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重力發電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重力發電系統。是利用人流或車輛通過時的重力(重量)驅動發 電機進行發電。是一種新的發電系統。可以達到節約資源和方便供電的目的。
背景技術:
目前,各種各樣的發電方法已有很多。如火力發電,水力發電,風力發電,壓差發 電,海潮發電,以及太陽能和核電等等。為了尋找新的能源,人們正在創新更多的發電方法。 利用人流或車輛通過時的重力(重量)進行發電,也是一種新的創新發電方法。
發明內容
利用在一些場合有比較多的人流或車輛通過的環境情況,提供一種新的重力發電 系統。系統主要包括四個部分承重機構,轉換與驅動單元,發電單元和供電單元。具體是 一.設置承重機構,承接人流或車輛通過時的重力(重量)。二.設置轉換與驅動單元,將 承重機構承接的重力(重量)通過適當的型式結構,轉換成使發電機轉動軸轉動的驅動力。 三.設置發電單元,通過發電機進行發電。四.設置供電單元,通過電源板向外部進行供電。 這樣,通過承接人流或車輛通過時的重力,形成發電和供電的完整系統。
附圖見圖1,圖2,圖3,圖4,圖5,圖6,圖7和圖8。圖1是系統的裝置結構主視示意圖。圖2是系統的裝置結構俯視示意圖。圖3是系統的現場安裝主視示意圖。圖4是系統的現場安裝俯視示意圖。圖5是推桿型式的裝置結構主視示意圖。圖6是推桿型式的裝置結構側視示意圖。圖7是推桿型式的裝置結構俯視示意圖。圖8是氣動型式的裝置結構示意圖。見圖1,圖2,圖3和圖4 圖中1是底板,放置在地面上。可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采用適當方式與地面固定。 作用是通過2支承軸1、6限位器和5彈性體,支承4踏板。圖中2是支承軸1,軸體穿裝在3軸套內,兩端支座固定安裝在1底板上。作用是 使3軸套可繞軸轉動。圖中3是軸套,外側與4踏板固定連接,內側套裝在2支承軸1上。作用是使4踏 板可繞軸轉動并與1底板形成活動連接。圖中4是踏板,一側下面與3軸套固定連接,并通過3軸套套裝在2支承軸1上, 與1底板形成活動連接。另一側以自然狀態壓在5彈性體上。踏板上有重力(重量)時會形成轉動。踏板一側上面與22壓桿固定連接。踏板的作用是承接人流或車輛通過時的重 力(重量),形成轉動,并通過22壓桿對8連桿1進行施力。圖中5是彈性體,下固定安裝在6限位器上,上承接4踏板。作用是當4踏板承接 人流或車輛通過形成轉動向下壓時,通過彈性體收縮進行緩沖,當人流或車輛通過后,通過 彈性體復原使4踏板復位。圖中6是限位器,固定安裝在1底板上。作用是當4踏板承接人流或車輛通過形 成轉動向下壓時,只能壓到限位器為止。圖中7是支承軸2,軸體穿裝在8連桿1孔內,兩端支座固定在21箱體底板上。作 用是支承8連桿1,并使8連桿1可繞軸轉動。圖中8是連桿1,桿上有二個孔。一個孔套裝在7支承軸2上,可繞軸轉動。另一 個孔套裝在9連接軸1上,也可繞軸轉動,并與10連桿2形成活動連接。桿的一端被22壓 桿以自然狀態壓住。作用是當受22壓桿向下壓時,8連桿1自身可繞7支承軸2轉動,并帶 動10連桿2向上運動。圖中9是連接軸1,穿裝在8連桿1和10連桿2的孔內。作用是將8連桿1和10 連桿2活動連接。圖中10是連桿2,桿上有二個孔和輪齒。一個孔套裝在9連接軸1上,可繞軸轉 動,并與8連桿1活動連接。另一個孔套裝在11連接軸2上,也可繞軸轉動,并與12連桿 3形成活動連接。作用是當受8連桿1的帶動向上運動時,桿會傾斜,所以桿上的輪齒會與 15齒輪1吻合,從而可帶動15齒輪1轉動。圖中11是連接軸2,穿裝在10連桿2和12連桿3的孔內。作用是將10連桿2和 12連桿3活動連接。