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壓縮空氣儲能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壓縮空氣儲能系統,具體的說,是一種利用三位四通閥實現透平機械優化配置的壓縮空氣儲能系統。
背景技術:
傳統的壓縮空氣儲能系統是一種基于燃氣輪機技術的能量存儲系統。然而,由于世界各國對于燃料利用、環境保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內外一些學者展開了對壓縮空氣儲能系統的技術改進。其中,利用熱存儲器的壓縮空氣儲能系統是目前儲能技術中較為先進的一種儲能方式,其最核心的技術是利用儲熱器替代燃燒室,通過儲熱器收集空氣壓縮過程的過程熱,并在系統做功階段加熱低溫高壓的壓縮空氣,增加透平機的輸出功。雖然利用熱存儲器的壓縮空氣儲能系統更好地利用了能量,并且對環境友好,但該系統的變工況應用特性較差。這是由于壓縮空氣儲能是一種大規模的儲能方法,在系統設計時已經確定了儲氣室的壓力情況、儲能量的大小、透平機械的型號與連接方式等問題, 這使得系統在設計工況附近工作時,有最佳的工作效率,而當儲能要求偏離設計工況較大時,由于無法改變原有的系統配置,尤其是壓氣機和透平機的連接方式,壓氣機和透平機的效率不高,系統整體的運行效率會降低。因此,針對利用熱存儲器的壓縮空氣儲能系統的靈活性較差的問題,尤其是壓氣機和透平機在不同工況下的優化配置問題,必須找到合理的解決方法,才能使壓縮空氣儲能系統得到更廣泛而又有效的利用。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壓縮空氣儲能系統,該系統利用三位四通閥的變通路特性, 解決壓縮空氣儲能系統中透平機械的優化配置問題,有利于壓縮空氣儲能系統與各種類型電站的配套使用。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壓縮空氣儲能系統,包括電動機(1),至少一個低壓級壓氣機(2),至少一個高壓級壓氣機(3),至少一個低壓級冷卻器(4),至少一個高壓級冷卻器(5),儲氣室(7), 熱存儲器(8),至少一個透平機(9),發電機(10),至少一個換熱器(11),冷卻介質供應源 (12),其特征在于:電動機(1)與所述至少一個低壓級壓氣機(2)和所述至少一個高壓級壓氣機(3) 的共有傳動軸固接,發電機(10)與所述至少一個透平機(9)的傳動軸固接;所述至少一個低壓級冷卻器(4)和所述至少一個高壓級冷卻器(5)的熱側進口分別與所述至少一個低壓級壓氣機(2)和所述至少一個高壓級壓氣機(3)的出氣口相連通, 熱側出口與儲氣室(7)的進口相連通;所述至少一個低壓級冷卻器(4)和所述至少一個高壓級冷卻器(5)的冷側進口與冷卻介質供應源(12)的出口相連通,冷側出口與熱存儲器 (8)的進口相連通;[0010] 所述至少一個換熱器(11)的冷側進口與儲氣室(7)的出口相連通,冷側出口與所述至少一個透平機(9 )的進氣口相連通;所述至少一個換熱器(11)的熱側進口與熱存儲器
(8)的出口相連通,熱側出口與冷卻介質供應源(12)的進口相連通。 優選的,所述系統還包括至少一個三位四通閥(6),所述至少一個三位四通閥(6) 的兩個進口分別與進口空氣管道和所述至少一個低壓級冷卻器(4)的熱側出口相連通,所述至少一個三位四通閥(6)的兩個出口分別與所述至少一個高壓級壓氣機(3)的進氣口和儲氣室(7)的進口相連通;儲能階段,當儲氣室(7)壓力較低時,所述至少一個三位四通閥(6)處于通路狀態,進口空氣管道與所述至少一個高壓級壓氣機(3 )的進氣口相通,所述至少一個低壓級冷卻器(4)的熱側出口與儲氣室(7)相通,進口空氣管道中的空氣同時進入所述至少一個低壓級壓氣機(2 )與所述至少一個高壓級壓氣機(3 )中,所述至少一個低壓級壓氣機(2 )與所述至少一個高壓級壓氣機(3)的排氣同時進入儲氣室(7),所述至少一個低壓級壓氣機(2) 與所述至少一個高壓級壓氣機(3)處于并聯狀態,系統實現單級壓縮;當儲氣室(7)壓力升至單級壓縮出口壓力上限時,單級壓縮無法繼續進行,所述至少一個三位四通閥(6)由通路狀態變為U型狀態,使所述至少一個三位四通閥(6)與進口空氣管道相通的進口封閉,所述至少一個三位四通閥(6)與儲氣室(7)的進口相通的出口封閉,同時所述至少一個低壓級冷卻器(4)的熱側出口與所述至少一個高壓級壓氣機(3)的進氣口相通,所述至少一個低壓級壓氣機(2)的出口空氣成為所述至少一個高壓級壓氣機 (3)的進氣,系統實現兩級壓縮;做功階段,儲氣室(7)內低溫高壓的壓縮空氣進入所述至少一個換熱器(11)的冷側,同時熱存儲器(8)中溫度較高的冷卻介質進入所述至少一個換熱器(11)的熱側;壓縮空氣吸收熱量后進入所述至少一個透平機(9)中,所述至少一個透平機(9)做功,乏氣由所述至少一個透平機(9 )的出口排出,降溫后的冷卻介質進入冷卻介質供應源(12 )存儲。優選的,所述三位四通閥(6 )為手動、機動、電磁動、液動或電液動操縱控制方式。優選的,所述三位四通閥(6)為滑閥式、轉閥式或球閥式結構形式。優選的,在與冷卻介質供應源(12)和/或熱存儲器(8)相通的管路中設置有動力泵。優選的,所述冷卻介質為水或熔融鹽,所述熱存儲器(8)材料為巖石、陶瓷、混凝土或鑄鐵。優選的,電動機(1)電力來源為電網、風力發電或太陽能發電。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其技術問題還提供了另外一種技術方案一種壓縮空氣儲能系統,包括風力發電系統(1),電動機(2),至少一個低壓級壓氣機(3),至少一個高壓級壓氣機(4),熱存儲器(6),儲氣室(7),至少一個透平機(8),發電機(9),回熱器(10),其特征在于風力發電系統(1)與電動機(2)相連,電動機(2)與所述至少一個低壓級壓氣機(3)和所述至少一個高壓級壓氣機(4)的共有傳動軸固接,發電機
(9)與所述至少一個透平機(8)的傳動軸固接;熱存儲器(6)的熱側進口與所述至少一個低壓級壓氣機(3 )和所述至少一個高壓級壓氣機(4 )的出氣口相連通,熱存儲器(6 )熱側出口與儲氣室(7)的進口相連通;回熱器(10)的冷側進口與儲氣室(7)的出口相連通,冷側出口與熱存儲器(6)的冷側進口相連通;所述至少一個透平機(8)的進氣口與熱存儲器(6)的冷側出口相連通,所述至少一個透平機(8)的出氣口與回熱器(10)的熱側進口相連通。優選的,所述系統還包括至少一個三位四通閥(5 ),所述至少一個三位四通閥(5 ) 的兩個進口分別與進口空氣管道和所述至少一個低壓級壓氣機(3)的出氣口相連通,所述至少一個三位四通閥(5)的兩個出口分別與所述至少一個高壓級壓氣機(4)的進氣口和熱存儲器(6)的熱側進口相連通;儲能階段,當儲氣室(7)壓力較低時,所述至少一個三位四通閥(5)處于通路狀態,進口空氣管道與所述至少一個高壓級壓氣機(4)的進氣口相通,所述至少一個低壓級壓氣機(3)的出氣口與熱存儲器(6)的熱側進口相通,進口空氣管道中的空氣同時進入所述至少一個低壓級壓氣機(3)與所述至少一個高壓級壓氣機(4)中,所述至少一個低壓級壓氣機(3 )與所述至少一個高壓級壓氣機(4 )的排氣同時進入熱存儲器(6 )中放熱降溫,之后進入儲氣室(7)中存儲,所述至少一個低壓級壓氣機(3)與所述至少一個高壓級壓氣機(4) 處于并聯狀態,系統實現單級壓縮;當儲氣室(7)壓力升至單級壓縮出口壓力上限時,單級壓縮無法繼續進行,所述至少一個三位四通閥(5 )由通路狀態變為U型狀態,使所述至少一個三位四通閥(5 )與進口空氣管道相通的進口封閉,所述至少一個三位四通閥(5)與熱存儲器(6)的熱側進口相通的出口封閉,同時所述至少一個低壓級壓氣機(3)的出氣口與所述至少一個高壓級壓氣機 (4)的進氣口相通,所述至少一個低壓級壓氣機(3)的出口空氣成為所述至少一個高壓級壓氣機(4)的進氣,系統實現兩級壓縮;做功階段,儲氣室(7)內低溫高壓的壓縮空氣進入回熱器(10)的冷側,與熱側中所述至少一個透平機(8)的乏氣進行熱量交換,升溫后進入熱存儲器(6)的冷側,吸收熱存儲器(6)中存儲的熱量及熱存儲器熱側中高溫空氣的熱量;升溫后的壓縮空氣進入所述至少一個透平機(8)中,所述至少一個透平機(8)做功,乏氣由所述至少一個透平機(8)的出口排出,經過回熱器(10)降溫后排入大氣。