁瑣,所以在本設計中是以中心空氣容積倉(或者浮力水塔的空氣容積箱體)來替代來化繁為簡。化難為易,用分管道分別連接幾個浮力-重力缸體的進、排氣管道,有數個總管道來與分管道連接,精減了管道數量,縮短了管道行程,而作用一樣。也使與中心空氣容納倉的連接更加有序化,簡單化。
[0091]8,中心空氣容積倉體等,這是一個安裝在上、下兩個大轉輪中間的空氣進、排交換的空氣容積體,它含有幾個部分,有連接空氣進、排管道的密封旋轉連接蓋口,有主中心空氣容積倉體,有倉體向外連接的空氣管道和為中心空氣容積倉體加壓、儲備的水上空氣加壓倉,其中空氣進、排管道的密封旋轉連接蓋口是其最活躍的一個組成部分,特點是它與中心空氣容積倉體密封為一體,以倉口蓋的形式出現,與各個空氣進、排管道相連接,隨著整個浮力-重力缸體的轉動而轉動,對所有的空氣容積缸體的空氣進、排起到空氣容納,交換的作用,而空氣容納倉體雖然重要,但卻是一個不動的被動倉體,可以容納正常的無壓空氣,也可以是有一定壓力的壓力空氣,而連接水面上的通氣管道雖然有用,但用的不多,因為重心的空氣容納倉體的空氣的消耗幾乎為0,而另外的水面上的空氣加壓倉設備是在需要壓力空氣的時候才有用,更因為重心空氣容積倉是密封式的,壓力空氣損失很小,所以這個空氣加壓倉只有在空氣壓力不足的時候才啟動補償一下。
[0092]9,動力輸出結構:由浮力-重力缸體形成的重力能和浮力能,由于有傳動鏈條的連接來帶動上、下大轉輪的傳動,最終將其浮力能和重力能集中在上面大轉輪的的大牙輪上,然后在通過本設計所稱的傳動鏈條(或者是傳動帶、傳動軸等動力輸出裝置)連接在接收機械能的調速機或動力軸上,再驅動發電機來發電。本動力輸出結構只是這套設計的動力體現部分,也可以叫做輔助部分,是與其他的發電設施中的機械能轉化設備原理大致相同的。
[0093]10,能量的體現部分和做功部分等一調速機、發電機、設備保護工作間等:這是本設計的成果體現部分,也是需要外購配套和建筑部分,安裝多大的調速機、發電機是由動力輸出能力決定的,按照本設計的要求,每套浮力-重力能所完成的發電能力應該在數百KW至數千KW\H以上,每一套或者是多套浮力--重力驅動結構都可以組合起來形成大的發電機組,以使在同一組合發揮最大的效能,獲得更大效益。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
[0094]圖1,江河湖海水庫等自然水域的浮力-重力自動循環并能獲得超能量自動補償-輸出發電法基本方式設計圖:
[0095]本設計模式是一個基本模式設計,是上、下雙轉輪式,適用于廣大的江、河、湖、海、水庫和人工專業為本設計挖掘建造的深水池、塘、庫,因為在這些大自然環境中其空間感可以不受約束,可以按條件任意延長加深,并適合在有限的區域內實施密集式組合,可以在較小的領域內實施巨大的發電能力。適用面極廣。如果江、河、湖、海、水庫的深度夠用就直接可以實施,但應該都離岸比較遠,如果想距離岸邊近點,就要進行人工開掘、建造、平整,使其達到設計要求,一旦開掘成功,就可以使用無數年,也增加了近岸的儲水量和養殖能力,也是一舉多得的好事。本設計的要求不高,估計水深最低在10米以上就可以,但最好是深點,隨著技術的不斷完善,可以向更深處發展,比如說幾十米至一百米以上等,設計主要【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如下:
[0096]I,浮力-重力缸體的上轉角下行排氣進水階段,本階段要求最好是在90度轉彎中完成。從上頂點轉彎開始,由于受重力(引力)的作用,大比重的重力滑塊就從缸體的后端開始滑向前端,用自身的大比重力擠壓空氣從進、排氣管道進入中心的空氣容積倉中,同時從重力滑塊的后邊水也同時進入缸體中,在同一缸體中實施了不同質量物體的轉換,用水替代了空氣,其比重相差了近800倍,在90度轉角過程中基本完成缸體前部空氣排盡,后部缸體進滿水,即做到浮力-重力缸體內無空氣存在,即無浮力。缸體后部水進滿,這時整個缸體體現的只有重力,其重力體和水的體積的比差就是重力勢能形成的能量,這是本設計能量獲取的基本方法。
[0097]2,浮力-重力缸體進入重力勢能完全做功階段。在浮力-重力缸體完全失去浮力后,所體現的就全部是重力了,因為重力滑塊的與載體水的比重差較大,最低也是6倍以上,從這里開始就是重力做功的開始,所以2是本設計重力勢能在全下降行程做功的最佳開始點。本階段一直保持缸體下行的最低點,是重力勢能獲得的全階段,所以說,水越深,本階段就越長,缸體就越多,相累積的重力勢能越大,做功越多,所以就要求缸體和重力滑塊的質量與水的比差越大越好,越合理越好,同等的浮力-重力缸體越多越好,當然其前提就是不斷的突破本發電方式進入水的深度能不斷的加大。
[0098]3,浮力-重力缸體的下轉角的重力勢能逐步減少階段,到最低點為最低。物體的下降以垂直角度為最大,因為他受到的引力最大,在轉換角度以后,由于力點角度的轉換,其所創造的重力勢能也在逐步減小,直至到最低點為0,,因為它的作功作用已經被平行轉動取代了,因為平行物體是不會做引力功的,所以,重力勢能也就由高轉低了。
[0099]4,浮力-重力缸體的下轉角的上行開始吸氣排水階段。要求也是在轉角上行的90度內完成。從最低點轉彎開始,由于受重力(引力)的作用,大比重的重力滑塊就從缸體的前端開始滑向后端,用自身的大比重力擠壓缸體內的水從缸體內排出,并同步從進、排氣管道由中心的空氣容積倉中吸入空氣,這個過程正好同本圖1相反,把缸體中的水又轉換成了空氣,所以說缸體的容積腔體即是水的容積體,也是空氣的容積體,水的進、排和空氣的進、排是一個不同物質的互換,實施了不同質量的替代,其容積差比是700-800倍,也就是每立方米一頓的差,換算發電量大概就是缸體速度的每米、秒10KW(每噸+75公斤米/秒馬力轉換每KW= 1,36馬力換算,I噸大概=1KW的粗略概算方式)。創造了能量的生成本過程也要求在90度轉角過程中基本完成一缸體后部的水排盡,前部缸體進滿空氣,達到浮力的最大值,缸體設計的最低要求就是起碼能浮起重力體的重量+全部設備所消耗的能量之和,最低大概是重力滑塊重量的1、5-2倍,以保證重力勢能的發揮,這是本設計浮力能獲取來生成重力能量的基礎。本設計的浮力-重力自動循環并能獲得超能量自動補償-輸出發電法的基礎也就在這里一用重力滑塊自身的重量,靠地球引力的作用來抵消和排開有壓力的、缸體中的水并同時吸入空氣,創造出浮力能,形成重力能,以自身的能量實施自身能量的自我補償并創造出能量。
[0100]5,浮力-重力缸體進入浮力能完全生成做功階段,5是本設計中浮力生成行程和浮力做功的最佳開始點并保持到圖6點。本階段一直保持缸體上行的最高點,是浮力能獲得的全階段,所以說,水越深,本階段就越長,缸體就越多,相累積的浮力能就越大,所浮升的重力物能力越強,本設計的另一個要求是,缸體中的重力滑塊只要能完成吸氣和排水的過程,其缸體的容積是越大越好,其浮力空氣的容積量除了能帶動重力物和抵消機械消耗所需要的能量以外,多余的空氣容量就可以生成浮力能,富裕的空氣容積越大,所生成的浮力能越多,最好是在數倍以上,這樣在加深的水體中,增多的缸體中,加大的空氣容量中,就可以獲得更大的浮力能來輸出,發出更大的電流。這就是本設計一浮力-重力自動循環并能獲得超能量自動補償-輸出發電法中超能量獲取的方法一用自身的重力不但獲得了自身能量的補償還獲取了更多的浮力能的方法,在同一循環中獲取了數倍于自身消耗的能量并輸出來進行發電的方法。
[0101]6,浮力-重力缸體的上轉角的浮力能形成能逐步減少階段,到最頂點為最低。這部分同本圖的3即相仿又相反,相同的是浮力的上升以垂直角度為最大,因為他受到的浮力最大、最直接,在轉換角度以后,由于力點角度的轉換,其所創造的浮力能也在逐步減小,直至到最高點為0,,因為它的作功作用已經被平行轉動取代了,因為平行物體是無法體現浮力能的,其浮力能也就由高轉低到頂點最后為O 了。
[0102]7,浮力-重力的載體一即浮力-重力缸體。是本設計中的最核心部分,它是水,空氣,重力滑塊的載體,是生成重力的載體,也是生成浮力的載體,還是在生成浮力載體空氣的與外界的阻隔體、承壓體,它與空氣進、排管道9、10、11、連接到空氣容積倉12、15中,通過重力滑塊8在缸體中的滑動來實施空氣的進、排和水的進、排,來實施不同質量物質一空氣和水其質量相差近800倍的兩種物體的互換來生成浮力和重力,和生成浮力能和重力能來做功,其缸體的容積所形成的浮力能最低是以能浮起重力物的1.5-2倍以上為基礎,以保證輕松的浮起重力物來創造重力勢能,還能創造出所有的機械能消耗來實施機械能消耗的自我補償,但最佳方案是把浮力缸體的容積加大到重力物和機械消耗的無數倍以上,不但能使機械能的消耗得到自我補償,創造出重力勢能,還能創造出更大的浮力能,進而產生出自我補償后的超能量來進行輸出發電,這就是本設計一浮力-重力能夠實施自動循環并且還能有超能量自動補償-輸出發電法。
[0103]8,浮力-重力能生成的核心一重力滑塊。以大比重的金屬等物質制成,可以密封在浮力-重力缸體中,用密封的形式在缸體中滑動,來實施質量反差巨大的物質一水和空氣的交換過程,來創造巨大的重力勢能和浮力能。用自身的重力在地球的引力下始終呈下滑方式,因為是在360度的雙轉輪中循環,每旋轉180度就要轉換自身的方向來向下滑動,并用自身的巨大重量比來排開水和帶入水,吸入空氣和排開空氣,使浮力-重力缸體的腔體中實施空氣和水的不同物質的交換來形成其巨大比重值的交換,進而形成巨大能量比值的轉變,簡單的講就是用重力生成了浮力,用浮力帶動了重力,用自身的重力補償了自身需要的浮力,用生成的浮力攜帶了所需要的重力,并在其中生成了盡可能多的浮力,來實施超自身能量的補償并輸出,在自然物質沒有增加和減少,地球資源沒有任何消耗,地球環境任何污染沒有生成的過程中利用自然的常規物質生成了人類需要的機械能一再轉換成電能。
[0104]9,浮力-重力缸體前端的空氣進、排硬管道,是浮力-重力缸體進、排氣管道的一部分。它一頭連接浮力缸體的前端與浮力-重力缸體相通,一頭連接在與中心的空氣容積倉體相連接的前端蛇形管道,受缸體中重力滑塊的影響來吸入空氣和排出空氣,它的長/短/大小直徑應該按照進.排氣的需要來設計實施。
[0105]10,浮力-重力多缸體的連接硬性軟管或蛇形管。它是一個中間的過度管道,是幾個缸體的分接連接體,可以減輕通往中心空氣容納倉體的管道數量,分頭連接在幾個浮力-重力缸體的進、排氣硬管9上,在本設計上,空氣的進、排所在的區位不同,相隔甚遠,空氣的進則同進,排則同排,沒有交叉同時的可能,這也是本設計合理的一個部分,另外還連接在通向中心空氣儲藏倉的蛇形管11上,是各個浮力-重力缸體的分管道,可以在轉彎中彎曲,是浮力-重力缸體進、排氣管道的一部分。
[0106]11,主蛇形管道。是浮力-重力缸體與中心空氣容積倉的空氣進、排的蛇形管的主要連接部分,它要能保證浮力-重力缸體空氣的進、排順暢并能抵抗水的壓力,隨著浮力-重力缸體的轉換角度轉動,伸直或彎曲,最好還能有一定長度的伸縮。
[0107]12,中心空氣容積倉的旋轉連接蓋體,它是一個可以360度轉動的密封體,可以分別連接各個浮力-重力缸體的各個蛇形管,并可以隨缸體的旋轉移動而被拉動旋轉,它與中心空氣容積倉連接為一體,但又可以在其中心位置上隨管道轉動,能與中心空氣容積艙體連接并密封,在旋轉中為各個浮力-重力缸體實施進、排氣連接,是浮力-重力缸體與中心空氣容積倉的旋轉連接部分。
