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水力發電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提供一種水力發電,尤指一種具有不破壞大自然的水龍水力發電裝置。
背景技術:
現今的水力發電系統主要是利用設置于山區河流附近的水壩進行儲水,當水量累積到一定容量后,通過泄洪的水流驅動水輪機運轉,同時連動發電機進而產生電量以供使
用。 但建筑水壩必須要有相當大的空間,因此必須對山區進行高度開墾,進而使附近環境遭到破壞,不僅改變了地貌,同時會對附近的植物與動物等生態造成相當大的影響,影響的大甚至不限于水壩所在之處,才是讓人所憂心的。是以,要如何解決上述現有技術的問題與缺失,即為本發明的發明人與從事此行業的相關廠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發明內容
故,本發明的發明人有鑒于上述缺失,搜集相關資料,經由多方評估及考量,并以從事于此行業累積的多年經驗,經由不斷試作及修改,始設計出此種具有不破壞大自然的水龍水力發電裝置新型專利者。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避免過度開墾大自然環境同時兼具發電效能的水力發電結構。為達上述的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水力發電結構,其包括有一管體;數個收容于該管體內的傳動軸,各該傳動軸相互樞接,而各該傳動軸上設置至少一第一傳動部,且各該傳動軸上界定有數個驅動葉片,各該驅動葉片外緣延伸有擋止部;及至少一設置于鄰近該管體的發電裝置,其設有一第二傳動部,且該第二傳動部及該第一傳動部結合一連接部。所述的水力發電結構,其中,該管體一端界定有一入水口。所述的水力發電結構,其中,該入水口處設置一過濾網。所述的水力發電結構,其中,該管體設有一對應該入水口的水閘門。所述的水力發電結構,其中,該管體設置一與該水閘門電連接的感應器。所述的水力發電結構,其中,該管體底部設置一收集水中沉積物的沉積部。所述的水力發電結構,其中,該第一傳動部及該第二傳動部為齒盤。所述的水力發電結構,其中,該連接部為齒條。所述的水力發電結構,其中,各該傳動軸樞接方式通過鏈條相互樞接。通過上述的結構組成,將本發明運用在河川或擁有高低位能差的液體流動處,將水由入水口流入時,經由驅動葉片所延伸的擋止部,使驅動葉片加強被水帶動的力道進而產生旋轉,然而旋轉時所產生的力道再驅動傳動軸上的第一傳動部同步經由連接部將動能傳送至第二傳動部,最后使發電裝置產生電量以供使用。
圖I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圖;圖2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部分示意圖一;圖3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部分示意圖二;圖4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實施作動圖一; 圖5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實施作動圖一。附圖標記說明1_管體;10-入水口 ;11-出水口 ;12_過濾網;13_沉積部;14_水閘門;15-感應器;2_傳動軸;20_第一傳動部;21_驅動葉片;210_擋止部;22_鏈條;3-發電裝置;30_第二傳動部;31_連接部。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達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手段及構造,茲繪圖就本發明較佳實施例詳加說明其特征與功能如下,以利完全了解。請參閱圖I、圖2及圖3所示,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圖、部分示意圖一及部分示意圖二,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發明水力發電結構包括一管體1,該管體I界定有一入水口 10及一出水口 11,且該入水口 10處設置一過濾網12,而該管體I底部設置一收集水中沉積物的沉積部13,該管體I設有一對應該入水口 10的水閘門14及一與該水閘門14電連接的感應器15 ;數個收容于該管體I內的傳動軸2,各該傳動軸2相互樞接,而各該傳動軸2上設置至少一第一傳動部20,且各該傳動軸2上界定有數個驅動葉片21,各該驅動葉片21外緣延伸有擋止部210,而各該傳動軸2樞接方式通過鏈條22相互樞接;及至少一設置于鄰近該管體I的發電裝置3,其設有一第二傳動部30,且該第二傳動部30及該第一傳動部20結合一連接部31,其中該第一傳動部20及該第二傳動部30為齒盤,而該連接部31為齒條。