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副水箱裝置及發動機冷卻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實施例涉及車輛設備,尤其涉及一種副水箱裝置及發動機冷卻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汽車中的冷卻系統通常通過副水箱進行補充液體,并由副水箱去除冷卻系 統中的氣體,從而使汽車中的冷卻裝置能夠正常的對發動機進行冷卻。如圖1所示,現有技術中的副水箱的具體結構包括水箱101、用于蓋住水箱101 注水口的上蓋102、位于注水口下方與水箱101連通的溢流口 103、位于溢流103下方并與 水箱101內部腔體連通的進氣104和位于水箱101下端部與水箱101連通的出水口 105。 為了實現副水箱對冷卻系統106進行補水除氣,副水箱的進氣口 104設置在冷卻系統106 出氣口 108的上方。其中,進氣口 104與冷卻系統106的出氣口 108連通,出水口 105與冷 卻系統106的進水口 107連接,從而實現對冷卻系統106進行補充冷卻液。另外,上蓋102 中設置有自動閥門(未圖示),在上蓋102蓋住注水口后,自動閥門位于溢流103的下方,自 動閥門將控制溢流口 103與水箱101內部腔體的通斷。在發動機熱態工作正常時,自動閥 門處于關閉狀態,將冷卻系統與大氣隔開,防止水蒸汽逸出,使冷卻系統106內的壓力稍高 于大氣壓力,從而可增高冷卻液的沸點;當冷卻系統106內壓力過低或過高時,自動閥門開 啟,溢流103與水箱101內部腔體連通,從而使冷卻系統106與大氣相通,實現對冷卻系統 106進行除氣。由上可知,現有技術中的副水箱的安裝位置較高,副水箱不能與冷卻系統并排安 裝,占用了車輛中較高的縱向空間,因此,現有技術中的副水箱不適于安裝到高度較低的車 輛中使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副水箱裝置及發動機冷卻系統,解決現 有技術中的副水箱占用了車輛中較高的縱向空間,不適于安裝到高度較低的車輛中使用的 缺陷,實現副水箱能夠與冷卻系統并排安裝,使副水箱的使用范圍更廣。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副水箱裝置,包括水箱和用于蓋住所述水箱注水 口的上蓋,所述水箱上位于注水口下方設置有溢流口,所述水箱上位于所述溢流口下方設 置有進氣口,所述水箱下端部設置有出水口,所述水箱的腔體中設置有除氣腔體,所述除氣 腔體的上端與所述進氣口連通,所述除氣腔體下端設置的出氣口位于所述水箱的腔體的下 部;所述進氣口用于與發動機冷卻系統主體的出氣口連通,所述進氣口位于所述發動機冷 卻系統主體的出氣口的上方。 本實施例副水箱裝置,通過在水箱中設置除氣腔體,并將除氣腔體的上端與進氣 口連通,除氣腔體下端的出氣口設置在水箱的腔體的下部,從而使用戶可以通過水箱上的 注水口向冷卻系統中注入冷卻液,并且在冷卻系統注滿冷卻液后,水箱中的冷卻液能夠在 冷卻系統運行過程中對冷卻系統進行補給;在發動機工作時,冷卻系統對發動機進行冷卻,冷卻系統產生的氣體通過除氣腔體進入水箱中,并將水箱中的冷卻液通過出水口壓入冷卻 系統中,實現對熱態的冷卻系統補充冷卻液;在發動機停止時,由于冷卻系統的溫度下降, 冷卻系統內部形成負壓,在負壓的作用下,冷卻液通過除氣腔體被吸入冷卻系統中,從而實 現對冷態的冷卻系統補充冷卻液。由上可知,本實施例副水箱裝置能夠與冷卻系統并排安 裝,能夠適于安裝到高度較低的車輛中使用,使本實施例副水箱裝置的使用范圍更廣。如上所述的副水箱裝置,為了減少從除氣腔體出氣口輸出的氣體,進入到水箱的 出水口而再次使氣體進入冷卻系統中,副水箱裝置還包括隔板,所述隔板位于所述除氣腔 體的出氣口與所述水箱的出水口之間,并固設在所述水箱的腔體中,所述隔板用于阻擋從 所述除氣腔體的出氣口輸出的氣體進入所述水箱的出水口中。如上所述的副水箱裝置,為了使從進氣口進入到除氣腔體中的氣體能夠容易的被 吸入到水箱的腔體中,所述進氣口的截面積小于所述除氣腔體的出氣口的截面積。 