[0108]13,中心空氣容積倉體。它設在本設計的兩個大轉輪中間,對所有的浮力-重力缸體所需要的空氣進行進、排交換、儲存,其容積是根據所有的浮力-重力缸體的空氣容積需要來制造的,其中容納的空氣即可以是無壓力的空氣,也可以是有壓力倉調節供給的有一定壓力的壓力空氣,因為空氣是有進有排的,幾乎沒有消耗,所以增減極少,只是個不動的中間容積體而已,雖然簡單卻很重要,使每個浮力-重力缸體的空氣進、排走了近距離,也變得簡單多了,另外,它和整體的設備架體連接在一起,因為其中充滿了空氣,具有相當的浮力,可以承擔很大的重力,減輕全部設備在水中的重量,增加設備在水中的懸浮能力和穩定性。
[0109]14,中心空氣容積倉的連接水上空氣壓力缸體的連接管道,下端與中心空氣容積倉連接,上部連接在水面上(無壓空氣的進、排)或在是機器操作間的空氣壓力倉上(實施壓力空氣的輸送進排調節),
[0110]15,機械工作間的壓力空氣倉體,在需要的情況下在這里形成有一定壓力的空氣儲存,來對在水中的中心空氣容積倉所需要的壓力空氣進行進、排、補償,因為中心的空氣壓力艙體也是密封的,其壓力空氣的損失很小,一次充滿后需要補償的就很少,所以本壓力倉只是一個小型的補充結構體。本倉體也可以省略,壓力空氣由專業的壓力管道供給補償。
[0111]16,固定浮力-重力缸體的內動力傳輸鏈條。負責穩定,固定和傳送缸體,同時也是動力的傳輸鏈條,本鏈條可以是一條,也可以是兩條以上,可以是傳送鏈條,傳送帶,傳送鉸鏈等,在和大轉輪結合的時候可以與大轉輪的齒輪完美的咬合,來傳動其能量、動力。
[0112]17,固定浮力-重力缸體的邊鏈條。安放在浮力-重力缸體的兩邊,用來保護缸體的穩定、同距、和傳遞動力的輸出,同上一條類同,因其在轉彎時形成的直徑不同,所以就要比在直線時有區別,其部分連接位要有延長、張力能力,已實施在不同區位體現不同能力作用來實施對浮力-重力缸體的穩定、保護作用。
[0113]18,上部大轉輪的架體。是浮力-重力缸體轉動的承載體,動力形成的傳輸體。以優質鋼材料制成。是浮力-重力缸體的轉動、支撐架體。能穩定的固定在上部主軸體上,連接固定浮力-重力缸體的內鏈條16和邊鏈條17,將浮力-重力缸體在旋轉時卡住在大轉輪上實施轉動,改變浮力-重力缸體的角度轉換和浮力能、重力能的形成。是整體循環轉動的支撐架體,機械能形成的轉換體
[0114]19,上部浮力-重力大轉輪的驅動轉輪驅動體,也可以叫齒輪驅動牙盤。它和18大轉輪架體為一體,接受18上浮力-重力缸體轉換過來的浮力能和重力勢能,由它的齒輪來驅動動力輸出鏈條20動力輸出傳動鏈條來輸出由浮力-重力缸體所產生的巨大浮力能和重力勢能再由24調速機輸出形成的巨大機械能再動發電機發電。
[0115]20,機械能驅動鏈條。也可是機械能傳輸帶,機械能傳輸軸等。它連接在浮力-重力缸體大轉輪上19的驅動轉輪的驅動體上,另一端連接在與25發電機前端的24調速機上,起到中間的動力傳動作用。將浮力-重力缸體所形成的浮力能和重力勢能由它傳送到24調速機上形成強有力的機械能,如果是數臺機械聯動的那本驅動鏈條就連接在上部的主驅動軸上,它是浮力-重力所形成的所有機械能動力輸出的傳動機構。
[0116]21,下部大轉輪及架體。是上部大轉輪的對應結構,結構同18上部大轉輪,都浮力-重力缸體在下部的轉換載體,所不同的是沒有動力輸出部分。
[0117]22,設備與水上平臺的支撐架體。可以是樁柱結構/橋柱結構/鋼架結構等。由鋼結構或混凝土鋼混結構建成的組合架體結構,下面深入水底的地質結構中,上部承接水上的平臺和浮力-重力發電設施,是所有設備的承重結構和穩定樁柱體,可以支撐和承擔水上所有的重量和設備的穩定性。因為在江河湖海水庫中他的設計是群體結鉤,所以這樣的樁體結構也是按布局性的群體密集結構,成行成片的密集式建成更能體現其群體的穩定性和承載性。
[0118]23,水上平臺。可以是樁柱連接式/高架橋式/橋架式等。連接在水下的支撐架體22上,形成水上的網絡網格式平臺把所有的浮力-重力發電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在其上面,它既是道路,可以行走各種為各個發電設備而行走的車輛,設備,人員,又是建造安裝發電設備機房的平臺,還是安裝,支撐,穩定浮力-重力設備的承接固定體
[0119]24,機械能傳動主軸或調速機位。如果是單機,這里就是發電機的調速機,把有大轉輪和傳動鏈條傳輸上來的機械能經調速轉換在輸送到發電機上進行發電。如果是多設備連機的這里就是整體傳動軸的一個傳動節點,將本浮力-重力大轉輪的機械能進行輸出傳動。
[0120]25,發電機。把由調速機轉換的機械能在這里轉換成電源。
[0121]26,機房。是建造在水上平臺上的,為了保護所有的發電機械設備而建造的保護性機房間。可以是單間的,也可以是多套機械設備共用的大設備機房。
[0122]圖2,人造浮力水塔式浮力-重力自動循環超能量自動補償-輸出發電法設計圖:
[0123]本設計是區別于在江河湖海水庫中的建筑模式,是建筑在缺水少水的節水模式,也是可以建筑在城市中的完全封閉的隱蔽模式,可以是地上的,也可以是全部在地下的,還可以與建筑混合在一起或者就建筑在城市建筑的地下部分,在這里,只以浮力水塔的形式予以敘述。本設計模式其結構和原理完全與圖1,江河湖海水庫等自然水域的浮力-重力自動循環并能獲得超能量自動補償-輸出發電法設計圖大致相同,所不同的是其外部結構,也就是其水的容積體不是江河湖海水庫等自然資源,而是人工建造的地上或地下的封閉式水的容納結構---浮力水塔結構,也是本設計中的一個基本模式。它和圖1江河湖海水庫等自然水域的浮力-重力自動循環并能獲得超能量自動補償-輸出發電法一樣,也是由上、下雙轉輪式,并適合在有限的區域內實施密集式組合,可以在較小的領域內實施巨大的發電能力。適用面極廣,一旦建設成功,就可以使用數十至上百年,本設計的要求關鍵是水塔的結構一定要結實耐用,封閉要好,設計水深最低在30---50米以上,但最好是更深點,隨著技術的不斷完善,可以向更深處發展,比如說60—100米以上,,因為越深所獲得的能量越大,【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如下:
[0124]1,浮力-重力缸體的上轉角下行排氣進水階段,要求在90度轉彎中完成。從上頂點轉彎開始,由于受重力(引力)的作用,大比重的重力滑塊就從缸體的底端開始滑向前端,用自身的大比重力擠壓空氣從進、排氣管道進入中心的空氣容積倉中,同時從重力滑塊的后邊水也同時進入缸體中,在同一缸體中實施了不同質量物體的轉換,用水替代了空氣,其比重相差了近800倍,在90度轉角過程中基本完成缸體前部空氣排盡,后部缸體進滿水,即做到浮力-重力缸體內無空氣存在,即無浮力。缸體后部水進滿,這時整個缸體體現的只有重力,其重力體和水的體積的比差就是重力勢能形成的能量,這是本設計能量獲取的基本方法。
[0125]2,浮力-重力缸體進入重力勢能完全做功階段。在浮力-重力缸體完全失去浮力后,所體現的就全部是重力了,因為重力滑塊的與載體水的比重差較大,最低也是6倍以上,從這里開始就是重力做功的開始,所以2是本設計重力勢能在全下降行程做功的開始點。本階段一直保持缸體下行的最低點,是重力勢能獲得的全階段,所以說,水越深,本階段就越長,缸體就越多,相累積的重力勢能越大,做功越多,所以就要求缸體和重力滑塊的質量與水的比差越大越好,越合理越好,同等的浮力-重力缸體越多越好,當然其前提就是不斷的突破本發電方式進入水的深度能不斷的加大。
[0126]3,浮力-重力缸體的下轉角的重力勢能逐步減少階段,到最低點為最低。物體的下降以垂直角度為最大,因為他受到的引力最大,在轉換角度以后,由于力點角度的轉換,其所創造的重力勢能也在逐步減小,直至到最低點為0,,因為它的作功作用已經被平行轉動取代了,因為平行物體是不會做引力功的,重力勢能也就由高轉低了。
[0127]4,浮力-重力缸體的下轉角的上行開始吸氣排水階段,要求也是在轉角上行的90度內完成。從最低點轉彎開始,由于受重力(引力)的作用,大比重的重力滑塊就從缸體的前端開始滑向后端,用自身的大比重力擠壓缸體內的水從缸體內排出,并同步從進、排氣管道由中心的空氣容積倉中吸入空氣,這個過程正好同I相反,在同一缸體中實施了不同質量物體的轉換,用空氣替代了水,其比重相差了近800倍所以說缸體的容積腔體即是水的容積體,也是空氣的容積體,水的進、排和空氣的進、排是一個不同物質的互換,實施了不同質量的替代,其容積差比是700-800倍,也就是每立方米一頓的差,換算發電量大概就是缸體速度的每米、秒10KW.創造了能量的生成本過程也要求在90度轉角過程中基本完成一缸體后部的水排盡,前部缸體進滿空氣,達到浮力的最大值,缸體設計的最低要求就是起碼能浮起重力體的重量+全部設備所消耗的能量之和,最低大概是重力滑塊重量的1、5-2倍,以保證重力勢能的發揮,這是本設計浮力能獲取來生成重力能量的基礎。本設計的浮力-重力自動循環并能獲得超能量自動補償-輸出發電法的基礎也就在這里一用重力滑塊自身的重量,靠地球引力的作用來抵消和排開有壓力的、缸體中的水并同時吸入空氣,創造出浮力能,形成重力能,以自身的能量實施自身能量的自我補償并創造出能量。
[0128]5,浮力-重力缸體進入浮力能完全生成做功階段,5是本設計中浮力生成行程和浮力做功的最佳開始點并保持到圖6點。本階段一直保持缸體上行的最高點,是浮力能獲得的全階段,所以說,水越深,本階段就越長,缸體就越多,相累積的浮力能就越大,所浮升的重力物能力越強,本設計的另一個要求是,缸體中的重力滑塊只要能完成吸氣和排水的過程,其缸體的容積是越大越好,其浮力空氣的容積量除了能帶動重力物和抵消機械消耗所需要的能量以外,多余的空氣容量就可以生成浮力能,富裕的空氣容積越大,所生成的浮力能越多,最好是在數倍以上,這樣在加深的水體中,增多的缸體中,加大的空氣容量中,就可以獲得更大的浮力能,發出更大的電流。這就是本設計一浮力-重力自動循環并能獲得超能量自動補償-輸出發電法中超能量獲取的方法一用自身的重力不但獲得了自身能量的補償還獲取了更多的浮力能的方法,在同一循環中獲取了數倍于自身消耗的能量并輸出來進行發電的方法。
[0129]6,浮力-重力缸體的上轉角的浮力能形成能逐步減少階段,到最頂點為最低。這部分同3即相仿又相反,相同的是浮力的上升以垂直角度為最大,因為他受到的浮力最大、最直接,在轉換角度以后,由于力點角度的轉換,其所創造的浮力能也在逐步減小,直至到最高點為0,,因為它的作功作用已經被平行轉動取代了,因為平行物體是無法體現浮力能的,其浮力能也就由高轉低到頂點最后為O 了。
[0130]7,浮力-重力的載體一即浮力-重力缸體,是本設計中的最核心部分,它是水,空氣,重力滑塊的載體,是生成重力的載體,也是生成浮力的載體,還是在生成浮力載體空氣的與外界的阻隔體、承壓體,它與空氣進、排管道9、10、11、連接到空氣容積倉