由以上技術方案可知,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壓縮空氣儲能系統整體的靈活性提高,可根據儲能與發電的需要,利用三位四通閥的變通路特性,改變空氣在系統中的流動情況,實現透平機械的優化配置,提高系統整體的工作效率。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壓縮空氣儲能系統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壓縮空氣儲能系統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的壓縮空氣儲能系統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明本實用新型,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在閱讀了本實用新型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各種等價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實施例一如圖1所示,一種壓縮空氣儲能系統,包括電動機1,低壓級壓氣機2,高壓級壓氣機3,低壓級冷卻器4,高壓級冷卻器5,儲氣室7,熱存儲器8,至少一個透平機9,發電機10, 至少一個換熱器11,冷卻介質供應源12,電動機1與低壓級壓氣機2和高壓級壓氣機3的共有傳動軸固接,發電機10與透平機9的傳動軸固接;低壓級冷卻器4和高壓級冷卻器5 的熱側進口分別與低壓級壓氣機2和高壓級壓氣機3的出氣口相連通,熱側出口與儲氣室 7的進口相連通;低壓級冷卻器4和高壓級冷卻器5的冷側進口與冷卻介質供應源12的出口相連通,冷側出口與熱存儲器8的進口相連通;換熱器11的冷側進口與儲氣室7的出口相連通,冷側出口與透平機9的進氣口相連通;換熱器11的熱側進口與熱存儲器8的出口相連通,熱側出口與冷卻介質供應源12的進口相連通。所述系統還包括至少一個三位四通閥6,它的兩個進口分別與進口空氣管道和低壓級冷卻器4的熱側出口相連通,三位四通閥6的兩個出口分別與高壓級壓氣機3的進氣口和儲氣室7的進口相連通;儲能階段,當儲氣室7壓力較低時,三位四通閥6處于通路狀態,進口空氣管道與高壓級壓氣機3的進氣口相通,低壓級冷卻器4的熱側出口與儲氣室7 相通,進口空氣管道中的空氣同時進入低壓級壓氣機2與高壓級壓氣機3中,低壓級壓氣機 2與高壓級壓氣機3的排氣同時進入儲氣室7,低壓級壓氣機2與高壓級壓氣機3處于并聯狀態,系統實現單級壓縮;當儲氣室7壓力升至單級壓縮出口壓力上限時,單級壓縮無法繼續進行,三位四通閥6由通路狀態變為U型狀態,使三位四通閥6與進口空氣管道相通的進口封閉,三位四通閥6與儲氣室7的進口相通的出口封閉,同時低壓級冷卻器4的熱側出口與高壓級壓氣機3的進氣口相通,低壓級壓氣機2的出口空氣成為高壓級壓氣機3的進氣, 系統實現兩級壓縮;做功階段,儲氣室7內低溫高壓的壓縮空氣進入換熱器11的冷側,同時熱存儲器8中溫度較高的冷卻介質進入換熱器11的熱側;壓縮空氣吸收熱量后進入透平機 9中,透平機9做功,乏氣由透平機9的出口排出,降溫后的冷卻介質進入冷卻介質供應源 12存儲。實施例二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壓縮空氣儲能系統示意圖。