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汽車發動機的進氣端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 型涉及一種汽車零件,特別涉及一種用于汽車發動機的進氣端錐。
背景技術:
進氣端錐是三元凈化器外殼的零件,是發動機廢氣進入三元催化劑凈化的輸入 口。進氣端錐的特征是由兩個8字形廢氣輸入進口,分置在進氣端錐的兩側向,形成四個廢 氣輸入連接端。原進氣端錐是由單通道輸入,輸入的熱量集中,廢氣凈化不夠均勻,易產生流阻, 對后面的載體造成載體中心區域的空速和溫度過高,使該區域的催化劑易劣化,縮短使用
壽命ο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重量輕,加工成 本低的用于汽車發動機的進氣端錐。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用于汽車發動機的進氣端錐,是一個由板 材沖壓加工而成的整體結構件,包括一個半球形殼體本體,在半球形殼體本體上設有兩個 腰形接管,該兩個腰形接管的端面為平面。所述的兩個腰形接管的管口截面分別由兩個等徑圓連接連通構成。所述的半球形殼體本體上設有一個通孔,該通孔位于半球形殼體本體的側面并設 置在兩個腰形接管之間。所述的半球形殼體本體的端面連接有一段直管段。本實用新型的用于汽車發動機的進氣端錐由于采用了以上技術方案,使廢氣由四 通道輸入,輸入的熱量分散,廢氣凈化分布均勻,不易產生大的流阻,也不會對后面的載體 造成載體中心區域的空速和溫度過高,使該區域的催化劑易劣化,縮短使用壽命等問題。由 于進氣端錐連接口的端面增大,連接的剛度增強,不易發生變形,保證了零件的連接質量和 使用壽命。由于是由板材沖壓加工而成的整體結構件,其重量輕,加工成本低,且外形美觀。
圖1是本實用新型用于汽車發動機的進氣端錐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用于汽車發動機的進氣端錐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圖2,本實用新型的用于汽車發動機的進氣端錐,是一個由板材沖壓加 工而成的整體結構件,包括一個半球形殼體本體1,在半球形殼體本體1上設有兩個腰形接 管2和3,該兩個腰形接管的端面為平面,兩個腰形接管的管口截面分別由兩個等徑圓連接 連通構成。[0013]在半球形殼體本體上設有一個通孔4,該通孔4位于半球形殼體本體的側面并設 置在兩個腰形接管之間。在半球形殼體本體1的端面連接有一段直管段5。本實 用新型的用于汽車發動機的進氣端錐主要通過落料、拉伸、整形、切邊沖孔、 沖孔、翻孔等關鍵道序的加工,形成進氣端錐外部非規則的幾何型面,加強了進氣端錐的結 構的剛度。本實用新型的用于汽車發動機的進氣端錐的關鍵道序加工方法如下A、拉伸用Y100T(主缸壓力12士 IMpa頂缸壓力3士 IMpa)和拉伸模 (1009381-KL-20),將金屬板材拉伸至H = 46. 4士0. 5、材料T彡1. 65、毛刺彡0. 2、表面無拉 毛現象的碗盆狀。B、整形用Υ100Τ (主缸壓力12 士 IMpa 頂缸壓力3 士 IMpa)和模具 (1009381-KL-30),整理至<2 129士0. 2、43士0. 5、Τ彡1. 65、毛刺彡0. 2、表面無拉毛的端錐。C、切邊沖孔用J150T沖機和模具(1009381-KL-40),切去多余壓邊,沖出感應器 裝置孔,精度控制為<2 24-0.2 <2 129士0.2毛刺<0.2,表面無拉毛現象。D、沖孔用J150T沖機和模具(1009381-KL-50),沖出進氣端錐兩端“8”字孔,精 度控制為64. 18士0. 3 64. 3士0. 3毛刺< 0. 2工件表面無拉毛缺陷。Ε、翻邊用 Υ100Τ (主缸壓力:12士 IMpa)和模具(1009381-KL-60),翻出兩側 “8” 字孔的邊,飽壓定型后,確證精度為4-<2 38+0. 35 T ^ 1.4毛刺< 0. 2。工件表面無拉毛缺 陷。
權利要求一種用于汽車發動機的進氣端錐,其特征在于是一個由板材沖壓加工而成的整體結構件,包括一個半球形殼體本體,在半球形殼體本體上設有兩個腰形接管,該兩個腰形接管的端面為平面。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車發動機的進氣端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兩個腰形接 管的管口截面分別由兩個等徑圓連接連通構成。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車發動機的進氣端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半球形殼體 本體上設有一個通孔,該通孔位于半球形殼體本體的側面并設置在兩個腰形接管之間。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車發動機的進氣端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半球形殼體 本體的端面連接有一段直管段。
專利摘要一種用于汽車發動機的進氣端錐,是一個由板材沖壓加工而成的整體結構件,包括一個半球形殼體本體,在半球形殼體本體上設有兩個腰形接管,該兩個腰形接管的端面為平面。本實用新型的用于汽車發動機的進氣端錐由于是由板材沖壓加工而成的整體結構件,其重量輕,加工成本低,且外形美觀。
文檔編號F01N3/28GK201771580SQ201020247458
公開日2011年3月23日 申請日期2010年7月2日 優先權日2010年7月2日
發明者張淑琴, 胡群力, 董偉國, 陸海天, 陳麗萍, 黃振東 申請人:上海格爾汽車金屬制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