12、15中,通過重力滑塊8在缸體中的滑動來實施空氣的進、排和水的進、排,來實施不同質量物質一空氣和水其質量相差近800倍的兩種物體的互換來生成浮力和重力,和生成浮力能和重力能來做功。其缸體的容積所形成的浮力能最低是以能浮起重力物的1.5-2倍以上為基礎,以保證輕松的浮起重力物來創造重力勢能,還能創造出所有的機械能消耗來實施機械能消耗的自我補償,但最佳方案是把浮力缸體的容積加大到重力物和機械消耗的無數倍以上,不但能使機械能的消耗得到自我補償,創造出重力勢能,還能創造出更大的浮力能,進而產生出自我補償后的超能量來進行輸出發電,這就是本設計---浮力-重力能夠實施自動循環并且還能有超能量自動補償-輸出發電法。
[0131]8,浮力-重力能生成的核心一重力滑塊,以大比重的金屬等物質制成,可以密封在浮力-重力缸體中,用密封的形式在缸體中滑動,來實施質量反差巨大的物質一水和空氣的交換過程,來創造巨大的重力勢能和浮力能。用自身的重力在地球的引力下始終呈下滑方式,因為是在360度的雙轉輪中循環,每旋轉180度就要轉換自身的方向來向下滑動,并用自身的巨大重量比來排開水和帶入水,吸入空氣和排開空氣,使浮力-重力缸體的腔體中實施空氣和水的不同物質的交換來形成其巨大比重值的交換,進而形成巨大能量比值的轉變,簡單的講就是用重力生成了浮力,用浮力帶動了重力,用自身的重力補償了自身需要的浮力,用生成的浮力攜帶了所需要的重力,并在其中生成了盡可能多的浮力,來實施超自身能量的補償并輸出,在自然物質沒有增加和減少,地球資源沒有任何消耗,地球環境任何污染沒有生成的過程中利用自然的常規物質生成了人類需要的機械能一電能。
[0132]9,浮力-重力缸體前端的空氣進、排硬管道,是浮力-重力缸體進、排氣管道的一部分。它一頭連接浮力缸體的前端與浮力-重力缸體相通,一頭連接在與中心的空氣容積倉體,受缸體中重力滑塊的影響來吸入空氣和排出空氣,它的直徑應該按照進.排氣的需要來設計實施。
[0133]10,浮力-重力多缸體的連接硬性軟管或蛇形管,它是一個中間的過度管道,是幾個缸體的分接連接體,可以減輕通往中心空氣容納倉體的管道數量,幾個分頭連接在幾個浮力-重力缸體的進、排氣硬管9上,在本設計上,空氣的進、排所在的區位不同,相隔甚遠,空氣的進則同進,排則同排,沒有交叉同時的可能,這也是本設計合理的一個部分,另外還連接在通向中心空氣儲藏倉的蛇形管11上,是各個浮力-重力缸體的分管道,可以在轉彎中彎曲,是浮力-重力缸體進、排氣管道的一部分。
[0134]11,主蛇形管道。是浮力-重力缸體與中心空氣容積倉的空氣進、排的蛇形管的主要連接部分,它要能保證浮力-重力缸體空氣的進、排順暢并能抵抗水的壓力,隨著浮力-重力缸體的轉換角度轉動,呈拉直和彎曲狀態,最好還能有一定長度的伸縮。
[0135]12,中心空氣容積倉的旋轉連接蓋體,它是一個可以360度轉動的密封體,可以分別連接各個浮力-重力缸體的各個蛇形管,并可以隨缸體的移動而被拉動旋轉,它與中心空氣容積倉連接為一體,但又可以在其中心位置上隨管道轉動,能與中心空氣容積艙體連接并密封,在旋轉中為各個浮力-重力缸體實施進、排氣連接,是浮力-重力缸體與中心空氣容積倉的旋轉連接部分。
[0136]13,中心空氣容積倉體。它設在本設計的兩個大轉輪中間,對所有的浮力-重力缸體所需要的空氣進行進、排交換、儲存,其容積是根據所有的浮力-重力缸體的空氣容積需要來制造的,其中容納的空氣即可以是無壓力的空氣,也可以是有壓力倉調節供給的有一定壓力的壓力空氣,因為空氣是有進有排的,幾乎沒有消耗,所以增減極少,只是個不動的中間容積體而已,雖然簡單卻很重要,使每個浮力-重力缸體的空氣進、排走了近距離,也變得簡單多了,另外,它和整體的設備架體連接在一起,因為其中充滿了空氣,具有相當的浮力,可以承擔很大的重力,減輕全部設備在水中的重量,增加設備在水中的懸浮能力和穩定性。
[0137]14,中心空氣容積倉的連接水上空氣壓力缸體的連接管道,下端與中心空氣容積倉連接,上部連接在水面上(無壓空氣的進、排時)或在是機器操作間的空氣壓力倉上(實施壓力空氣的輸送進排調節),
[0138]15,機械工作間的壓力空氣倉體,在需要的情況下在這里形成有一定壓力的空氣儲存,來對在水中的中心空氣容積倉所需要的壓力空氣進行進、排、補償,因為中心的空氣壓力艙體也是密封的,其壓力空氣的損失很小,一次充滿后需要補償的就很少,所以本壓力倉只是一個小型的補充結構體。本倉體也可以省略,壓力空氣由專業的壓力管道供給補償
[0139]16,固定浮力-重力缸體的內動力傳輸鏈條。負責穩定,固定和傳送缸體,同時也是動力的傳輸鏈條,本鏈條可以是一條,也可以是兩條以上,可以是傳送鏈條,傳送帶,傳送鉸鏈等,在和大轉輪結合的時候可以與大轉輪的齒輪完美的咬合,來傳動其能量、動力。
[0140]17,固定浮力-重力缸體的邊鏈條。安放在浮力-重力缸體的兩邊,用來保護缸體的穩定、同距、和傳遞動力的輸出,同上一條類同,因其在轉彎時形成的直徑不同,所以就要比在直線時有區別,其部分連接位要有延長、張力能力,已實施在不同區位體現不同能力作用來實施對浮力-重力缸體的穩定、保護作用。
[0141]18,上部大轉輪的架體。是浮力-重力缸體轉動的承載體,動力形成的傳輸體。以優質鋼材料制成。是浮力-重力缸體的轉動、支撐架體。能穩定的固定在上部主軸體上,連接固定浮力-重力缸體的內鏈條16和邊鏈條17,將浮力-重力缸體在旋轉時卡住在大轉輪上實施轉動,改變浮力-重力缸體的角度轉換和浮力能、重力能的形成。是整體循環轉動的支撐架體,機械能形成的轉換體。
[0142]19,上部浮力-重力大轉輪的驅動轉輪驅動體,也可以叫齒輪驅動牙盤,它和18大轉輪架體為一體,接受18上浮力-重力缸體轉換過來的浮力能和重力勢能,由它的齒輪來驅動動力輸出鏈條20動力輸出傳動鏈條來輸出由浮力-重力缸體所產生的巨大浮力能和重力勢能再由24調速機輸出形成的巨大機械能再動發電機發電。
[0143]20,機械能驅動鏈條,也可是機械能傳輸帶,機械能傳輸軸等。它連接在浮力-重力缸體大轉輪上19的驅動轉輪的驅動體上,另一端連接在與25發電機前端的24調速機上,起到中間的動力傳動作用。將浮力-重力缸體所形成的浮力能和重力勢能由它傳送到24調速機上形成強有力的機械能,如果是數臺機械聯動的那本驅動鏈條就連接在上部的主驅動軸上,它是浮力-重力所形成的所有機械能動力輸出的傳動機構。
[0144]21,浮力水塔的墻體結構。由鋼結構或混凝土鋼混結構建成的組合架體結構,下面深入水底的地質結構中,與水塔內的浮力重力循環結構的架體相連接支持。上部連接在浮力水塔頂端平臺上,來成載平臺和浮力-重力發電設施,是水的容納體和所有設備的承重主結構,尤其是建在地上的水塔結構更要是安全第一,一定要有很好的防范措施和極佳的抗震,穩定、耐久性。
[0145]22,浮力水塔的墻體結構。由鋼結構或混凝土鋼混結構建成的組合架體結構,下面深入水底的地質結構中,與水塔內的浮力重力循環結構的架體相連接支持。上部連接在浮力水塔頂端平臺上,來成載平臺和浮力-重力發電設施,是水的容納體和所有設備的承重主結構,尤其是建在地上的水塔結構更要是安全第一,一定要有很好的防范措施和極佳的抗震,穩定、耐久性。
[0146]23,塔上平臺。連接在水塔體與支撐架體22上,單體的是與浮力-重力發電設備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單獨體平臺,如果是多個浮力水塔的聯合體,它們就可以互通連接,形成一個整體,在其上面,它既是道路,可以行走各種為各個發電設備而行走的車輛,設備,人員,又是建造安裝發電設備機房的平臺,還是安裝,支撐,穩定浮力-重力設備的承接固定體
[0147]24,機械能傳動主軸或調速機位。如果是單機,這里就是發電機的調速機,把有大轉輪和傳動鏈條傳輸上來的機械能經調速轉換在輸送到發電機上進行發電。如果是多設備連機的這里就是整體傳動軸的一個傳動節點,將本浮力-重力大轉輪的機械能進行輸出傳動。
[0148]25,發電機。把由調速機轉換的機械能在這里轉換成電源。
[0149]26,機房。是建造在水塔上面的,為了保護所有的發電機械設備而建造的保護性機房間。可以是單間的,也可以是多套機械設備共用的大設備機房。
[0150]圖3,風琴褶式浮力---重力缸體運作模式浮力-重力自動循環并能獲得超能量自動補償-輸出發電法的設計圖:
[0151]本設計模式是諸多模式中的另一個基本設計模式,,同圖1的基本模式大致相同,所不同的是它的浮力一重力的載體不同,用折疊式的風琴褶方式替代了缸體式,重力滑塊不用在缸體內密封和滑動,水和空氣也不用在缸體內交換,而是用重力物的重量來擠壓和拉伸風琴褶缸體來進行風琴褶體內空氣容腔體空氣的進、排,來體現浮力和重力的做功方式的。它的主題結構仍然是上、下雙轉輪式,同樣適用于廣大的江、河、湖、海、水庫和人工專業為本設計挖掘的深水庫、池和深水浮力水塔,并適合實施密集式組合,可以在較小的領域內實施巨大的發電能力。適用面極廣,適應圖1,圖2兩種模式的所有條件,只是設備的材料有所不同,隨著技術的不斷完善,還可以向更多的模式發展,這里只是其中的幾種基本設計模式,本設計方式【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如下:
[0152]1,風琴褶式浮力一重力缸體的上轉角下行排氣階段,要求在90度轉彎過程中完成。從上頂點轉彎開始,由于受重力(引力)的作用,大比重的重力塊就從風琴褶式浮力一重力缸體的后端開始向前端擠壓,用自身的大比重力擠壓空氣從進、排氣管道進入中心的空氣容積倉中,同時從重力塊的后邊也由水同時自然的填補空白,在90度轉角過程中基本完成缸體前部空氣排盡,即做到風琴褶式浮力一重力缸體內無空氣存在,即無浮力,這時整個缸體體現的只有重力,其重力體和水的體積的比差就是重力勢能形成的能量,這是本設計能量獲取的基本方法。
[0153]2,風琴褶式浮力重力缸體進入重力勢能完全做功階段。在浮力-重力缸體完全失去浮力后,所體現的就全部是重力了,因為重力塊的與載體水的比重差較大,最低也是6倍以上,從這里開始就是重力做功的開始,所以從2點起是本設計重力勢能在全下降行程做功的開始點。本階段一直保持缸體下行的最低點,是重力勢能獲得的全階段,所以說,水越深,本階段就越長,缸體就越多,相累積的重力勢能越大,做功越多,所以就要求缸體和重力塊的質量與水的比差越大越好,越合理越好,同等的浮力-重力缸體越多越好,當然其前提就是不斷的突破本發電方式進入水的深度能不斷的加大為前提。
[0154]3,風琴褶式浮力一重力缸體的下轉角的重力勢能逐步減少階段,到最低點為最低。物體的下降以垂直角度為最大,因為他受到的引力最大,在轉換角度以后,由于力點角度的轉換,其所創造的重力勢能也在逐步減小,直至到最低點為0,,因為它的作功作用垂直點已經被平行轉動取代了,失去了引力做功的條件,所以,重力勢能也就由高轉低了。
[0155]4,風琴褶式浮力一重力缸體的下轉角的上行開始吸入空氣階段,要求也是在轉角上行的90度內完成。從最低點轉彎開始,由于受重力(引力)的作用,大比重的重力塊就從缸體的前端開始向后端拉伸,用自身的大比重力從進、排氣管道由中心的空氣容積倉中吸入空氣,這個過程正好同圖1相反,把由缸體中的空氣排出又轉換成了空氣的吸入,實施了同質量物質的輪回,替代了同等空間的水容積,其容積差比是近800倍,也就是每立方米一頓的差,換算發電量大概就是缸體速度的每米、秒10KW.創造了能量的生成本過程也要求在90度轉角過程中基本完成,達到浮力的最大值,缸體設計的最低要求就是起碼能浮起重力體的重量+全部設備所消耗的能量之和,最低大概是重力塊重量的1、5-2倍,以保證重力勢能的發揮,這是本設計浮力能獲取來生成重力能量的基礎。本設計的風琴褶式浮力-重力自動循環并能獲得超能量自動補償-輸出發電法的一個基礎部分,也就在這里一用重力塊自身的重量,靠地球引力的作用來吸入空氣,創造出浮力能,形成重力能,以自身的能量實施自身能量的自我補償并創造出能量。
