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引擎潤滑油路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潤滑油路結構,尤指一種適用于機車引擎的潤滑油路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機車引擎中,大致上是由汽缸頭、汽缸體、曲軸箱連結而成,且會在各部件中 預先形成相連通的內部油路以進行遠程零部件如凸輪軸的潤滑。由于機油泵所在的腔室是 位在曲軸箱右半部內,機油腔室到一曲軸箱內部油路(其末端開口于曲軸箱頂部,并與汽 缸體油路入口接通)之間通常是利用一根實體連接管來連通。上述習知潤滑油路結構的缺點在于,不僅須另外制作連接管,也要另外制作相關 的鎖付座,進而增加對于曲軸箱內部空間的需求。當然,伴隨繁多零件而來的組裝性問題、 以及各零件損壞機率的考慮,在在顯示習知潤滑油路結構并非一理想設計。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引擎潤滑油路結構,其提升空間配置效率、減少零 件使用,并且還可以使得整個曲軸箱內潤滑油路更加簡潔、順暢。為達成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引擎潤滑油路結構包括一曲軸箱左半部、以及一 曲軸箱右半部。上述曲軸箱左半部包括有一第一結合面,且曲軸箱左半部于第一結合面所 圍區域之內更一體突伸有一凸起擋塊。上述曲軸箱右半部包括有一第二結合面、一機油腔室、及一曲軸箱油路出口。第二 結合面對應結合于第一結合面,曲軸箱右半部于第二結合面所圍區域之內更一體凹設有一 長型凹槽。長型凹槽連通機油腔室與曲軸箱油路出口,且凸起擋塊覆蓋住長型凹槽而形成 曲軸箱內部的一流道路徑。藉由上述結構設計,使得整個曲軸箱內潤滑油路更加簡潔、順暢。由于溝通機油腔 室與曲軸箱油路出口的油道結構,即凸起擋塊與長型凹槽是利用曲軸箱兩半部一體成型并 結合而得,不須額外組裝實體管路,在組裝性、空間配置、及耐久性方面都具有優勢。上述凸起擋塊表面與第一結合面可以是位于同一高度平面、或者位于不同的高 度平面。上述凸起擋塊與長型凹槽之間可更設有一墊片,例如石棉或非石棉材質墊片,以 避免機油流動時泄漏出去。
圖1是本實用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的機車引擎剖視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的機車引擎機油油路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的曲軸箱橫剖視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的曲軸箱左半部平視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的曲軸箱右半部平視圖。[0015]圖6是本實用新型第主要元件符號說明汽缸頭10凸輪軸12活塞連桿構件21曲軸箱30第一結合面311第二結合面321曲軸箱油路出口 323凸起擋塊33,51機油泵;35驅動鏈條40墊片43
較佳實施例的曲軸箱橫剖視圖。
凸輪軸機構室11 汽缸體20 汽缸體內油路22 曲軸箱左半部31 曲軸箱右半部32 機油腔室322 曲軸箱內部油路324 長型凹槽;34,52 曲軸36 鏈輪41,42 位置點P1,P具體實施方式
參考圖1,為一機車引擎剖視圖。機車引擎主要由汽缸頭10、汽缸體20、曲軸箱30 依序連結而成。汽缸頭10內設有一凸輪軸機構室11,凸輪軸機構室11容設有一凸輪軸12。 汽缸體20容設有一活塞連桿構件21,曲軸箱30容設有一曲軸36。此外,有一驅動鏈條40 延伸于汽缸頭10、汽缸體20、曲軸箱30內,透過鏈輪41,42,一端掛設在曲軸36上,另一端 掛設在凸輪軸12上。圖2為引擎內機油油路示意圖,顯示機油被機油泵35(位于曲軸箱內)加壓送出, 經汽缸體20的內油路22而注入汽缸頭10的凸輪軸機構室11。參考圖2 5,其中圖3 5分別為曲軸箱橫剖視圖、曲軸箱左半部平視圖、及曲軸 箱右半部平視圖。曲軸箱30由一曲軸箱左半部31、一曲軸箱右半部32所構成,每一半部實 際上又是由一箱體與一箱蓋結合而成。曲軸箱左半部31包括有一第一結合面311,且另有 一凸起擋塊33位于第一結合面311所圍區域之內,與曲軸箱左半部31為一體成型。