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空濾器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空濾器支架。
背景技術:
空濾器是汽車發動機進氣系統中的重要部件,空濾器一般設置在發動機附近,空濾器一般安裝在空濾器支架上,空濾器支架安裝到懸置支架或車身上。現有的空濾器支架一般沒有考慮與周邊零件的匹配問題,占用空間較大,沒有充分利用車內緊湊的空間。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現有的空濾器支架占用空間較大的問題,提供一種空濾器支架,該空濾器支架結構緊湊,占用空間小。本實用新型的空濾器支架,包括U形本體和從U形本體的一個拐角向遠離U形本體的方向伸出的延伸部。進一步地,所述U形本體的兩個側邊上分別設有第一翻邊和第二翻邊,每個翻邊上設有至少一個第一安裝孔。進一步地,所述空濾器支架上設有第一突起筋和第二突起筋,第一突起筋位于U 形本體的一個拐角處,第二突起筋從U形本體的另一個拐角延伸到延伸部上。進一步地,所述空濾器支架還包括三個第二安裝孔,其中兩個第二安裝孔分別位于U形本體的兩個拐角上,另一個第二安裝孔位于延伸部的遠離U形本體的端部。進一步地,U形本體的底部設有U形凹陷部,所述U形凹陷部的凹進方向與U形本體的凹進方向垂直。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空濾器支架,通過設置U形本體,可與發動機的安裝結構較好地匹配,結構緊湊,節省車內空間。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方式的空濾器支架從一個方向看去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方式的空濾器支架從另一個方向看去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
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如圖1和2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方式的空濾器支架,包括U形本體1和從U 形本體1的一個拐角向遠離U形本體1的方向伸出的延伸部2。通過設置U形本體1,發動機的一個安裝支點可位于U形本體1中間,避免了空濾器支架與發動機的一個安裝支點的干涉。
3[0014]所述U形本體1的兩個側邊上分別設有第一翻邊3和第二翻邊4,每個翻邊上設有至少一個第一安裝孔5。翻邊可增強空濾器支架的強度,減少車輛振動時空濾器支架的晃動變形,確保空濾器的良好工作環境。第一翻邊3上設有兩個第一安裝孔5,第二翻邊4上設有一個第一安裝孔5,空濾器支架通過三個第一安裝孔5固定安裝到懸置支架或車身上。 當空濾器支架安裝在懸置支架或車身上時,兩個翻邊處于豎直狀態。優選地,第一翻邊3延伸到延伸部2上。所述空濾器支架上設有第一突起筋6和第二突起筋7,第一突起筋6位于U形本體1的一個拐角處,第二突起筋7從U形本體1的另一個拐角延伸到延伸部2上。第一突起筋6和第二突起筋7的作用是增強空濾器支架的強度。所述空濾器支架還包括三個第二安裝孔8,其中兩個第二安裝孔8分別位于U形本體1的兩個拐角上,另一個第二安裝孔8位于延伸部2的遠離U形本體1的端部。空濾器通過三個第二安裝孔8固定安裝到空濾器支架上。U形本體1的底部設有U形凹陷部9,所述U形凹陷部9的凹進方向與U形本體1 的凹進方向垂直。所述凹進方向是指從U形的開口向其底部的方向。通過設置U形凹陷部 9,既可增強空濾器支架的強度,又能給汽車上的線束、拉索等零件提供穿過的空間。所述空濾器支架上還設有一些用來安裝其它零件的安裝孔,此處不再一一贅述。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空濾器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U形本體⑴和從U形本體⑴的一個拐角向遠離U形本體(1)的方向伸出的延伸部O)。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濾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本體(1)的兩個側邊上分別設有第一翻邊C3)和第二翻邊G),每個翻邊上設有至少一個第一安裝孔(5)。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濾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濾器支架上設有第一突起筋 (6)和第二突起筋(7),第一突起筋(6)位于U形本體(1)的一個拐角處,第二突起筋(7) 從U形本體(1)的另一個拐角延伸到延伸部(2)上。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濾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濾器支架還包括三個第二安裝孔(8),其中兩個第二安裝孔(8)分別位于U形本體(1)的兩個拐角上,另一個第二安裝孔⑶位于延伸部O)的遠離U形本體(1)的端部。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濾器支架,其特征在于,U形本體(1)的底部設有U形凹陷部 (9),所述U形凹陷部(9)的凹進方向與U形本體(1)的凹進方向垂直。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空濾器支架,包括U形本體和從U形本體的一個拐角向遠離U形本體的方向伸出的延伸部。該空濾器支架結構緊湊,占用空間小。
文檔編號F02M35/16GK202280543SQ20112037521
公開日2012年6月20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28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28日
發明者劉 文, 劉新華, 廖銀生, 金葉, 韓永輝 申請人: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