[0156]5,風琴褶式浮力-重力缸體進入浮力能完全生成做功階段,5是本設計中浮力生成行程和浮力做功的最佳開始點并保持到圖6點。本階段一直保持缸體上行的最高點,是浮力能獲得的全階段,所以說,水越深,本階段就越長,缸體就越多,相累積的浮力能就越大,所浮升的重力物能力越強,本設計的另一個要求是,缸體中的重力滑塊只要能完成吸氣和排水的過程,其缸體的容積是越大越好,其浮力空氣的容積量除了能帶動重力物和抵消機械消耗所需要的能量以外,多余的空氣容量就可以生成浮力能,富裕的空氣容積越大,所生成的浮力能越多,最好是在數倍以上,這樣在加深的水體里,增多的缸體中,加大的空氣容量中,就可以獲得更大的浮力能,發出更大的電流。這就是本設計一浮力-重力自動循環并能獲得超能量自動補償-輸出發電法中超能量獲取的方法一用自身的重力不但獲得了自身能量的補償還獲取了更多的浮力能的方法,在同一循環中獲取了數倍于自身消耗的能量并輸出來進行發電的方法。
[0157]6,風琴褶式浮力-重力缸體的上轉角的浮力能形成能逐步減少階段,到最頂點為最低。這部分同3即相仿又相反,相同的是浮力的上升以垂直角度為最大,因為他受到的浮力最大、最直接,在轉換角度以后,由于力點角度的轉換,其所創造的浮力能也在逐步減小,直至到最高點為0,,因為它的作功作用已經被平行轉動取代了,因為平行物體是無法體現浮力能的,其浮力能也就由高轉低到頂點最后為O 了。
[0158]7,風琴褶式浮力-重力的載體一即風琴褶式浮力-重力缸體,是本設計中的最核心部分,它是空氣和重力塊的合成載體,是生成重力的載體,也是生成浮力的載體,還是在生成浮力載體空氣的與外界的阻隔體、承壓體,它與空氣進、排管道9、10、11連接到空氣容積倉12、15中,通過重力塊8的擠壓、拉伸來實施空氣的進、排,用空氣的空間來占有水的空間,實施不同質量物質空氣和水其質量相差近800倍的兩種物體的空間互換來生成浮力和重力,和生成浮力能和重力能來做功,其風琴褶式浮力-重力缸體的容積所形成的浮力能最低是以能浮起重力物的1.5-2倍以上為基礎,以保證輕松的浮起重力物來創造重力勢能,還能創造出所有的機械能消耗來實施機械能消耗的自我補償,但最佳方案是把浮力缸體的容積加大到重力物和機械消耗的無數倍以上,不但能使機械能的消耗得到自我補償,創造出重力勢能,還能創造出更大的浮力能,進而產生出自我補償后的超能量來進行輸出發電,這就是本設計-浮力-重力能夠實施自動循環并且還能有超能量自動補償-輸出發電法。
[0159]8,風琴褶式浮力-重力能生成的核心重力塊,以大比重的金屬等物質制成,可以密封在風琴褶式浮力-重力缸體的后端并成為其中的一個重要部分,用擠壓、拉伸的形式使風琴褶式缸體實現缸體中空氣的進入和排出,來實施質量反差巨大的物質水和空氣的空間交換過程,并來創造巨大的重力勢能和浮力能。用自身的重力在地球的引力下始終呈下落方式,因為是在360度的雙轉輪中循環,每旋轉180度就要轉換自身的方向來向下滑動,并用自身的巨大重量比來擠壓空氣和吸入空氣,使風琴褶式浮力-重力缸體的腔體中實施空氣的進,排來實施不同物質的占有空間的交換來形成其巨大比重值的交換,進而形成巨大能量比值的轉變,簡單的講就是用重力生成了浮力,用浮力帶動了重力,用自身的重力補償了自身需要的浮力,用生成的浮力攜帶了所需要的重力,并在其中生成了盡可能多的浮力,來實施超自身能量的補償并輸出,在自然物質沒有增加和減少,地球資源沒有任何消耗,地球環境任何污染沒有生成的過程中利用自然的常規物質生成了人類需要的機械能電能。
[0160]9,風琴褶式浮力-重力缸體前端的空氣進、排硬管道,是風琴褶式浮力-重力缸體進、排氣管道的一部分。它一頭連接浮力缸體的前端與浮力-重力缸體相通,一頭連接在與中心的空氣容積倉體,受缸體中重力塊的影響來吸入空氣和排出空氣,它的直徑應該按照進.排氣的需要來設計實施。
[0161]10,風琴褶式浮力-重力多缸體的連接硬性軟管或蛇形管,它是一個中間的過度管道,是幾個缸體的分接連接體,可以減輕通往中心空氣容納倉體的管道數量,幾個分頭連接在幾個浮力-重力缸體的進、排氣硬管9上,在本設計上,空氣的進、排所在的區位不同,相隔甚遠,空氣的進則同進,排則同排,沒有交叉同時的可能,這也是本設計合理的一個部分,另外還連接在通向中心空氣儲藏倉的蛇形管11上,是各個浮力-重力缸體的分管道,可以在轉彎中彎曲,是風琴褶式浮力-重力缸體進、排氣管道的一個組成部分。
[0162]11,是風琴褶式浮力-重力缸體與中心空氣容積倉的空氣進、排的蛇形管的主要連接部分,它要能保證浮力-重力缸體空氣的進、排順暢并能抵抗水的壓力,隨著風琴褶式浮力-重力缸體的轉換角度轉動一伸直或彎曲,最好還能有一定長度的伸縮。
[0163]12,中心空氣容積倉的旋轉連接蓋體,它是一個可以360度轉動的密封體,可以分別連接各個風琴褶式浮力-重力缸體的各個蛇形管11,并可以隨缸體的移動而被拉動旋轉,它與中心空氣容積倉連接為一體,但又可以在其中心位置上隨管道轉動,能與中心空氣容積艙體連接并密封,在旋轉中為各個風琴褶式浮力-重力缸體實施進、排氣連接,是浮力-重力缸體與中心空氣容積倉的旋轉連接部分。
[0164]13,中心空氣容積倉體。它設在本設計的兩個大轉輪中間,對所有的風琴褶式浮力-重力缸體所需要的空氣進行進、排交換、儲存,其容積是根據所有的風琴褶式浮力-重力缸體的空氣容積需要來制造的,其中容納的空氣即可以是無壓力的空氣,也可以是有壓力倉調節供給的有一定壓力的壓力空氣,因為空氣是有進有排的,幾乎沒有消耗,所以增減極少,只是個不動的中間容積體而已,雖然簡單卻很重要,使每個風琴褶式浮力-重力缸體的空氣進、排走了近距離,也變得簡單多了,另外,它和整體的設備架體連接在一起,因為其中充滿了空氣,具有相當的浮力,可以承擔很大的重力,減輕全部設備在水中的重量,增加設備在水中的懸浮能力和穩定性。
[0165]14,中心空氣容積倉的連接水上空氣壓力缸體的連接管道,下端與中心空氣容積倉連接,上部連接在水面上(無壓空氣的進、排)或在是機器操作間的空氣壓力倉上(實施壓力空氣的輸送進排調節),
[0166]15,機械工作間的壓力空氣倉體,在需要的情況下在這里形成有一定壓力的空氣儲存,來對在水中的中心空氣容積倉所需要的壓力空氣進行進、排、補償,因為中心的空氣壓力艙體也是密封的,其壓力空氣的損失很小,一次充滿后需要補償的就很少,所以本壓力倉只是一個小型的補充結構體。本倉體也可以省略,壓力空氣由專業的壓力管道供給補償
[0167]16,固定風琴褶式浮力-重力缸體的內動力傳輸鏈條。負責穩定,固定和傳送缸體,同時也是動力的傳輸鏈條,本鏈條可以是一條,也可以是兩條以上,可以是傳送鏈條,傳送帶,傳送鉸鏈等,在和大轉輪結合的時候可以與大轉輪的齒輪完美的咬合,來傳動其能量、動力。
[0168]17,固定風琴褶式浮力-重力缸體的邊傳動鏈條。安放在風琴褶式浮力-重力缸體的兩邊,用來保護缸體的穩定、同距、和傳遞動力的輸出,同上一條類同,因其在轉彎時形成的直徑不同,所以就要比在直線時有區別,其部分連接位要有延長、張力能力,已實施在不同區位體現不同能力作用來實施對風琴褶式浮力-重力缸體的穩定、保護作用。
[0169]18,上部大轉輪的架體。是風琴褶式浮力-重力缸體轉動的承載體,動力形成的傳輸體。以優質鋼材料制成。是風琴褶式浮力-重力缸體的轉動、支撐架體。能穩定的固定在上部主軸體上,連接固定浮力-重力缸體的內鏈條16和邊鏈條17,將浮力-重力缸體在旋轉時卡住在大轉輪上實施轉動,改變浮力-重力缸體的角度轉換和浮力能、重力能的形成。是整體循環轉動的支撐架體,機械能形成的轉換體
[0170]19,上部風琴褶式浮力-重力大轉輪的驅動轉輪驅動體,也可以叫齒輪驅動牙盤。它和18大轉輪架體為一體,由它的齒輪來驅動動力輸出鏈條20動力輸出傳動鏈條來輸出由風琴褶式浮力-重力缸體所產生的巨大浮力能和重力勢能,再由24調速機輸出形成的巨大機械能再動發電機發電。
[0171]20,機械能驅動鏈條,也可是機械能傳輸帶,機械能傳輸軸等。它連接在風琴裙式浮力-重力缸體大轉輪上19的驅動轉輪的驅動體上,另一端連接在與25發電機前端的24調速機上,起到中間的動力傳動作用。將風琴褶式浮力-重力缸體所形成的浮力能和重力勢能由它傳送到24調速機上形成強有力的機械能,如果是數臺機械聯動的那本驅動鏈條就連接在上部的主驅動軸上,它是浮力-重力所形成的所有機械能動力輸出的傳動機構。
[0172]21,下部大轉輪及架體。是上部大轉輪的對應結構,結構同18上部大轉輪,都浮力-重力缸體在下部的轉換載體,所不同的是沒有動力輸出部分。
[0173]22,設備與水上平臺的支撐架體(也可以是浮力水塔的墻體結構)。可以是樁柱結構/橋柱結構/鋼架結構等。由鋼結構或混凝土鋼混結構建成的組合架體結構,下面深入水底的地質結構中,上部承接水上的平臺和風琴褶式浮力-重力發電設施,是所有設備的承重結構和穩定樁柱體,可以支撐和承擔水上所有的重量和設備的穩定性。因為在江河湖海水庫中他的設計是群體結鉤,所以這樣的樁體結構也是按布局性的群體密集結構,成行成片的密集式建成更能體現其群體的穩定性和承載性。
[0174]23,水上平臺。可以是樁柱連接式/高架橋式/橋架式等。連接在水下的支撐架體22上,形成水上的網絡網格式平臺把所有的浮力-重力發電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在其上面,它既是道路,可以行走各種為各個發電設備而行走的車輛,設備,人員,又是建造安裝發電設備機房的平臺,還是安裝,支撐,穩定浮力-重力設備的承接固定體
[0175]24,機械能傳動主軸或調速機位。如果是單機,這里就是發電機的調速機,把由大轉輪19和傳動鏈條20傳輸上來的機械能經調速轉換在輸送到發電機25上進行發電。如果是多設備連機的這里就是整體傳動軸的一個傳動節點,將本浮力-重力大轉輪的機械能進行輸出傳動。
[0176]25,發電機。把由調速機24轉換的機械能在這里轉換成電源。
[0177]26,機房。是建造在水上平臺上的,為了保護所有的發電機械設備而建造的保護性機房間。可以是單間的,也可以是多套機械設備共用的大設備機房。
[0178]圖4,浮力-重力缸體結構及運行模式設計圖。
[0179]本圖是本發明設計的最主要構件的結構和運行原理的核心部分,分為上、下兩圖,上圖是浮力-重力缸體在運轉循環中的上行部分,也是浮力能形成和承載重力能形成的并實施能量自我補償并形成超能量部分;下圖為浮力-重力缸體在循環運轉中的下行部分,是重力勢能的形成部分,具體說明如下:
[0180]上圖:
[0181]1,連接浮力-重力缸體的空氣進、排管道,外面通過蛇形管道在與中心空氣容積倉連接,保證無壓的正常空氣或有壓的空氣順暢的進入和排出。在本階段是空氣的進入作用。
