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發動機機油尺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發動機的機油檢測用工具,特別涉及一種操作簡單、測量準確的發動機機油尺結構。
背景技術:
機油尺是檢測油底殼中發動機的機油量和氧化狀態的重要工具,通常采用可彎曲鋼片結構。具體檢測方法為將機油尺插入與缸體油底殼相通的導管中,當從導管中抽出機油尺后,通過檢查粘附在油尺上的發動機機油,檢測油底殼中的發動機的機油量和氧化狀態。根據檢測結果,確定機油補充和機油更換的周期。但由于機油的滲透性,操作者取出機油尺時油可能已經向上爬行,致使檢測到的油位高度與實際油位高度相比存在一定的誤差。為減小誤差,使檢測高度盡量接近實際油位高度,操作者需要連續進行多次測量,然后取平均值。上述多次檢測的方式雖然減小了油位的測量誤差,但測量精度還需進一步提高,另外,機油尺反復浸油,在每次取出后都需用紙張擦凈,這樣造成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此夕卜,機油尺上粘附的油量較少,導致無法精確觀測機油的氧化狀態。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而提供一種操作方便、測量準確、可實現一次性檢測機油液面高度和機油氧化狀態的發動機機油尺結構。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發動機機油尺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管體和柱塞,所述管體由大徑段和小徑段兩部分構成,所述柱塞插裝在大徑段的端口上,所述小徑段上標有容量刻度和上、下極限刻度;所述管體由透明耐高溫材料制作而成且能彎折成一定的空間形狀;所述柱塞由與管體配合的大徑部分及設在其下端的第一小徑部分構成,所述管體內在柱塞的下方整體連接有塞擋,所述塞擋上制有與第一小徑部分對正的塞孔,所述塞孔的直徑與第一小徑部分的直徑一致,在塞擋的上端面和柱塞的階梯面之間設有套裝在第一小徑部分上的壓簧,在管體上位于塞擋上端面與柱塞的階梯面之間的位置制有徑向通孔;所述柱塞和管體之間還設有定位結構。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采取的技術方案為所述定位結構為插裝固定在管體上端口的端套,所述柱塞上制有從端套伸出的第二小徑部分。所述定位結構由下端與柱塞固連的彈片及設在管體內壁上的定位凹槽構成,所述彈片上制有定位斜塊,所述定位斜塊插入定位凹槽內。所述第一小徑部分的端部為球面形狀。所述徑向通孔為數個,沿圓周均布在管體上。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采用上述機油尺結構,在測量機油時,將管體遠離柱塞的一端插入到與油底殼相通的導管中,當管體中的機油液面穩定后,向管體內推壓柱塞,使第一小徑部分插入塞孔內,從而切斷管體內機油上端與外界大氣的連接通路,然后將機油尺結構從導管中取出,通過讀取機油液面所對應的測度值,可得出發動機機油量的大小,另外,可通過直接觀察或從管體中取出機油后進行分析,得出機油的氧化狀態。該機油尺結構與現有技術相比,通過力平衡,使油面處于穩定狀態,可一次性精確檢測機油液面高度,避免了擦拭油尺造成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既簡化操作又縮短檢測時間,另外,由于機油的提取量遠大于通用油尺的提取量,因此可通過觀察或分析,精確得出機油的氧化狀態。
圖I是本實用新型第一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的局部放大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第二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3的局部放大圖。圖中1、管體;1_1、大徑段;1_2、小徑段;1_3、塞擋;1_3_1、塞孔;1_4、徑向通孔;
1-5、定位凹槽;2、柱塞;2-1、大徑部分;2-2、第一小徑部分;2-3、第二小徑部分;2_4、彈片;
2-4-1、定位斜塊;3、壓簧;4、端套。
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發明內容、特點及功效,茲例舉以下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實施例I :請參閱圖1-2,一種發動機機油尺結構,包括的管體I和柱塞2,所述管體由大徑段