圖中12是連桿3,桿上有二個孔。一個孔套裝在11連接軸2上,可繞軸轉動,并與 10連桿2形成活動連接。另一個孔套裝在13支承軸3上,也可繞軸轉動。作用是與8連桿 1和10連桿2組成完整的活動連桿系統。圖中13是支承軸3,軸體穿裝在12連桿3的孔內,兩端支座固定在21箱體側板 上。作用是使12連桿3可繞軸轉動。圖中14是支承軸4,軸體穿裝在15齒輪1圓心孔內,兩端支座固定在21箱體底板 上。作用是支承15齒輪1,并使其可繞軸轉動。圖中15是齒輪1,有連體的小齒輪和大齒輪兩部分,中間有圓心孔。圓心孔套裝在 14支承軸4上,使齒輪可繞軸轉動。小齒輪通過與10連桿2上的輪齒吻合,會隨10連桿2 的向上運動而轉動。大齒輪與小齒輪是連體的,所以與小齒輪同步轉動。作用是通過大齒 輪的轉動,帶動16齒輪2轉動。圖中16是齒輪2,中間有圓心孔,圓心孔套裝在17發電機轉動軸上。作用是通過 與15齒輪1的大齒輪的吻合,隨15齒輪1轉動而轉動,進而帶動17發電機轉動軸轉動,使 18發電機發電。圖中17是發電機轉動軸,穿裝在16齒輪2圓心孔內。會隨16齒輪2同步轉動。 作用是通過轉動使18發電機發電。圖中18是發電機,固定安裝在21箱體側板上。發電輸出通過19電纜線與20電 源板連接。作用是通過17發電機轉動軸隨16齒輪2同步轉動進行發電。
4
圖中19是電纜線,將18發電機輸出與20電源板連接起來。作用是把18發電機 的發電輸出輸送到20電源板。圖中20是電源板,固定安裝在21箱體底板上,通過19電纜線與18發電機發電輸 出連接。電源板上設有輸入接線端子、保險、開關、電壓表、電流表、指示燈、控制板和輸出接 線端子等等。作用是對發電狀況進行檢測指示和控制,并通過輸出接線端子將發電輸出供 送到外部去。或直接供用電器使用,或對相應電池進行充電將電能存儲起來。圖中21是箱體,作用是固定安裝相關部件和器件。圖中22是壓桿,一端與4踏板固定安裝,另一端以自然狀態壓在8連桿1上。作 用是將4踏板與8連桿1活動連接同步運動。當4踏板受重力作用轉動時,22壓桿就會對 8連桿1施壓使其運動。見圖5,圖6和圖7:圖中23是踏桿支承軸,軸體穿裝在24踏桿孔內,兩端支座固定在21箱體底板上。 作用是支承24踏桿,并使24踏桿可繞軸轉動。圖中24是踏桿,桿上有二個孔。一個孔套裝在23踏桿支承軸上,可繞軸轉動。另 一個孔套裝在25推桿連接軸上,與26推桿形成活動連接。桿的一端被22壓桿以自然狀態 壓住。作用是當受22壓桿向下壓時,24踏桿自身可繞23踏桿支承軸轉動,并帶動26推桿 運動。圖中25是推桿連接軸,穿裝在24踏桿和26推桿的孔內。作用是將24踏桿和26 推桿活動連接。圖中26是推桿,形狀為直桿一端有一圓形環。直桿上有孔,套裝在25推桿連接軸 上,圓形環套裝在27U型軸上。作用是當24踏桿受壓運動時,隨24踏桿一起運動,并帶動 27U型軸轉動。圖中27是U型軸,穿裝在28U型軸支承體的孔內。軸的一端與17發電機轉動軸 連接。作用是當26推桿運動時,在其圓形環的帶動下,形成轉動,并使17發電機轉動軸同 步轉動,使18發電機發電。圖中28是U型軸支承體,支承體上有軸孔,固定安裝在21箱體底板上。作用是支 撐27U型軸并使軸在軸孔內可轉動。見圖8:圖中29是橫桿支軸,軸體穿裝在30橫桿孔內,兩端支座固定在21箱體底板上。作 用是支承30橫桿,并使30橫桿可繞軸轉動。圖中30是橫桿,桿上有個孔,下面有一桿。孔套裝在29橫桿支軸上,可繞軸轉動。 桿伸進在31限位管內,可上下運動。上與32頂板固定安裝連接。作用是當受22壓桿向下 壓時,30橫桿自身可繞29橫桿支軸轉動,并使32頂板向上運動。圖中31是限位管,固定在21箱體底板上。作用是使30橫桿只能上下運動。圖中32是頂板,與30橫桿固定安裝連接。作用是向上運動時對35空心彈性管進 行施壓,使其產生風吹出。圖中33是固定板,安裝在34固定桿上。作用是固定35空心彈性管。圖中34是固定桿,自身與21箱體固定安裝。作用是固定33固定板。圖中35是空心彈性管,安裝固定在33固定板上。空心彈性管的一端是封閉的,另