[0182]2,浮力-重力缸體的空氣容積腔體,在這里是空氣的容積體,容量越大越好,其容積能力與重力滑塊成正比,基礎比是空氣容積的浮力比:重力滑塊的排出水量的比重比,例如I立方米空氣的浮力能可以浮起I噸的重力物,其排水浮力為1,而重力物鋼鐵的比重為7,不管他的排水量為多少,其消耗的浮力也設為1,所以浮力-重力缸體中空氣的基礎浮力最基礎為1:1,以能浮起一頓鋼鐵為起點其浮力-重力缸體的空氣容積最低為I立方米;這樣,在轉向后,重力滑塊排出空氣后就能行成重力勢能創造出能量使整個浮力-重力缸體的總體結構進行自動循環轉動并能形成重力勢能輸出,在整個循環鏈條中有數十個這樣的浮力-重力缸體,就形成了巨大的能量輸出,但如此巨大的機械設備其本身的消耗也是巨大的,勢必要影響和減少能量的形成,所以還要加大浮力-重力缸體的體積,也就是增加了浮力-重力缸體中空氣的容納能力,按計算,再增加原有容積的30% —-50%就足可以抵消所有的機械設備轉動消耗所需要的能量,那么,把比例提高到1.5: 1,在實際輸出中所體現的就是所有重力物體的質量(重量)下落過程重來轉換成重力勢能再轉換成機械能一電能了,如果再發展,把浮力-重力缸體再度加大,其多余出來的空氣容積比就是新創造的浮力能了,如果浮力能是超出的數倍,則總體形成的能量就是浮力能+重力勢能的雙重能量了,這就是本設計的最佳目標。
[0183]3,重力滑塊,是本發明設計的動力源,核心設計之一,在這里,雖然重力是在上升過程中需要克服的最大問題,但在下降時也是重力勢能形成的唯一源泉,他是形成循環的矛盾體,但本設計卻另辟蹊徑的利用和化解了它,把它變成了絕佳動力體,因為不管他在任何條件下都要按照地球上的規律受地球引力的作用一下落,而下落本身就是一種力,利用好了就是極佳的力能,而空氣的進入也正好需要力,本設計就用力借力,借力生力,化不利為有利,實施了力的轉換。把重力滑塊產生的下降力當做空氣進入缸體的吸力,因為重力滑塊與缸體的結合部位是有4密封環來密封的,當浮力-重力缸體處在整體循環的最底端在上升階段的時候重力滑塊是由前端必須向下滑動的,由于有密封的條件,則空氣必然由空氣的進、出管道I中將空氣由中心空氣容積體中吸入到浮力-重力缸體中來,因為浮力-重力缸體的缸壁5都是由抗壓的材料制成,保護著內部的空氣不受外部水的壓力約束,可以充分體現浮力的能力,有此大比重的重力塊來排擠開水和吸入空氣就是一件輕松的事了。重力滑塊以大比重的材料制成,比如重金屬的鋼鐵、鉛等,其比重越大,與水的比值越大,排水量越小,所占空間越小,而與空氣的比差越大,空氣與水的比是773: 1,那么鋼鐵與空氣的比值就是7X773: 1 = 5411: 1,擴大了浮力-重力缸體的空氣容積,同時因為它有與水比重的大比值一7: 1,是水比重的7倍以上,其重力勢能形成的能力也能得到充分的發揮,體現重力物的特點。
[0184]4,密封環,其作用就是密封浮力-重力缸體的內空間,使空氣和水不能對流交換互占空間,保證空氣容積體內不進入水也就保證了浮力的完整發揮,保證空氣不泄露出來就不但保證了浮力能的形成也保證了重力勢能的發揮,它的運作過程就像汽車的發動機缸體一樣在浮力-重力缸體內由重力滑塊帶動上下滑動來排出空氣和吸進空氣,排出水和進入水的過程中實施密封功能,但還要非常輕松、順滑,以最低的消耗達到最佳的功能,而且還要耐久來保證整體的長久運行(因為它是低速運行,磨損率極低,完全可以做到連續運轉數月至數年),因為本設計都是大部件,所以密封環可以是數道,以數量取得最佳效果O
[0185]5,浮力-重力缸體壁,可以用很多種材料制成,但以不銹鋼材料是基本選擇,首先因為它是要長久的接觸水,它的作用首先是要抵抗水的壓力,在十幾個壓力下保證不變形,把水與浮力-重力缸體內的空氣隔絕開,使浮力-重力缸體內的空氣不受外部水的壓力制約;其次是它要與浮力-重力缸體內的重力滑塊接觸,以缸體內部的順滑度來與重力滑塊的密封圈接觸,來保證空氣不外泄和水不內侵,更要保證其耐磨的特性多少年不變來保證機械的最佳運作期;其三是要保證其耐候、耐腐,保證在整個運作期不腐蝕不損壞,創造最佳效益。
[0186]下圖:
[0187]6,浮力-重力缸體的空氣容積腔體在下降后被水占有,轉換成水的容積體,比重與外界水等同,水的進入也促進、參與了空氣的排出,增加了空氣排出的壓力,對重力滑塊的下滑起到了輔助作用。
[0188]7,重力滑塊在經過頂端轉彎后,便由于自身的重力受引力的作用開始由鋼體的后部向前端滑動,由于自重的比重很大,是水的7倍多,所以向前滑動的速度很快,擠壓排出空氣的速度很快,還有后面水的進入也形成了很大的壓力和助推作用,在前面空氣排盡其后面的水也浸滿,完成了空氣和水的位置交換,整個浮力-重力缸體所體現的就只有缸體和重力塊的重量了,因為重力滑塊的大比重所以就形成了強大的重力勢能,又因為本浮力-重力缸體是很多個連在一起的,就形成了群體的重力勢能的疊加效能。
[0189]8,重力滑塊的多道密封環,密封了水和空氣的交換,保證了空氣的密封式排出,是其在下行的過程中空氣排空而不含任何浮力能,保證了重力滑塊生成的重力勢能的發揮。
[0190]9,浮力-重力缸體的空氣進、排管道,在這里體現浮力空氣的排出作用。
[0191]圖5,風琴褶式浮力-重力缸體結構及運行模式設計圖。
[0192]本圖是本發明設計的最主要構件的結構和運行原理的另一個核心部分的設計模式,分為上、下兩圖,上圖是風琴褶式浮力-重力缸體在運轉循環中的上行部分,也是浮力能形成和承載重力能形成的并實施能量自我補償并形成超能量部分;下圖為風琴褶式浮力-重力缸體在循環運轉中的下行部分,是重力勢能的形成部分,具體說明如下:
[0193]上圖:
[0194]1,連接風琴褶式浮力-重力缸體的空氣進、排管道,外面通過蛇形管道在與中心空氣容積倉連接,保證無壓的正常空氣或有壓的空氣順暢的進入和排出。在本階段是空氣的進入作用。
[0195]2,風琴褶式浮力-重力缸體的空氣容積腔體,本空氣的容積體是容量越大越好,只要重力塊能在理想的行程內完成空氣的拉動吸入即可。其容積能力與重力滑塊的作用能力成正比,基礎比是空氣容積的浮力比:重力滑塊的排出水量的比重比,例如I立方米空氣的浮力能可以浮起I噸的重力物,其排水浮力為1,而重力物鋼鐵的比重為7,不管他的排水量為多少,其消耗的浮力也設為1,所以浮力-重力缸體中空氣的基礎浮力最基礎為1: 1,以能浮起一頓鋼鐵為起點其風琴褶式浮力-重力缸體的空氣容積最低為I立方米;這樣,在轉向后,重力塊排出空氣后就能行成重力勢能創造出能量使整個風琴褶式浮力-重力缸體的總體結構進行自動循環轉動并能形成重力勢能輸出,在整個循環鏈條中有數十個以上這樣的風琴褶式浮力-重力缸體,就形成了巨大的能量輸出,但如此巨大的機械設備其本身的消耗也是巨大的,勢必要影響和減少能量的形成,所以還要加大風琴褶式浮力-重力缸體的空氣容積體積,也就是增加了風琴褶式浮力-重力缸體中空氣的容納能力,按計算,再增加原有容積的30% —-50%就足可以抵消所有的機械設備轉動消耗所需要的能量,那么,把比例提高到1.5: 1,在實際輸出中所體現的就是所有重力物體的質量(重量)下落過程重來轉換成重力勢能再轉換成機械能-電能了,如果再發展,把風琴褶式浮力-重力缸體再度加大,其多余出來的空氣容積比就是新創造的浮力能了,如果浮力能是超出的數倍,則總體形成的能量就是浮力能+重力勢能的雙重能量了,這是本設計目前的最佳目標。
[0196]3,重力塊,同圖4的重力滑塊作用一樣,是本發明設計的動力源,核心設計之一,在這里,雖然重力是在上升過程中需要克服的最大問題,但在下降時也是重力勢能形成的唯一源泉,他是形成循環的矛盾體,但本設計卻另辟蹊徑的利用和化解了它,把它變成了絕佳動力體,因為不管他在任何條件下都要按照地球上的規律受地球引力的作用一下落,而下落本身就是一種力,利用好了就是極佳的力能,而空氣的進入也正好需要力,本設計就用力借力,借力生力,化不力為有力,實施力的轉換。把重力滑塊產生的下降力當做空氣進入缸體的吸力,因為重力塊與缸體的結合部位是和空氣的容納體一風琴褶體密封連接在一起的,當風琴褶式浮力-重力缸體處在整體循環的最底端在上升階段的時候重力滑塊是由前端必須向下滑動的,由于有密封的條件,則空氣必然由空氣的進、出管道I中將空氣由中心空氣容積倉中吸入到風琴褶式浮力-重力缸體中來,因為風琴褶式浮力-重力缸體的缸壁4—5都是由抗壓的材料制成支撐,保護著內部的空氣不受外部水的壓力約束,可以充分體現浮力的能力,有此大比重的重力塊來排擠開水和吸入空氣就是一件輕松的事了。重力滑塊以大比重的材料制成,比如重金屬的鋼鐵、鉛等,其比重越大,與水的比值越大,排水量越小,所占空間越小,而與空氣的比差越大,空氣與水的比是773: 1,那么鋼鐵與空氣的比值就是7X773: 1 = 5411: 1,擴大了浮力-重力缸體的空氣容積,同時因為它有與水比重的大比值一7: 1,是水比重的7倍以上,其重力勢能形成的能力也能得到充分的發揮,體現重力物的特點。
[0197]4,5,風琴褶式浮力-重力缸體的外褶支撐圈和內支撐圈,由他們形成了風琴褶式浮力-重力缸體的骨架部分,他們與之間用特制的阻水、阻氣、耐磨、耐候、耐用材料制成的可耐折疊的面板,共同形成了本設計的風琴褶式浮力-重力缸體的浮力空氣容積腔體,是浮力形成的最主要部分。因為有了本外褶支撐圈和內褶支撐圈,這一大一小的兩部分圈體才能形成整個空氣腔體的折疊和拉伸,才能接受重力塊的作用而吸滿形成巨大浮力的空氣和排盡空氣,它是保證整個風琴褶式浮力-重力缸體空氣容積腔體的圓滿完整度的剛體支撐結構和面板連接,是硬性浮力-重力缸體的一種替代模式。
[0198]6,風琴褶式浮力-重力缸體的內支撐串連架條,與風琴褶式浮力-重力缸體的外褶支撐圈相連接鎖扣,讓風琴褶式浮力-重力缸體的外褶支撐圈在其上面滑動,保證了風琴褶式浮力-重力缸體的外褶支撐圈的活動范圍和他的硬挺性,保證風琴褶式浮力-重力缸體的外褶支撐圈不至于脫軌和變形,保證了風琴褶式浮力-重力缸體的在正常的軌道內運行。
[0199]7,風琴褶式浮力-重力缸體的邊支撐串連架條,原理、作用同上條,只是位置不同。
[0200]下圖:
[0201]8,風琴褶式浮力-重力缸體被重力塊將空氣擠壓殆盡后風琴褶式浮力-重力缸體收縮后留出的空位,被水占據,只是一種換位標示,巨大的空氣浮力空間全部被水占據,形成極大的比重空間差比值。
[0202]9,風琴褶式浮力-重力缸體的風琴褶體被重力塊擠壓后把自身的空間壓縮到最小的示意圖,其風琴褶式浮力-重力缸體的內部不留任何空氣,其浮力值幾乎為0,在風琴褶式浮力-重力缸體的整個下行過程中所體現的只有重力塊的重力了。
[0203]10,重力塊在從頂端開始下降后,發揮其大比重的重力優勢,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距離內將風琴褶式浮力-重力缸體的空氣容納腔體壓縮至最小,最后以無腔體、無空氣浮力形式存在,來發揮重力塊的最大優勢,以全鏈條的下降多缸體組合形成重力勢能并保持全下行階段的最大重力勢能優勢。
[0204]11,風琴褶式浮力-重力缸體進、排氣管道,這階段里只體現排氣功能。
[0205]12,13,同上圖的6,7相同,所不同的是,雖然風琴褶式浮力-重力缸體的諸多外褶支撐圈已經滑到了前端,但他們的位置依然不變,來實施保證風琴褶式浮力-重力缸體的空氣容納腔體的來回滑動。