如上所述的副水箱裝置,為了方便的使用戶得知冷卻系統是否加滿冷卻液,所述 水箱上設置有用于檢測初次向所述水箱中注入冷卻液劑量的第一液位檢測裝置,所述第一 液位檢測裝置的位置不低于所述進氣口的位置。如上所述的副水箱裝置,為了方便用戶得知副水箱裝置中水箱中冷卻液的含量, 所述水箱上設置有用于檢測所述水箱中冷卻液含量的第二液位檢測裝置,所述第二液位檢 測裝置位于所述進氣口下方。如上所述的副水箱裝置,為了防止冷卻液在氣體壓力的作用下,從溢流口直接噴 射到周圍環境中,副水箱裝置還包括溢流管,所述溢流管與所述溢流口連通。如上所述的副水箱裝置,為了方便的將副水箱裝置安裝固定到冷卻系統上,副水 箱裝置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設在所述水箱的外殼上,用于將所述副水箱裝置安裝 到所述發動機冷卻系統主體上。如上所述的副水箱裝置,所述上蓋中的自動閥門包括彈簧、蒸汽閥和空氣閥;所述 彈簧的一端固設在所述上蓋上,所述彈簧的另一端抵靠在所述蒸汽閥上;所述蒸汽閥用于 在所述蒸汽閥受到的氣體壓力大于所述彈簧的施加的彈簧力后,所述蒸汽閥打開并連通所 述溢流口與所述水箱的腔體;所述空氣閥設置在所述上蓋上,用于在所述水箱的腔體中氣 壓小于外部大氣壓后,所述空氣閥打開并連通所述溢流口與所述水箱的腔體。如上所述的副水箱裝置,所述空氣閥包括閥體和固設在所述閥體上的滑桿;所述 滑桿滑動設置在所述蒸汽閥開設的通孔中,并與所述通孔間隙配合;所述閥體位于所述蒸 汽閥的下方,并且所述閥體與所述蒸汽閥的相對面相互平行;所述空氣閥用于在所述水箱 的腔體中氣壓大于外部大氣壓后,所述閥體抵靠在所述蒸汽閥使所述空氣閥關閉;所述空 氣閥還用于在所述水箱的腔體中氣壓小于外部大氣壓后,所述閥體遠離所述蒸汽閥使所述 空氣閥打開。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發動機冷卻系統,包括冷卻系統主體,還包括如上 所述的副水箱裝置,所述副水箱裝置固設在所述冷卻系統主體的側壁上。本實施例發動機冷卻系統,通過在副水箱裝置中的水箱中設置除氣腔體,并將除 氣腔體的上端與進氣口連通,除氣腔體下端的出氣口設置在水箱的腔體的下部,從而使用 戶可以通過水箱上的注水口向冷卻系統中注入冷卻液,并且在冷卻系統注滿冷卻液后,水 箱中的冷卻液能夠在冷卻系統運行過程中對冷卻系統進行補給;在發動機工作時,冷卻系統對發動機進行冷卻,冷卻系統產生的氣體通過除氣腔體進入水箱中,并將水箱中的冷卻液通過出水口壓入冷卻系統中,實現對熱態的冷卻系統補充冷卻液;在發動機停止時,由于 冷卻系統的溫度下降,冷卻系統內部形成負壓,在負壓的作用下,冷卻液通過除氣腔體被吸 入冷卻系統中,從而實現對冷態的冷卻系統補充冷卻液。由上可知,本實施例副水箱裝置能 夠與冷卻系統并排安裝,能夠適于安裝到高度較低的車輛中使用,使本實施例副水箱裝置 的使用范圍更廣。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 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一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發 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 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現有技術中副水箱的裝配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副水箱裝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副水箱裝置與冷卻系統的裝配示意圖;圖4為圖2中A區域的局部剖視圖一;圖5為圖2中A區域的局部剖視圖二。