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葉輪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按權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葉輪機。
背景技術:
從文獻DE 1 243 465 B中公開了一種開頭所提到的類型的葉輪機。在該文獻中所描述的葉輪機具有密封件,該密封件封閉所述葉輪機的擁有葉輪的軸的從所述葉輪機的軸承殼體到葉輪殼體的通路以阻止流體通流并且所述密封件與用軸承殼體流體加載的滑動軸承相鄰布置。從所述滑動軸承中軸向流出的軸承殼體流體的量受到設置在所述滑動軸承的朝向所述密封件的一側上的隔離墊圈或者說止推墊圈的限制,其中所述軸承殼體流體能夠在軸向上從所述隔離墊圈中的貫穿孔中流過。所述在軸向上從所述隔離墊圈中的貫穿孔中流過的軸承殼體流體會沖擊到相鄰的密封件上并且在不利的條件下比如在葉輪殼體中出現負壓時會穿過所述密封件而進入到所述葉輪機的葉輪殼體中。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任務是,提供一種按權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葉輪機,對于該葉輪機來說還比較可靠地防止流體從所述密封件中流過。這一點用按權利要求1的葉輪機來實現。本發明的改進方案在從屬權利要求中得到限定。按照本發明,葉輪機具有設有軸承殼體和葉輪殼體的殼體、通過多個滑動軸承以能夠旋轉的方式支承在所述軸承殼體中的軸、與所述軸相連接的并且布置在所述葉輪殼體中的葉輪以及對所述軸的從軸承殼體到葉輪殼體的通路進行封閉以阻止流體通流的密封件,其中所述多個滑動軸承中的至少一個滑動軸承在其朝向所述密封件的一側上設有隔離墊圈,該隔離墊圈限制軸承殼體流體從所述滑動軸承中軸向流出,并且其中所述隔離墊圈固定在所述軸承殼體上并且具有貫穿孔,所述軸以徑向的間隙從所述貫穿孔中穿過。按本發明的葉輪機的突出之處在于,所述隔離墊圈具有至少一條徑向伸展的與所述貫穿孔流體連接的流體通道,從而在滑動軸承側通過所述貫穿孔流入到所述隔離墊圈中的軸承殼體流體能夠在徑向上從所述隔離墊圈中流出來。所述隔離墊圈(也稱為分隔墊圈)對于如渦輪增壓器一樣的葉輪機來說主要擁有三項功能限制滑動軸承的軸套的軸向活動性;按結構系列通過合適的形狀配合連接來阻止軸套與軸一同旋轉或者說在軸套一同旋轉的情況下影響轉速;并且調節軸承殼體流體的從軸套中的軸向流出。按照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所述至少一個設有隔離墊圈的滑動軸承是徑向滑動軸承,其中軸承套構造為徑向軸承套。發明人已經發現,軸承殼體流體比如優選潤滑油的從隔離墊圈中的流出對于處于密封件附近的滑動軸承來說對用軸承殼體流體對密封件的噴射以及由此對密封件的密封性具有決定性的影響。但是從隔離墊圈中穿過的貫穿孔(軸通道)的直徑只能在所述軸的可預料的徑向間隙的范圍內降低。僅僅在為防止軸承部位的通過散熱引起的過熱而至少有必要使軸承殼體流體從隔離墊圈中流過的范圍內可以實現所述隔離墊圈的在軸向上較長的結構。通過所述按本發明設置的徑向伸展的流體通道,以簡單而穩健的方式使從所述隔離墊圈中流過的軸承殼體流體的流體流如此轉向,使得其不再沖擊到密封件上,由此還較為可靠地防止流體從所述密封件中流過。通過所述軸承殼體流體的按本發明的轉向,可以如此確定從隔離墊圈中流過的軸承殼體流體的流量的大小,從而可靠地避免滑動軸承的過熱。