[0206]本發明所產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0207]1,本發明設計所使用的是非物質能源;是用地球上普遍存在的、存量極大的,永不消失的、永不枯竭的、沒有消耗沒有污染的自然能源物質一空氣、水、地球引力來轉變成機械能再用來轉換成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萬能能源一電能,替代現有的、正在使用的、地球上存量有限的和正在減少的、對地球形成污染和破壞的物質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氣、核能等,使這些寶貴的資源用的更長久,在其他方面發揮更好的作用;
[0208]2,資源廣泛:具有廣泛的可實施性。可以更好的利用地球上現有的自然資源----江、河、湖、海、水庫等廣泛存在的優越條件,或在人們需要的地方用人工的條件建造來實施本項目,因為本項目的實施地及其普遍,在全國可以用來實施的有幾千條江河,幾千個湖泊,近十萬個水庫,一萬多公千米的陸緣海岸線,利用其中的很小部分就足以夠人類用上或開發幾百年的,而且人類是永遠用不完的,可以達到讓人類永續利用的目的;
[0209]3,無排放無污染:本設計對這些自然資源的利用,也只是利用了一下而已,在利用的過程中沒有消耗、沒有污染、沒有排放、沒有改變性質,沒有對環境的影響,在整個生產過程中沒有資源的運輸,購買,整個生產過程是最安靜的,無聲的,幾乎是沒有生產隱患的安全式生產,這在現有的發電方式中無先例可比;
[0210]4,工廠化生產:其他的發電企業除了設備繁多以外,各種基礎性的投資建設都很多,所占的比重也很大,而本設計中的基礎性建設投資占比重很小,建設規模也不大,相對的簡單的多,主要就是設備的加工,都在加工企業內完成,所以就出現了重點在加工上來實施工廠化生產,很容易批量化,規模化,標準化,規范化;而設備的加工也是相對的簡單,所有的設計是一種簡單式設計,設備要求不復雜,沒有高、精、尖的設備要求,設備的材料也都是比較普通的材料,雖然有些加工要比較精細一些但也不是難事,在現有的條件下都比較容易實施,所以本設計的發電方法總的來說投資成本是比較低的,那么投資的回收速度也就加快了 ;
[0211]5,建設期短:因為本設計的發電方式的全部設備占其總量的70-80%都在工廠內生產完成,在實施地的也都是土石方和挖掘的業務,相對的都比較簡單易做,都可以外委作業,等到正式投產安裝的時候其進度是很快的,所以說其投資建設期是很短的,有的只有幾個月一一年就可以正式投入生產或者是邊投入邊生產獲益,在其他發電投資還在投入建設期的時候,本設計的發電方法就有可能已經將投資收回并獲益了 ;
[0212]6,發電能力及全程人為可控:本設計所有的發電方式都是人為可控的,因為它的設計建造都是人為的,自然環境也是人為可控的,不用看天吃飯,不受任何能源及價格的制約,是可以隨人的意志而轉移的,設備的運行又是緩慢和耐久的,自然條件和災害對它的影響極小,所以就能每天24小時,每年365天內如何生產完全由人指揮,如果在加上自動化設計,電腦程序化設計,無人監控化等高技術來優化,其生產效率和生產成本都會達到很高的理想化;
[0213]7,發電成本低,投資回收快:因為本設計的發電方法是非物質能源,對水,空氣,地球引力只是使用,沒有消耗,也不用花錢購買,原料的支出為0,所以發電的成本很低,所謂的發電成本不過就是設備的折舊和維護加人員的工資開銷而已,正常的費用不會超過0,05元,因為是非物質能源,按正常還應當得到國家的能源補貼,其綠能資源還可以銷售交易回款,其投資回收期可以在2-5年內完成,所以投資回報是其他能源無可比擬的;
[0214]8,長壽高效:因為本設備都是安裝在人為可控的自然環境中,很少受自然惡劣條件的侵襲和約束,加上有其設備生產運行動作緩慢的特點,其設備的使用壽命會相當的長,會平穩的運行很多年免維護的高水平,加上是無原料成本的安靜生產和最高的運行效率,加上在今后的相當階段里的電價的居高不下,在今后的很多年里每一年都能獲得極高的企業收益也是必然的;
【具體實施方式】
:
[0215]每一項技術都有一個發展過程,各種發電方法也是這樣,都是從小發展到大,都有個發展到成熟的過程,熱電不也是從小到大到臨界到超臨界再到超超臨界,現在還在不斷的發展和完善之中。向大型/巨型發展,也是本發明的發展方向,只有大,才能形成規模效應,才能向主流發展,對社會的貢獻才大,而向中型小型發展,也是社會的一種需要,因為需要不同,能與需要相適應的就是最好的。本發明設計是要把一種司空見慣的東西開發出新的用途,用最直接、最簡單的方法解決被復雜化、高深化、神秘化的東西。但是要力求縮短這個過程,盡快做大,做好。為要達到這個目標,從設計一開始就瞄準大目標,造大設施,干大發電,這是時代的、低碳經濟的、環保的、人類生存的要求,但是根據條件的不同,要求的不同,發展的不同也可以向巨型化和超巨型化,還可以向中型化、小型化發展,使其為社會的發展,人類環境的改造盡一份力。
[0216]【具體實施方式】一,項目場址的選擇和定位:本發明——浮力-重力自動循環并能獲得超能量自動補償一輸出發電法對場地的要求不高,因為沒有污染,沒有噪聲,即可在野外,還可入城中。中國的江、河、湖、海、水庫多得是,而人造各種深水環境也不復雜,具有廣泛的可選性和可實施地點,只要條件適合,面積夠用,其它條件一般就行。所以,在中國,尤其是在中國的南方更具優勢,那里雨量充沛,江、河、湖、水庫眾多,陸緣海岸線也長,都是最具優勢的地方,也是解決廣大的南方各省缺少物質能源的最佳解決辦法,當然北方也有相當的優勢,所以本項目的實施中廠址的選項是很容易的事。至于電站發電量的需求含量計算,粗略的計算是江、河、湖、海、水庫的按每平方千米300—500萬KW ;城市內人工建造的深水浮力水塔的按每平方千米100-200萬KW即可,人均用電(含工業用電)人均人日5KW,就可以計算出來。
[0217]【具體實施方式】二,江河湖海水庫等自然環境的實施方式:
[0218]這是本設計中可供選擇實施的最大自然環境地,根據統計數字:目前我國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有22909條(這是減少了一半以后的數字),能用的起碼也有幾千條;中國湖泊眾多,面積I平方公里以上的有2700多個,總面積約9萬平方公里;中國是世界上水庫數量最多的國家。現有的8.7萬座水庫;中國的海岸線長度有1,8萬千米(不計海島的1,4萬千米)這些都是很好的先決條件,但要用于本項目的實施很大部分都必須還要按設計要求進行改造才能達到所要求的水深和面積等使用條件,但比起以往的建水利電站的施工就簡單多了,比開發海上風電、潮汐電,海浪電、海流電更加簡單,其主要的就是按要求使水面達到一定的深度和廣度等必要的儲水條件要求,也都是基礎性的工程,幾乎都是沒有什么難度的。
[0219]【具體實施方式】三,浮力水塔的實施方式:
[0220]浮力水塔一是本設計最早的一個基礎方式,它是為了在沒有江、河、湖、海、水庫的地方面設計的,可以和城市的建設為一體的,包含有地上式和地下式,地上式可以和工廠,樓房等建筑為一體,可以和高坡、高山為一體來實施;地下式的可以和城市地下工程、城市公園,城市的低地改造等相配套來實施。可以是大型的,也可以是小型的,可以是高的、深的,也可以是低的、淺的;可以是集中的,也可以是零散的;總之是適用就好。所涉及的浮力水塔其直徑、高度、容水量,是實施浮力能創造的基礎。要想容納較大的浮力箱體,浮起較重的重力物,首先要有大的水體容積量,如果將浮力箱體和重力物體舉至理想的高度,其浮力水塔的高度也要達到理想的高度,所以,本發明初步設計的浮力水塔的高度為50米至100米或以上,形狀為方形、長方形,內徑為:長X寬即10-15X50米或15-20X50米起,以至30X 100,40X150米以上等,塔內容積腔體要向地下深入10-20-30米,以增加水塔的穩定性,也相應的降低了水塔的高度。具體的浮力水塔墻體厚度、強度、使用材料,設計方式和使用年限要經過專業設計人員經過專業設計來定,建筑方式以鋼筋混凝土結構加鋼板,防水層為主,主要指標是堅固,穩定,耐久,不泄漏,要能承受巨型高塔自身的重量和塔內數十萬噸水的壓力、張力、重力,還有浮力、重力缸體循環鏈條的上升攪動、震動力,尤其是塔的地基一定要大、厚、堅固、比一般浮力水樓還要有更加強大的足夠承載能力,同時還要考慮把重力支撐塔架和基礎建筑在一起成為一體結構。為了浮力水塔的安全和正常生產的安全,對在塔頂、塔底的生產設施、設備要有很好的封閉結構,以免受各種自然條件的制約和侵害;還要根據浮力水塔的大量水容量的特殊性設置安全保護措施,以免因浮力水塔的不正常給周邊的設施和居民造成損壞和傷害,一定高度、強度的保護性壩體也還是需要的,也可以兼作為發電廠(場)的自我保護圍墻——隔離墻。
[0221]【具體實施方式】四,核心部件大型浮力缸體的實施方式:
[0222]浮力缸體主要是由空氣容納缸體和重力滑塊組成,是產生浮力和重力的主體結構,要想浮起大型的重力物一重力滑塊,空氣容積體就要與重力滑塊的重量噸位相匹配,起碼還要增加50%以上的浮力能容積空間,那么浮力容積體的空氣容積和重力箱體的重量比就應當在1: 2之間或以上,有幾個方面:
[0223]I,容積,浮力——重力缸體是在水中周轉循環的,如果以有規模的發電為主缸體起點直徑為2-3米以上,長度也在2-3米以上,其空氣容積在310立方米作為起點的容積量的(只是一個例證),這樣所承載的的重量要在2-8頓左右的重力滑塊才能達到輕松、快速的運轉,達到整體的重力勢能的要求,如果平均有20個下降的重力滑塊體的情況下達到發電量400-1000KW的最低要求。
[0224]2,材料,浮力缸體的材料的要求,只要能密封好,結實耐用,不易腐壞,保型、造型能力要好,因為在深水內的循環中運行,要承受水深的巨大的深水壓力,浮力缸體的材料可能要有微量的變形,就必須要求材料要經久耐用抗老化,順滑耐磨易維護,設計上還要和重力物結合的好,和周轉循環鏈條結合的好。
[0225]3,造型,浮力缸體的初步造型,首先要考慮面對深水的壓力和變形問題,還要考慮和轉輪的結合方式,按常規浮力箱體應該是以圓型或多角形為主,以彈性材料(比如高檔橡膠材料+彈性鋼材+鑄鐵等}、高檔塑料、工程塑料、鋼材等制成,要能和轉向輪體牢固、嚴密結合并能承擔一定的力。重力滑塊體和浮力缸體的結合后造型應該以有些流線型為好,以減輕水的阻力。
[0226]【具體實施方式】五,核心部件大比重的重力滑塊(重力塊體)實施方式:
[0227]本部分在不同的缸體形式中有不同的叫法,因為其形狀不同,與缸體的連接方式有所不同,運行方式有所區別,但作用基本相同,是本設計的最核心、最基本的部分,是不可或缺的,因為只有它才能產生重力勢能,因為只有它才能產生浮力能,雖然在主動和被動的過程中,卻也成了動力之源。不管是那種設計,它都是在浮力缸體的一邊,與浮力缸體密切結合,與浮力缸體共同協作,連續不斷的實施自己的本能。
[0228]因為它是處在深水的介質環境中,要達到發揮自己本身的做功要求,其自身的質量必須是要較高的,在這里的基本要求就是起碼要用鋼鐵材料制成,如果能加入比重更大的金屬等大比重材料則更好(比如:鐵的比重是7.86,鉛的比重11.3等),只有大比重,其重力勢能再深水介質中才能有上佳的表現;才能在壓縮、排擠和吸入空氣時更有力,更快捷;才能在抵抗深水壓力中發揮其大比重的優勢。