5一端是開口的并與36風管固定連接。作用是當受32頂板向上運動頂壓時,會被壓變形產 生風流,通過36風管吹出去。圖中36是風管,與35空心彈性管的開口一端連接。作用是將35空心彈性管被壓 變形產生的風流,通過風管吹出去,吹向37葉輪,使葉輪受風吹而轉動。圖中37是葉輪,中心有軸孔,固定套裝在17發電機轉動軸上。作用是受風吹而轉 動,并帶動17發電機轉動軸同步轉動,使18發電機發電。圖中38是人流或車輛通過的路線方向。圖中39是地面道路。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首先設置一承重機構承接人流或車輛通過;然后設 置一轉換與驅動單元,將承重機構承接人流或車輛通過時的重力(重量),通過適當的型式 結構,轉換成使發電機轉動軸轉動的驅動力;再設置一發電單元,通過發電機進行發電;最 后設置一供電單元,通過電源板向外部進行供電。這樣,通過承接人流或車輛通過時的重力 (重量),形成發電和供電的完整系統。具體如下(見圖1,圖2,圖3和圖4)設置一承重機構作用是承接人流或車輛通過時的重力(重量),使轉換與驅動單元工作。承重機構主要由底板、支承軸、軸套、踏板、彈性體和限位器等構成。由于踏板是單 側軸體支承,因此當人流或車輛從踏板上通過時,受到重力(重量)的作用,踏板就會繞支 承軸形成轉動,使另一側向下壓。由于踏板上面固定連接著壓桿,因此壓桿也會同步向下 壓。由于壓桿一端壓在轉換與驅動單元的連桿1上,因此壓桿的向下壓,會使轉換與驅動單 元的連桿1運動,進而使轉換與驅動單元工作。這樣,就實現了通過承重機構承接人流或車 輛通過時的重力(重量),使壓桿向下壓,使轉換與驅動單元工作的目的。設置一轉換與驅動單元作用是將承重機構承接的重力(重量),通過適當的型式結構,轉換成使發電機轉 動軸轉動的驅動力。轉換與驅動單元主要由連桿1,連接軸1,連桿2,連接軸2,連桿3,支承軸3,支承 軸4,齒輪1,齒輪2等構成。當連桿1 一側被壓桿向下壓時,另一側會向上,并帶動連桿2向上運動。連桿2上 有輪齒,向上運動時桿會發生傾斜,使輪齒與齒輪1吻合,從而驅動齒輪1轉動。(向下運 動時桿會恢復垂直,輪齒與齒輪1離開)。由于齒輪1有連體的小齒輪和大齒輪兩部分,小 齒輪與連桿2上的輪齒吻合,大齒輪與齒輪2吻合,因此齒輪1的轉動會通過大齒輪與齒輪 2的吻合,驅動齒輪2轉動。發電機轉動軸穿裝在齒輪2的圓心孔內,因此齒輪2的轉動又 會使發電機轉動軸同步轉動。這樣,就實現了將承重機構承接的人流或車輛通過時的重力 (重量),通過適當的型式結構,轉換成使發電機轉動軸轉動的驅動力的目的。設置一發電單元作用是在轉動軸轉動時進行發電。發電單元由發電機構成。由于發電機轉動軸穿裝在齒輪2的圓心孔內,因此會隨齒輪2轉動而同步轉動,這樣就實現了使發電機進行發電的目的。并將發電輸出輸送到供 電單元。設置一供電單元作用是將發電輸出供送到外部去。供電單元由電源板構成。電源板上有輸入接線端子、保險、開關、電壓表、電流表、 指示燈、控制板和輸出接線端子等等。通過輸入接線端子接受發電機的發電輸出;通過保 險、開關、電壓表、電流表、指示燈、控制板等對發電狀況進行檢測指示和控制;通過輸出接 線端子將發電輸出供送到外部去,或直接供給用電器使用,或對相應電池進行充電將電能 存儲起來。設置一箱體作用是將構成轉換與驅動單元、發電單元和供電單元的各種部器件固定安裝在箱 內,集合一體,便于現場安裝。使重力發電系統現場安裝工作,主要是安裝承重機構和箱體 兩部分。由壓桿把兩部分連接起來,簡單方便。這樣,一種齒輪式裝置結構的重力發電系統就實現了。