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發動機發電機組廢熱回收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發動機發電機組廢熱回收裝置,具體地說是使用冷 卻液來回收發動機以及發電機產生的廢熱。
背景技術:
隨著全球能源危機的出現,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日益受到關注。發動機發 電機組運轉時產生大量的廢熱,對這些廢熱進行有效地回收利用,可以提高 能源的綜合利用率。
日本專利申請公開P2003-20994A中公開了 一種發動機的廢熱回收裝置, 該裝置采用立軸式發動機,發動機的上部設置有發電機,下部設置有油底殼, 油底殼內設置有油熱交換器,發動機的排氣經過排氣熱交換器。該裝置可以 很有效地回收發動機的潤滑油的熱量以及,發動機排氣的廢熱。但是該裝置存 在的問題是由于發電機是布置在發動機的上部,是通過導風罩導風進行風 冷。這種風帶走的熱量是很難回收利用的,因此發電機產生的廢熱就沒有得 到很好的回收利用,熱回收效率不高。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處,從而提供一種可以回收發電 機產生的廢熱,熱回收效率高,冷卻發動機效果好的發動機發電機組廢熱回 收裝置。
按照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 一種發動機發電機組廢熱回收裝置, 包括發動機及發電機,所述發動機由機體、曲軸箱蓋及油底殼上下順序連接 而成,機體一側設置有氣缸蓋及排氣熱交換器,所述氣缸蓋上的排氣管穿過 所述排氣熱交換器,所述發動機內部分為上下兩個空間,上空間由機體與曲 軸箱蓋組成齒輪室,齒輪室內裝有曲軸,曲軸穿過齒輪室向下空間伸出,下 空間由曲軸箱蓋與油底殼組成儲油室,儲油室內設置有油熱交換器,所述發
電機由內轉子及外定子組成,特征是所述發電機布置在所述儲油室內,所 述內轉子連接在曲軸的下端,所述外定子固定在外定子固定裝置內,外定子 固定裝置固定在曲軸箱蓋上,外定子固定裝置內部設有冷卻液管道,所述冷卻液管道、油熱交換器的冷卻管路、排氣熱交換器的冷卻管路以及氣缸蓋上 的冷卻管路順序連通。
所述氣缸蓋的出水管上設有溫度傳感器。所述氣缸蓋的出水管上設有閥門。
所述冷卻液管道與油熱交換器的管路連接在管連接裝置上。 所述曲軸箱蓋的周邊上均勻地布置有回油通道。所述回油通道的上方設 置有通氣口。所述外定子固定裝置上設置有凸臺。 本實用新型與已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1、 由于發電機布置在儲油室內,發電機的外定子固定在外定子固定裝置 內,外定子固定裝置固定在曲軸箱蓋上,外定子固定裝置內部設有冷卻液管 道,冷卻液管道與油熱交換器相通,能使發電機的廢熱得到回收,發動機發 電機組的廢熱回收效率更高,冷卻發動機的效果更理想。
2、 油底殼內的潤滑油最高油位不與內轉子相接觸,能避免潤滑油過度地 被攪動,從而防止機油變壞,發動機工作不正常等現象。
3、 由于潤滑油被機油泵從油底殼最低處的進油油路吸進,在從曲軸箱蓋 的專用回油通道回到油底殼中的潤滑油的上表面,因此實現了潤滑油在曲軸 軸向方向的對流。
4、 由于回油通道均勻地布置在曲軸箱蓋的周邊上,因此潤滑油在油熱交 換器的周圍對流,可提高油熱交換器的熱交換效率。
5、 低溫冷卻液在廢熱回收機構中的冷卻順序依次是,發電機外定子固定 裝置內部的冷卻液管道,油底殼內的油熱交換器,排氣熱交換器,氣缸頭中 的冷卻管路,冷卻液按上述冷卻路線的順序供給而受熱,低溫冷卻液可有效 冷卻發電機、潤滑液,可降低排氣溫度,氣缸頭的溫度。
6、 由于外定子固定裝置內部的冷卻液管道與油底殼內的油熱交換器為同
一根進出冷卻管道,從而簡化了整臺發動機發電機組的水管布置,結構得到 簡化,冷卻液密封效果好,確保冷卻液不會泄露到潤滑油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整機裝配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右視圖。 圖3為圖1的俯視圖。
4圖4為圖1中的A-A剖視,其中去掉了機體外部的冷卻管道。
圖5為本實用新型中外定子固定裝置與油熱交換器連接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潤滑油回油通道剖視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冷卻管路連接方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本實用新型將結合附圖中的實施例作進一步描述-.
