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防逆流摩托車排氣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排氣裝置,特別是一種用于摩托車的防逆流排氣裝置。
背景技術:
摩托車的內燃機在工作過程中,由于燃燒作用,會排放出大量廢氣,增加空氣污染,因此,在摩托車的尾氣排放管中一般設置有催化器,通過催化器對內燃機排放的廢氣進行尾氣處理,降低廢氣中的C0、N0x、HC等有害成分。可燃混合氣體的空燃比是決定催化器轉化效率的關鍵環節之一,空燃比是指可燃混合氣體中所含空氣和燃油的質量比值,一般摩托車發動機工作環境中的最佳空燃比為14. 7,這時候的廢氣催化率達到最佳,排放的廢氣最少。內燃機尾氣排放過程中,由于廢氣流速較高,與催化器表面的接觸時間受到限制, 單級催化器的轉化效果并不理想,若增加催化器的尺寸,催化器反應的放熱過程過于劇烈, 催化器載體的耐受程度難以支撐,就會導致催化器損毀;同時廢氣與催化器的反應過程中, 氧氣含量急劇下降,隨著氧氣含量的降低,催化器的后半段反應過程就會偏離催化器的高轉化效率區間,造成轉化效率降低。為解決此問題,現有使用兩級或多級催化器的技術方案,通過第二級催化器前設置補氣管進行二次空氣導入添加氧氣,通過與第一級催化器后廢氣環境的優化,可使廢氣的空燃比恢復至催化器高轉化效率的區間,提高廢氣轉化效率,同時新鮮空氣的導入,降低了廢氣溫度,有利于降低第二級催化器的熱負荷。目前市場上在銷的摩托車一般都是將金屬制的補氣管以90度切入角度直接連接到排氣管上,如圖1所示,但當發動機高負荷運作時,發動機內出現過大的氣體壓力,廢氣容易從排氣管進入到補氣管,出現補氣逆流的現象,而現有的補氣管都是采用直管或者大角度的折彎管,不能有效的抑制補氣逆流的現象,造成補氣量不足,廢氣催化不充分,排放的廢氣不合格;同時,由于與排氣管連接的補氣管為金屬管,金屬補氣管一端與排氣管連接,另一端通過橡膠制的二次補氣閥膠管與通外源空氣的二次補氣閥連接,當出現補氣逆流的時候,熱量會通過金屬補氣管傳導到橡膠制的二次補氣閥膠管,嚴重的會導致二次補氣閥膠管溫度過高而發生燒損等問題。為達到摩托車的國III、歐III、甚至歐IV排放標準,有必要對現有排氣裝置的二次補氣進行研究和改進。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防逆流摩托車排氣裝置,該裝置能有效防止廢氣通過補氣管產生逆流,而且能起到一定的降溫作用。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防逆流摩托車排氣裝置,包括排氣管、與排氣管連接的補氣管,所述排氣管內設置有第一催化器和第二催化器,所述補氣管設置在第一催化器和第二催化器之間的排氣管上,所述補氣管出氣口伸入排氣管,所述補氣管出氣口端面與排氣管里的排氣方向成45 85度夾角;在所述補氣管靠近出氣口處設置第一折彎段,在所述補氣管靠近進氣口處設置有第二折彎段,所述第一折彎段和第二折彎段的彎角小于90度,并且兩所述彎角的朝向相反。進一步,所述補氣管與排氣管之間的夾角優選為70 80度,這時進行二次空氣供給的效果最佳,而且不易產生逆流。進一步,所述第一折彎段的彎角優選為68 75度,第二折彎段的彎角優選為 45 53度。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進氣口指向背離排氣管的方向,連接于所述補氣管的二次補氣閥膠管位于補氣管的上方,使連接在補氣管進氣口上的二次補氣閥膠管遠離消聲器,防止二次補氣閥膠管在消聲器的熱輻射下老化或熔化破損。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設計中的補氣管出氣口端面與排氣方向成45 85度夾角,能有效阻擋排氣管里的廢氣進入補氣管,補氣管上還設置有兩處彎角小于90度的折彎段,兩彎角朝向相反,進一步抑制廢氣通過補氣管產生逆流,保證了二次供氣的順利進行, 廢氣得到新鮮空氣的補充,降低了廢氣溫度,而且廢氣的空燃比恢復至催化器高轉化效率的區間,提高廢氣轉化效率;同時補氣管整體呈“S”型結構,在相同空間尺寸的情況下,增加了補氣管的長度,增長了氣體在補氣管中的流通途徑,起到降溫作用,廢氣熱量不易傳輸到補氣管另一端造成二次補氣閥膠管的熔化,防止二次補氣閥膠管出現溫度過高發生燒損等問題。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圖1是傳統技術中補氣管與排氣管的連接方式; 圖2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3是圖2中A處的放大圖; 圖4是本發明補氣管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參照圖2至圖4,本發明的防逆流摩托車排氣裝置的實施例,包括排氣管2和補氣管1,補氣管ι具有兩個折彎段11、12,在補氣管1靠近出氣口 131處設置第一折彎段11,在補氣管1靠近進氣口 132處設置有第二折彎段12,第一折彎段11和第二折彎段12的彎角小于90度,并且兩所述彎角的朝向相反,使補氣管1呈“S”形,能有效阻擋排氣管2里的廢氣進入補氣管1,抑制廢氣通過補氣管1產生逆流,保證了二次供氣的順利進行。進一步,兩個折彎段11、12的角度都小于90度,第一折彎段11的彎角β優選為 68 75度,第二折彎段12的彎角γ優選為45 53度。補氣管1設置在第一催化器3和第二催化器4之間,補氣管1與排氣管2密封連接;所述補氣管1出氣口 131伸入排氣管2內小許,并且出氣口 131朝向排氣管2的下游方向,出氣口 131不超過排氣管2的軸線,連接管部13與此部位的排氣管成45 85度夾角;優選采用70 80度夾角。如圖3所示,當連接管部13軸線與排氣管2軸線的夾角呈 70 80度優選方案時,出氣口 131端面與排氣管2軸線的夾角α為10 20度。