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使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 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 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 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圖2為本發明副水箱裝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副水箱裝置與冷卻 系統的裝配示意圖,圖4為圖2中A區域的局部剖視圖一,圖5為圖2中A區域的局部剖視 圖二。如圖2至圖5所示,本實施例副水箱裝置,包括水箱1和用于蓋住水箱1注水口(未 圖示)的上蓋2,水箱1上位于注水口下方設置有溢流口 11,水箱1上位于溢流口 11下方 設置有進氣口 12,水箱1下端部設置有出水口 13。為了實現將本實施例副水箱裝置能夠與發動機冷卻系統主體5并排裝配在一起, 以適于安裝到高度較低的車輛中使用,本實施例水箱1的腔體中設置有除氣腔體3,該除氣 腔體3的上端與進氣口 12連通,除氣腔體3下端設置的出氣口 31位于水箱1的腔體的下 部;進氣口 12用于與發動機冷卻系統主體5的出氣口 51連通,進氣口 12位于發動機冷卻 系統主體5的出氣口 51的上方。具體而言,本實施例副水箱裝置能夠與發動機冷卻系統主體5并排安裝,其中,進 氣口 12與發動機冷卻系統主體5的出氣口 51連通,出水口 13與發動機冷卻系統主體5的 進水口 52連通,并且將進氣口 12設置在發動機冷卻系統主體5出氣口 51的上方。從而, 用戶通過本實施例副水箱裝置對發動機冷卻系統主體5注入冷卻液時,只要冷卻液的液位 不低于水箱1上的進氣口 12,則可以使發動機冷卻系統主體5注滿冷卻液。另外,本實施 例中的除氣腔體3將進氣口 12與水箱1的腔體連通,從而發動機冷卻系統主體5的出氣口51輸出的氣體通過進氣口 12后,由除氣腔體3輸送到水箱1的腔體中,從而實現了對發動 機冷卻系統主體5進行除氣作業。其中,當上蓋2擰到水箱1上后,上蓋2中的自動閥門是位于溢流11的下方,從而 可以通過自動閥門控制溢流口 11與水箱1的腔體的通斷。具體的,為了方便的實現上蓋2 中自動閥門的上述功能,上蓋2中的自動閥門可以包括彈簧23 、蒸汽閥21和空氣閥;彈簧 23的一端固設在上蓋2上,彈簧23的另一端抵靠在蒸汽閥21上;蒸汽閥21用于在蒸汽閥 21受到的氣體壓力大于彈簧23的施加的彈簧力后,蒸汽閥21打開并連通溢流口 11與水 箱1的腔體;空氣閥設置在上蓋2上,用于在水箱1的腔體中氣壓小于外部大氣壓后,空氣 閥打開并連通溢流口 11與水箱1的腔體。進一步的,為了減小上蓋2上的自動閥門的體積,本實施例中的空氣閥可以包括 閥體221和固設在閥體221上的滑桿222 ;滑桿222滑動設置在蒸汽閥21開設的通孔(未 圖示)中,并與通孔間隙配合;閥體221位于蒸汽閥21的下方,并且閥體221與蒸汽閥21 的相對面相互平行;空氣閥用于在水箱1的腔體中氣壓大于外部大氣壓后,閥體221抵靠 在蒸汽閥21使空氣閥關閉;空氣閥還用于在水箱1的腔體中氣壓小于外部大氣壓后,閥體 221遠離蒸汽閥21使空氣閥打開。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施例副水箱裝置的工作過程進行說明。在需要對發動機冷卻 系統主體5進行補充冷卻液時,分如下兩種情況進行當發動機處于工作狀態時,發動機冷卻系統主體5中的冷卻液溫度較高,從而使 發動機冷卻系統主體5中的氣壓高于外界大氣壓。從發動機冷卻系統主體5的出氣口 51輸 出的氣體經過除氣腔體3進入到水箱1中,并且進入到水箱1中的氣體由于冷卻液的浮力 最終聚集到水箱1的腔體中的上部。水箱1中的冷卻液在水箱1上部的氣體壓力的作用下, 通過出水口 13被壓入到發動機冷卻系統主體5中,從而實現對熱態的發動機冷卻系統主體 5進行補給冷卻液。其中,在發動機正常工作過程中,發動機冷卻系統主體5中的冷卻液的 處于較高溫度時,在彈簧23的作用下蒸汽閥21關閉,而空氣閥在水箱1中氣體壓力的作用 下也處于關閉狀態,從而將發動機冷卻系統主體5與大氣隔開,使發動機冷卻系統主體5內 的壓力稍高于大氣壓力,從而可增高冷卻水的沸點;當發動機冷卻系統主體5中冷卻液溫 度過高時,冷卻系統中的氣體壓力將增大,在氣體壓力的作用下,蒸汽閥21克服彈簧23的 彈簧力,被氣體壓力頂開,從而使發動機冷卻系統主體5中的高壓氣體通過溢流口 11排到 大氣中。