優選在所述隔離墊圈中設置了多條按本發明的徑向伸展的流體通道,從而可以以合適的方式對從隔離墊圈中流出的軸承殼體流體進行分布。通過設置多條流體通道,每條單個的流體通道的橫截面就會比較小,由此降低所述隔離墊圈必要的軸向的結構空間。按照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所述至少一條徑向伸展的流體通道以預先確定的角度垂直向下延伸,從而在滑動軸承側通過所述貫穿孔流入到所述隔離墊圈中的軸承殼體流體可以通過重力徑向流出。在此將阻礙徑向流出的軸承殼體流體的流動阻力降低到重力。按照本發明的另一種實施方式,所述隔離墊圈在軸向上劃分為與所述滑動軸承鄰接并且確定了用于所述貫穿孔的第一內直徑的第一墊圈元件和第二墊圈元件,所述第二墊圈元件在軸向上朝所述密封件的方向連接到所述第一墊圈元件上并且限定了用于所述貫穿孔的第二內直徑,其中所述第一墊圈元件和第二墊圈元件彼此相連接。利用本發明的這種設計方案,可以如此確定所述第一內直徑的大小,使得其允許軸承殼體流體的足以用于可靠地對滑動軸承進行冷卻的通流并且在設計上的可能性的范圍內將所述第二內直徑降低到最低限度,從而在這個區域中將軸承殼體流體的通流降低到最低限度并且由此在很大程度上將所述密封件與從隔離墊圈中噴出的軸承殼體流體隔開。因此優選如此確定所述第二內直徑的大小,使得其剛好允許所述軸的在所述第二墊圈元件的部位上最大的可預料的徑向間隙。按照本發明的另一種實施方式,所述至少一條徑向伸展的流體通道由所述第一和第二墊圈元件構成。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將對于每條流體通道的構成來說必要的輪廓比如作為敞開的輪廓集成到所述第二墊圈元件中,其中所述第一墊圈元件僅僅用于封閉所述敞開的輪廓。 這能夠以有利的方式容易地給現存的葉輪機加裝第二墊圈元件,所述第二墊圈元件以按本發明的方式與現存的第一墊圈元件配成對。因此,按照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所述隔離墊圈具有至少一個間隔墊片,從而在所述第一與第二墊圈元件之間形成中間空隙,其中所述至少一條徑向伸展的流體通道布置在所述中間空隙中。優選所述至少一個間隔墊片通過以下方式來形成,即在所述第二墊圈元件的朝向所述第一墊圈元件的側面中設置了至少一個軸向的空隙,其中所述至少一個軸向的空隙與所述第一墊圈元件的朝向所述第二墊圈元件的側面形成所述至少一條徑向伸展的流體通道并且所述第二墊圈元件的側面的未留空隙的部分形成所述至少一個間隔墊片。
按照本發明的另一種實施方式,在所述第二內直徑與所述軸的外直徑之間形成環形縫隙,其中在所述第二墊圈元件的側面中以關于所述第二內直徑同軸的方式設置了環形通道,并且其中所述環形通道與所述環形縫隙并且與所述至少一條徑向伸展的流體通道流體連接。通過所述環形通道可以收集任何通過所述第一內直徑流過的軸承殼體流體并且將其分布到現存的徑向伸展的流體通道上。按照本發明的另一種實施方式,所述環形縫隙具有環形面,其中所述環形通道具有至少和所述環形縫隙的環形面一樣大的橫截面面積。由此保證,能夠通過所述環形縫隙流出的軸承殼體流體的量可以可靠地被所述環形通道所容納,從而避免所述軸承殼體流體通過所述環形縫隙流出。按照本發明的另一種實施方式,所有所設置的徑向伸展的流體通道的總橫截面面積是所述環形通道的橫截面面積的兩倍。由此保證,以全部的徑向伸展的流體通道來阻礙軸承殼體流體的流動阻力小于所述環形縫隙的流動阻力,從而避免所述軸承殼體流體通過所述環形縫隙流出。