該壓縮空氣儲能系統包括電動機1,低壓級壓氣機2,中壓級壓氣機3,高壓級壓氣機4,低壓級冷卻器5,中壓級冷卻器6,高壓級冷卻器7,三位四通閥I 8,三位四通閥II 9,儲氣室10,熱存儲器11,高壓級透平機12,中壓級透平機13,低壓級透平機14,發電機15,高壓級換熱器16,中壓級換熱器17,低壓級換熱器18,三位四通閥III 19,三位四通閥IV 20,冷卻介質供應源21,動力泵 I 22,動力泵II 23。本實施例同實施例一的區別在于儲能階段采用三級壓縮,膨脹階段采用三級膨脹,系統中共有四個三位四通閥,兩個用于儲能階段,兩個用于膨脹階段。此外,在熱存儲器11與冷卻介質供應源21出口處分別設置了動力泵I 22與動力泵II 23,以保證過程持續進行。實施例三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的壓縮空氣儲能系統示意圖。一種壓縮空氣儲能系統,包括風力發電系統1,電動機2,低壓級壓氣機3,高壓級壓氣機4,熱存儲器6,儲氣室 7,透平機8,發電機9,回熱器10,風力發電系統1與電動機2相連,電動機2與低壓級壓氣機3和高壓級壓氣機4的共有傳動軸固接,發電機9與透平機8的傳動軸固接;熱存儲器6 的熱側進口與低壓級壓氣機3和高壓級壓氣機4的出氣口相連通,熱存儲器6熱側出口與儲氣室7的進口相連通;回熱器10的冷側進口與儲氣室7的出口相連通,冷側出口與熱存儲器6的冷側進口相連通;透平機8的進氣口與熱存儲器6的冷側出口相連通,透平機8的出氣口與回熱器10的熱側進口相連通。所述系統還包括三位四通閥5,它的兩個進口分別與進口空氣管道和低壓級壓氣機3的出氣口相連通,三位四通閥5的兩個出口分別與高壓級壓氣機4的進氣口和熱存儲器6的熱側進口相連通;儲能階段,當儲氣室7壓力較低時,三位四通閥5處于通路狀態,進口空氣管道與高壓級壓氣機4的進氣口相通,低壓級壓氣機3的出氣口與熱存儲器6的熱側進口相通,進口空氣管道中的空氣同時進入低壓級壓氣機3與高壓級壓氣機4中,低壓級壓氣機3與高壓級壓氣機4的排氣同時進入熱存儲器6中放熱降溫,之后進入儲氣室7中存儲,低壓級壓氣機3與高壓級壓氣機4處于并聯狀態,系統實現單級壓縮;當儲氣室7壓力升至單級壓縮出口壓力上限時,單級壓縮無法繼續進行,三位四通閥5由通路狀態變為U 型狀態,使三位四通閥5與進口空氣管道相通的進口封閉,三位四通閥5與熱存儲器6的熱側進口相通的出口封閉,同時低壓級壓氣機3的出氣口與高壓級壓氣機4的進氣口相通,低壓級壓氣機3的出口空氣成為高壓級壓氣機4的進氣,系統實現兩級壓縮;做功階段,儲氣室7內低溫高壓的壓縮空氣進入回熱器10的冷側,與熱側中透平機8的乏氣進行熱量交換,升溫后進入熱存儲器6的冷側,吸收熱存儲器6中存儲的熱量及熱存儲器熱側中高溫空氣的熱量;升溫后的壓縮空氣進入透平機8中,透平機8做功,乏氣由透平機8的出口排出, 經過回熱器10降溫后排入大氣。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壓縮空氣儲能系統,包括電動機(1),至少一個低壓級壓氣機(2),至少一個高壓級壓氣機(3),至少一個低壓級冷卻器(4),至少一個高壓級冷卻器(5),儲氣室(7),熱存儲器(8),至少一個透平機(9),發電機(10),至少一個換熱器(11),冷卻介質供應源(12), 其特征在于電動機(1)與所述至少一個低壓級壓氣機(2)和所述至少一個高壓級壓氣機(3)的共有傳動軸固接,發電機(10)與所述至少一個透平機(9)的傳動軸固接;所述至少一個低壓級冷卻器(4)和所述至少一個高壓級冷卻器(5)的熱側進口分別與所述至少一個低壓級壓氣機(2)和所述至少一個高壓級壓氣機(3)的出氣口相連通,熱側出口與儲氣室(7)的進口相連通;所述至少一個低壓級冷卻器(4)和所述至少一個高壓級冷卻器(5)的冷側進口與冷卻介質供應源(12)的出口相連通,冷側出口與熱存儲器(8)的進口相連通;所述至少一個換熱器(11)的冷側進口與儲氣室(7)的出口相連通,冷側出口與所述至少一個透平機(9)的進氣口相連通;所述至少一個換熱器(11)的熱側進口與熱存儲器(8) 