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供氧散熱增壓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內燃機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安裝于內燃機上的供氧散熱增 壓裝置。
背景技術:
柴油機的進氣方式目前分為自然吸氣式和渦輪增壓式兩種。這兩種技術都 存在著不同的弊端。
自然吸氣柴油機由于進氣壓力不足,發(fā)動機大部分時間都是處于缺氧狀態(tài) 下工作,容易產生冒黑煙,動力性能差的情況,目前正在被增壓發(fā)動機所淘汰; 而渦輪增壓發(fā)動機存在著三大難以攻克的難題l.渦輪遲滯,由于渦輪有一定 的慣性,在引擎轉速較低時排出的廢氣量不足以驅動渦輪轉動,增壓器無法發(fā) 揮作用,這樣在需要急加速時,動力輸出會出現(xiàn)短暫的遲滯,在起步、超車或 者急加速時顯得力不從心,遲滯現(xiàn)象至今無法徹底解決,這種情況在道路擁擠 的城市車輛中表現(xiàn)尤為突出;2.排氣受阻,渦輪的推動是依靠發(fā)動機燃燒后排 出的廢氣來推動的,渦輪的轉速很高,正常的轉速可以達到10-20萬轉,要推 動渦輪的工作要消耗發(fā)動機大量的功率,這就是渦輪發(fā)動機功率大同時油耗也 高的主要目的;3.制造成本高,維護困難,渦輪增壓器制造成本高,需要額外 增加許多的配件,如缸體增強、中冷器、潤滑系統(tǒng)等等, 一套渦輪的安裝成本 將近上萬元,同時渦輪的維護也相當困難一般數(shù)萬公里后都需要更換總成。
市場上也有一些供氧散熱增壓裝置,其有風斗及設置在風斗內部的離心葉 片組成,這些裝置存在一系列的缺點1. 離心風葉代替了軸流風葉,不能產生散熱所需的風量;
2. 在離心風葉上未設置加強筋,在高轉速下,風葉容易產生往后變形,造 成壓力下降,風量下降。
3. 風斗容易變形損壞;
4. 設置出風口,出風口需要額外配上,增加制造成本。
發(fā)明內容
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設計提供一種即能為內燃 機供氧和增壓,又能為內燃機冷卻散熱,且供氧散熱增壓效果好的供氧散熱增 壓裝置的技術方案。
所述的一種供氧散熱增壓裝置,包括安裝在內燃機上的機殼及安裝在機殼 內的風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機殼包括表面分別設置加強筋的前機殼和后機殼, 前機殼與后機殼合并連接后構成環(huán)狀通風道,所述的風葉由內到外連接的風輪、 軸流風葉和離心風葉構成,風輪中設置固定片,風輪內側壁與固定片之間配合 設置風輪加強筋,風輪外側固連軸流風葉,軸流風葉通過配合設置的圓環(huán)固連 離心風葉,離心風葉與圓環(huán)之間設置三角加強筋,風輪、軸流風葉位于環(huán)狀通 風道內圓中,離心風葉位于環(huán)狀通風道中。
所述的一種供氧散熱增壓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強筋包括環(huán)狀加強筋 和徑向加強筋,環(huán)狀加強筋和徑向加強筋交錯設置。
所述的一種供氧散熱增壓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機殼與后機殼為環(huán)狀 結構,前機殼與后機殼上分別設置前半出風口、后半出風口,前機殼與后機殼 合并連接后構成具有出風口的環(huán)狀通風道。
所述的一種供氧散熱增壓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機殼與后機殼外側邊 緣分別設置前安裝片、后安裝片,前安裝片、后安裝片通過設置螺絲將前機殼與后機殼固定連接。
所述的一種供氧散熱增壓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機殼與后機殼外側壁 上分別設置凹槽環(huán)、凸環(huán),凹槽環(huán)、凸環(huán)插接配合設置。
所述的一種供氧散熱增壓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機殼表面上設置螺絲 固定座,螺絲固定座設置螺絲,螺絲的螺帽包埋在螺絲固定座中。
所述的一種供氧散熱增壓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片前后兩面分別與 風輪內側壁設置風輪加強筋,風輪加強筋為三角形結構。
所述的一種供氧散熱增壓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風輪、軸流風葉、圓環(huán) 和離心風葉為一體成型結構,風輪、軸流風葉置于機殼的內圈中空部,圓環(huán)將 環(huán)狀通風道封閉,離心風葉位于環(huán)狀通風道中。
所述的一種供氧散熱增壓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軸流風葉為弧形結構。
所述的一種供氧散熱增壓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角加強筋設置于離心 風葉的背風面。