下面借助于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并且參照附圖對本發明進行詳細描述。其中 圖1是按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的葉輪機的示意性的透視的縱剖面視圖,
圖2是圖1的葉輪機的示意性的縱剖面視圖, 圖3是圖1的一個區域的放大圖,并且
圖4是圖1的葉輪機的示意性的透視圖,其中示出了按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的隔離墊圈。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參照圖1到4對按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的葉輪機1進行描述。所述葉輪機1比如能夠構造為廢氣渦輪增壓器或者構造為動力渦輪機。在本發明的在附圖中示出的實施方式中,所述葉輪機1構造為廢氣渦輪增壓器。如在圖1到3中示出的一樣,所述葉輪機1具有一個殼體10,該殼體10則具有一個軸承殼體11和兩個葉輪殼體12和13。所述兩個葉輪殼體(分別具有流出殼體部分和流入殼體部分)分別容納有葉輪20或者說21,其中在圖1中左邊的葉輪20構造為渦輪機葉輪并且在圖1中右邊的葉輪21構造為壓縮機葉輪。對于下面的描述來說,將所述渦輪機葉輪稱為第一葉輪20并且將其所屬的葉輪殼體稱為第一葉輪殼體12。相應地,將所述壓縮機葉輪稱為第二葉輪21并且將其所屬的葉輪殼體稱為第二葉輪殼體13。此外,所述葉輪機1具有通過多個滑動軸承40、41以能夠旋轉的方式支承在所述軸承殼體11中的軸30,該軸30將所述第一葉輪20與第二葉輪21固定地彼此連接在一起。在這方面應該注意到,動力渦輪機的特征在于,缺少第二葉輪21并且要對殼體10 進行相應的改動并且可能對所述軸30的支承結構進行相應的改動。通過渦輪機側上的廢氣的降壓和冷卻經由所述軸30傳遞的轉矩在這種情況下有時候通過傳動機構傳輸給用于發電的發電機。
如這里示出的構造為廢氣渦輪增壓器的葉輪機1 一方面在所述軸30的從軸承殼體11中出來的出口上必須得到密封以防止來自所述第二葉輪殼體13 (壓縮機側)的空氣進入到所述軸承殼體11中并且防止來自所述第一葉輪殼體12 (渦輪機側)的廢氣進入到所述軸承殼體11中。另一方面軸密封件必須防止軸承殼體流體(這里比如潤滑油)從所述軸承殼體11流出來而后進入到壓縮機和渦輪機的所連接著的葉輪側面空間中。在此對所述軸密封件的要求在主要設置在廢氣側或者說渦輪機側上的徑向的與軸向的廢氣渦輪增壓器之間進行區分。此外,根據葉輪機1的運行狀態在所述軸密封件之前及之后出現不同的運行條件。在圖3中以放大圖示出了構造為無接觸的迷宮式密封件的密封件50,該密封件50 具有一個由一個靜止的對所述軸30的從軸承殼體11到第一葉輪殼體12的通路進行限定的殼體部分構成的第一密封部分51和一個與所述軸30的外圓周相連接的第二密封部分 52,并且將軸承殼體11與第一葉輪殼體12之間的流體通路封閉。在葉輪機1的運行中,在所述第二葉輪21的出口上出現的壓力在相鄰的葉輪側面空間中持續。盡管設置在所述第二葉輪21的葉輪背面上的節流迷宮 (Drossellabyrinthe),在朝向軸承殼體11的密封件上存在著特定的過壓。這個密封件的任務是,保持空氣進入到所述軸承殼體11中并且由此將質量流量損失(漏氣)保持在盡可能小的程度上。密封部位之前的負壓在這里更確切地說代表著例外情況,并且此外這可以通過所述節流迷宮或者葉輪側面空間通風的相應的設計來防止。通過所述密封件之前的持續存在的過壓,由此防止從所述軸承殼體11上以噴射方式向所述密封部位加載負荷的軸承殼體流體的流出。