工作過程當人流或車輛上了 4踏板后,重力使踏板一側向下壓,并使22壓桿也同步向下壓。 然后通過8連桿1使10連桿2傾斜向上運動,連桿上的輪齒與15齒輪1的小齒輪吻合并 使齒輪1轉動。齒輪1通過大齒輪與16齒輪2吻合,又使齒輪2轉動。發電機轉動軸穿裝 在齒輪2的圓心孔內,因此又會隨齒輪2同步轉動,使發電機發電。當人流或車輛離開后,5彈性體使踏板和壓桿復位。然后通過8連桿1使10連桿 2向下運動并恢復垂直,使10連桿2的輪齒與齒輪1離開。齒輪1依靠慣性可繼續轉動一 段時間,最后停轉。齒輪2和發電機轉動軸也隨之停轉,發電機停止發電。下一次人流或車輛通過踏板時又重復上述過程。由于實施了上述方案,實現了利用人流或車輛通過時的重力(重量)進行發電,是 一種新的創新發電方法。可以達到節約資源和方便供電的目的。為了適應現場條件和人流或車輛通過的不同情況,重力發電系統在轉換與驅動單 元結構上還可以采用推桿和氣動兩種型式。這兩種型式的承重機構、發電單元和供電單元, 與上述的(齒輪式)結構是一樣的。具體如下推桿型式(見圖5,圖6和圖7)推桿型式的轉換與驅動單元,主要由23踏桿支承軸、24踏桿、25推桿連接軸、26推 桿、27U型軸和28U型軸支承體等構成。工作過程當人流或車輛通過4踏板時,重力使踏板一側和22壓桿向下壓。由于22壓桿的 一側壓在24踏桿一側上,因此22壓桿向下壓使24踏桿運動并帶動26推桿運動。26推桿 的一端有一圓形環,圓形環套裝在27U型軸上,因此26推桿的運動使27U型軸形成轉動。推 桿持續運動,U型軸就會循環轉動,類似腳踏縫紉機。由于發電機轉動軸與U型軸一端同心 固定連接,因此會隨U型軸同步轉動,使發電機發電。氣動型式(見圖8,圖9,圖10和圖11)氣動型式的轉換與驅動單元,主要由29橫桿支軸、30橫桿、31限位管、32頂板、33
7固定板、34固定桿、35空心彈性管、36風管和37葉輪等構成。工作過程當人流或車輛通過4踏板時,重力使踏板一側和22壓桿向下壓。由于22壓桿的一側壓在30橫桿一側上,因此22壓桿向下壓使30橫桿轉動并帶動 32頂板向上運動頂壓35空心彈性管,使彈性管被壓變形產生風流,通過36風管吹出去,吹 向37葉輪,使葉輪受風吹而轉動。37葉輪中心有軸孔,17發電機轉動軸穿裝在孔內,。因 此17發電機轉動軸會隨葉輪同步轉動,從而使18發電機發電。重力發電系統的特征是一個利用重力(重量)進行發電的重力發電系統,是由底 板、踏板、彈性體、限位器、連桿、連接軸、支承軸、齒輪、發電機、電源板及箱體等組成。
權利要求
一個利用人流或車輛通過時的重力進行發電的系統,其特征是由底板、踏板、彈性體、限位器、連桿、連接軸、支承軸、齒輪、發電機、電源板及箱體等組成;其中承重機構由底板、踏板、彈性體、限位器等構成,作用是承接人流或車輛通過時的重力;轉換與驅動單元由連桿、連接軸、支承軸、齒輪等構成,作用是將重力轉換成使發電機轉動軸轉動的驅動力;發電單元由發電機構成,作用是進行發電;供電單元由電源板構成,作用是接受發電輸出,對發電狀況進行檢測指示和控制,向外部進行供電;箱體內安裝各單元相關的部器件;各部分組合在一起,形成了重力發電系統;推桿型式的轉換與驅動單元是由推桿、U型軸等構成;氣動型式的轉換與驅動單元是由空心彈性管、風管等構成。
全文摘要
重力發電系統是一種利用人流或車輛通過時的重力(重量)驅動發電機進行發電的系統。其是由底板、踏板、彈性體、限位器、連桿、連接軸、支承軸、齒輪、發電機、電源板及箱體等組成,可以達到節約資源和方便供電的目的,是一種新的發電方法。
文檔編號F03G3/00GK101907073SQ20091014369
公開日2010年12月8日 申請日期2009年6月2日 優先權日2009年6月2日
發明者陳紀銘 申請人:陳紀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