上述的一種供氧散熱增壓裝置,采用帶有出風口的前后機殼合并而成,再 在機殼中安裝風輪、軸流風葉和離心風葉一體成型的風機,且本發(fā)明的裝置將 軸流風葉設置成符合流體力學的弧形,離心風葉設置了三角加強筋,使風葉的 強度增加了,同時使供風量也變得更大;前后機殼上分別設置了凹槽環(huán)與凸環(huán), 方便了整個機殼的安裝,并防止漏風;前后機殼上分別設置了交錯的加強筋, 使得整個機殼遇熱變形的幾率更小,延長了使用壽命;出風口設計在機殼上, 免去以前現(xiàn)有產品需要另外配一個出風口,簡化了安裝;風輪與固定片之間安 裝了三角形的加強筋,使得整個裝置更加牢固。
內燃機上安裝本發(fā)明的裝置后與現(xiàn)有的渦輪式內燃機相比存在以下優(yōu)點
1、供氧散熱增壓裝置結構簡單,工作溫度略高于氣溫.不需額外增設冷卻系統(tǒng)和潤滑系統(tǒng),亦不需要對內燃機各分部件進行增強,普通自然吸氣內燃機通過 簡單改造就能成為一臺高效的增壓內燃機,且成本低廉;2、供氧散熱增壓裝置
理想的工作轉速為1000r/min-3000r/min,能夠產生足夠且穩(wěn)定的增壓值,使發(fā) 動機輸出功率提升20%_30%,通常發(fā)動機一脫離怠速區(qū)800r/min-1200r/min即 能帶動供氧散熱增壓裝置產生增壓效果,并延續(xù)至內燃機最高轉速!同時供氧散 熱增壓裝置轉速完全與內燃機轉速聯(lián)動,兩者形成一組穩(wěn)定的等差數(shù)列特性;3、 安裝供氧散熱增壓裝置的內燃機的加速性能優(yōu)于渦輪增壓內燃機,其只在內燃 機的吸氣端工作,不受排氣端的影響,不容易產生噴火、漏油、冒黑煙以及喘 振等故障;4、供氧散熱增壓裝置利用水箱對進氣進行預熱,使燃油在缸體內燃 燒更加充分,有效增加動力并降低各排放指標。
圖1為本發(fā)明的機殼與風葉的結構示意圖2為本發(fā)明的主視圖3為本發(fā)明的后視圖4為圖3中A-A剖視圖。
圖中..l-前機殼;2-離心風葉;3-三角加強筋;4-軸流風葉;5-風輪;6-
固定片;7-風輪加強筋;8-圓環(huán);9-前安裝片;10-凹槽環(huán);11-前半出風口; 12-加強筋;13-后機殼;14-螺絲固定座;15-螺絲;16-后安裝片;17-凸環(huán);
18-后半出風口。
具體實施例方式
如圖所示,本發(fā)明的一種供氧散熱增壓裝置,包括了機殼部分和風葉部分,
機殼部分包括前機殼1和后機殼13,前機殼1和后機殼13表面設置了加強筋 12,加強筋12包括環(huán)狀加強筋和徑向加強筋,環(huán)狀加強筋和徑向加強筋交錯設置,加強筋12的設置使得整個機殼遇熱變形的幾率變得更小,前機殼l和后機 殼13上分別固定連接了前半出風口 11、后半出風口 18,前半出風口 11、后半
出風口 18合在一起形成了出風口,這樣就不需要額外的增設出風口,節(jié)省了成 本,前機殼1和后機殼13外側壁上分別設置凹槽環(huán)10、凸環(huán)17,前機殼1和 后機殼13合并在一起后,凹槽環(huán)10與凸環(huán)17插接配合,這樣方便機殼的安裝, 使得前機殼1和后機殼13不會輕易的移動,前機殼1和后機殼13分別在外側 邊緣上設置了前安裝片9和后安裝片16,安裝片9和后安裝片16上設置了圓孔, 螺絲穿過圓孔就能夠把前后機殼安裝在一起,前機殼1和后機殼13安裝在一起 后形成了一個環(huán)狀通風道,為了便于與內燃機安裝,后機殼13表面上還設置了 螺絲固定座14,螺絲固定座14設置螺絲15,螺絲15的螺帽包埋在螺絲固定座 14,這樣的設置使得螺絲與機殼之間連接的更加牢固。
風葉部分包括了由內到外連接的風輪5、軸流風葉4、圓環(huán)8和離心風葉2, 風輪5位于整個裝置的中心部位,其暴露在外面,其上安裝了能與水泵軸固定 連接的固定片6,固定片6鑲嵌在風輪5內,固定片6前后兩個面與風輪5內側 壁均設置了風輪加強筋7,風輪加強筋7為三角形結構,固定片6上設置了固定 用的螺孔等,軸流風葉4安裝在風輪5的外側,軸流風葉4為弧形結構,軸流 風葉4外側設置了圓環(huán)8,圓環(huán)8外側連接了離心風葉2,離心風葉2的背風面 上設置了三角加強筋3,三角加強筋3的設置增強了離心風葉2的供風能力,同 時增強了離心風葉2的強度,使得離心風葉2不易折斷,離心風葉2在環(huán)狀通 風道,風輪5、軸流風葉4,圓環(huán)8和離心風葉2是一體成型的。
安裝時,先整個風葉放置在前機殼1上,然后在罩上后機殼13,使得凹槽 環(huán)10與凸環(huán)17插接在一起,然后在安裝片上打上螺絲,這樣這個裝置就安裝 好了,簡單方便。本裝置前后機殼與發(fā)動機相固定,風葉取代原有發(fā)動機上的風扇,安裝在 水泵軸上,通過皮帶帶動,軸流風葉和離心風葉轉動,轉速與原有風扇一致,軸 流風葉風葉轉動起到一個散熱的作用,出風口通過通風管與發(fā)動機上的空氣濾 清器相連接,離心風葉轉動,使風通過通風管、空氣濾清器進入內燃機,起到 供氧增壓的效果。
權利要求