當發動機停止工作后,發動機冷卻系統主體5中的冷卻液的溫度逐漸降低,使發 動機冷卻系統主體5中的氣壓下降,從而使發動機冷卻系統主體5處于負壓狀態,在負壓的 作用下,水箱1中的冷卻液通過除氣腔體3的出氣口 31被吸入到除氣腔體3中,并經過進氣 口 12流入發動機冷卻系統主體5中,從而實現對冷態的發動機冷卻系統主體5進行補給冷 卻液。在此過程中,由于水箱1中的氣壓低于外界大氣壓,空氣閥被大氣壓頂開,外界的空 氣流入到水箱1中。而現有技術中的副水箱如果與發動機冷卻系統主體5并排安裝,在發 動機冷卻系統主體5處于冷態的情況下,將不能對發動機冷卻系統主體5進行補給冷卻液, 因此,現有技術中的副水箱需要安裝在高于發動機冷卻系統主體5的位置上。由此可見,本 實施例副水箱裝置能夠與發動機冷卻系統主體5并排安裝,并且實現對發動機冷卻系統主 體5進行補水和除氣。另外,當發動機關閉后,發動機冷卻系統主體5中冷卻液的溫度下降,此時蒸汽閥21在彈簧23的作用下關閉,空氣閥在外界大氣壓的作用下打開,使空氣通過溢 流口 11流入水箱1中。本實施例副水箱裝置,通過在水箱中設置除氣腔體,并將除氣腔體的上端與進氣 口連通,除氣腔體下端的出氣口設置在水箱的腔體的下部,從而使用戶可以通過水箱上的 注水口向冷卻系統中注入冷卻液,并且在冷卻系統注滿冷卻液后,水箱中的冷卻液能夠在 冷卻系統運行過程中對冷卻系統進行補給;在發動機工作時,冷卻系統對發動機進行冷卻, 冷卻系統產生的氣體通過除氣腔體進入水箱中,并將水箱中的冷卻液通過出水口壓入冷卻 系統中,實現對熱態的冷卻系統補充冷卻液;在發動機停止時,由于冷卻系統的溫度下降, 冷卻系統內部形成負壓,在負壓的作用下,冷卻液通過除氣腔體被吸入冷卻系統中,從而實 現對冷態的冷卻系統補充冷卻液。由上可知,本實施例副水箱裝置能夠與冷卻系統并排安 裝,能夠適于安裝到高度較低的車輛中使用,使本實施例副水箱裝置的使用范圍更廣。基于上述技術方案,可選的,為了減少從除氣腔體3出氣口 31輸出的氣體,進入到 水箱1的出水口 13而再次使氣體進入發動機冷卻系統主體5中,本實施例副水箱裝置還包 括隔板4,該隔板4位于除氣腔體3的出氣口 31與水箱1的出水口 13之間,并固設在水箱 1的腔體中,隔板4用于阻擋從除氣腔體3的出氣口 31輸出的氣體進入水箱1的出水口 13 中。具體而言,發動機冷卻系統主體5的出氣口 51排出的氣體經過除氣腔體3進入到 水箱1中,通過在除氣腔體3的出氣口 31和水箱1的出水口 13之間設置一隔板4,隔板4 能夠阻擋從除氣腔體3的出氣口 31輸出的氣體被水箱1的出水口 13吸入,使氣體能夠最 終留在水箱1的上部,從而增大水箱1中的氣壓,更有利于將水箱1中的冷卻液壓入發動機 冷卻系統主體5中。本實施例副水箱裝置,通過在除氣腔體的出氣口和水箱的出水口之間設置隔板, 隔板將阻止氣體進入到水箱的出水口中,從而使氣體處于水箱中,使水箱中的氣壓增大。更 有利于將水箱中的冷卻液壓入冷卻系統中。基于上述技術方案,可選的,為了使從進氣口 12進入到除氣腔體3中的氣體能夠 容易的被吸入到水箱1的腔體中,本實施例中的進氣口 12的截面積小于除氣腔體3的出氣 口 31的截面積。具體而言,由于進氣口 12的截面積小于除氣腔體3的出氣口 31的截面積,使氣體 能夠在除氣腔體3的出氣口 31處形成一定的壓力值,從而使氣體更容易的被吸入到水箱1 中。本實施例副水箱裝置,通過設置進氣口的截面積小于除氣腔體的出氣口的截面 積,在除氣腔體的出氣口處能夠形成一定的壓力值,從而更有利于將除氣腔體中的氣體吸 入到水箱中。基于上述技術方案,可選的,為了方便的使用戶得知發動機冷卻系統主體5是否 加滿冷卻液,本實施例中的水箱1上設置有用于檢測初次向水箱1中注入冷卻液劑量的第 一液位檢測裝置14,第一液位檢測裝置14的位置不低于進氣口 12的位置。更進一步的,為了方便用戶得知副水箱裝置中水箱1中冷卻液的含量,水箱1上可 以設置有用于檢測水箱1中冷卻液含量的第二液位檢測裝置15,第二液位檢測裝置15位于 進氣口 12下方。