憑借上述的結構、組成設計,茲就本發明的使用作動情形說明如下,請參閱圖3、圖4及圖5所示,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部分示意圖二、實施作動圖一及實施作動圖二,由圖中可清楚看出,當使用作動時,將水力發電結構設置于一般的水流通道內(如河水、溪流等具有高低位能差的液體流動處),當水流入管體I前,經由入水口 10設置的過濾網12以擋止垃圾或尺寸較大的石塊流入管體I內造成收容的傳動軸2損壞,值得一提的是,管體I底部進一步設置有沉積部13,該沉積部13主要設置目的在于讓流經管體I的水將水中沉積物(如沙粒或小石塊)沉淀在底部,使水中沙粒減少到最低;一般來說水都是由高往低流動,因此,流動的水帶動各傳動軸2上的驅動葉片21旋轉,而本發明在驅動葉片21外緣延伸形成有擋止部210,該擋止部210的設計用途主要加強驅動葉片21被水帶動旋轉的動力,當驅動葉片21轉動進而驅動傳動軸2帶動各傳動軸2上的第一傳動部20,使第一傳動部20旋轉同步藉由連接部31將動能傳遞至一端連接的第二傳動部30,進而讓設置于河道上且鄰近該管體I的發電裝置3產生電力,進而達到保持大自然生態不受破壞的實用目的。此夕卜,各傳動軸2系通過鏈條22相互樞接,以對應不同河道的角度設計。值得一提的是,本發明進一步設置有水閘門14及一與該水閘門14電連接的感應器15,當水中沉積物(如沙粒或小石塊)將沉積部淹滿覆蓋至感應器15預定位置時,水閘門14是將入水口 10封閉,其中該出水口 11進一步設有水閘門14,由此,管體I可完全避免水中沉積物(如沙粒或小石塊)侵入造成內部驅動葉片21損壞。惟,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非因此即局限本發明的專利范圍,故舉凡運用本發明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為的簡易修飾及等效結構變化,均應同理包含于本發明的專利范圍內,合予陳明。
故,請參閱全部附圖所示,本發明使用時,與現有技術相較,著實存在下列優點可避免破壞大自然環境亦能達到發電的效果。綜上所述,本發明的水龍水力發電裝置于使用時,為確實能達到其功效及目的,故本發明誠為一實用性優異的發明,為符合新型專利的申請要件。
權利要求
1.一種水力發電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管體; 數個收容于該管體內的傳動軸,各該傳動軸相互樞接,而各該傳動軸上設置至少一第一傳動部,且各該 傳動軸上界定有數個驅動葉片,各該驅動葉片外緣延伸有擋止部;及至少一設置于鄰近該管體的發電裝置,其設有一第二傳動部,且該第二傳動部及該第一傳動部結合一連接部。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水力發電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管體一端界定有一入水口。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水力發電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入水口處設置一過濾網。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水力發電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管體設有一對應該入水口的水閘門。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水力發電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管體設置一與該水閘門電連接的感應器。
6.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水力發電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管體底部設置一收集水中沉積物的沉積部。
7.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水力發電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傳動部及該第二傳動部為齒盤。
8.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水力發電結構,其特征在于,該連接部為齒條。
9.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水力發電結構,其特征在于,各該傳動軸樞接方式通過鏈條相互樞接。
全文摘要
本發明有關于一種水力發電結構,其主要包括一管體、數個收容于該管體內的傳動軸及至少一設置于鄰近該管體的發電裝置,其中各該傳動軸相互樞接,而各該傳動軸上設置至少一第一傳動部,且各該傳動軸上界定有數個驅動葉片,各該驅動葉片外緣延伸有擋止部,而該發電裝置設有一第二傳動部,且該第二傳動部及該第一傳動部結合一連接部,由此,將本發明運用在河川上,通過水由高往低處流的特性帶動驅動葉片,以產生電力給發電裝置,以達到不破壞大自然環境兼具發電的目的。
文檔編號F03B11/08GK102953904SQ201110240600
公開日2013年3月6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19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19日
發明者邱金和 申請人:邱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