的出口相連通,熱側出口與冷卻介質供應源(12 )的進口相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縮空氣儲能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統還包括至少一個三位四通閥(6 ),所述至少一個三位四通閥(6 )的兩個進口分別與進口空氣管道和所述至少一個低壓級冷卻器(4)的熱側出口相連通,所述至少一個三位四通閥(6)的兩個出口分別與所述至少一個高壓級壓氣機(3)的進氣口和儲氣室(7)的進口相連通;儲能階段,當儲氣室(7)壓力較低時,所述至少一個三位四通閥(6)處于通路狀態,進口空氣管道與所述至少一個高壓級壓氣機(3)的進氣口相通,所述至少一個低壓級冷卻器 (4)的熱側出口與儲氣室(7)相通,進口空氣管道中的空氣同時進入所述至少一個低壓級壓氣機(2 )與所述至少一個高壓級壓氣機(3 )中,所述至少一個低壓級壓氣機(2 )與所述至少一個高壓級壓氣機(3 )的排氣同時進入儲氣室(7 ),所述至少一個低壓級壓氣機(2 )與所述至少一個高壓級壓氣機(3)處于并聯狀態,系統實現單級壓縮;當儲氣室(7)壓力升至單級壓縮出口壓力上限時,單級壓縮無法繼續進行,所述至少一個三位四通閥(6)由通路狀態變為U型狀態,使所述至少一個三位四通閥(6)與進口空氣管道相通的進口封閉,所述至少一個三位四通閥(6)與儲氣室(7)的進口相通的出口封閉,同時所述至少一個低壓級冷卻器(4)的熱側出口與所述至少一個高壓級壓氣機(3)的進氣口相通,所述至少一個低壓級壓氣機(2)的出口空氣成為所述至少一個高壓級壓氣機(3)的進氣,系統實現兩級壓縮;做功階段,儲氣室(7)內低溫高壓的壓縮空氣進入所述至少一個換熱器(11)的冷側, 同時熱存儲器(8)中溫度較高的冷卻介質進入所述至少一個換熱器(11)的熱側;壓縮空氣吸收熱量后進入所述至少一個透平機(9 )中,所述至少一個透平機(9 )做功,乏氣由所述至少一個透平機(9)的出口排出,降溫后的冷卻介質進入冷卻介質供應源(12)存儲。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壓縮空氣儲能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位四通閥(6)為手動、機動、電磁動、液動或電液動操縱控制方式。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壓縮空氣儲能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位四通閥(6)為滑閥式、轉閥式或球閥式結構形式。
5.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一項所述的壓縮空氣儲能系統,其特征在于,在與冷卻介質供應源(12)和/或熱存儲器(8)相通的管路中設置有動力泵。
6.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一項所述的壓縮空氣儲能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卻介質為水或熔融鹽,所述熱存儲器(8)材料為巖石、陶瓷、混凝土或鑄鐵。
7.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一項所述的壓縮空氣儲能系統,其特征在于,電動機(1)電力來源為電網、風力發電或太陽能發電。
