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防漏油發動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防漏油發動機。
背景技術:
通常大功率發動機噴油器比較長,噴油器從缸蓋罩貫穿到缸蓋,噴油器在缸蓋罩 與缸蓋中間部位附近沒有密封柴油的密封措施。一旦噴油器產生泄漏,就會引起柴油與機 油混合,導致發動機出現燒瓦等嚴重故障。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缺陷,提供一種可以有效的密封,防止泄 漏,避免在噴油器出現泄漏故障的時候柴油和機油的混合的防漏油發動機。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防漏油發動機,包括搖臂軸支座、氣缸蓋、噴油器、高壓連 接管、高壓油管,搖臂軸支座位于氣缸蓋上面,噴油器貫穿氣缸蓋;高壓連接管穿設于搖臂 軸支座,一端與噴油器連通,另一端與高壓油管連通;噴油器和氣缸蓋之間設置銅套;噴油 器、搖臂軸支座、氣缸蓋之間設置螺套,螺套壓設于銅套;螺套上端面設置密封體,密封體和 螺套緊密連接。優選地,上述技術方案中,密封體通過0型密封圈進行密封。密封體上下各設置0 型密封圈。噴油器和搖臂軸支座之間通過0型密封圈進行密封。優選地,上述技術方案中,搖臂軸支座和氣缸蓋通過第一墊片密封連接。本實用新型在噴油器周圍、氣缸蓋和搖臂軸支座之間增加密封體,同時進行噴油 器與搖臂軸支座及噴油器與氣缸蓋的密封,從而使噴油器在出現泄漏故障時將泄漏的柴油 從回油孔引出來,從而避免在噴油器出現故障的時候柴油和機油的混合,從而有效地提高 發動機的可靠性。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示意圖。結合附圖在其上標記以下附圖標記I-搖臂軸支座;2-墊片; 3-氣缸蓋;4-密封體; 5-噴油器螺套;6-噴油器;7-噴油器銅套;8-高壓連接管;9-0型圈;10-0型圈;11-0型圈; 12-回油孔c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實施方式
進行詳細描述,但應當理解本 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受具體實施方式
的限制。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防漏油發動機,主要包括以下幾部分搖臂軸支座1 ;墊片2 ;氣缸蓋3 ;密封體4 ;噴油器螺套5 ;噴油器6 ;噴油器銅套7 ;高壓連接管8 ;0型圈9 ;0型 圈10 ;0型圈11 ;回油孔12。搖臂軸支座1位于氣缸蓋3上面,二者通過墊片2進行密封。噴油器貫穿氣缸蓋; 高壓連接管穿設于搖臂軸支座,一端與噴油器連通,另一端與高壓油管連通,高壓油管的出 油孔和回油孔連通,高壓油管由于剖面方向的沒有在圖中體現。噴油器5貫穿氣缸蓋3、穿 過密封體4和噴油器銅套7和螺套5。密封體4位于搖臂軸支座1和氣缸蓋3中間,0型圈 9和0型圈10用于密封搖臂軸支座1與氣缸蓋3,0型圈11用于密封噴油器6與搖臂軸支 座1,高壓連接管8連接噴油器6。本實用新型中,在噴油器周圍、氣缸蓋和搖臂軸支座之間增加了一個密封體,密封 體上采用兩只0型圈進行密封,同時進行噴油器與搖臂軸支座及噴油器與氣缸蓋的密封, 從而使噴油器在出現泄漏故障時將泄漏的柴油從回油孔引出來。當噴油器銅套7里面有泄漏的柴油時,柴油流經路線為噴油器銅套7—噴油器螺 套5 —密封體4 —高壓連接管8 —回油孔12,這樣就不會有柴油泄漏到機油中,到達有效密 封的目的。以上公開的僅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實施例,但是,本實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 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思之的變化都應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一種防漏油發動機,包括搖臂軸支座、氣缸蓋、噴油器、高壓連接管、高壓油管,所述搖臂軸支座位于所述氣缸蓋上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噴油器貫穿所述氣缸蓋;所述高壓連接管穿設于所述搖臂軸支座,一端與所述噴油器連通,另一端與所述高壓油管連通;所述噴油器和所述氣缸蓋之間設置銅套;所述噴油器、搖臂軸支座、氣缸蓋之間設置螺套,所述螺套壓設于所述銅套;所述螺套上端面設置密封體,所述密封體和螺套緊密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動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體通過0型密封圈進行密封。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發動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體上下各設置0型密封圈。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動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噴油器和搖臂軸支座之間通過0 型密封圈進行密封。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發動機,其特征在于搖臂軸支座和氣缸蓋通過第一墊 片密封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防漏油發動機,包括搖臂軸支座、氣缸蓋、噴油器、高壓連接管、高壓油管,搖臂軸支座位于氣缸蓋上面,噴油器貫穿氣缸蓋;高壓連接管穿設于搖臂軸支座,一端與噴油器連通,另一端與高壓油管連通;噴油器和氣缸蓋之間設置銅套;噴油器、搖臂軸支座、氣缸蓋之間設置螺套,螺套壓設于銅套;螺套上端面設置密封體,密封體和螺套緊密連接。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能有效防止泄漏的結構,避免在噴油器出現故障的時候柴油和機油的混合,從而有效地提高發動機的可靠性。
文檔編號F02F11/00GK201635862SQ20102014320
公開日2010年11月17日 申請日期2010年3月25日 優先權日2010年3月25日
發明者王利樂, 王玉星, 董典軍, 蔡曉霞, 韋文學 申請人: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