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水力循環發電的方法與裝置的制作方法
水力循環發電的方法與裝置
本發明涉及水力發電的方法和裝置,特別是一種利用汽車重力壓差能進 行水力循環發電的方法和裝置。
在傳統和現有技術中,建設水力發電站都要求上游要有較大的集雨面積 以保證足夠的水流量,電站前后河段也需要有足夠的自然落差。多數水電站 都涉及修道路、筑水庫、阻交通、淹沒大量農田、產生庫區移民、造成下游 安全隱患、破壞自然生態環境以及遠距離電力輸送等問題。此外,現有技術 修建水電站還存在工程浩大、修建時間長、投資回收慢和易受枯水期影響發 電等等弊端。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利用汽車重力壓差能進行水力循環發電的方 法和裝置。
本發明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實現該裝置選擇在車流量大的公路主千 線或城市主要道路出入口進行設置,裝置的主要部分包括有設置在路面上的 金屬沖壓板、橡皮水袋和設有進水閥門的回水管,設在路邊上的有逆止閥的 壓力上水管、上集水渠、壓力池和壓力管、水輪發電機組、共用下回水渠等。 其特征在于沿公路橫向排列若干水袋分別設置于每塊沖壓板下,各個水袋 分別設回水管與回水渠連通,設壓力上水管通向上集水渠,當汽車依次駛過 每塊沖壓板時,各個水袋的水分別通過與之連通的壓力上水管被壓上一定高 度的上集水渠并集中流向壓力池和壓力管。水對水輪機出力做功后,流回共 用下回水渠,因設置了下回水渠的水位高于沖壓板和水袋,水可以自然地經 回水管分別回流入各個水袋,完成水的循環以備再次使用。當汽車再次或不 斷駛過各塊沖壓板,就會不斷形成壓水上揚——聚合發電——自然回流的過 程。如此反復循環,即可實現固定裝水量的水力循環發電。
本發明還可采取如下措施來實現為了不妨礙汽車的行駛,按汽車前進 方向,可設置每塊沖壓板近端用活動鉸鏈與預制底座連接,遠端由彈簧支承 彈起,使沖壓板成約10度的斜坡度,這時便于沖壓板下的水袋充滿水,當汽 車輪子前行,汽車的重力向沖壓板施壓壓迫水袋的同時,高起的沖壓板一端 下降到己設置好的底座上與公路路面平行的位置上。車在所有的沖壓板上行 駛,沒有明顯凸起物對輪子產生阻力,基本如同走在一個平面上。這樣,就 能達到既不防礙交通又能巧用壓差能進行固定裝水量的水力循環發電的目的當然每年需補充因滲漏和揮發掉的部分水
綜合上述,本發明是一種極少消耗自然資源、不產出污染、不破壞自然 生態環境、不涉及大片淹沒農田和產生水庫移民等問題,是一項值得推廣應 用的環保的發電方法與裝置,對解決電力緊缺與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現實 積極意義。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結構作進一步的描述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具體結構的側視剖視示意圖。 如圖1所示,本發明的裝置設置于公路中間分隔帶(1)的一側,發電 系統部分,是設在路邊上的上集水渠與壓力池(12)、壓力管(13)、水輪機 (14)、發電機(15),它們的結構與連接關系與已有的水力發電站是基本相
同的。本發明的改進之處在于在公路路面和路邊上鋪設了能利用行駛中汽 車本身重量產生的壓力進行壓水循環的系統,這個系統包括安裝在路面上
的沖壓板底座(8)、沖壓板(4)的一邊用活動鉸鏈連接于底座,另一邊用支 承彈簧(2)連接于底座。橡皮水袋(5)置于沖壓板下的底座內,水袋設進 水閥門(9)通過回水管(10)與共用下回水渠(11)連通。水袋的出水口通 過逆止閥(6)與壓力上水管(7)連通,其壓力上水管的上出水口連接于一 定髙度的上集水渠(12)之上。