補氣管1出氣口斜伸進去排氣管2中,能有效阻擋廢氣進入補氣管1,防止發動機內出現過大的氣體壓力時補氣逆流現象的產生,保證了二次供氣的順利進行,廢氣得到新鮮空氣的補充,降低了廢氣溫度,而且廢氣的空燃比恢復至催化器高轉化效率的區間,提高廢氣轉化效率;同時整個補氣管1呈“S”型且折彎處角度都小于90度,彎角小于90度,能進一步防止廢氣沿補氣管1產生逆流,并在相同空間尺寸的情況下增加了補氣管1的長度, 增長了廢氣在補氣管1中的流通途徑,廢氣熱量不易傳輸到補氣管1另一端造成二次補氣閥膠管的熔化。此外,如圖2所示,為防止二次補氣閥膠管6在消聲器5的熱輻射下老化或熔化破損,進氣口 132指向背離排氣管2的方向,二次補氣閥7位于消聲器5上方并遠離消聲器5, 連接于補氣管1進氣口 132上的二次補氣閥膠管6位于補氣管1的上方,使二次補氣閥膠管6遠離消聲器5。本設計解決了摩托車工況全開時的補氣逆流的問題,使用安全,實用性強,結構簡單,便于推廣。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先實施方式,本發明還可以應用在第一催化器前進行補氣,同樣具有上述功能,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實現本發明目的的技術方案都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防逆流摩托車排氣裝置,包括排氣管(2)、與排氣管(2)連接的補氣管(1),所述排氣管(2)內設置有第一催化器(3)和第二催化器(4),所述補氣管(1)設置在第一催化器 (3)和第二催化器(4)之間的排氣管(2)上,補氣管(1)具有與排氣管(2)相連接的連接管部(13),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部(13)的出氣口(131)伸入排氣管(2),并且出氣口(131)朝向排氣管(2)的下游方向,所述連接管部(13)與此部位的排氣管成45 85度夾角;在所述補氣管(1)靠近出氣口(131)處設置第一折彎段(11),在所述補氣管(1)靠近進氣口(132)處設置有第二折彎段(12),所述第一折彎段(11)和第二折彎段(12)的彎角小于 90度,并且兩所述彎角的朝向相反。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逆流摩托車排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補氣管(1)的連接管部(13)軸線與排氣管(2)的軸線之間的夾角為70 80度。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逆流摩托車排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彎段(11) 的彎角為68 75度。
4.根據權利要求1至4所述的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防逆流摩托車排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彎段(12)的彎角為45 53度。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逆流摩托車排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氣口(132)指向背離排氣管(2)的方向,連接于所述補氣管(1)的二次補氣閥膠管(6)位于補氣管(1)的上方。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防逆流摩托車排氣裝置,包括補氣管,補氣管的出氣口斜伸進排氣管,在所述補氣管靠近出氣口處設置第一折彎段,在所述補氣管靠近進氣口處設置有第二折彎段,所述第一折彎段和第二折彎段的彎角小于90度,并且兩所述彎角的朝向相反。這種結構能在發動機內出現過大的氣體壓力時有效防止補氣逆流現象的產生,保證了二次供氣的順利進行,廢氣得到新鮮空氣的補充,降低了廢氣溫度,而且廢氣的空燃比恢復至催化器高轉化效率的區間,提高廢氣轉化效率。
文檔編號F01N3/05GK102359412SQ201110284828
公開日2012年2月22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23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23日
發明者任勇, 張清, 李建統, 白清祥, 郭顯錦 申請人:江門市大長江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