對于徑向的廢氣渦輪增壓器來說(如在附圖中示出的葉輪機1 一樣),在渦輪機側上在運行中出現類似的狀態。渦輪機之前的廢氣壓力延續到所述葉輪側面空間中并且存在于所述密封件50之前。只要所述葉輪機1的軸30的轉速沒有低于處于下面范圍內的特定的轉速,那么這些條件也不會變化,也就是說在所述密封件50之前會持續存在過壓。所述密封件50之前的其它條件會在所謂的再潤滑運行中出現。在工作輪停止時 (葉輪20、21和軸30),在此對所述葉輪機1的滑動軸承40、41進行再潤滑,用于排出所輸入的余熱。在這種再潤滑的過程中,通過煙 抽力的效應會在所述第一葉輪殼體12 (渦輪機側)的流出殼體部分中出現負壓,其中所述負壓一直延續到所述第一葉輪殼體12與軸承殼體11之間的密封件50前。出于這個原因,所述密封件50也必須為這種運行狀態而設計。 必須防止通過朝著渦輪機側的葉輪側面空間的方向的壓力降經由所述密封件50來吸入軸承殼體流體。按照本發明,如此設計所述密封件50及其鄰接的構件,從而可靠地防止軸承殼體流體通過所述軸30從所述軸承殼體11中流出來而流入到所述第一葉輪20的葉輪側面空間中。在葉輪機1的運行中由軸承殼體流體(這里是潤滑油)以噴射方式向所述密封件 50加載負荷,其中所述軸承殼體流體作為軸承潤滑油從所述葉輪機1的各個軸承組件中流出來。此外,可以通過額外的負荷加載直接從圖1中左邊的滑動軸承40的(油)輸入孔中用軸承殼體流體(這里是噴射油)來潤濕所述密封件50,其中這種潤濕用于對密封組件進行冷卻并且由此應該防止軸承殼體流體在所述密封件50的內部焦化。在此,在所述軸承殼體11之前會存在著過壓或者負壓。可以僅僅由軸承油、僅僅由噴射油并且同時由軸承油和噴射油來向所述密封件50加載負荷。輸送給滑動軸承40的軸承殼體流體的溫度和壓力在此會變化,這主要影響著所述密封件50上的軸承殼體流體的量和排流特性。所述密封件50的第二密封部分52由一個成型的(profilierte)軸區段構成或者如在圖3中示出的一樣以所述軸30上的熱壓套裝的套筒的形式在所述第一葉輪20 (渦輪機葉輪)之前構成。所述密封件50的第一密封部分51由所述軸承殼體11的一個單獨的構件構成,該構件在這里構造為密封蓋。所述第一密封部分51和第二密封部分52的輪廓構成一個無接觸的捕集迷宮53,該捕集迷宮53的特征在于多條(個)先后相隨的密封縫隙和排出腔討。如已經提到的一樣,所述密封件50被從所述在圖1中左邊的滑動軸承40的直接與該密封件50鄰接的這里也構造為徑向軸承套40a的組件中流出的軸承殼體流體所噴射。 所述浮動的徑向軸承套40a的外部的支座在此沿軸向方向被隔離墊圈60 (也稱為分隔墊圈)所限定。在使用固定的徑向軸承套40a (困油緩沖器(Quetsct^ld^iipfer)的類型)的情況下,所述而后以一道槽嚙合到所述徑向軸承套40a端面中的隔離墊圈60用于固定所述徑向軸承套40a (所述徑向軸承套40a未一同旋轉)。在使用一同旋轉的徑向軸承套40a的情況下,所述隔離墊圈60擁有調節徑向軸承套40a的軸向間隙的功能,這對于所述徑向軸承套40a的轉速來說具有決定意義。不過,在這兩種情況下,所述隔離墊圈60也用于對從所述徑向軸承套40a的內部和外部的潤滑縫隙中流出的軸承殼體流體進行節制或者說限制并且由此決定性地影響所述滑動軸承40的減震性能。從所述徑向軸承套40a中并且由此在所述隔離墊圈60的內直徑上流出的軸承殼體流體在大多數情況下主要向所述密封件50的第一密封縫隙加載負荷。但是所述第一密封部分51 (密封蓋)的周圍的區域被少量(小滴和薄霧)的軸承殼體流體所潤濕。