8.—種壓縮空氣儲能系統,包括風力發電系統(1 ),電動機(2),至少一個低壓級壓氣機(3),至少一個高壓級壓氣機(4),熱存儲器(6),儲氣室(7),至少一個透平機(8),發電機 (9),回熱器(10),其特征在于:風力發電系統(1)與電動機(2 )相連,電動機(2 )與所述至少一個低壓級壓氣機(3 )和所述至少一個高壓級壓氣機(4 )的共有傳動軸固接,發電機(9 )與所述至少一個透平機(8 ) 的傳動軸固接;熱存儲器(6)的熱側進口與所述至少一個低壓級壓氣機(3)和所述至少一個高壓級壓氣機(4)的出氣口相連通,熱存儲器(6)熱側出口與儲氣室(7)的進口相連通;回熱器(10)的冷側進口與儲氣室(7)的出口相連通,冷側出口與熱存儲器(6)的冷側進口相連通;所述至少一個透平機(8)的進氣口與熱存儲器(6)的冷側出口相連通,所述至少一個透平機(8)的出氣口與回熱器(10)的熱側進口相連通。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縮空氣儲能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統還包括至少一個三位四通閥(5 ),所述至少一個三位四通閥(5 )的兩個進口分別與進口空氣管道和所述至少一個低壓級壓氣機(3)的出氣口相連通,所述至少一個三位四通閥(5)的兩個出口分別與所述至少一個高壓級壓氣機(4)的進氣口和熱存儲器(6)的熱側進口相連通;儲能階段,當儲氣室(7)壓力較低時,所述至少一個三位四通閥(5)處于通路狀態,進口空氣管道與所述至少一個高壓級壓氣機(4)的進氣口相通,所述至少一個低壓級壓氣機(3)的出氣口與熱存儲器(6)的熱側進口相通,進口空氣管道中的空氣同時進入所述至少一個低壓級壓氣機(3 )與所述至少一個高壓級壓氣機(4 )中,所述至少一個低壓級壓氣機(3 ) 與所述至少一個高壓級壓氣機(4)的排氣同時進入熱存儲器(6)中放熱降溫,之后進入儲氣室(7)中存儲,所述至少一個低壓級壓氣機(3)與所述至少一個高壓級壓氣機(4)處于并聯狀態,系統實現單級壓縮;當儲氣室(7)壓力升至單級壓縮出口壓力上限時,單級壓縮無法繼續進行,所述至少一個三位四通閥(5)由通路狀態變為U型狀態,使所述至少一個三位四通閥(5)與進口空氣管道相通的進口封閉,所述至少一個三位四通閥(5)與熱存儲器(6)的熱側進口相通的出口封閉,同時所述至少一個低壓級壓氣機(3)的出氣口與所述至少一個高壓級壓氣機(4)的進氣口相通,所述至少一個低壓級壓氣機(3)的出口空氣成為所述至少一個高壓級壓氣機(4)的進氣,系統實現兩級壓縮;做功階段,儲氣室(7)內低溫高壓的壓縮空氣進入回熱器(10)的冷側,與熱側中所述至少一個透平機(8)的乏氣進行熱量交換,升溫后進入熱存儲器(6)的冷側,吸收熱存儲器 (6)中存儲的熱量及熱存儲器熱側中高溫空氣的熱量;升溫后的壓縮空氣進入所述至少一個透平機(8)中,所述至少一個透平機(8)做功,乏氣由所述至少一個透平機(8)的出口排出,經過回熱器(10)降溫后排入大氣。
10.根據權利要求8或9所述的壓縮空氣儲能系統,其特征在于,電動機(2)電力來源為電網、風力發電或太陽能發電。
專利摘要一種壓縮空氣儲能系統,通過在系統壓縮部分與膨脹部分的管路中設置三位四通閥,利用三位四通閥的變通路特性,改變空氣在系統中的流動情況,實現壓氣機、透平機串、并聯形式的變化,提高系統的總體工作效率。三位四通閥的使用,一方面提高了壓縮空氣儲能系統整體的靈活性,使系統的運行更有針對性,有利于壓縮空氣儲能系統與各種類型電站的配套使用,另一方面改善了透平機械的使用情況,可以根據儲能與發電的需要實現透平機械的優化配置。
文檔編號F03D9/02GK202073603SQ201120195788
公開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12日 優先權日2011年6月12日
發明者張遠, 徐建中, 李雪梅, 楊科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