圖2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集合利用汽車重力壓差能進行水力循環發電系 統的俯視示意圖,其排列組合如圖所示橫向排列于路面并分別置于每塊沖 壓板下的各個橡皮水袋如(5)等,在汽車重力的作用下,進水閥自動關閉, 水袋中的水分別通過與之連通的各條壓力上水管如(7)等被壓向上集水渠 (12),集中流向壓力管(13),水對水輪機出力做功后,流入共用下回水渠 (11),并經與之連通的各條回水管如(10)等灌流回各個水袋,完成水的循 環以備用。當汽車再次或不斷駛過沖壓板,就會不斷形成壓水上^~聚合 發電——自然回流的過程,不斷反復循環,以實現固定裝水量的水力循環發 電。 一般在車流量大的路段,每1 5公里可設置一個裝機容量1 10萬千瓦 的水力循環發電站, 一條足夠長的公路可選段設置若干個這種電站。
權利要求
1、一種利用汽車重力壓差能進行水力循環發電的方法與裝置,包括有鋪設于公路路面的金屬沖壓板(4)、橡皮水袋(5)、沖壓板底座(8)、回水管(10)以及設置于路邊的壓力上水管(7)、下回水渠(11)、上集水渠與壓力池(12)、壓力管(13)、水輪機(14)和發電機(15)。其特征在于沖壓板(4)由活動鉸鏈和支承彈簧與沖壓板底座8)連接,橡皮水袋(5)的出水口與一根設在路邊并設置了逆止閥(6)的壓力上水管連通,其壓力出水口上達至一定高度的上集水渠(12)之上,當汽車駛過沖壓板,水袋里的水被汽車自身重量產生的壓力壓上集水渠(12),并由集水渠流向壓力池和壓力管(13),當水對水輪機(14)出力做功后,流回下回水渠(11),再由回水管(10)經進水閥門(9)回流入橡皮水袋(5)中,完成循環以備再用。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電方法與裝置,其特征在于由每塊沖 壓板和水袋組成的若干個壓水小單元,橫向排列于公路路面,而且并聯于 上集水渠(l2)和共用的下回水渠(11),集合成一個水力循環發電系統, 當汽車依次駛過每塊沖壓板時,各個水袋的水分別被壓向上集水渠(12), 集中流向壓力池和壓力管U3),當水對水輪機(M)出力做功后,流回 一條設定水位高于路面沖壓板的共用下回水渠(11),再由每條與之連通 的回水管流進各個橡皮水袋以備用。當汽車再次或不斷駛過沖壓板,就會 再次或不斷形成壓水上揚一一集合發電一一自然回流的過程,如此反復循 環,以實現固定裝水量的水力循環發電。任何一條足夠長而且車流量大的 公路可以選段設置若干個這種水力循環發電站,裝機容量的大小依據沖壓 小單元組合設置的多少和曰車流量的多少。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巧用壓差能進行水力循環發電的方法和裝置,其特征是在車流量大的公路上設置若干橡皮水袋分別置于每塊金屬沖壓板下,當汽車依次駛過沖壓板時,各個橡膠皮水袋中的水分別被汽車本身重量產生的壓力通過設在路邊的上水管壓上高處的上集水渠,集中流向壓力池,經壓力管對水輪發電機組出力做功后,流回一條設定水位高于路面沖壓板的共用下回水渠,再由每條與之連通的回水管流進各個橡皮水袋,完成一次循環。當汽車再次或不斷駛過沖壓板,就會再次或不斷形成壓水上揚—聚合發電—自然回流的過程,如此反復循環,以實現固定裝水量的水力循環發電。一條足夠長且車流量大的公路可以選段設置若干個這種水力循環發電站。
文檔編號F03B13/00GK101586542SQ20081002822
公開日2009年11月25日 申請日期2008年5月23日 優先權日2008年5月23日
發明者楊萬發, 楊景文 申請人:楊萬發;楊景文