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發動機附件輪系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發動機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發動機附件輪系機構。
背景技術:
在常規轎車中,發動機附件系統包括曲軸減震機構、機械式液壓助力轉向泵、空調壓縮機、交流式發電機、附件輪系機構以及支撐附件系統內各部件的附件支架,其中附件系統通過附件輪系機構的驅動來實現工作,具體地,附件輪系機構包括曲軸減震皮帶輪、機械式液壓助力轉向泵皮帶輪、交流式發電機皮帶輪、空調壓縮機皮帶輪、附件多楔皮帶,附件多楔皮帶順序纏繞各個帶輪,通過附件多楔皮帶來驅動各個帶輪,進而驅動整個附件系統。從上述可以看出,發動機附件系統中的機械液壓助力轉向泵可以向轉向系統提供輔助動力源,但是當整車配置需要升級或變化時,例如將電子助力轉向系統代替機械液壓 轉向助力系統時,發動機附件系統的布置及設計可能需要重新設計,這樣可能導致該附件系統不能很好地應用到不同的車系中,通用性較差。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一種發動機附件輪系機構,能夠使得發動機附件系統的通用性較好。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實施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發動機附件輪系機構,包括連接同一動力源的第一皮帶傳動裝置和第二皮帶傳動裝置,所述皮帶傳動裝置包括由第一多楔皮帶纏繞過的第一曲軸減震皮帶輪、自動漲緊帶輪、交流發電機帶輪以及空調壓縮機帶輪;所述第二皮帶傳動裝置包括由第二多楔皮帶纏繞過的第二曲軸減震皮帶輪、機械液壓助力轉向泵帶輪。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曲軸減震皮帶輪和所述第二曲軸減震皮帶輪沿同軸剛性連接,且所述第一曲軸減震皮帶輪和所述第二曲軸減震皮帶輪連接同一動力源。可選地,所述第一多楔皮帶和所述第二多楔皮帶均為六楔皮帶,相對應地,所述第一多楔皮帶和所述第二多楔皮帶纏繞過的帶輪均為六楔槽帶輪。優選地,所述第二多楔皮帶為彈性多楔皮帶。其中,所述第一皮帶傳動裝置的輪系內側設有所述第一曲軸減震皮帶輪、所述自動漲緊帶輪、交流發電機帶輪以及空調壓縮機帶輪;所述第一皮帶傳動裝置的輪系外側設有過渡帶輪。進一步地,所述過渡帶輪為平輪。作為本發明可選的第一種方案,所述第一皮帶傳動裝置的輪系依次纏繞過所述第一曲軸減震皮帶輪、所述自動漲緊帶輪、所述過渡帶輪、交流發電機帶輪以及所述空調壓縮機帶輪。作為本發明可選的第二種方案,所述第一皮帶傳動裝置的輪系依次纏繞過所述第一曲軸減震皮帶輪、所述自動漲緊帶輪、交流發電機帶輪、所述過渡帶輪以及所述空調壓縮機帶輪。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發動機附件輪系機構,包括連接同一動力源的第一皮帶傳動裝置和第二皮帶傳動裝置,所述皮帶傳動裝置包括由第一多楔皮帶纏繞過的第一曲軸減震皮帶輪、自動漲緊帶輪、交流發電機帶輪以及空調壓縮機帶輪;所述第二皮帶傳動裝置包括由第二多楔皮帶纏繞過的第二曲軸減震皮帶輪、機械液壓助力轉向泵帶輪,這樣第一皮帶傳動裝置和第二皮帶傳動裝置可以同時進行獨立的工作,其中第二皮帶傳動裝置可以通過機械液壓助力轉向泵向轉向系統提供動力源,當轉向系統的動力源升級為由電子助力轉向系統提供,可以直接取消第二皮帶傳動裝置,這樣可以為整車配置的升級及變化預留改進的布置設計方案,對第一皮帶傳動裝置影響較小(可以不需要對第一皮帶傳動裝置進行重新設計),進而對發動機附件系統的布置影響比較小,可以看出本發明實施例中的發動機附件輪系機構可以較好地兼顧機械液壓轉向系統和電子助力轉向系統,能夠使得該發動機附件系統較好地應用在不同的車系上,通用性較好。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圖I為本發明實施例發動機附件輪系機構的第一種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發動機附件輪系機構的第二種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發動機附件輪系機構的輪系布置參數。