在本 實施例中,凸起擋塊33表面與第一結合面311位于同一高度平面。曲軸箱右半部32包括有一第二結合面321、一機油腔室322、及一曲軸箱油路出口 323,其中第二結合面321對應結合于第一結合面311,第二結合面321所圍區域之內還包括 有一長型凹槽34,長型凹槽34與曲軸箱右半部32 —體成型。機油腔室322容設有機油與 一機油泵35。曲軸箱油路出口 323是曲軸箱內部油路3 于曲軸箱30頂部的一開口,其通 往汽缸體內油路22。上述凸起擋塊33覆蓋住長型凹槽34因而形成一機油路徑,長型凹槽34位于機油 腔室322與曲軸箱內部油路3M之間而溝通二者,標號Pl與P2分別代表長型凹槽34溝通 上述二者的位置點。在本實施例中,長型凹槽34槽口與第二結合面321位于同一高度平 由上述可知,機油從機油腔室322被泵出,經長型凹槽34、曲軸箱內部油路3 而 進入汽缸體內油路22。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凸起擋塊33、長型凹槽34分別與曲軸箱 左半部31、曲軸箱右半部32 —體成型出來,也就是利用修改曲軸箱模具的方式即可輕易達成,相較于習知使用根實體連接管來連通的方式,本實用新型不須額外的連接管制作步驟、 及相關的連接組裝步驟。此外,由于減少了所需零件數,因此也避免了不良零件所造成的影 響。雖然在上述實施例中是以凸起擋塊與第一結合面、且長型凹槽頂部與第二結合面 位于同一高度平面為例說明,但此二組合也可以是不位于同一高度平面,例如凸起擋塊高 于第一結合面、且長型凹槽頂部低于第二結合面,或者凸起擋塊低于第一結合面、且長型凹 槽頂部高于第二結合面。參考圖6,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本例主要特色在于凸起擋塊51與長型凹槽 52之間還夾設有一石棉材質墊片43,以防止機油流動時產生泄漏。當然,墊片亦可為非石 棉材質。上述實施例僅系為了方便說明而舉例而已,本實用新型所主張之權利范圍自應以 申請專利范圍所述為準,而非僅限于上述實施例。
權利要求1.一種引擎潤滑油路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曲軸箱左半部,包括有一第一結合面,且該曲軸箱左半部于該第一結合面所圍區域 之內更一體突伸有一凸起擋塊;以及一曲軸箱右半部,包括有一第二結合面、一機油腔室、及一曲軸箱油路出口,該第二結 合面對應結合于該第一結合面,該曲軸箱右半部于該第二結合面所圍區域之內更一體凹設 有一長型凹槽,其中該長型凹槽連通該機油腔室與該曲軸箱油路出口,且該凸起擋塊覆蓋 住該長型凹槽。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潤滑油路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凸起擋塊表面與該第一結合 面位于同一高度平面。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潤滑油路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凸起擋塊與該長型凹槽之間設有一墊片。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引擎潤滑油路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墊片為石棉材質。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引擎潤滑油路結構,包括一曲軸箱左半部、及一曲軸箱右半部。曲軸箱左半部包括有一第一結合面,且曲軸箱左半部于第一結合面所圍區域之內更一體突伸有一凸起擋塊。曲軸箱右半部包括有一第二結合面、一機油腔室、及一曲軸箱油路出口,第二結合面對應結合于第一結合面,曲軸箱右半部于第二結合面所圍區域之內更一體凹設有一長型凹槽,其中長型凹槽連通機油腔室與曲軸箱油路出口,且凸起擋塊覆蓋住長型凹槽。藉此,改善了引擎組立性、提升空間配置效率、減少零件使用。
文檔編號F01M1/02GK201934162SQ201020701250
公開日2011年8月17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31日 優先權日2010年12月31日
發明者吳國南 申請人: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