如圖1 圖7所示,包括機體l,曲軸箱蓋2,進水管3,油底殼4,第 一連接管5,精濾器6,排氣口7,進水管接頭8,出水管接頭9,排氣熱交 換器10,第二連接管ll,氣缸蓋罩12,氣缸蓋13,閥門14,出水管15,溫 度傳感器16,曲軸17,內轉子18,外定子19,外定子固定裝置20,冷卻液 管道21,軸套22,螺母23,油熱交換器24,凸臺25,管連接裝置26,出口 管27,進口管28,回油通道29及通氣口 30等。
如圖1 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發動機及發電機。該發動機為立軸 式發動機,由機體l、曲軸箱蓋2及油底殼4上下順序連接而成。
如圖4所示,發動機內部分為上下兩個空間。上空間由機體l與曲軸箱 蓋2組成齒輪室,齒輪室內裝有曲軸17,曲軸17穿過齒輪室向下空間伸出。 下空間由曲軸箱蓋2與油底殼4組成儲油室,儲油室內設置有油熱交換器24。 發電機由內轉子18及外定子19組成。發電機被曲軸17驅動而產生電流。發 電機布置在儲油室內,發電機的內轉子18通過軸套22連接在曲軸17的下端, 軸端用螺母23固定。外定子19壓入外定子固定裝置20內。外定子固定裝置 20是由鋁合金壓鑄而成的圓筒體,其內部鑄有冷卻液管道21,冷卻液管道 21與油熱交換器24相通。
如圖5、圖6所示,冷卻液管道21與油熱交換器24的冷卻管路通過焊 接連接在管連接裝置26上。管連接裝置26相當于一個管接頭,有兩個出口, 兩個出口之間由管路連通, 一個出口與冷卻液管道21的出口焊接,另一個出 口與油熱交換器24冷卻管路的入口焊接。在本實施例中,冷卻液管道21與 油熱交換器24的冷卻管路之間為串聯,但是它們之間也可以為并聯。外定子 固定裝置20的外圓周上設置有6個凸臺25。外定子固定裝置20通過凸臺25 固定在曲軸箱蓋2上。曲軸箱蓋2的周邊上均勻地布置有回油通道29。回油 通道29的上方設置有通氣口 30,以保證油底殼4內的氣壓平衡。如圖l、圖2所示,機體1的一側設置有氣缸蓋13及排氣熱交換器10,氣缸蓋B上連接有氣缸蓋罩12。氣缸蓋13上的排氣管穿過排氣熱交換器10,排氣管的排氣口 7從排氣熱交換器10的下方伸出。
排氣熱交換器10與外定子固定裝置20內部的冷卻液管道21、油熱交換器24及氣缸蓋13上的冷卻管路相通。
廢熱回收裝置的冷卻管道由發電機外定子固定裝置20內部的冷卻液管道21、油熱交換器24的冷卻管路、排氣熱交換器10的冷卻管路以及氣缸蓋13上的冷卻管路順序連接而成。如圖7所示,冷水由進水管接頭8進入進水管3,然后再通過進口管28進入外定子19的冷卻液管道21,接著進入油熱交換器24的冷卻管路,通過出口管27進入第一連接管5,然后進入排氣熱交換器10的冷卻管路,從排氣熱交換器10的冷卻管路流出的冷卻水通過第二連接管11進入氣缸蓋13上的冷卻管路,然后通過出水管15從出水管接頭9流出。
氣缸蓋4的出水管15上設有溫度傳感器16及閥門14。當冷卻液的溫度在預先設定的溫度以下時關閉閥門14,阻止冷卻液的循環,防止氣缸的溫度低下。
冷卻液在其溫度低的時候供給發電機外定子固定裝置20內冷卻液管道21,充分地冷卻了發電機后,與油底殼4內的油熱交換器24進行熱交換得到有效的熱,再通過排氣熱交換器10,再到由設置在發動機氣缸蓋13上的冷卻管路冷卻氣缸頭部分,再次熱回收,其溫度更加升高。
機油泵安裝儲油室內的曲軸箱蓋2內壁上,機油泵內轉子軸安裝在凸輪軸上,與凸輪軸同轉動。機油泵把儲油室中的機油通過粗濾器進油管道吸入低壓腔,進行擠壓壓入高壓腔,來到安裝在發動機外部的精濾器6再次進行過濾,過濾合格的機油去潤滑所有需要潤滑的零部件,如曲軸17、凸輪軸、活塞及氣缸內缸壁等,潤滑完后的機油泄壓到齒輪室內的低洼處,低洼處都設有回油通道29,回油通道29與儲油室相通,從而儲積在低洼處的機油又回到了儲油室。
油底殼4內的潤滑油最高油位不與發電機的內轉子18相接觸,從而能避免潤滑油過度地被攪動,防止機油變壞,發動機工作不正常等現象。潤滑油被機油泵從油底殼最低處的進油油路吸進,在從曲軸箱蓋2的專用回油通道
629回到油底殼中的潤滑油的上表面,因此實現了潤滑油在曲軸軸向方向的對流。由于回油通道29均勻地布置在曲軸箱蓋2的周邊上,因此潤滑油在油熱