附圖標記 I-第一曲軸減震皮帶輪,2-第二曲軸減震皮帶輪,3-自動漲緊帶輪,4-過渡帶輪,5-交流發電機帶輪,6-空調壓縮機帶輪,7-第一多楔皮帶,8-機械液壓助力轉向泵帶輪,9-第二多楔皮帶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如圖I或圖2所示,為本發明發動機附件輪系機構的具體實施例。其中包括連接同一動力源的第一皮帶傳動裝置和第二皮帶傳動裝置,所述皮帶傳動裝置包括由第一多楔皮帶7纏繞過的第一曲軸減震皮帶輪I、自動漲緊帶輪3、交流發電機帶輪5以及空調壓縮機帶輪6 ;所述第二皮帶傳動裝置包括由第二多楔皮帶9纏繞過的第二曲軸減震皮帶輪2、機械液壓助力轉向泵帶輪8。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發動機附件輪系機構,根據上述內容可知,由于第一皮帶傳動裝置和第二皮帶傳動裝置連接同一動力源,因此第一皮帶傳動裝置和第二皮帶傳動裝置可以同時進行獨立的工作,其中第二皮帶傳動裝置可以通過機械液壓助力轉向泵向轉向系統提供動力源,當轉向系統的動力源升級為由電子助力轉向系統提供,可以直接取消第二皮帶傳動裝置,這樣可以為整車配置的升級及變化預留改進的布置設計方案,對第一皮帶傳動裝置影響較小(可以不需要對第一皮帶傳動裝置進行重新設計),進而對發動機附件系統的布置影響比較小,可以看出本發明實施例中的發動機附件系統可以較好地兼顧機械液壓轉向系統和電子助力轉向系統,能夠使得該發動機附件系統較好地應用在不同的車系上,通用性較好。當轉向系統采用電子助力系統時,取消第二皮帶傳動裝置后,對整機的使用性能不受影響,并且能夠避免由機械液壓轉向助力系統提供動力源時所產生的機械損失,較好地提升整機的有效功率。由于發動機附件系統的通用性比較好,可以不用開發專用件,縮短開發周期并可以降低開發成本。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曲軸減震皮帶輪I和所述第二曲軸減震皮帶輪2沿同軸剛性連接,由于所述第一曲軸減震皮帶輪和所述第二曲軸減震皮帶輪連接同一動力源,因此動力源可以同時從第一曲軸減震皮帶輪I和第二曲軸減震皮帶輪2輸入,進而可以同時驅動第一多楔皮帶7運動和第二多楔皮帶9運動。·
作為可選的方案,所述第一多楔皮帶7和所述第二多楔皮帶9均可以為六楔皮帶,相對應地,所述第一多楔皮帶7和所述第二多楔皮帶9纏繞過的帶輪均為六楔槽帶輪。這是由于六楔槽帶輪為常用的帶輪,可以避免重新設計,也可以較好地降低使用成本。優選地,所述第二多楔皮帶9為彈性多楔皮帶,這樣可以使無需增加皮帶漲緊機構,是輪系機構的布置相對緊湊,而且可以避免進行定期漲緊維護;另外還可以通過彈性多楔皮帶的自漲緊性能來傳遞由第二曲軸減震皮帶輪2施加的轉動力矩,進而驅動機械液壓助力轉向泵正常工作,并向整車轉向系統提供助力轉向動力源。其中,所述第一皮帶傳動裝置的輪系內側設有所述第一曲軸減震皮帶輪I、所述自動漲緊帶輪3、交流發電機帶輪5以及空調壓縮機帶輪6 ;所述第一皮帶傳動裝置的輪系外側設有過渡帶輪4,這樣可以使位于過渡帶輪4兩側的帶輪具有較大的包角,避免使第一多楔皮帶7打滑,滿足系統設計要求。上述提到的過渡帶輪4可以為平輪,這樣可以進一步增大位于過渡帶輪4兩側的帶輪的包角,更好地避免第一多楔皮帶7出現打滑的現象。為了方便理解,發動機附件輪系機構的開發通常包括以下四個步驟第一步驟收集附件輪系各零部件相關參數(帶輪直徑、各零件轉動慣量、功率消耗等);第二步驟根據收集的相關參數,通過輪系靜態布置計算,確定輪系中心平面坐標位置、及傳動皮帶所需長度及系統靜態張力;第三步驟利用專用軟件,通過輪系動態模擬計算,確定輪系對中度要求、各帶輪徑向載荷、系統所需的動態張力需求及系統固有振動頻率等;第四步驟根據計算結果,制作各輪系樣件,然后進行匹配測試,選出最適合系統張力需要的皮帶、皮帶張緊器等。結合上述內容及附圖3中第一種方案的各個帶輪參數,并結合圖1,所述第一皮帶傳動裝置的輪系可以依次纏繞過所述第一曲軸減震皮帶輪I、所述自動漲緊帶輪3、所述過渡帶輪4、交流發電機帶輪5以及空調壓縮機帶輪6。根據附圖3中第二種方案的各個帶輪參數,并結合圖2,所述第一皮帶傳動裝置的輪系可以依次纏繞過所述第一曲軸減震皮帶輪I、所述自動漲緊帶輪3、交流發電機帶輪5、所述過渡帶輪4以及空調壓縮機帶輪6。圖3中各個帶輪參數為舉例說明,因此第一皮帶傳動裝置也并不局限與上述兩種方案,各個帶輪的參數值需要結合實際的情況設定,進而還可以使第一皮帶傳動裝置具有其它的布置結構。