具體而言,當用戶初次通過水箱1向發動機冷卻系統主體5注入冷卻液時,由于 第一液位檢測裝置14不低于進氣口 12,而進氣口 12的安裝位置又高于冷卻系統的出氣口 51,從而當冷卻液的注入量位于第一液位檢測裝置14之上不再下降時,就可以得知發動機 冷卻系統主體5中注滿冷卻液。另外,本實施例中的第二液位檢測裝置15可以使用戶得知 水箱1中冷卻液的剩余量,從而使用戶能夠在冷卻液使用完之間向水箱1中添加冷卻液。本實施例副水箱裝置,通過設置第一液位檢測裝置,可以方便用戶得知加入到冷 卻系統中的冷卻液是否已經加滿,并且通過設置第二液位檢測裝置,可以使用戶方便的得 知水箱中冷卻液的含量,從而使用戶能夠在冷卻液使用完之前向水箱中添加冷卻液。基于上述技術方案,可選的,為了防止冷卻液在氣體壓力的作用下,從溢流口 11 直接噴射到周圍環境中,本實施例副水箱裝置還包括溢流管(未圖示),該溢流管與溢流口 11連通。
更進一步的,為了方便的將副水箱裝置安裝固定到冷卻系統上,副水箱裝置可以 還包括固定板16,該固定板16固設在水箱1的外殼上,用于將副水箱裝置安裝到發動機冷 卻系統主體5上。本實施例副水箱裝置,通過在溢流口上連接溢流管,使從溢流口流出的冷卻液能 夠順著溢流管流出,避免從溢流口流出的冷卻液四處飛濺;另外,本實施例副水箱裝置通過 固定板安裝到發動機冷卻系統主體5上,使本實施例副水箱裝置能夠更加牢固方便的與冷 卻系統裝配在一起。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發動機冷卻系統,包括冷卻系統主體,還包括副水 箱裝置,該副水箱裝置為本發明副水箱裝置實施例中的副水箱裝置。副水箱裝置固設在冷 卻系統主體的側壁上。具體而言,本實施例中副水箱裝置的具體結構可參見本發明副水箱裝置實施例以 及附圖2至5的記載,在此不再贅述。本實施例發動機冷卻系統,通過在副水箱裝置中的水箱中設置除氣腔體,并將除 氣腔體的上端與進氣口連通,除氣腔體下端的出氣口設置在水箱的腔體的下部,從而使用 戶可以通過水箱上的注水口向冷卻系統中注入冷卻液,并且在冷卻系統注滿冷卻液后,水 箱中的冷卻液能夠在冷卻系統運行過程中對冷卻系統進行補給;在發動機工作時,冷卻系 統對發動機進行冷卻,冷卻系統產生的氣體通過除氣腔體進入水箱中,并將水箱中的冷卻 液通過出水口壓入冷卻系統中,實現對熱態的冷卻系統補充冷卻液;在發動機停止時,由于 冷卻系統的溫度下降,冷卻系統內部形成負壓,在負壓的作用下,冷卻液通過除氣腔體被吸 入冷卻系統中,從而實現對冷態的冷卻系統補充冷卻液。由上可知,本實施例副水箱裝置能 夠與冷卻系統并排安裝,能夠適于安裝到高度較低的車輛中使用,使本實施例副水箱裝置 的使用范圍更廣。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 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 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 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 神和范圍。
權利要求
一種副水箱裝置,包括水箱和用于蓋住所述水箱注水口的上蓋,所述水箱上位于注水口下方設置有溢流口,所述水箱上位于所述溢流口下方設置有進氣口,所述水箱下端部設置有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的腔體中設置有除氣腔體,所述除氣腔體的上端與所述進氣口連通,所述除氣腔體下端設置的出氣口位于所述水箱的腔體的下部;所述進氣口用于與發動機冷卻系統主體的出氣口連通,所述進氣口位于所述發動機冷卻系統主體的出氣口的上方。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副水箱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隔板,所述隔板位于所述除 氣腔體的出氣口與所述水箱的出水口之間,并固設在所述水箱的腔體中,所述隔板用于阻 擋從所述除氣腔體的出氣口輸出的氣體進入所述水箱的出水口中。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副水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氣口的截面積小于所述 除氣腔體的出氣口的截面積。