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高密封帶貯油環槽的鋁活塞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柴油機鋁活塞,具體涉及一種柴油內燃機裝配的高密封帶貯油環槽的鋁活塞。
背景技術:
柴油機鋁活塞作為內燃機的關鍵零部件,其幾何尺寸及內在質量直接決定著內燃機的排放及使用壽命。而我國城市對內燃機最低的排放要求要達到歐III以上,歐IV標準即將取代歐III標準,若要達到歐III以上排放標準,就必須改進活塞功能結構設計或采用多于兩氣門結構的設計。目前,市場上同類鋁活塞一般為三道氣環槽和一道油環槽,并采取滿裙裙部結構與汽缸配合,滿足排放標準。此種結構設計,雖能提高鋁活塞的密封性,但存在如下缺點1、密封與潤滑效果較差,致使內燃機功率損失在20%以上;2、耐磨、耐蝕性較差,長期使用后性能迅速下降,燃燒效率及功率逐漸降低,且污染排放日益嚴重;3、易出故障,維修難度大。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摩擦阻力小、機械效率高、潤滑好及碳硫排放低的高密封帶貯油環槽的鋁活塞。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一種高密封帶貯油環槽的鋁活塞,包括活塞本體,所述活塞本體從上至下分為火力岸、環槽部、裙部,所述的環槽部設有四道氣環槽,銷孔處的裙部設有方形凹坑,所述的貯油環槽設在銷孔下方的裙部上,貯油環槽內設有回油窗口,貯油環槽的環壁上設有若干回油孔。所述的回油窗口為六個,并均勻布置在貯油環槽內。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通過在活塞本體的環槽部設置四道氣環槽,有效增加活塞本體的密封性,提高使用壽命,保證了活塞本體長期高效穩定工作;所述的貯油環槽設在銷孔下方的裙部上,貯油環槽內設有回油窗口,貯油環槽的環壁上設有若干回油孔,這種設計使貯油環槽與緊鄰環形分布的回油孔及活塞環組成整個潤滑機構,保證活塞充分潤滑,大大減少活塞往復運動的摩擦阻力,有效預防拉缸產生;銷孔處的裙部設有方形凹坑,且以銷孔軸線為中心,方形凹坑的面積約為裙部外圓面的一半,這種設計可以有效避免滿裙配合,減少摩擦和功率損失。
圖I是本實用新型一種高密封帶貯油環槽的鋁活塞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銷孔中心面剖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貯油環槽面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0]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一種高密封帶貯油環槽的鋁活塞作進一步詳細說明。由圖I、圖2、圖3可見,本實用新型一種高密封帶貯油環槽的鋁活塞,包括活塞本體1,所述活塞本體I從上至下分為火力岸2、環槽部3、裙部4,所述的環槽部3設有四道氣環槽30,銷孔5處的裙部4設有方形凹坑40,所述的貯油環槽41設在銷孔5下方的裙部4上,貯油環槽41內設有回油窗口 410,貯油環槽41的環壁上設有若干回油孔411。參見圖1,本實用新型的鋁活塞本體I的環槽部3設有四道氣環槽30,工作時與對應活塞環配合,形成高密封區域,將燃燒室氣體與曲軸箱完全隔絕,防止了油氣互竄,燃油燃燒充分,功率損失小,污染排放也大大降低,延長使用壽命。由圖2可見,活塞本體I工作時,因為銷孔5處的裙部4設置成方形凹坑40,方形凹坑40的面積占裙部4外園面積的一半,有效減少與汽缸體的接觸面積,大大減小裙部4的滿裙接觸所造成的摩擦阻力及克服阻力而造成的功率損失。由圖3可見,貯油環槽41設在銷孔5下方的裙部4上,貯油環槽41內設有回油窗·口 410,回油窗口 410為六個,并均勻布置在貯油環槽41內,貯油環槽41的環壁上設有回油孔411,若干回油孔411可使機油完全流入曲軸箱,這樣貯油環槽41與緊鄰環形分布的回油孔411及活塞環組成整個潤滑機構,使用時與對應的活塞油環配合,保證了足量而均勻的潤滑油在活塞本體I與汽缸體之間形成一層油膜,使運動部件間的摩擦大大減少,避免拉缸現象的產生,使用壽命得到提高。本實用新型可廣泛應用于各類柴油內燃機上,可使內燃機功率可提升15%以上、壽命延長30%以上、碳硫排放減少50%、性能指標達到歐IV以上標準。
權利要求1.一種高密封帶貯油環槽的鋁活塞,包括活塞本體(1),所述活塞本體(I)從上至下分為 火力岸(2)、環槽部(3)、裙部(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環槽部(3)設有四道氣環槽(30),銷孔(5)處的裙部(4)設有方形凹坑(40),所述的貯油環槽(41)設在銷孔(5)下方的裙部(4)上,貯油環槽(41)內設有回油窗口(410),貯油環槽(41)的環壁上設有若干回油孔(411)。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高密封帶貯油環槽的鋁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油窗口(410)為六個,并均勻布置在貯油環槽(41)內。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高密封帶貯油環槽的鋁活塞,包括活塞本體,所述活塞本體從上至下分為火力岸、環槽部、裙部,所述的環槽部設有四道氣環槽,銷孔處的裙部設有方形凹坑,所述的貯油環槽設在銷孔下方的裙部上,貯油環槽內設有回油窗口,所述的回油窗口為六個,并均勻布置在貯油環槽內,貯油環槽的環壁上設有若干回油孔。本實用新型具有摩擦阻力小、機械效率高、潤滑好及碳硫排放低的特點。
文檔編號F02F3/00GK202746029SQ20122046137
公開日2013年2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2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12日
發明者汪舵海, 胡海珊, 張武 申請人:安徽白兔湖動力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