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 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以所述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發動機附件輪系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連接同一動力源的第一皮帶傳動裝置和第二皮帶傳動裝置,所述皮帶傳動裝置包括由第一多楔皮帶纏繞過的第一曲軸減震皮帶輪、自動漲緊帶輪、交流發電機帶輪以及空調壓縮機帶輪; 所述第二皮帶傳動裝置包括由第二多楔皮帶纏繞過的第二曲軸減震皮帶輪、機械液壓助力轉向泵帶輪。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發動機附件輪系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曲軸減震皮帶輪和所述第二曲軸減震皮帶輪沿同軸剛性連接,且所述第一曲軸減震皮帶輪和所述第二曲軸減震皮帶輪連接所述同一動力源。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發動機附件輪系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多楔皮帶和所述第二多楔皮帶均為六楔皮帶,相對應地,所述第一多楔皮帶和所述第二多楔皮帶纏繞過的帶輪均為六楔槽帶輪。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發動機附件輪系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多楔皮帶為彈性多楔皮帶。
5.根據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發動機附件輪系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皮帶傳動裝置的輪系內側設有所述第一曲軸減震皮帶輪、所述自動漲緊帶輪、交流發電機帶輪以及空調壓縮機帶輪;所述第一皮帶傳動裝置的輪系外側設有所述過渡帶輪。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發動機附件輪系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渡帶輪為平輪。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發動機附件輪系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皮帶傳動裝置的輪系依次纏繞過所述第一曲軸減震皮帶輪、所述自動漲緊帶輪、所述過渡帶輪、交流發電機帶輪以及所述空調壓縮機帶輪。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發動機附件輪系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皮帶傳動裝置的輪系依次纏繞過所述第一曲軸減震皮帶輪、所述自動漲緊帶輪、交流發電機帶輪、所述過渡帶輪以及所述空調壓縮機帶輪。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發動機附件輪系機構,設計發動機的技術領域,為能夠使得發動機附件系統的通用性較好而發明。所述發動機附件輪系機構包括連接同一動力源的第一皮帶傳動裝置和第二皮帶傳動裝置,所述皮帶傳動裝置包括由第一多楔皮帶纏繞過的第一曲軸減震皮帶輪、自動漲緊帶輪、交流發電機帶輪以及空調壓縮機帶輪;所述第二皮帶傳動裝置包括由第二多楔皮帶纏繞過的第二曲軸減震皮帶輪、機械液壓助力轉向泵帶輪。本發明主用適用在車輛中。
文檔編號F02B67/06GK102900520SQ20121042153
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29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29日
發明者劉杰, 王浩雷, 季萬強, 楊克飛, 羅偉, 王建軍 申請人: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