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帶雙閥片的廢氣再循環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廢氣再循環閥技術領域,具體講涉及一種帶雙閥片的廢氣再循環閥。
背景技術:
廢氣再循環閥簡稱為EGR閥,當發動機在負荷下運轉時,EGR閥開啟,使少量的廢氣進入進氣歧管,與可燃混合氣一起進入燃燒室。怠速時EGR閥關閉,幾乎沒有廢氣再循環至發動機。汽車廢氣是一種不可燃氣體不含燃料和氧化劑,在燃燒室內不參與燃燒。它通過吸收燃燒產生的部分熱量來降低燃燒溫度和壓力,同時廢氣中氧氣含量低,氧化氮是在高溫富氧的條件下生成的,將部分廢氣與可燃性氣體混合進入燃燒室可以減少發動機運轉時氧化氮的生成量,進入燃燒室的廢氣量隨著發動機轉速和負荷的增加而增加。廢氣再循環閥通過電控裝置控制閥桿上下移動,閥桿上固定連接有閥片,閥片跟隨閥桿上下移動 時關閉和打開閥口來控制進入進氣歧管的廢氣量,現有廢氣再循環閥的閥桿上設有一塊閥片,閥片開啟時,廢氣經由閥片和閥體之間的通道排出,閥片開啟到最大時廢氣的流量達到最大,當再需要更大的廢氣流量時將無法實現;且廢氣從閥片一側排出時產生的壓力很大,閥片開啟需要克服較大的阻力,不利于閥片的開啟。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增加排氣流量和平衡閥片受到的壓力的帶雙閥片的廢氣再循環閥。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提供一種具有以下結構的帶雙閥片的廢氣再循環閥,它包括設在閥體上的閥桿和第一閥片,所述閥體上設有廢氣腔、位于廢氣腔下面的下排氣出口,所述第一閥片設在閥桿下端且與下排氣出口對應,它還包括第二閥片和上排氣出口,所述上排氣出口設在閥體上且位于廢氣腔上面,所述第二閥片設于閥桿上且上排氣出口對應。采用以上結構后,本實用新型帶雙閥片的廢氣再循環閥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所述閥體上還設有上排氣出口,閥桿上還設有第二閥片,在工作狀態時,第一閥片和第二閥片一起隨閥桿移動后開啟,從進氣口進入廢氣腔的廢氣經由兩個排氣出口排出,即廢氣分別經由第一閥片與閥體之間的間隙從下排氣出口排出和經由第二閥片與閥體之間的間隙從上排氣出口排出,增加了排氣流量;兩個閥片分別位于廢氣腔上部和下部且安裝在同一根閥桿上,廢氣對第二閥片產生向上的壓力,對第一閥片產生向下的壓力,兩個壓力制衡,能起到平衡閥片受到的壓力的作用,閥桿與兩個閥片組成的整體在移動時受到的阻力減小,閥片開啟更容易。作為優選,所述第一閥片、第二閥片與閥桿為一整體,兩個閥片與閥桿為一體結構,閥片與閥桿之間連接更牢固,不容易損壞;還可避免因閥片與閥桿之間存在縫隙而出現漏氣。
圖I所示是本實用新型帶雙閥片的廢氣再循環閥的結構示意圖。圖中所示1、閥桿,2、第一閥片,3、第二閥片,4. I、下排氣出口,4. 2、上排氣出口,
4.3、廢氣腔。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請參閱圖I所示,本實用新型帶雙閥片的廢氣再循環閥它包括設在閥體4上的閥桿I和第一閥片2,所述閥體4上設有廢氣腔4. 3、位于廢氣腔4. 3下面的下排氣出口 4. 1,所述第一閥片2設在閥桿I下端且與下排氣出口 4. I對應,它還包括第二閥片3和上排氣出口 4. 2,所述上排氣出口 4. 2設在閥體4上且位于廢氣腔4. 3上面,所述第二閥片3設于閥桿I上且上排氣出口 4. 2對應。所述第一閥片2、第二閥片3和閥桿I為一整體。廢氣從進氣口進入廢氣腔4. 3,經由第一閥片2與閥體4之間開啟的間隙從下排氣出口 4. I排出,經由第二閥片3與閥體4之間開啟的間隙從上排氣出口 4. 2排出。
權利要求1.一種帶雙閥片的廢氣再循環閥,它包括設在閥體(4)上的閥桿(I)和第一閥片(2),所述閥體(4)上設有廢氣腔(4. 3)、位于廢氣腔(4.3)下面的下排氣出口(4. I),所述第一閥片(2)設在閥桿(I)下端且與下排氣出口(4. I)對應,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第二閥片(3)和上排氣出口 (4. 2),所述上排氣出口 (4. 2)設在閥體(4)上且位于廢氣腔(4. 3)上面,所述第二閥片(3)設于閥桿(I)上且上排氣出口(4.2)對應。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帶雙閥片的廢氣再循環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閥片(2)、第二閥片⑶和閥桿⑴為一整體。
專利摘要一種帶雙閥片的廢氣再循環閥,它包括設在閥體(4)上的閥桿(1)和第一閥片(2),所述閥體(4)上設有廢氣腔(4.3)、位于廢氣腔(4.3)下面的下排氣出口(4.1),所述第一閥片(2)設在閥桿(1)下端且與下排氣出口(4.1)對應,它還包括第二閥片(3)和上排氣出口(4.2),所述上排氣出口(4.2)設在閥體(4)上且位于廢氣腔(4.3)上面,所述第二閥片(3)設于閥桿(1)上且上排氣出口(4.2)對應。該帶雙閥片的廢氣再循環閥能增加排氣流量和平衡閥片受到的壓力。
文檔編號F02M25/07GK202789206SQ20122053682
公開日2013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19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19日
發明者覃衛, 袁海, 張龍飛 申請人:博格華納汽車零部件(寧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