為了防止這些少量的軸承殼體流體在所述第一密封部分51上焦化,使該區域有意識地被來自噴射孔71的軸承殼體流體射流所冷卻,其中所述軸承殼體流體射流在所述第一密封部分51的上面的區域中沖擊到該第一密封部分51上。所述噴射孔71匯入到所述徑向軸承套40a的軸承殼體流體供給孔70中。朝渦輪機側的方向將所述第一密封部分51還通過額外的蓋子 80 (這里是隔離蓋)與所述第一葉輪20的葉輪側面空間分開。現在在額外地參照圖4的情況下對按本發明的隔離墊圈60進行詳細解釋。如可以從圖1到4中看出的一樣,所述滑動軸承40在其朝向所述密封件50的一側上設有所述隔離墊圈60,使得所述隔離墊圈60限制軸承殼體流體從所述滑動軸承40中軸向流出。所述隔離墊圈60通過螺紋螺栓90 (參見圖2)和螺紋孔60a (參見圖4)固定在所述軸承殼體11上并且具有貫穿孔60b(參見圖2),所述軸30以徑向間隙從所述貫穿孔60b 中穿過。所述隔離墊圈60在軸向上劃分為第一墊圈元件61 (分隔墊圈)和第二墊圈元件 62 (或者說排出-分隔墊圈),其中所述第一墊圈元件61直接與所述滑動軸承40鄰接并且限定了用于所述貫穿孔60b的第一內直徑61a,并且所述第二墊圈元件62在軸向上朝所述密封件50的方向連接到所述第一墊圈元件61上或者說布置在該第一墊圈元件61的后面并且限定了用于所述貫穿孔60b的第二內直徑62a,其中所述第一墊圈元件61和第二墊圈元件62通過螺紋螺栓90和螺紋孔60a彼此相連接。如可以從圖4中看出的一樣,將所述第二墊圈元件62直接套裝到所述第一墊圈元件61上。如此確定所述第二內直徑6 的大小,使得其恰好允許所述軸30的在所述第二墊圈元件62的部位上最大的可預料的徑向間隙。換句話說,所述第二墊圈元件62具有關于所述軸30的最大可預料的徑向間隙在所述第二墊圈元件62的部位上最小可能的軸通道 (Wellendurchtritts)-直徑。在所述第二墊圈元件62的朝向第一墊圈元件61的側面63中設置了兩個軸向的空隙63a、63b,其中每個軸向空隙63a、6 與所述第一墊圈元件61的朝向所述第二墊圈元件62的側面64 —起分別形成一條徑向分布的流體通道FP并且所述第二墊圈元件62的側面63的兩個未留空隙的部分63c、63d各形成一個間隔墊片。因此如此構成所述間隔墊片,從而在所述第一墊圈元件61與所述第二墊圈元件 62之間形成了中間空隙,其中所述兩條徑向分布的流體通道FP、FP布置在所述中間空隙中。相應地,所述兩條徑向伸展的流體通道FP、FP—起由所述第一墊圈元件61和第二墊圈元件62構成。如從圖4中看出的一樣,所述兩條徑向伸展的流體通道FP、FP分別相對于水平線大致以60到80度的角度垂直向下延伸,從而在滑動軸承側通過所述貫穿孔60b流入到所述隔離墊圈60中的軸承殼體流體可以通過重力徑向向下從所述隔離墊圈60中流出。如提到的一樣,在所述第二墊圈元件62與第一墊圈元件61之間保持間距,該間距通過有利地通過空隙或者說通道63a、63b的銑入朝所期望的流體排出方向形成的凸肩或者說間距墊片在所述第二墊圈元件62上得到實現。所實現的流體排出方向在理想情況下與重力的作用方向相一致。在所述隔離墊圈60的安裝狀態中,在所述優選鉆孔的第二內直徑6 與所述軸30 的外直徑30a之間形成環形縫隙,該環形縫隙相對于軸向流出的軸承殼體流體作為節流縫隙起作用。在所述第二墊圈元件62的側面63中在關于所述第二內直徑62同軸的情況下設置了環形通道63e,其中該環形通道6 與所述環形縫隙并且與所述兩條徑向伸展的流體通道FP、FP進行了流體連接。所述環形通道6 具有至少和由所述環形縫隙所限定的環形面一樣大的橫截面面積。所述環形通道63e的深度有利地相當于所述墊圈元件62的在軸通道的部位上的軸向長度。