[0229]在重力滑塊項的設計中,還涉及到密封與滑動的問題,其設計思維模式,他的特點和作用大概和汽車的發動機缸體類同,主要是密封和隔絕住缸體內的空氣和水使之不能換位,其密封可以分為多種形式和材料,因為在這里所使用的材料徑級都比較大,,密封要求也比較高,所以用那種密封方式,密封的道數,材料都要進行選擇性應用,不管是硬性的鋼梯鐵材料,還是軟性的合成橡膠材料,或者是其他材料,只要好用即可,在科技發展到現在階段,這樣的材料應該不難解決。
[0230]【具體實施方式】六,浮力缸體一中心空氣儲備倉的進、排空氣聯通管道實施方式:
[0231]浮力缸體一中心空氣儲備倉的進、排空氣聯通管道,是本發明設計的一個核心組成部分。它分為幾個段,即浮力缸體空氣進、出口部分、分缸體連接部分、分管道連接中心空氣容積倉部分。其中浮力缸體空氣進、出口部分是和每一個缸體相連接的,屬于缸體的一個組成部分;分缸體連接部分是一個中間體,連接在浮力缸體空氣進、出口部分與分管道連接中心空氣容積倉部分之間,主要是為了減少與分管道連接中心空氣容積倉部分管道的數量,使與分管道連接中心空氣容積倉部分的管道簡單化;分管道連接中心空氣容積倉部分是連接分缸體連接部分與中心空氣容嘉倉體相連接的主進、排氣管道,在與缸體的最遠端時呈拉直狀態,在最近距離的運行階段它是彎曲的,因為其數量少就顯得不凌亂。這些管道一般的都以蛇形管形式為主,特點是可以彎曲拉直,有比較硬的支撐力可以抵抗在各種深水環境的壓力,保障缸體所需要的空氣能順暢的進、排,這些管道不管在哪個位置都不會互相纏繞,具有優良的密封性,彎曲性,耐用性。按現在的材料條件,使用這樣的管道應該很好解決,但在具體的實施中還要不斷的選擇、研究、發展,達到管道的最優化結構設計,最佳化的材料選擇使用,最耐用的耐久的實施運行。
[0232]【具體實施方式】七,中心空氣容積倉體實施方式:
[0233]中心空氣容積倉體是為了容納空氣的,其位置設計在本設計的中心位置,在上、下兩個大轉輪中間,是各個浮力缸體的浮力空氣中間交換部分,其主倉體的中間有可以旋轉的,與主倉體密封的,連接各個與浮力分缸體的蛇形管道連接的旋轉連接蓋體,主倉體的另一邊還有管道與水面上的空氣或空氣壓力倉相連接,中心空氣容積倉體連接在本系統的主架體上,因為它要在深水介質的中間,其制作材料要能抗得住深水的壓力,使在中心空氣容積倉體中的空氣不受外界水壓的威脅,能很好的密封住所需要的無壓空氣或有壓空氣,經受住深水中各種條件的如侵蝕、震蕩、沖擊、變形等,要能耐久使用,與其他設備同壽。按現有的材料水平,達到要求其實很簡單。
[0234]【具體實施方式】之八,動力轉換結構上、下大轉輪實施方式:
[0235]在本設計中,不論是那種缸體模式,不論是在自然水域里還是在人造水域,或者人造浮力水塔中,都要有這個承擔浮力-重力自動循環轉動結構和動力轉換傳輸結構的上、下大轉輪,只有有了這兩個大轉輪,才能使在這么深的水中的浮力-重力自動循環結構連接起來,把動力能傳動、輸送出去,完成整個結構的無限自動大循環,才能形成強大的動力,上輪為動力輸出輪,下輪為被動聯動輪。大轉輪的直徑一般都是在一米到幾十米,與本結構的大架體連接在一起形成總體的結構體,所承擔的結構體重則數噸數百噸以上,其主體材料一般都是鋼架結構為主的金屬材料為主體,按浮力-重力自動循環鏈條上的各種缸體大小、形狀等需要來設計、制造出具體形狀,對浮力-重力缸體的卡、扣要嚴密、穩定、牢固、耐用;對缸體的幾種連接鏈條要卡扣合理;運行要輕松省力、流暢自如;動力輸出要順暢,盡力減少自身的動能損耗。不同的體積,有不同的設計,使用不同的材料,雖然很重要,但在材料上,加工上都是沒有啥難處的。
[0236]【具體實施方式】之九,動力輸出結構---動力輸出鏈條結構:
[0237]本結構分為兩個部分,即上下大轉輪的連接、傳導鏈條部分和大轉輪動力輸出部分。
[0238]上下大轉輪的連接、傳導鏈條部分就是安裝在上、下大轉輪的鏈條部分,而這個部分里還分為內傳動鏈條和邊傳動鏈條,其內傳動鏈條的作用首先是連接著各個浮力-重力缸體的內邊,起固定,連接缸體,向大轉輪傳動動力,其長度基本固定;而邊傳動鏈條因為要在上下大轉輪上完成循環周轉,在大轉輪上是要擴大長度的,所以就要有個變形延長部分設計,其他別的功能基本上同內傳動鏈條,這兩種鏈條基本上完成了整個設備在兩個大轉輪間的動力傳動任務,將下降過程的重力勢能和上升階段的浮力能聚合在一起形成可以輸出的浮力-重力自動循環超能量輸出的巨大能量通過動力輸出鏈條連接到水面上的調速機上調速后再由發電機來實施發電,現行的各種動力輸出鏈條品種極多,選擇、制造也很方便,使用要求也不高,只要充分考慮到它在深水中的的使用條件和承重因素、動力傳輸因素、長久耐用因素,以現在的科技水平和制造水平幾乎都沒有什么困難。
[0239]【具體實施方式】之十,設備保護設施,承重平臺,架體等剛性結構和設備等:
[0240]這里的剛性結構指的就是連接大轉輪的鋼架結構,支撐平臺和鋼架結構的各種深水架構體。水面上的連接深水架構的各種平臺和設備保護設施一安裝發電機的發電房屋車間等,雖然很重要,但它只是屬于本設計中的附屬設計,也不可或缺,不是本設計的核心,但沒有也不完美,是必須考慮在其中的,這一部分是為浮力-重力自動循環的發電設計服務的,總體上以能適應本主體設計即可,要與本主體設計一致,為主體設計服務,體現和保護主體設計,是主體設計的外在表現和保護工程,這在發達的現在是很容易做到、做好的。
[0241]至于調速機和發電機,不是本設計的主項,根據本設計的動力輸出要求選擇、配套、采購、安裝即可。
[0242]需要說明的是,因為本發明設計在歷史上還沒有先例,所以在設計的各個方面還沒有可以參照的設計、技術、數據、計算方式以及方案,所以本發明還只是一個基礎性的設計。但是本發明所涉及的很多個方面的實施都還是有可以參照的技術的,用現代化的建筑材料和技術實施如此簡單的設計應當是個輕而易舉的事,因為本發明沒有涉及高、精、尖的技術和特殊的材料,比如在各種江、河、湖、海、水庫中的支撐樁柱結構,水上平臺結構,各種架體結構,保護結構;浮力水塔以及安全封閉部分等都是可以參照現代的房屋建筑、工廠建筑、橋梁建筑的。只是換了個形式,增添加了一些特殊要求;而在江、河、湖、海、水庫等大自然環境中實施本項目只要對各種自然條件不符合要求的部分進行人為的加以改造,達到理想的深度、廣度即可,浮力空氣容積缸體和重力滑塊可利用的材料更多,只要設計出來形狀、模具,就可以批量生產、加工和現場組裝;整體的循環鏈接方面,現在能達到牢固又結實、穩定耐老化的材料很多,精選后按要求設計、加工、使用即可,其他方面也都沒有難題,只是面臨一個新的設計,又沒有可以參照物,所以要一切從零開始,從論證開始,從認可開始,從試制開始,從小到大,不斷實驗,不斷改進,不斷完善,一旦成功,就可以利用成功的技術、設計、案例、圖紙去不斷地擴展,省去了今后大筆的開支,按照不同的建設規模進行無限的照搬、復制即可。
[0243]本發明設計雖然歷經數年但還只是一個雛形,其中的數據、規模、計算方式只是為了說明的方便,給人一個概念、空間感覺的形式化,敘述的條理化,推理的合理化,想象的空間化,不會是實際操作的規范,在實際操作中,每一個部分都可以放大和縮小,直至達到合理、實用。本發明也不只限于發電,正因為在現代的社會里,電是萬能的能源,使用是最廣泛的普及型能源,它涉及到人類生活的各個層面,人類的生活已經離不開電,尤其是城市,電已經成為了現代生產、生活的依賴和動力之源。本發明所涉及的各種設計,即可以以集中的方式建設中、大型的發電企業(廠、場),也可以作為工業區、企業的中、大型常備、自備電源,以低廉的價格用電來控制高昂的電費支出以降低生產成本,增加競爭力。還可以作為地方、城鎮、小區的常備電源以及更小的小型別墅、家庭各種常備、自備電源。實際,本發明因為創造了一種新能源,創造了萬源之本-機械能,也就開拓了更廣泛的利用天地,可以擴展的無數的領域之中進行擴展性使用,尤其是在沒有電或缺乏能源的地方更可以發揮其獨特的作用。本發明也只是本發明系列中的一種基本方法,可以擴展的方法、方面也較多,本發明只是諸多方式其中的一個,更可以實施進一步開發和拓展。因為受開發人的學識約束,專業知識的限制,肯定會有不少認知謬誤和計算的錯誤,只當是拋磚引玉,開啟了一種方式方法,如能對發展低碳經濟有用,哪怕很小,也是一點奉獻,希望本發明設計能夠早日付諸實施,為低碳經濟出一份力,為改善人類的居住環境起到一定的作用。
【權利要求】
1.一種以浮力-重力自動循環并能獲得超能量自動補償---輸出發電法,它包含有可以在廣大的自然水域的江、河、湖、海、水庫中以圖1,圖3的方式實施和各種人造深水條件如浮力水塔圖2等條件中實施;并對各種不同的條件給予不同的具體設計.本設計中有兩種浮力-重力的空氣容納體的缸體結構,即密封滑動式浮力、重力缸體基本結構圖4和風琴褶式浮力-重力基本結構圖5 ;因空氣容納體的不同,與其配套的重力滑塊和重力塊在各種浮力-重力缸體的行進過程中的表現位置圖1、圖2、圖3中的1-2,4-5,圖4的3和9,圖5的3和10和工作原理也不同;負責空氣進、排的各種管道圖1、圖2、圖3的9、10、11基本可以通用,還可以設計出其他很多類型;負責空氣交換的中心空氣容積倉體圖1、圖2、圖3的12、13 ;以及中心空氣容積倉與水上的通氣管道圖1、圖2、圖3的14基本可以通用,上、下大轉輪圖1、圖2、圖3的18、21可以有好多中形式;負責缸體連接的內鏈條和邊鏈條圖1、圖2、圖3的16、17的可用方式也很多,在這里只是個表現方式;還有本設計中能承擔整體結構的支撐架體、樁柱、承重墻體圖1、圖2、圖3的22,;承重平臺圖1、圖2、圖3的23,;保護性設施圖1、圖2、圖3的26 ;以及在保護性建筑中的各種設備空氣壓力缸體圖1、圖2、圖3的的15 ;,動力輸出的圖1、圖2、圖3的牙輪19動力輸出鏈條圖1、圖2、圖3的20 ;調速機、發電機圖1、圖2、圖3的24、25,等組成。 其特征在于:本設計的浮力-重力自動循環并能獲得超能量自動補償一輸出發電法可以在大自然中的的江、河、湖、海、水庫以及人為建造的深水環境和浮力水塔中實施,只要按照要求進行改造能達到本設計的水深幾十米至百米以上和水的廣度在幾百平方米到幾百萬平方米以上的要求即可。在以上各種環境中用各種結構的剛性構件:如圖1圖3的樁柱架體,圖2的深水高塔墻體,圖1圖2,圖3的23水上平臺,26保護結構等;支撐保護著各種柔體構件:圖1圖2圖3的18,21大轉輪,連接大轉輪的16、17內連接鏈條和邊連接鏈條,其動力部件就是核心設計的流體構件:圖1、圖2、圖3的7,8浮力-重力缸體,以及為其進、排氣的圖1、圖2、圖3的9、10、11幾部分進、排氣管道,還有為其儲備空氣的中心空氣容積倉體圖1、圖2、圖3的12、13和通往水面和壓力空氣倉的管道14和壓力倉體15,按照圖1、圖2、圖3的1、2、3、4、5、6、的順序行進做功產生重力勢能和浮力能經輸出鏈條圖1、圖2、圖3的動力輸出牙輪19和動力輸出鏈條20,將動力送往成果體現的調速機24,最后將機械能轉化為電能在圖1、圖2、圖3的25發電機上體現出來,實施發電任務。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項目實施基礎條件,即自然環境中的江、河、湖、海、水庫以及人為建造的深水環境和浮力水塔。