1-1和小徑段1-2兩部分構成,所述柱塞插裝在大徑段的端口上。所述小徑段上標有容量刻度和上、下極限刻度。所述管體由透明耐高溫材料制作而成且能彎折成一定的空間形狀。所述柱塞由與管體配合的大徑部分2-1及設在其下端的第一小徑部分2-2構成。所述管體內在柱塞的下方整體連接有塞擋1-3,具體的,塞擋設在大徑段上,其與管體一體注塑成型。所述塞擋上制有與第一小徑部分對正的塞孔1-3-1,所述塞孔的直徑與第一小徑部分的直徑一致。在塞擋的上端面和柱塞的階梯面之間設有套裝在第一小徑部分上的壓簧3。在管體上位于塞擋上端面與柱塞的階梯面之間的位置制有徑向通孔1-4。具體的,當第一小徑部分未插入塞孔內時,外界大氣可通過徑向通孔和塞孔進入到管體內,當第一小徑部分插入塞孔內時,通過徑向通孔的外界大氣無法進入管體內。所述柱塞和管體之間還設有定位結構,該定位結構確保在柱塞的第一小徑部分未插入塞孔時,在壓簧的作用下,柱塞在管體內處于穩定的空間位置。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定位結構為插裝固定在管體上端口的端套4,采用該定位結構時,在柱塞上制有從端套伸出的第二小徑部分2-3,通過按壓第二小徑部分的端部,可推動柱塞下移,使第一小徑部分插入塞孔中。上述第一小徑部分整體可加工制作成圓柱狀結構,在其端部加工導向斜角或圓角。為使第一小徑部分更加平滑的插入塞孔內,減小兩者在接觸和脫離時的摩擦,所述第一小徑部分的端部進一步設置為球面形狀。上述機油尺結構在插入與油底殼相通的導管中時,管體中的空氣通過徑向通氣孔、排出,為提高排氣速度,縮短管體內機油面穩定的時間,所述徑向通氣孔優選為數個,且沿圓周均布在管體上實施例2 請參閱圖3-4,在本實施中,所述定位結構由下端與柱塞固連的彈片2-4及設在管體內壁上的定位凹槽1-5構成,所述彈片上制有定位斜塊2-4-1,所述定位斜塊插入定位凹槽內。具體的,彈片與柱塞整體加工成型。其他部分結構參見實施例I。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采用上述機油尺結構檢測管體內油量時,先將管體遠離柱塞的一端插入到與缸體油底殼相通的導管中,當管體中的機油液面處于穩定狀態后,用手指推壓柱塞,使柱塞的第一小徑部分插入到塞孔中,從而切斷管體內機油上端與外界大氣的連接通路,然后將整個機油尺結構從導管中取出,在管體內外大氣壓力和重力作用下導管中的液體處于穩定狀態,通過觀察液面所對應的測度值,可精確測度發動機的機油量的大小,此外,可通過直接觀察來確定機油的氧化狀體,也可松開手指,將管體內的機油卸入到容器內,通過檢查的方式來確定機油的氧化狀體。
權利要求1.一種發動機機油尺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管體和柱塞,所述管體由大徑段和小徑段兩部分構成,所述柱塞插裝在大徑段的端口上,所述小徑段上標有容量刻度和上、下極限刻度;所述管體由透明耐高溫材料制作而成且能彎折成一定的空間形狀;所述柱塞由與管體配合的大徑部分及設在其下端的第一小徑部分構成,所述管體內在柱塞的下方整體連接有塞擋,所述塞擋上制有與第一小徑部分對正的塞孔,所述塞孔的直徑與第一小徑部分的直徑一致,在塞擋的上端面和柱塞的階梯面之間設有套裝在第一小徑部分上的壓簧,在管體上位于塞擋上端面與柱塞的階梯面之間的位置制有徑向通孔;所述柱塞和管體之間還設有定位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發動機機油尺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結構為插裝固定在管體上端口的端套,所述柱塞上制有從端套伸出的第二小徑部分。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發動機機油尺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結構由下端與柱塞固連的彈片及設在管體內壁上的定位凹槽構成,所述彈片上制有定位斜塊,所述定位斜塊插入定位凹槽內。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發動機機油尺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小徑部分的端部為球面形狀。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發動機機油尺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徑向通孔為數個,沿圓周均布在管體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發動機機油尺結構,特點是包括管體和插裝在其大徑段端口上的柱塞,管體小徑段上標有容量刻度和上下極限刻度,管體能彎折成一定的空間形狀;柱塞由大徑部分及第一小徑部分構成,管體內整體連接有塞擋,塞擋上制有塞孔,在塞擋的上端面和柱塞的階梯面之間設有壓簧,在管體上制有徑向通孔;柱塞和管體之間還設有定位結構。采用上述結構,將管體插入導管中,然后推壓柱塞將其取出,通過力平衡,使油面處于穩定狀態,可一次性精確檢測機油液面高度,與現有技術相比,避免擦拭油尺造成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既簡化操作又縮短檢測時間,另外,機油的提取量遠大于通用油尺的提取量,通過觀察或分析可精確得出機油的氧化狀態。
文檔編號F01M11/12GK202360180SQ20112044750
公開日2012年8月1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14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14日
發明者龐建起, 張利敏, 田一楠, 郭強 申請人:天津雷沃動力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