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副水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上設置有用于檢測初 次向所述水箱中注入冷卻液劑量的第一液位檢測裝置,所述第一液位檢測裝置的位置不低 于所述進氣口的位置。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副水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上設置有用于檢測所 述水箱中冷卻液含量的第二液位檢測裝置,所述第二液位檢測裝置位于所述進氣口下方。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副水箱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溢流管,所述溢流管與 所述溢流口連通。
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副水箱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 設在所述水箱的外殼上,用于將所述副水箱裝置安裝到所述發動機冷卻系統主體上。
8.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副水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蓋中的自動閥門包括彈 簧、蒸汽閥和空氣閥;所述彈簧的一端固設在所述上蓋上,所述彈簧的另一端抵靠在所述蒸 汽閥上;所述蒸汽閥用于在所述蒸汽閥受到的氣體壓力大于所述彈簧的施加的彈簧力后, 所述蒸汽閥打開并連通所述溢流口與所述水箱的腔體;所述空氣閥設置在所述上蓋上,用 于在所述水箱的腔體中氣壓小于外部大氣壓后,所述空氣閥打開并連通所述溢流口與所述 水箱的腔體。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副水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氣閥包括閥體和固設在所 述閥體上的滑桿;所述滑桿滑動設置在所述蒸汽閥開設的通孔中,并與所述通孔間隙配合; 所述閥體位于所述蒸汽閥的下方,并且所述閥體與所述蒸汽閥的相對面相互平行;所述空 氣閥用于在所述水箱的腔體中氣壓大于外部大氣壓后,所述閥體抵靠在所述蒸汽閥使所述 空氣閥關閉;所述空氣閥還用于在所述水箱的腔體中氣壓小于外部大氣壓后,所述閥體遠 離所述蒸汽閥使所述空氣閥打開。
10.一種發動機冷卻系統,包括冷卻系統主體,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如權利要求1-9任 一所述的副水箱裝置,所述副水箱裝置固設在所述冷卻系統主體的側壁上。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副水箱裝置及發動機冷卻系統。副水箱裝置包括水箱和用于蓋住所述水箱注水口的上蓋,所述水箱上位于注水口下方設置有溢流口,所述水箱上位于所述溢流口下方設置有進氣口,所述水箱下端部設置有出水口,所述水箱的腔體中設置有除氣腔體,所述除氣腔體的上端與所述進氣口連通,所述除氣腔體下端設置的出氣口位于所述水箱的腔體的下部;所述進氣口用于與發動機冷卻系統主體的出氣口連通,所述進氣口位于所述發動機冷卻系統主體的出氣口的上方。通過在水箱中設置除氣腔體,使副水箱裝置能夠與冷卻系統并排安裝,能夠適于安裝到高度較低的車輛中使用,使本實施例副水箱裝置的使用范圍更廣。
文檔編號F01P11/02GK101839164SQ20101003430
公開日2010年9月22日 申請日期2010年1月15日 優先權日2010年1月15日
發明者周曉燕, 李國紅, 楊潔 申請人: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