自然環境中的江、河、湖、海、水庫如果原有的條件合乎要求直接就可以利用,如果不符合設計要求就需要按照本設計的要求來改造,一般的都是些平整,深挖的土石方儲水工程,要是能建造成有圍堰,硬底等的就更好,要求不是很高,如果是人工建造的深水環境和浮力水塔其投入就有所增加,要有由堅固的混凝土、鋼材,密封材料等建造而成,按圖1、2、3樣式設計的大型設備要求其深度要在幾十米至百米以上,以使其運轉有更好的長度,更大的能量形成。但向多極發展也是必須的。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浮力-重力的缸體結構重力滑塊密封滑動式的浮力-重力缸體基本結構,圖1圖2中的7、8和圖4,是本設計的基礎設計部分中的一種基本模式,也是核心模式之一,其中的缸體空氣容積體和重力滑塊的密封滑動是形成浮力能的先決條件,是本設計中流體構件的一個組成部分,基本特點就是有圖1圖2的7,圖4的2、6,缸體---即空氣浮力容納體,轉換之后也是水的容納體,和在缸體內以活塞式密封滑動的重力滑塊即圖1、圖2的8,圖4的3和7模式,這個缸體在充氣的時候是一個能抵擋和避開深水壓力的容積體,可以讓其內部的空氣在任何水的深度中都不受水壓的影響,進而產生巨大的浮力能量,不但能攜帶重力物上升,還能創造出除了整體設備所消耗的機械能以外還有巨大的能量一浮力能的輸出,它的空氣容量所創造的浮力能可以是本設備自身消耗需要量的數倍,在現有的條件下,可以制造它的材料很多,按傳統依然是鋼鐵材料來得比較現實和易于實施。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浮力-重力的缸體結構一風琴褶式浮力、重力缸體基本結構,圖3的7、8,圖5,也是本設計中的基礎設計部分的又一種基本模式和核心模式之一,其中以自我封閉式的用空氣的進、排來實施折疊式風琴褶式的缸體一空氣容積體和重力塊的密封接合方式是形成本設計方式浮力能的先決條件,是本設計中流體構件的一個組成部分,基本特征是同圖1、圖2有根本性的區別一缸體是類似于風琴褶一樣可以充氣張開和壓氣后折疊封閉來實施空氣的進入和排出的,把圖1圖2的8缸體,重力滑塊改作圖3的8,圖5的3和10的重力塊,不在缸體內滑動而是與風琴褶體嚴密結合在一起,在外部對缸體圖5的2和9實施拉伸和擠壓,空氣容積缸體圖5的2是可以撐起來又可以折疊圖5的9的有支撐的折疊結構,使其缸體中的空氣進、排更加簡單、順暢。同樣還減少了水的進、排過渡過程,不是與空氣在容積體內的位移交換,在風琴式折疊褶中有外褶和內褶之分,外褶寬大,內褶相對較小,共同形成了折疊體,其褶點都要有強力支撐硬體材料來支撐保持其固有形狀,保證不變形,經久耐用,能達到密封和阻隔水對內部空氣的壓力,而褶頁形成的材料可以有更多的選擇,鋼鐵,塑料,橡膠,合成材料都可以,有廣闊的材料選擇性,如何結合成型不在本設計內考慮,只要達到設計使用要求就行。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浮力-重力自動循環的主體結構之重力滑塊和重力塊,圖1圖2的8,圖4的3、7,重力滑塊,或稱圖3的8,圖5的3、10重力快,它是本設計的最核心的組成基本結構之一,是本設計中流體結構的最重要部分,是機械動能一重力勢能和浮力能創造的首要部件,無論它是以重力滑塊的形式出現還是以重力塊的形式出現它都是本設計中不可缺少的條件元素。它自身必須是以大比重的金屬材料鋼、鐵、鉛、鋅等構成,以其自身大比重的先決條件實施了本設計中浮力能和重力能的創造形成,以重力滑塊圖4的形式出現的時候它在浮力-重力缸體中密封式滑動運行,下行時圖1圖2的1,排出空氣帶進了水,以重力勢能的形式表現自己做到全過的圖1圖2的2-3,上行時圖1圖2,4,排出了水吸入了空氣一創造了大量的浮力能,用自身的重力實施了水和空氣的位移交換,發揮著重力勢能和創造了空氣能的形成,把劣勢變成優勢,把無用變成有用,走完上行圖1圖2的5—6全過程;上行下行全都在創造著有用功;在以重力塊形式圖5出現的時候就把復雜變的更簡單了,重力塊與風琴褶結合在一起,只用自己的重力對風琴褶式的空氣容納箱體起作用,下行時圖3的I用全身重量擠壓空氣把浮力形成的空氣排凈,同時也發揮著自身重量形成的重力勢能走好下行圖3的2-3的全過程;上行時圖3的4重力塊用自身的大比重拉動風琴褶式空氣容積箱體把空氣從空氣進、排管道吸入,使浮力做到超用量的數倍形成浮力能來做功而同樣保持著走完上行圖3的5—6的全過程。這幾個空氣擠壓和吸入的過程就是本設計的在有地球引力的地方可以生成浮力的水中用重力條件創造重力勢能和浮力能的獨有特征和簡單方法。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負責空氣進、排的各種管道,它是由圖1圖2圖3的9、10、11組成,也就是空氣容積體---浮力-重力缸體圖1圖2或風琴褶式缸體圖3的硬結構空氣進、排管道一圖1圖2圖3的9 ;空氣進、排分管道一圖1圖2圖3的10 ;空氣進、排主管道一圖1圖2圖3的11等三種組成(也可以增減、組合、改變)。是本設計的基礎設計部分中任何一種模式都不能缺少的組成部分的一種基本模式,也是核心模式其一,是形成浮力能的先決條件,是本設計中流體構件的一個部分。其中9是硬性定向的空氣進、排管道,直接和空氣容積缸體結合在一起,10,11為可以彎曲的抗壓蛇形管,只是11比10更粗大一點,用蛇形管的特點是因為10是連接幾個以上單體空氣容積箱體的,在周轉循環中有轉彎過程,所以必須能有適應彎曲的特點,而蛇形管11在隨各個空氣浮力缸體360度旋轉的過程中由于旋轉移動時所處的位置不同其長度變化很大,所以其形狀就要不斷的變化,硬性的管道就難以適應,用具有彎曲和抗壓能力的蛇形管就是必須的,還有,此蛇形管不但能彎、曲、伸、縮,在任何形狀時都沒有死角,能保證空氣的順利的進入和排出。其自身也還具有堅硬的特點,可以保護其進、排的空氣不受外部水的壓力影響,這里指的蛇形管只是概念,其他的如硬橡膠管、具有一定柔軟度和張力抗力的的塑料管、各種合成管等只要是好用也都是可以的。只要能達到其作用和使用效果即可。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心空氣容積倉體,圖1圖2圖3中的12、13為主倉體,和為其服務連為一體的14為外通空氣管道,15為壓力空氣產生和儲備箱體組成一個鏈接空氣體系。中心空氣倉體其主體分為兩個部分:其12為密封、旋轉、連接蓋體,它與浮力-重力箱體的各個主空氣進、排的蛇形管道相連接,并能隨缸體的旋轉而轉動,其自身還與中心空氣倉體為密封式連接為一體,成為空氣的進、排鏈接通道;而中心空氣容積倉體13則是本系統中的主要空氣容積倉體,負責所有浮力一重力缸體空氣的儲備、交換-進、排任務,是本系統中的中心空氣的儲備、交換體,雖然它幾乎是固定不動的,但因其是空氣流通交換的組成部分,所以也是本設計中流體構件的一個部分。其空氣容積量可以根據實際需要來定,其中即可以是常規的無壓空氣,也可以是有一定壓力的壓力空氣,按實際需要來實施。另外,它還可以做為本設計中的浮力倉起到全設備整體漂浮減重一平衡的作用。與其連接的外通管道14可以與水面外部的無壓空氣聯通,也可以與15的空氣壓力倉體相聯通,接收由空氣壓力倉體所制造的壓力空氣對中心空氣倉體的供給和平衡,設備保護工作間里的15空氣壓力制造、儲存倉體中有空氣壓力機和一定的空氣儲備容量,在中心空氣容積倉體需要壓力空氣的時候負責供給,因為都是密封結構,空氣的損耗是很低的,所以它也只是個常規必備的設備而已,其壓力空氣也可以由其他的壓力系統中用管道聯通供給,本空氣容積倉體部分因為具有相當的穩定性,又是深入水中的設施,除了要有相當的抗壓不變形以外,就是要能防腐耐用,能制造它的材料很多,沒有更多的嚴格要求,能用好用就行。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大轉輪,圖1圖2圖3中的18、21,是大型的圓形、轉動的、輪式的鋼構架體,由中間軸固定在外結構樁柱、平臺連接的大架體上,由鋼鐵等堅固耐用的材料制成,用來卡住、固定數十、百個以上的浮力-重力缸體,用雙輪的形式進行連接循環成一個循環體、并按要求延長距離一深度。即是被動的旋轉輪體,也是動力的傳輸輪體,還是主動的動力輸出輪體,總的來講就是一個動力形成轉動中間體,正因為它的轉動,所以它就與動力傳輸鏈條一起形成了柔性動能傳動的一個部分。它與各種浮力-重力缸體圖1圖2圖3的7、8,,內鏈條16和邊鏈條17,動力輸出牙輪19.動力輸出鏈條20等一起形成了重的動力系統。它是本設計中形體最大,動感狀態最好的體現部分;它在旋轉中在上下兩端把浮力-重力缸體卡、固住分別實施180度的換角度轉換,實施浮力能和重力勢能的切換,更使其實施了這樣的無限轉換和周轉,形成和創造了無限的機械能和電能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鏈條、動力輸出鏈條,分別是圖1圖2圖3內連接鏈條16和邊連接鏈條17,動力輸出鏈條20等,組成了本設計的最優化柔性動能傳輸部分。內連接鏈條可以是一條也可以是多條組成的鏈條帶、鏈條體,負責所有浮力-重力缸體的連接、定位,動力傳輸、整體循環等,可以很牢固的卡在上、下大轉輪的固定位上驅動大轉輪旋轉和動力傳遞,是浮力能和重力勢能的連接傳送帶;而邊連接鏈條則是負責固定每個浮力-重力缸體的位置定型的,在大轉輪的卡位上因為角度的變化還要有一定的延長擴張能力,來保證每一個浮力-重力缸體在大循環中的位置和卡定的準確性、穩定性。動力輸出鏈條20是和上部大轉輪的動力輸出牙輪19相連接的,將由動力傳輸鏈條傳動的,由上、下大轉輪參與的,由浮力-重力缸體形成的重力勢能和浮力能傳送到水面上的設備工作保護間內的機械能調速機上調速或連體軸體上再輸出來發電的,這里所說的動力傳輸鏈條也是個概念,其實際情況可能是動力傳動軸,動力傳輸帶等任何的動力傳輸系統設備。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承重架體,承重平臺和設備保護工作間等,他們是本設計浮力-重力自動循環發電設施的剛性外觀結構的骨架固定結構。因為本設計中的體現方式不一樣,有大自然水域里的,有人為建造的深水環境和浮力水塔式的專業設計,所以各自都有各自的實施方式,在圖1和圖3中為自然水域的江、河、湖、海、水庫的架體式,一般是以樁柱式或橋柱形式表現的,他們可以與水上平臺一起,把很多相同的樁柱體、橋架體、連成網狀道路、平臺結構組成整體的網狀聯合體群,形成大規模的群體效應,把所有的浮力-重力自動循環系統都固定、隱藏在他們中間的水下,并根據各自自然水域條件下之水大水小,潮漲潮落留有一定的適應、轉換、操作空間;如果是人造深水環境或深水浮力水塔則以墻體材料等形式來體現,其上部則以房屋的形式體現。
【文檔編號】F03B17/02GK104165117SQ201310181933
【公開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5月16日 優先權日:2013年5月16日
【發明者】張效琪 申請人:張效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