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帶水泵及機油泵安裝孔的缸體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零部件制造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帶水泵、機油泵安裝孔的 缸體。
背景技術:
作為發動機冷卻系統關鍵零部件的水泵,起著對整個發動機內部的冷卻水作循環 運轉的作用;作為發動機潤滑系統關鍵零部件的機油泵,起著對整個發動機內部各個部位 作潤滑循環的作用。目前,機油泵和水泵的安裝通常需要獨立的外部殼體作為支撐,雖然可 以滿足功能要求,但存在如下弊端1、發動機整機較長。大部分獨立安裝的機油泵和水泵都是在發動機的兩端,而且 需要借助外部件才能實現功能,整機較長。如果安裝在兩側面,則會導致整機太寬。2、發動機總體成本較高。由于獨立安裝機油泵和水泵必須借助外部過渡件來實 現,需要增加額外成本,且必須進行二次安裝。即首先將過渡件安裝到缸體上,再將機油泵 和水泵安裝在過渡件上,安裝件增加,過程復雜。因而整個發動機造價要高出許多。3、發動機使用性能差。獨立安裝的水泵和機油泵涉及二次密封,首先是過渡件同 缸體之間的密封,其次是過渡件和水泵、機油泵之間的密封,增加泄露的風險。一旦發生泄 露,將影響發動機的整機性能。4、發動機使用壽命短。由于采用二次安裝,在使用過程中,特別是在工況條件不好 的情況下,發動機震動較大時,容易造成安裝螺栓脫落等問題。
發明內容為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帶水泵及機油泵安 裝孔的缸體,通過在缸體上增加帶水泵、機油泵的安裝孔,從而達到提高發動機整機性能, 降低發動機能耗及成本的目的。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機油泵安裝孔分布在缸體的前端面上,靠近缸體 的底面和排氣側面,機油泵安裝孔底部為平面,機油泵安裝孔有一個進油口和出油口,進油 口和出油口通過腹板分開;水泵安裝孔分布在缸體的前端面上,靠近缸體的頂面和排氣側 面,水泵安裝孔底部為錐形;機油泵安裝螺孔分布在機油泵安裝孔四周,水泵安裝螺孔分布 在水泵安裝孔四周。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1、由于缸體采用帶水泵、機油泵安裝孔的結構,發動機外部整體結構相對減小 8-15%,從而大大的降低了整個發動機的體積。2、不需要使用外部過渡件進行連接,省掉了二次安裝,因而整個發動機的造價大 大降低;同時,由于水泵和機油泵直接同缸體連接,無中間過渡件,不存在二次密封及二次 連接,整個水泵和機油泵同缸體連為一個整體,即使在工況不好的條件下,也不會造成漏 水、漏油等問題。以下結合附圖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述。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簡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附圖所示,在缸體1的兩側分布著進氣側面2和排氣側面3,上下分布著頂面4 和底面5,前后分布著前端面6和后端面;機油泵安裝孔7分布在缸體1的前端面6上,靠 近缸體1的底面5和排氣側面3,機油泵安裝孔7有一個進油口 8和出油口 9,進油口 8和 出油口 9通過鑄造腹板分開;水泵安裝孔10分布在缸體1的前端面6上,靠近缸體1的頂 面4和排氣側面3 ;機油泵安裝螺孔11分布在機油泵安裝孔7四周,水泵安裝螺孔12分布 在水泵安裝孔10四周;水泵安裝孔10底部為錐形,錐度為90° 士2°,機油泵安裝孔7底 部為平面。工作時,機油泵通過機油泵安裝螺孔11固定在在機油泵安裝孔7中,通過機油泵 的齒輪運轉在進油口 8處形成負壓,機油從油底殼被吸上來,從出油口 9送到整個發動機油 道內。工作時,水泵通過水泵安裝螺栓孔12固定在水泵安裝孔10中,通過水泵的運轉將 水箱中靜態的水作循環運動。
權利要求1.一種帶水泵及機油泵安裝孔的缸體,其特征在于機油泵安裝孔(7)分布在缸體(1) 的前端面(6 )上,靠近缸體(1)的底面(5 )和排氣側面(3 ),機油泵安裝孔(7 )有一個進油口 (8)和出油口(9),進油口(8)和出油口(9)通過腹板分開;水泵安裝孔(10)分布在缸體(1) 的前端面(6)上,靠近缸體(1)的頂面(4)和排氣側面(3);機油泵安裝螺孔(11)分布在機 油泵安裝孔(7)四周,水泵安裝螺孔(12)分布在水泵安裝孔(10)四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水泵及機油泵安裝孔的缸體,其特征在于水泵安裝孔 (10)底部為錐形,機油泵安裝孔(7)底部為平面。
專利摘要一種帶水泵及機油泵安裝孔的缸體,用于汽車發動機。機油泵安裝孔分布在缸體前端面上,靠近缸體底面和排氣側面,機油泵安裝孔底部為平面,機油泵安裝孔有一個進油口和出油口,進油口和出油口通過腹板分開;水泵安裝孔分布在缸體前端面上,靠近缸體頂面和排氣側面,水泵安裝孔底部為錐形;機油泵安裝螺孔分布在機油泵安裝孔四周,水泵安裝螺孔分布在水泵安裝孔四周。工作時,機油泵、水泵分別通過相應孔固定在缸體上。本實用新型由于缸體采用帶水泵、機油泵安裝孔結構,發動機外部整體結構相對減小8-15%,大大降低了整個發動機體積;不需使用過渡件,整個發動機造價大大降低,不存在二次密封及二次連接,水泵和機油泵同缸體連為一體,不會造成漏水、漏油等問題。
文檔編號F02F1/10GK201916065SQ20112000549
公開日2011年8月3日 申請日期2011年1月10日 優先權日2011年1月10日
發明者劉亮, 徐江濤, 柯小松 申請人:北京長源朗弘科技有限公司, 襄樊市長源東谷實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