1.一種供氧散熱增壓裝置,包括安裝在內燃機上的機殼及安裝在機殼內的風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機殼包括表面分別設置加強筋(12)的前機殼(1)和后機殼(13),前機殼(1)與后機殼(13)合并連接后構成環(huán)狀通風道,所述的風葉由內到外連接的風輪(5)、軸流風葉(4)和離心風葉(2)構成,風輪(5)中設置固定片(6),風輪(5)內側壁與固定片(6)之間配合設置風輪加強筋(7),風輪(5)外側固連軸流風葉(4),軸流風葉(4)通過配合設置的圓環(huán)(8)固連離心風葉(2),離心風葉(2)與圓環(huán)(8)之間設置三角加強筋(3),風輪(5)、軸流風葉(4)位于環(huán)狀通風道內圓中,離心風葉(2)位于環(huán)狀通風道中。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供氧散熱增壓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機殼(l) 和后機殼(13)表面設置的加強筋(12)包括環(huán)狀加強筋和徑向加強筋,環(huán)狀 加強筋和徑向加強筋交錯設置。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供氧散熱增壓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機殼 (1)與后機殼(13)為環(huán)狀結構,前機殼(1)與后機殼(13)上分別設置前半出風口 (11)、后半出風口 (18),前機殼(1)與后機殼(13)合并連接后構 成具有出風口的環(huán)狀通風道。
4.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供氧散熱增壓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機殼 (1)與后機殼(13)外側邊緣分別設置前安裝片(9)、后安裝片(16),前安裝片(9)、后安裝片(16)通過設置螺絲將前機殼(1)與后機殼(13)固定連 接。
5.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供氧散熱增壓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機殼 (1)與后機殼(13)外側壁上分別設置凹槽環(huán)(10)、凸環(huán)(17),凹槽環(huán)(10)、凸環(huán)(17)插接配合設置。
6.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供氧散熱增壓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機殼(13)表面上設置螺絲固定座(14),螺絲固定座(14)設置螺絲(15),螺絲 (15)的螺帽包埋在螺絲固定座(14)屮。
7.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供氧散熱增壓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片 (6)嵌于風輪(5)中,固定片(6)前后兩面分別與風輪(5)內側壁設置風輪加強筋(7),風輪加強筋(7)為三角形結構。
8.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供氧散熱增壓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風輪(5)、 軸流風葉(4)、圓環(huán)(8)和離心風葉(2)為一體成型結構,風輪(5)、軸流 風葉(4)置于機殼的內圈中空部,圓環(huán)(8)將環(huán)狀通風道封閉,離心風葉(2) 位于環(huán)狀通風道中。
9.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供氧散熱增壓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軸流風 葉(4)為弧形結構。
10.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供氧散熱增壓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角加 強筋(3)設置于離心風葉(2)的背風面。
全文摘要
一種供氧散熱增壓裝置,屬于內燃機技術領域。包括機殼及安裝在機殼內的風葉,所述的機殼包括表面分別設置加強筋的前機殼和后機殼,前機殼與后機殼合并連接后構成環(huán)狀通風道,所述的風葉由內到外連接的風輪、軸流風葉和離心風葉構成,風輪中設置固定片,風輪內側壁與固定片之間配合設置風輪加強筋,風輪外側固連軸流風葉,軸流風葉通過配合設置的圓環(huán)固連離心風葉,離心風葉與圓環(huán)之間設置三角加強筋,風輪、軸流風葉位于環(huán)狀通風道內圓中,離心風葉位于環(huán)狀通風道中。本裝置采用帶有出風口的前后機殼合并而成,在機殼中安裝風輪、軸流風葉和離心風葉一體成型的風機,且各個關鍵部位增設了加強筋,使得本裝置供氧散熱增壓效果更加好,使用壽命更長。
文檔編號F02B29/04GK101598063SQ20091010014
公開日2009年12月9日 申請日期2009年6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6月30日
發(fā)明者唐堅梁, 唐武均 申請人:杭州申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