交換器24的周圍對流,可提高油熱交換器24的熱交換效率。
權利要求1、一種發動機發電機組廢熱回收裝置,包括發動機及發電機,所述發動機由機體(1)、曲軸箱蓋(2)及油底殼(4)上下順序連接而成,機體(1)一側設置有氣缸蓋(13)及排氣熱交換器(10),所述氣缸蓋(13)上的排氣管穿過所述排氣熱交換器(10),所述發動機內部分為上下兩個空間,上空間由機體(1)與曲軸箱蓋(2)組成齒輪室,齒輪室內裝有曲軸(17),曲軸(17)穿過齒輪室向下空間伸出,下空間由曲軸箱蓋(2)與油底殼(4)組成儲油室,儲油室內設置有油熱交換器(24),所述發電機由內轉子(18)及外定子(19)組成,其特征是所述發電機布置在所述儲油室內,所述內轉子(18)連接在曲軸(17)的下端,所述外定子(19)固定在外定子固定裝置(20)內,外定子固定裝置(20)固定在曲軸箱蓋(2)上,外定子固定裝置(20)內部設有冷卻液管道(21),所述冷卻液管道(21)、油熱交換器(24)的冷卻管路、排氣熱交換器(10)的冷卻管路以及氣缸蓋(13)上的冷卻管路順序連通。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動機發電機組廢熱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氣缸蓋(13)的出水管(15)上設有溫度傳感器(16)。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動機發電機組廢熱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氣缸蓋(13)的出水管(15)上設有閥門(14)。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動機發電機組廢熱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冷卻液管道(21)與油熱交換器(24)的管路連接在管連接裝置(26)上。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動機發電機組廢熱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曲軸箱蓋(2)的周邊上均勻地布置有回油通道(29)。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發動機發電機組廢熱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回油通道(29)的上方設置有通氣口 (30)。
7、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動機發電機組廢熱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外定子固定裝置(20)上設置有凸臺(25)。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發動機發電機組廢熱回收裝置,包括發動機及發電機,特征是所述發電機布置在所述儲油室內,所述內轉子連接在曲軸的下端,所述外定子固定在外定子固定裝置內,外定子固定裝置固定在曲軸箱蓋上,外定子固定裝置內部設有冷卻液管道,冷卻液管道、油熱交換器的冷卻管路、排氣熱交換器的冷卻管路以及氣缸蓋上的冷卻管路順序連通。由于發電機布置在儲油室內,發電機的外定子固定在外定子固定裝置內,外定子固定裝置固定在曲軸箱蓋上,外定子固定裝置內部設有冷卻液管道,冷卻液管道與油熱交換器相通,能使發電機的廢熱得到回收,發動機發電機組的廢熱回收效率更高,冷卻發動機的效果更理想。
文檔編號F01M5/00GK201407109SQ20082021791
公開日2010年2月17日 申請日期2008年11月14日 優先權日2008年11月14日
發明者肖亨琳 申請人:無錫開普動力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