所述兩條徑向伸展的流體通道FP、FP的總橫截面面積為所述環形通道6 的橫截面面積的兩倍。換句話說,所述在徑向上從所述軸30上引出的流體通道FP、FP或者說通道擁有有利地與所述環形通道63e的雙倍的橫截面相當的總橫截面。作為結論,所述隔離墊圈60具有至少一條并且如這里示出的一樣兩條徑向伸展的與所述貫穿孔60b進行了流體連接的流體通道FP、FP,從而在滑動軸承側通過所述貫穿孔60b流入到所述隔離墊圈60中的軸承殼體流體可以在徑向上從所述隔離墊圈60中流出來。所述隔離墊圈60的第二墊圈元件62將在軸向上從所述第一墊圈元件61中流出的軸承殼體流體的大部分直接在從所述第一墊圈元件61中流出來之后在徑向上從所述軸30上運走。所述第二墊圈元件62的主要的效應因此是所述軸承殼體流體的徑向運送的相對于軸向的流動阻力而降低的流動阻力。出于這個原因,所述在軸向上從所述第一墊圈元件中流出的軸承殼體流體的大部分在從這個第一墊圈元件61流出之后直接在徑向上流走, 因為軸承殼體流體在所述第二墊圈元件62與軸30之間的環形縫隙中的穿流與較大的阻礙軸承殼體流體的流動阻力相關聯。按照本發明的在附圖中未示出的其它的實施方式,可以通過一個或者多個其它的布置在后面的第二墊圈元件62的使用來進一步降低從所述第二墊圈元件62中流出的軸承殼體流體的遺留的軸向流出。附圖標記列表
I葉輪機 10 殼體
II軸承殼體
12葉輪殼體
13葉輪殼體
20葉輪
21葉輪 30 軸 30a 外直徑
40滑動軸承 40a 徑向軸承套
41滑動軸承
50密封件
51第一密封部分
52第二密封部分
53捕集迷宮
54排出腔
55排出槽
60隔離墊圈 60a 螺紋孔 60b 貫穿孔
61第一墊圈元件 61a 第一內直徑
62第二墊圈元件 62a 第二內直徑
63側面 63a 空隙 63b 空隙63c未留空隙的部分63d未留空隙的部分63e環形通道64側面70軸承殼體流體供給孔71噴射孔80蓋子90螺紋螺栓FP流體通道
權利要求
1.葉輪機(1),具有設有軸承殼體(11)和葉輪殼體(12、13)的殼體(10)、通過多個滑動軸承(40、41)以能夠旋轉的方式支承在所述軸承殼體(11)中的軸(30)、與所述軸(30)相連接的并且布置在所述葉輪殼體(12、13)中的葉輪(20、21)以及對所述軸(30)的從軸承殼體(11)到葉輪殼體(12、13)的通路進行封閉以阻止流體通流的密封件(50),其中所述多個滑動軸承(40、41)中的至少一個滑動軸承(40)在其朝向所述密封件(50)的一側上設有隔離墊圈(60),該隔離墊圈(60)限制軸承殼體流體從所述滑動軸承(40)中軸向流出,并且其中所述隔離墊圈(60)固定在所述軸承殼體(40)上并且具有貫穿孔(60b),所述軸(30)以徑向的間隙從所述貫穿孔(60b)中穿過,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離墊圈(60)具有至少一條徑向伸展的與所述貫穿孔(60b)流體連接的流體通道(FP),從而在滑動軸承側通過所述貫穿孔(60b)流入到所述隔離墊圈(60)中的軸承殼體流體能夠在徑向上從所述隔離墊圈(60)中流出來。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葉輪機(1),其中所述至少一條徑向伸展的流體通道(FP)以預先確定的角度垂直向下延伸,從而在滑動軸承側通過所述貫穿孔(60b)流入到所述隔離墊圈(60)中的軸承殼體流體能夠通過重力在徑向上流出來。
3.按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葉輪機(1),其中所述隔離墊圈(60)在軸向上劃分為與所述滑動軸承(40)鄰接并且限定了用于所述貫穿孔(60b)的第一內直徑(61a)的第一墊圈元件(61)和第二墊圈元件(62),所述第二墊圈元件(62)在軸向上朝所述密封件(50)的方向連接到所述第一墊圈元件(61)上并且限定了用于所述貫穿孔(60b)的第二內直徑(6加), 其中所述第一墊圈元件(61)和第二墊圈元件(62)彼此相連接。
4.按權利要求3所述的葉輪機(1),其中所述至少一條徑向伸展的流體通道(FP)由所述第一和第二墊圈元件(61、62)構成。
5.按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葉輪機(1),其中所述隔離墊圈(60)具有至少一個間隔墊片,從而在所述第一與第二墊圈元件(61、62)之間形成一中間空隙,并且其中所述至少一條徑向伸展的流體通道(FP)布置在所述中間空隙中。
6.按權利要求5所述的葉輪機(1),其中所述至少一個間隔墊片通過以下方式來形成,即在所述第二墊圈元件(62)的朝向所述第一墊圈元件(61)的側面(63)中設置了至少一個軸向的空隙(63a、6 ),其中所述至少一個軸向的空隙(63a、63b)與所述第一墊圈元件(61)的朝向所述第二墊圈元件(62)的側面(64)—起形成所述至少一條徑向伸展的流體通道(FP)并且所述第二墊圈元件(62)的側面(63)的未留空隙的部分(63c、63d)形成所述至少一個間隔墊片。
7.按權利要求6所述的葉輪機(1),其中在所述第二內直徑(62a)與所述軸(30)的外直徑(30a)之間形成環形縫隙,并且其中在所述第二墊圈元件(62)的側面(63)中以關于所述第二內直徑(62a)同軸的方式設置了環形通道(6加),并且其中所述環形通道(6 )與所述環形縫隙并且與所述至少一條徑向伸展的流體通道(FP)進行了流體連接。
8.按權利要求7所述的葉輪機(1),其中所述環形縫隙具有環形面,并且其中所述環形通道(63e )具有至少和所述環形縫隙的環形面一樣大的橫截面面積。
9.按權利要求8所述的葉輪機(1),其中所有所設置的徑向伸展的流體通道(FP)的總橫截面面積是所述環形通道(6 )的橫截面面積的兩倍。
10.按權利要求3到9中任一項所述的葉輪機(1),其中如此確定所述第二內直徑(62a)的大小,使得其恰好允許所述軸(30)的在所述第二墊圈元件(62)的部位上最大的可預料的徑向間隙。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葉輪機,其具有設有軸承殼體和葉輪殼體的殼體、通過多個滑動軸承以能夠旋轉的方式支承在所述軸承殼體中的軸、與所述軸相連接的并且布置在所述葉輪殼體中的葉輪以及對所述軸的從軸承殼體到葉輪殼體的通路進行封閉以阻止流體通流的密封件,其中至少一個滑動軸承在其朝向所述密封件的一側上設有隔離墊圈,該隔離墊圈限制軸承殼體流體從所述滑動軸承中軸向流出,并且其中所述隔離墊圈固定在所述軸承殼體上并且具有貫穿孔,所述軸以徑向的間隙從所述貫穿孔中穿過。按照本發明,所述隔離墊圈具有至少一條徑向伸展的與所述貫穿孔流體連接的流體通道,從而在滑動軸承側通過所述貫穿孔流入到所述隔離墊圈中的軸承殼體流體能夠在徑向上從所述隔離墊圈中流出來。
文檔編號F01D25/16GK102373967SQ201110213219
公開日2012年3月14日 申請日期2011年7月28日 優先權日2010年7月28日
發明者馬克 C., 珀賓 J. 申請人:曼柴油機和渦輪機歐洲股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